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黔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454193 上传时间:2019-06-1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黔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加快黔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加快黔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加快黔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加快黔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快黔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黔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快黔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加快建设万州、涪陵、黔江、永川、合川、江津六个区域性中心城市,是市委二届八次全委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重庆市黔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确立了“十一五”期间以“一枢纽六中心”为载体建成重庆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渝东南经济中心基本框架的总目标。2006年1月20日,汪洋书记在黔调研时着重强调要锲而不舍地加强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周边的基础条件。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是最终形成渝东南经济中心的基础,而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则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基础,对引领城市发展起着关键性、先导性作用。强化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城市功

2、能,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突出城市个性,对于提升黔江在区域中的综合竞争实力,确保城市发展既定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客观分析黔江城市建设现状和发展态势,与周边城市进行差异性比较的基础上,以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探讨黔江“十一五”期间城市建设的任务以及实施途径。一、黔江城市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城市建设概况 “十五”期间,我区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五年来累计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7亿元,到“十五”末,城镇化率达到28.6%,增长9.7个百分点;城市人口达到11.02万人,新增2.9万人;城区面积达到10.02平方公里,新增2.5平方公里

3、;城市道路总长达到117.31公里,新增11.44公里,新增道路面积52.58万平方米;城市路灯总量达到25364盏,新增1685盏;城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365公顷,园林绿地面积达到317.3公顷,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4.2公顷,提高绿地率12个百分点。一是规划编制扎实开展。完成了黔江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以及区域城镇体系规划、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总规层面规划体系逐步形成。完成了正阳工业园区、桃子坝片区、南沟片区、新城道路排水等控规和官坝小区、谭家湾小区、黑山滨河路片区等修建性详规的编制,保障了城市近期建设需要。完成了西沙步行街、万米河滨公园、文体中心、西山公园、火车站站前广场等城市

4、设计。编制完成了城市规划区外25个镇乡总体规划。切实加强规划管理,努力确保规划的严格实施。二是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完成了西沙路步行街、河滨公园、文体中心、污水处理厂、城市防洪堤、黔江河综合整治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城市给排水、能源供给、通讯设施建设,拓展和改造了城市道路,切实加强了园林绿化建设和卫生环保工作,成功创建市级山水园林城、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武陵山民族文化节。三是小城镇建设发展态势良好。三个中心镇全面完成了“五化”建设任务,其它镇乡也因地制宜地加强了以市场建设、道路拓展维修、路灯、绿化等为重点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二

5、)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城市体量较小,城镇化水平低。与重庆市其它5个区域性中心城市、武陵山片区中心城市比较,在建成区面积、城市人口、城镇化率上有一定差距。二是城市建设投资渠道单一,建设资金匮乏,对政府财政资金依赖度大,市场化运作程度不高,资金问题仍是制约城市建设发展的瓶颈。三是现有城市总体规划缺乏详尽的专业规划进行支撑。四是城市道路、电力、照明、给排水、环卫等市政公用基础及配套设施不尽完善,市政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五是城市建设水平较低,缺乏精品工程和标志性建筑,城市特色不突出。 二、周边市县城市建设现状比较(一) 渝东南片区比较分析1、综合经济实力比较。 “十五”期间黔江的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

6、,高于一区四县10.5%的平均水平。2005年黔江经济总量占一区四县的26.4%,人均GDP是平均水平的1.5倍;财政总收入占52.2%,人均财政收入是平均水平的3倍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24.3%;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一区四县平均水平近50元。2、城市建设比较。一是我区比渝东南其他四县的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分别是彭水、石柱、酉阳、秀山的2.04、 1.30、1.45、1.36倍;城市建成区面积分别是彭水、石柱、酉阳、秀山的1.86、2.78、1.96、1.71倍;城镇化率比一区四县平均水平高8.2个百分点,分别比彭水、石柱、酉阳、秀山高出11.6、9.9、12.8、9.7个百分点。二是我区

7、的财政收入和城建投资比渝东南其他四县多。财政收入分别是彭水、石柱、酉阳、秀山的4.11、4.99、5.88、3.32倍;城维资金收入分别是彭水、石柱、酉阳、秀山的3.83、2.75、12.60、12.26倍;城维资金支出分别是彭水、石柱、酉阳、秀山的是3.39、2.48、4.97、10.84倍。三是我区的市政公用设施水平比渝东南其他四县相对较高。四是渝东南一区四县的立体交通现状基本一致,但我区正在着手机场建设,今后在航空上有一定的优势。3、比较结论。我区在渝东南片区综合经济实力和城市建设具有相对优势,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有较好基础,近年来我区领跑作用在增强,初步显现聚集扩散效应。(二) 周边中心

8、城市比较分析主要与吉首市、铜仁市、恩施市进行比较。1、综合经济实力比较。“十五”期间,黔江GDP年均增速高于吉首市的8.1%,低于恩施市的13.3%和铜仁市的12.1%;2005年黔江经济总量比恩施市低,比吉首市和铜仁市高,人均GDP比恩施市、铜仁市高,比吉首市低;财政总收入比三市总和(7.32亿元)多1.26亿元,人均财政收入是三市平均水平的3.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与三市平均水平相当。2、城市建设比较。一是我区的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城市人口是铜仁的69.74%,是吉首的86.57%,是恩施的56.66%;城市建成区面积是是铜仁的51%,是吉首的54%,是恩施的57%;城镇化率比铜仁低15.8

