研究性学习-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分析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467041 上传时间:2019-06-12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8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性学习-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研究性学习-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研究性学习-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研究性学习-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研究性学习-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究性学习-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性学习-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分析(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研究性学习学分认定审批表课题名称: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 课题组组长: 课题组成员: 课题指导老师: 年 月 日 研究性学习课题申报表(表一)班级: 班 小组编号: 年月 日课题题目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指导教师秦桂芳课题组长课题组成员选择这个课题的原因想了解中西方音乐文化差异,增长见识,拓宽课外知识。完成这个课题的有利条件1.查询资料条件优越;2.无需消耗大量时间精力、资源;3.指导老师热心帮助;4.组员具备相关知识。通过这次活动需要达到的目的1.培养发集、查阅、整理、分析和评价资料;2.根据主题进行调查和发表见解的能力并发展团结合作精神;3.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陶冶情操。预期的成果(论文、调

2、研报告、制作模型、实验报告等)与完成时间1.了解中西方音乐的差别;2.了解到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历史;3.提高自身自主学习和自主实践的能力,增长知识。东西方音乐最大的不同就是音列的不同调东方音乐主要是五声调式,宫、商、角、徵、羽,清音多。西方音乐主要是用的大小是七声,1、2、3、4、5、6、7,其中4、7是两个半音,所以出现浊音。 东方音乐和西方音乐是两个大的概念范畴,东方音乐包括很多国家的音乐,不仅仅是中国还有好多别的东方国家的音乐,不同国家的音乐由于调式构成的不同,在听觉上有很不同的地域特色;西方音乐也包含了很多国家的音乐,来自德奥、法国等不同国度的音乐各有不同。别说是东西方有差别,就是同一个

3、国家不同省份、不同少数民族的音乐有时也大相径庭,这也就是风格的不同。所以,不是一两句话能说的清楚的。不过大致的说,中国传统音乐主要以五声调式为基础,西方以大小调为基础,中国传统音乐比较质朴。西方音乐色彩变幻多,不过都不是绝对的,不同国度也有相似的音乐。音乐是在世界各地是相通的,是无国界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 古典音乐差异技术层面上西方古典音乐有理论,有规范,有大量的文字和音响文献,易于流传;而中国传统音乐,没有一套完备的作曲理论与法则,较易失传。中国传统音乐以线条为主,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和声。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气息,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节奏。两者技术方面的最大不同在于音色与演奏方法。 艺术层

4、面上中国传统音乐主要表达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并且讲求悟性慧根,因此比较主观。 西方古典音乐着重美学及功能性,故此比较客观。中国传统音乐境界的表现特点与西方古典音乐不同,西方古典音乐以深刻严肃见长,突出主客对立,大都带有正剧或悲剧色彩,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艺术精神的“壮美”;而中国传统音乐以旷达悠深见长,突出“情”和“景”的交融,主客统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和合”精神的“幽美”。 一般说来,西方国家的古典传统交响乐最能反映西方人的思维方程式,西方的交响乐的声乐波是以数种不同的音色为进阶,分成数段展开,溶入模拟生物的自然成音,精细起伏的器乐声能把听众能从纷乱糟杂的现时中理出一丝的头续,从而让人的思

5、维渐进的趋向于理性。如果用声乐波来说的话,西方的这类交响乐的声波递进与人的大脑神精思维进度有着相似的脉动。所以从这个方面讲,西方音乐大师的交响乐或多或少的影响着西方人的思维定性。我们暂时把西方的乐波称为“辅助思维脉动乐波”。 国内目前传统的声乐艺术流行的似乎只有一些戏曲乐。通过仔仔细细的分析这些传统戏曲的声乐,发现我们的戏乐声停留在一种感触的平面,不管是从戏曲的演唱风格还是戏曲声乐的波谱来看,我们传统的戏曲声乐总是平和的跳跃式,以曲线辐度做渐进式的跳跃,这类声乐最大的特性是与人的隐层情感神经思维有着相似的脉动性。所以我们在观看戏曲、听戏乐的时候,很容易触动我们的非理性情感神经。当然,这种非理性

6、情感神经受到戏曲声乐波的触动,自然就能唤醒人的情感记忆,久而久之,就会让人的理性思维神经处于一种抑制冬眠状态。我们姑且把我们传统戏曲的声乐波称为“触动感性思维脉动乐波”。 流行音乐差异 目前国内流行音乐市场存在的流行误区。我们的国内流行声乐停留在非常非常浅表的声乐虚动,这类流行声乐波段的最大特性就是波度低糜,脉动平实。从深层说就是我们要通过数次的神经脉动磨合,我们才能在记忆神经里对这类声波的脉动波进行强迫式接纳。所以我把这类流行声乐波命名为神经被动式脉动声乐波。 再来说说现在西方的某些流行乐:西方流行乐它最大的声乐特性就是声乐波与人的神经传导相接近,当我们在那种声乐中呆久时,我们就难免跟着那种

7、声乐来调整我们自身的神经动感节奏,也就难免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起来。所以我把这种声乐波命名为神经强迫式脉动声乐波。归根究底,艺术方面上的最大不同在于审美取向和价值观。课题研究计划1.明确详细计划,展开研究课题的讨论; 2.上网调查及了解这方面的理论知; 3.开始采访工作;4.对课题进行总结,汇总并写成报告。 指导教师审核意见签字: 年 月 日 主管部门审核意见签字: (盖章) 年 月 日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表二)班级: 班 小组编号: 年 月 日课题名称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课题组课题组成员组长课 题 组 成 员 姓 名分工分工,写论文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收集资料,填表制定调查表分工采访主要内容1

