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新).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464986 上传时间:2019-06-12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新).ppt(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主要内容: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败国民党,建立共和国的过程,抗战胜利是国民党执政以来的顶峰,抗战胜利是国民党执政以来的顶峰,蒋介石在太和殿对北京学生的演讲,“北风凛冽,今午为甚。到太和殿对北平全市中学生以上学校学生训话,约二十分时,训毕先往场中巡阅,先时学生尚有秩序,与其数人握手以后,其他学生皆离队来前围住,不能前进。 余仍登坛答礼,正向西阶步出时,未下阶而学生拥挤上来以后,围匝时紧,一时乃至不能吐气。 侍卫心慌,拥余向外而愈不能出,余欲立定亦不可得矣。如此拥进拥出,拥在一圈之内,足有一小时之久。 此为从来所未有试尝之滋味,青年之狂热有如此者,能不为之感奋乎!

2、” 1945年12月16日蒋介石的日记,蒋介石在北京的所见所闻,“回寓已十一时半。沿途见小学生已鹄立道旁,心甚不安,乃展早出发,自安定门起,直至正阳门前之天桥,人民夹道欢送,重叠拥挤,其狂热情态不减于前日之太和殿也。 余何人斯,受民众如此爱护,能不自勉以感谢上帝乎?” 1945年12月18日日记,1949年4月25日,1949年初的中国,蒋经国日记,蒋经国日记,“上午,随父亲辞别先祖母墓,再走上飞凤山顶,极目四望,溪山无语,虽未流泪,但悲痛之情,难以言宣。” “本想再到丰镐房探视一次,而心又有所不忍; 又想向乡间父老辞行,心更有所不忍,盖看了他们,又无法携其同走,徒增依依之恋耳。 终于不告而别

3、。天气阴沉,益增伤痛。大好河山,几至无立锥之地!且溪口为祖宗庐墓所在,今一旦抛别,其沉痛之心情,更非笔墨所能形容于万一 谁为为之,孰令至之?一息尚存,誓必重回故土。”,请思考问题,即: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大好河山,几至无立锥之地谁为为之,孰令至之?,抗战胜利后,对国民党溃败的思考,一、率先挑起内战 二、军事战略的失败 三、没有农民的支持 四、政治上的崩溃 五、第二条战线的形成,一、率先挑起内战,道义上的失败,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形势,“事实上,蒋介石甚至连再占领华南都有极大困难如果他不同共产党人及俄国人达成协议,他就休想进入东北。 由于共产党人占领了铁路中

4、间的地方,蒋介石要想占领东北和中南就不可能 假如我们让日本人立即放下他们的武器那么整个中国就会被共产党人拿过去 摘自杜鲁门回忆录,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形势,蒋介石对于人民是寸权必夺,寸利必得。我们呢?我们的方针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他左手拿着刀,右手也拿着刀。我们就按照他的办法,也拿起刀来。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1945年8月13日,毛泽东的三个桃子理论,大桃子 中桃子 小桃子,重庆谈判,重庆谈判期间的国共冲突,上党战役,平汉战役,马歇尔斡旋,东北战火的燃烧,内战的全面爆发,1946年5月,四平战役国民党获胜后,蒋介石不把中共放在眼里,他对其内部人员说“中共除一部分外,本属乌合之众,经

5、此次打击,势必瓦解无疑”“共果不就范,一年期可削平之”。,二、军事战略上的失败,东北解放战争,林彪的围点打援策略,战略上的失误,在后方和交通要点上,不但要处处设防,而且每一防地须布置一团以上的兵力,结果占地愈多,兵力愈分散,处处被共军牵制,成为被动 蒋介石,毛泽东十大军事原则,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 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 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 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 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 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 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

6、同时注重阵地攻击战术; 在攻城问题上,一切敌人守备薄弱的据点和城市坚决夺取之,一切敌人有中等守备的据点和城市相机夺取之,一切敌人守备坚固的据点和城市等待条件成熟时夺取之; 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分人员补充自己,我军人力物力的来源主要在前线; 善于利用两个战役之间的间隙,休息和整训部队,蒋介石对国民党军队的指挥非常僵硬呆板,他一向喜欢越级直接指挥,在蒋身边负责作战事务的郭汝瑰几十年后写道:由于当时通信不发达,战场情况千变万化,蒋介石虽是根据前方的报告作指示,下达命令,可是命令下来,情况已经变化,而军师长因怕受军法审判,有时明知蒋介石的指令有错也执行。白崇禧当时就批评道:蒋“远离前方.情报不确

