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必背语句汇总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465444 上传时间:2019-06-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申论必背语句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申论必背语句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申论必背语句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申论必背语句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申论必背语句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申论必背语句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论必背语句汇总(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治国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意林引物理论(*注构:架屋。简:通“柬”,选择。佐:辅助的人。)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 一道(*注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逸:安心。使:经常忙碌。)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公上疏言,。其言切至。”2.安危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注居安:处于安全的境况。备:事先有准备。)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六十四章(*注为wi:做,防止。未有:没有发生之

2、时。未乱:尚未发生动乱。)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管子正世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注浚:开浚,疏通。)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管子版法(*注召远:招徕远方的人。修:整治。近:指国内。闭:堵塞。)3.民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注惟:惟独,只有。邦:国。本:根本。)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管子君臣上(*注夫:发语词,无实义。别而听之:分别听信个人之辞。合而听之:全面听取。圣:无所不通。)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 汉王符潜夫论务本(*注为wi:治理。正:使正当。)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三国志吴

3、书骆统传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注兴行:重德行。)4.民心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三国志魏书袁涣传(*注安土重zhng迁:安居于本土,不愿轻易迁动。卒c:同“猝”,突然。顺:顺其意。逆:背其意。)可怀以德,难屈以力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注怀:怀柔,感化。)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宋苏辙新论下(*注宽:为政宽大。信:建立威信。任:信服。)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唐王维赠房卢氏琯(*注达人:通达事理的人。)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宋欧阳修偃虹堤记:“,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注意谓关心百姓的利益愈深,那就对各项设计措施考

4、虑得十分周密。)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宋苏轼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不允诏(*注任:承担。患:患难。)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明黄宗羲原君(*注释:解除。)5.爱民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唐王维赠房卢氏琯(*注达人:通达事理的人。)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宋欧阳修偃虹堤记:“,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注意谓关心百姓的利益愈深,那就对各项设计措施考虑得十分周密。)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宋苏轼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不允诏(*注任:承担。患:患难。)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

5、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明黄宗羲原君(*注释:解除。)6.群众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文子下德(*注积力:全成之力。举:举动,行动。即:就。)莫三人而迷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引古语(*注三人:指多数人。意谓没有多数人的意见就会迷惑。)7.为政政贵有恒尚书毕命:“,辞尚体要,不惟好异。”(*注恒:长久不变。)有理而无益于治者,君子弗言;有能而无益于事者,君子弗为尹文子卷上(*注弗:不。为wi:做。)居之以强力,发之以果敢,而成之以无私宋苏辙新论中(*注居:平时。发:发动。果敢:坚决勇敢。意谓国家平时要有实力,发动一件事要坚决勇敢,取得成功必须无私。)政纲虽举,必求益其所未

6、至;德泽虽布,必思及其所未周宋史薛极传(*注益:增益,扩大。未至:没有达到的地方。及:及到。未周:没有覆盖的地方。)上安下顺,弊绝风清宋周敦颐拙赋(*注弊:弊端。绝:绝迹。风:风气。)8.纳谏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诗经大雅板(*注先民:古代贤人。询:询问,请教。刍荛chro:割草打柴的人。)千夫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宋苏轼讲田友直字序(*注夫:一般人。诺诺:连声答应,表示顺从不违。士:有识见的人。谔谔:直言争论。)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汉王充论衡书解篇(*注宇:屋檐。失:失误。草野:指民间。经:儒家经典。诸子:诸子百家。)9.审时适变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淮南

7、子氾论训(*注苟:如果。法:取法。周:合。循:遵循。)治事不若治人,治人不若治法,治法不若治时宋苏轼应制举上两制书:“。时者国之所以存亡,天下之所最重也。”(*注治:治理,掌握。不若:不如。时:时机,时势。) 1、完善制度保障 促进社会和谐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下大力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全党的共识,在全社会也日渐形成浓厚氛围。这种态势很好,有了认识就有了自觉,有了自觉就会转化为行动。这表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起点。 但同时也需要进一步看到,要真正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单单有认识是不

8、够的,还需要有保障认识付诸行动的制度安排。邓小平同志曾经讲过,“还是制度靠得住”。我们要通过既科学规范又切实可行的体制创新与制度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 完善制度保障,最为重要的就是除旧布新,消除阻碍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旧的制度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新的制度体制。和谐社会的体制创新与制度建设,必须建立在对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全面把握和科学应对上。 在经济建设方面,要有针对性地消除导致产业结构低度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体制性根源,形成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实现节约发展、清

9、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政治建设方面,紧紧围绕民主法治和充满活力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要求,积极稳妥地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通过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政务公开,发展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文化建设方面,既要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确立起良好的道德规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又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

10、长的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在制度建设方面,要区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不同特点,以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为重点,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从而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我们目前的社会建设与和谐社会所要求的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相对照,还有不小的差距。经济社会转型导致的波动,利益群体分化引发的冲突,使得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面临着极大挑战。我们要适应新情况、新变化、新要求,建立和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社会纠纷调处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促进社会成员和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建立健全维护

11、公共安全的有效机制,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提高处置突发性事件能力。 此外,完善制度保障,还要注意各项制度体制之间的配套与协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经济体制的单兵突进实现了经济发展一定程度的突破,但若持续深入,则有待于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的协同跟进。我们目前遇到的很多问题,都与制度的不配套、不衔接、不协调有关。 最后,完善制度保障,要选准突破口,抓住关节点,在人民群众最关注的问题上取得新进展。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

12、,构建和谐社会,一定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在实现就业、社会保障、扶贫、教育、医疗、环保和安全这些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利益上下功夫。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矛盾比较突出,以广大工人农民为主体的人民群众是我们国家的主人,如果不能实现对改革发展成果共享,就谈不上社会和谐和进步。通过政策导向和制度安排,遏制逐渐拉大的贫富差距,使相对低收入以及一般收入社会群体的生活水准同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准保持着一种大体同步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公信力弱的政府,不能取得公众的足够信任,也就不可能有很强的执行力;而执行力弱的政府,一切规划和政策

13、都难以落实,也就没有多少公信力可言对于政府来说,公信力和执行力就是生命力;对于不同地区的政府来说,公信力和执行力就是竞争力。而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强弱,则是党的执政能力高低的具体体现。可见,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兹事体大。 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历来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公信力弱的政府,不能取得公众的足够信任,必定有令难行,也就不可能有很强的执行力;而执行力弱的政府,一切规划和政策都难以落实,也就没有多少公信力可言。 我国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总体上是比较强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政府推动下取得的。但是,毋庸讳言,我国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离

14、现代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特别是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违法违规、失信于民和政令不畅、执行不力等突出问题。正如中央领导同志所指出,一些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不能依法行政,损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有的存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的问题;有的讲排场、比阔气,肆意挥霍国家资财,奢侈浪费严重。有的地方和部门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有的只顾局部利益,不考虑全局利益,搞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有的工作有布置、无检查,工作不落实;有些政策和工作部署缺乏深入调研,不完全符合实际,影响执行效果。中央为此强调,必须下决心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提高政府公信力 事实表明,政府的公信力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一点一滴长期积累起来的。从我国当前实际出发,提高政府公信力,需要抓住以下重要环节: 一是政府必须做到依法行政。政府能否依法行政,是老百姓观察政府可信度的重要标准。不依法行政的政府是无公信力可言的。政府作为掌握和行使公共权力的机构,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活动,自觉接受法律约束和社会监督,并以此树立守规则、可信任的良好形象。 二是必须做到诚信行政。诚实守信是政府必须遵循的基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