8、.查找资料;2.设计调查问卷和采访提纲;3.对各年级段的同学和一些教师及某些社会人士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回收问卷,对资料、数据、图片进行汇总和分析总结。可行性分析1.分利用有效的资源完成课题,例如网络和学校图书室;2.小组之间可以通过网路讨论、总结;3.有充裕的时间。研究方法及途径1.查阅相关书籍;2.访问互联网查找资料。课题研究阶段(附上时间计划)1. 明确详细计划,展开研究课题的讨论; 2. 上网调查及了解这方面的理论知; 3.开始采访工作;4.对课题进行总结,汇总并写成报告。 课题研究预期成果1.了解中西方音乐的差别;2.了解到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历史;3.提高自身自主学习和自主实践的能力,增长

9、知识。课题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问题1实地调查采访时,被采访的人员不配合;2 内容繁多,不易整理。3. 不会写论文;4.材料不充实。如何解决援救中可能遇到的问题1. 小组讨论,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2.向老师请教,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教师意见签字: 年 月 日 主管部门审核意见签字: (盖章) 年 月 日 活 动 过 程 记 录 表(表三)班级: 班 小组编号: 年 月 日活动时间第 次活动地点活动内容采访同 学.老师活动目的初 步了初采访同 学.老师 步了解同学和老师对中国音乐与外国音乐的了解参与人员活动过程记录记录1针对不同年级的老师同学分发问卷,进行问卷调查记录2回 收 问卷记录3进行统计

10、,分析数据任务完成情况情况到达预期目标,采访对象十分配合明确下次任务将采访同学得到的数据整理分析好后,交给指导老师,请教如何完善我们的课题收获或教训1采访时首先要有良好的态度才能获得受访对象的支持2事先应该完善采访提纲和报告简要评价总的来说,第一次进行实地采访,本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态度认真,受访对象十分配合。小组同学还应继续努力.简要评价完成整体情况不错(课题组长指派专人负责填写,本表可根据需要复印多张)课题组活动访谈记录表(表四)班级: 班 小组编号 年 月 日课题名称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访问者(学生)所在班级级 ( )班被访问者秦桂芳工作单位宜州市第一中学职务(职称)音乐老师专业(专长)

11、访问地点音乐教室访问方式电话 书信 面对面 其他访谈记录学生:中西方音乐的差异是什么导致的?有何区别呢? 老师:中西音乐之渊源各异,除了因民族性所产生的色彩差异之外,主要表现于中国音乐注重的是情韵,而西洋音乐注重的是和谐。 溯本求源,西洋的和谐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的数学与几何学的科学性及数理协调性;而中国的情韵则可说是源于先秦诸子的哲学,甚或是源于古代钟鼎的花纹及原始壁画的动物飞腾之象。因为,“飞舞跃动”之美始终是中国诸艺术的主要特色,当代美学界巨擘宗白华也认为:“舞”是中国艺术意境的灵魂。 归根结底,中西方的宇宙观、世界观的不同,是中西音乐风格形成各异的根本原因。 西洋人看世界,是采科学的、数

12、理性的态度,是“物我对立的”。而中国人则全然相取左,如老、庄,认为宇宙是个虚灵的空间,其间只有鼓动“万物”的“气”才是实在的。因此,中国人的宇宙空间意识是人在“虚、空”中,是宇宙的造化:人自在虚空中,“伏仰自得”,尔我不分,浑化为一。 中国历史沿袭下来两种美学观点,即“错采镂金”之美与“初发芙蓉”之美。汉以前,艺术美还是“错采镂金”之美;时至魏晋发生了一个变革,提出“初发芙蓉”与“错采镂金”并列。至宋,美学观点转移为“初发芙蓉”较之“错采镂金”更为美。这也是对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发展既然一个“虚灵的空间”充满了“鼓动万物之生气”,又何必再“错采镂金”呢?还“宇宙”的本来面目吧。所以艺术不再是装饰

13、性的了,而加入了进步的思想色彩了。也因此,建立在以重情韵为基础的中国单音音乐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尽管在唐时有向复音音乐发展的萌芽)。 “和谐”的概念,中西方也不尽相同。如纯指对感观的刺激来说,中国人认为单音是最和谐的(指乐音),八度叠置其次,然后是四、五度叠置。这从中国传统民间乐器上也能看到:胡琴的定弦一般是四、五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笙,它的传统发声指法决定了一个“主音”和一、两个“辅音”同时发声,从而形成一个四、五度叠置的和弦。对于和弦西洋人则认为,三度叠置才是最和谐的,至少是半和谐的,而四、五度叠置的和弦反而是不和谐的!其实,和谐应该是相对的。我想,三度叠置的效果并不旨在追求其和谐,而是旨在追求其丰满。 如果说,“形式”美是艺术中很重要的一环,对于中国则不然了。固然,也需要和谐,也需要科学,但一切都要服从于“韵味”,服从于“情”。对西洋音乐来讲,“形式”美才是主要的一环。“摹仿自然”与“形式美”本是西方美学思想的两大中心。 西方音乐从浪漫主义晚期起,写作技法日趋繁富。其对传统的叛逆大致从理查.斯特劳斯开始,经过德彪西的“质的飞跃”,勋伯格的“异化”,一直到斯特拉文斯基、梅西安、斯托克豪森,技法愈来愈精细,其装饰性因素之多,正可说是前述之“错采镂金”。而中国人更习惯于音乐的韵味,“情”和“韵”始终贯穿于中国音乐的指导思想之中。因此,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