7、,判断往往错误”,认为国民党军队的失利为蒋介石军事干预的结果。何应钦则批评部队用人,团长以上皆由蒋介石亲自决定,完全不经国防部评判会议审定,故而造成军事失利。,内战初,蒋介石把胜利的“宝”压在“速战速决”,还细定了战术守则:“在共军主力未溃之前,各路行军纵队仍应严守战术原则,每纵队应以一旅兵力为基准,每日行程以二十公里为度,至多不得超过二十五公里,其行军序列亦应照旧日战术分尖兵、前兵、前卫与本队及后卫、侧卫等部署”。这样的指令固然称得上是细腻、严整,犹如旧时普鲁士、日本士官学校的战役学教程,怎么能应付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蒋,同时,在思想上,中共和国民党夺天下的意识十分明确,而组织上,八路军(解

8、放军)指挥统一,都服从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调遣,党、政、军完全军事化,轻装上阵,军队不需发工资,只要吃饭穿衣就可。国军则与此相反,蒋介石没有绝对权威,令行禁不止,政府更要为打仗支付巨额军饷,国民党短期内又不能打赢,从而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蒋介石却不在意,以为只是暂时现象。 三、1947年后,蒋介石无法建立举国一致的战争动员体制,军事军事战略指挥严重混乱,造成不可挽回的军事失败,致使国家的经济形势极度恶化,蒋介石身为中国最高统治者,对推行民主宪政有兴趣也有意愿,即便是半心半意,这也给中共提供了机会。1945年秋天,毛泽东在重庆通过和蒋介石的几次长谈和近距离的接触,看穿了蒋实际上是“民主无量,独裁无

9、胆”。在重庆,毛泽东对身边的胡乔木说,国民党“实行独裁的劲不大,像灰尘一样可以吹掉的”。 回延安后,毛泽东又说:“我看蒋介石凶得很,又怕事得很。他没有重心民主或独裁,和或战。最近几个月,我看他没有路线了。我们是路线清楚而调子很低,并没有马上推翻一党专政。我看,现在是有蒋以来,从未有之弱。兵散了,新闻检查取消了,这是18年来未有之事。说他坚决反革命,不见得。”毛泽东看出蒋和国民党的致命弱点,蒋介石是局中人当然不知此理,当他悟出此道时已经太晚。,国民党政府在内战爆发后,由于缺乏强大的动员能力,始终没能建立举国一致的军事动员体制,“总体战”只是一句口号,甚至连口号都称不上。老百姓不知道为什么要打内战

10、,国民党也没有办法让人民接受它对“戡乱”的解释。虽然国民党政府宜布全国进入“戡乱”时期,上海、南京、北京、武汉、广州等大城市,仍一如往常,国人完全没有进入非常时期的感觉。1949年8月24日,蒋介石飞重庆指挥,其时重庆已非常危急,随行的蒋的机要秘书周宏涛发现当地百姓“表面上看来作息正常”,和陪都时代“没有多大改变”。蒋介石在1951年也承认:我们当时的确没有动员。,蒋介石以军事起家,本应知道军事的重要,可是却在大战硝烟弥漫全国之际,没把军事放第一,相反却把许多精力放在开“国大”,选总统,而此时国内危机已到了爆发的临界点,1948年2月,甚至出现“上海同济大学学生击伤市长,舞女结伴捣毁社会局”等

11、事件。蒋介石在2月11日的日记中概叹“经济窘迫,人心动摇,军事失利,环境险恶极矣”。情势既如此恶化,为什么还要举行“国大”,是蒋要虚名?还是要政治合法性,凝聚全国朝野的意志?有资料显示,在这个问题上他或许受了冯友兰的影响,1943年,冯友兰给蒋介石写信,劝他要搞民主宪政,不能重蹈前清失败的覆辙,蒋介石阅之落泪,1945年后,蒋果然之。,蒋介石在大陆时期,从没有实现真正统一,特别在军队方面的统一,不同军系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在局势危急时,内部冲突更加剧烈。蒋介石一向私心自用,嫡系与非嫡系,划得很清楚。在蒋系内部也是矛盾重重,战场上的拥兵自重,见死不救,已是常态。1948年7月,第五军军长邱清泉看

12、着第七十五师师长沈澄华被共军包围也不救,致其被共军消灭,使蒋大为愤怒,蒋在日记中写道:“此全由于邱清泉违令不进之所致。中原战局从此万分严重,将领自私自保,不能团结互助,而又怕战,毫无出击精神,至此能不叹军事前途之惨暗淡乎?”邱为蒋的嫡系,就是见死不救,事后也没事,到了淮海战役时邱又故伎重演,黄伯韬兵团被共军包围,向他求援,邱还是按兵不动,连参谋总长顾祝同亲飞徐州,请他出兵也被拒。,三、没有农民的支持,淮海战役支前农民,农民对共产党的支持,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陈毅 淮海战役的国共对比80:60 动员支援前线的民众500万,陈毅,“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

13、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杨伯涛的回忆,我看到解放军的后方到处都是老百姓,有的给解放军推车,有的给解放军治伤员,有的给解放军做饭。在我们的战场里哪里看到过这种局面。国民党的后勤全是自己办的,自己拿卡车来拉辎重,哪里这么多的老百姓支援战争? 国民党十八军军长杨伯涛,请思考问题: 农民凭什么死心塌地地支持共产党?,林彪在东北的做法,蒋介石日记(1949年2月3日),昨游览城乡,可说乡村一切与四十余年以前毫无改革,甚叹当政廿年,党政守旧与腐化自私,对于社会改造与民众福利毫未着手,此乃党政军事教育只重做官,而未注意三民主义之实行也。今后对于一切教育皆应以民生为基础,亡羊补牢,未始为晚也。”,四、政

14、治上的腐败,蒋介石对解放战争的评价,国军为什么能到今天这个信心丧失、精神解体的地步,共产党的力量在抗战前微不足道,消灭已不成问题,抗战固然给了他一个发展的机会,但连他自己也不会梦想有今天。 共产党打败了我们,不是共产党有三头六臂,是我们腐败无能,自己的弱点击败了自己。 1949年9月19日在重庆,蒋介石对军队的评价,1949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在日记自省:“一年悲剧与惨状实不忍反省亦不敢回顾”。 “军队为作战而消灭者十之二,为投机而降服者十之二,为避战图逃而灭亡者十之五,其他运来台湾及各岛整训存留者不过十之一而已。”,老百姓对政府的最大不满,以1:200的汇率兑换沦陷区的法币(实际比率1:50

15、),老百姓对政府的最大不满,政府在沦陷区之人心丧尽,莫此为甚 李宗仁,经济上的崩溃,国统区的经济状况,五、统战工作与第二条战线,共产党员郭汝瑰,在国共战争期间与中共间谍接头一百余次,将国民党的大量军事机密泄露; 其中包括: 重点进攻山东计划 徐州司令部兵力配置 国军在大别山的调度计划 解围兖州计划 解围长春计划 解围双堆集计划 国军江防计划、武汉、陕甘、西南等地区的兵力配备序列等等,共产党员郭汝瑰,杜聿明被捕后,曾当面指斥郭汝瑰:“你郭小鬼一定是共谍,发的命令都是把我们往共军包围圈里赶!”。 1981年,杜聿明病逝前,郭汝瑰去探望,杜聿明抓住郭汝瑰的手说: “我最后再问你一次,你当时是不是共产

16、党?”。,郭汝瑰的信念,一些熟知其历史的同志都在问:“你在国民党内深受信任,为何放弃步步高升的机会,甘冒杀身危险,一意追求加入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你也受过一些委屈,但不灰心,不自馁,终于实现了夙愿。是什么力量鼓舞着你?” 郭汝瑰的回答只有两个字:“信念。”,蒋介石对自己的认识,蒋介石到台湾后,在台北草山的“革命实践研究院”总结出国民党军队失败的原因: “我们此次失败,并不是被打倒的,实际上是我们自己打倒了自己。”因为我们的军队是“无主义、无纪律、无组织、无训练、无灵魂、无根底的军队”,我们的军人是“无信仰、无廉耻、无责任、无知识、无生命、无气节的军人”。,据长期担任蒋介石医官的熊丸透露:“我记得那时总统在黄埔路官邸设地图室,地图室三巨头是总统、周菊村与刘斐(为章),三人在南京指挥徐蚌会战那时大家都觉得奇怪,为什么蒋先生下的命令共方都知道后来大家都认为刘为章十分可疑,蒋先生却都听不进去,也没人敢直接告诉蒋先生,故直到最后证实这点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