9、个百分点,比吉首低出17.8个百分点,比恩施高5.58个百分点。二是我区的财政收入和城建投资相对较高。财政收入是铜仁的5.01倍,是吉首的4.02倍,是恩施的2.46倍;城维资金收入是铜仁的1.39倍,是吉首的50%,是恩施的2.44倍;城维资金支出是铜仁的1.13倍,是吉首的72%,是恩施的1.23倍。三是我区的市政公用设施水平、城市管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四是我区立体交通设施相对要滞后,机场和高速路只是在建,铁路虽已建成,但还处于试运行阶段,也没有水运港口。3、比较结论。黔江综合经济实力较好,在财政收入和财政投入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在武陵山片区具有一定的辐射带动潜力。但在竞争发展中也具有相对劣

10、势。一是政治中心劣势。其他三城市都是地级行政机关的所在地,从行政体制上自然辐射所辖区县,而我区不具备管理周边区县的行政权能,对发挥集聚、辐射效应有一定影响。二是低起点劣势。我区城市体量小,城市人口少,城镇化水平低,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起点低。三是高成本劣势。城市地形地貌复杂,基础处理的技术难度大,处理成本高。四是产业劣势。一产业的比重偏高,二三产业的比重较低。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区要构建渝东南区域性中心城市,有明显的优势,但要打造武陵山经济高地上的“峰”,压力较大。三、“十一五”时期黔江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一)城市建设形势分析1、是加快城市建设发展的机遇期“十一五”时期,是我区加快建

11、设重庆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渝东南经济中心的关键时期。总体上看,城市建设工作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是随着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的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重点的全面展开,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中央和市上将更加重视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建设,我区城市建设必将获得更多的政策、资金支持。二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战略思路,为推进城镇化指明了方向。三是市委、市政府强化了黔江作为重庆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提升了黔江在全市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在支持区域性中心城市上制定了更加有力实惠的政策措施。四是经过多年建设发展,我区城市建设具备了加快发展的较好

12、基础。随着渝怀铁路、重庆至长沙高速公路、舟白机场等重点交通基础设施的建成,黔江大交通格局将基本形成,交通瓶颈基本解除,区位条件和投资环境加速改善,经济运行成本不断降低,有利于我区城市聚集扩散能力的培育。2、周边城市竞争态势趋于激烈应该清醒认识到,一方面,我区在全市仍是发展相对滞后的一个区域,基础差、增速慢、总量小、人均占有量少。在渝东南和武陵山片区中心城市中城市建设发展优势不明显,城镇化率低,城市建设市场化进程缓慢,建设成本高,投资渠道单一,现有产业优势和竞争力不足。而另一方面,渝东南四县发展加快,吉首、铜仁等周边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基础较好,城市竞争日趋激烈。秀山县提出建设“中国最重要、世界有

13、影响的以锰业为主的特色资源矿产品加工出口基地”、“渝鄂湘黔结合部以商贸物流为主的物资集散地”、“联结乌江画廊、张家界、梵净山等风景区以民俗风情、花灯文化为主的旅游中转地”和“城区面积20平方公里、人口达20万人以上的中等城市”。石柱县立足“做特做精”城市,确立了形成“一体两翼,带状组团,山水园林,生态特色”的城镇格局,到201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1平方公里的发展目标。武陵山片区的铜仁市提出打造“西部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四省边区商贸中心城市、黔东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到2010年,城镇化水平提高到47%以上,城市建成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以上(比目前扩大40%),城镇人口增加到28万人左

14、右。恩施市提出加快中等规模城市建设,建设成为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旅游城市。吉首市提出建设成为边区经济、文化、教育和旅游消费中心,2010年城市人口达到25万人以上。周边市县的加速发展态势对黔江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渝东南经济中心和武陵山经济高地形成巨大压力。为此,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发展机遇,坚定发展信心,又要清醒面对竞争压力,增强加快城市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既定目标不动摇,举全区之力,强化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城市建设步伐,为黔江发挥中心城市的聚集和扩散功能提供良好的硬平台。(二)城市建设目标根据前面对黔江城市发展现状、城市定位、周

15、边市县城市建设发展态势的综合分析,“十一五”时期黔江城市发展应围绕市委、市政府“把黔江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渝东南经济中心和武陵山经济高地”的定位,立足于“扩大规模、突出特色、完善功能、改善环境”,统筹规划和适度超前,强力推进新城区建设,精心实施老城区改造,城区道路、城市电力、照明、给水、排水和城市环境卫生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先行,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为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2010年,三大组团城市格局基本形成,城市规模扩张,建成30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主骨架;城市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城市承载能力增强;建成国家级城市地质公园主干项目,成功创建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卫生城市和生态旅游城市

16、,“倚山抱水、地质迷宫、陵塬树海、民族风情”的城市特色突出;建成“一枢纽六中心”的基本框架,城市综合服务能力提高,城市聚集扩散能力明显增强。一是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23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区15平方公里,集镇8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23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5万人,集镇人口8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0%。二是三大组团有机连接。正阳片区,正阳大道、南北干道路网范围内的城市氛围基本形成;舟白片区,以机场大道为轴线的商住小区部分形成,职业教育城初具规模;老城区,推进册山、南沟、城北三个新小区开发拓展,完善谭家湾、官坝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旧城改造和城市功能完善,人居环境改善。实现老城正阳舟白往返的环形交通联系,三大组团形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三是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城市道路、能源、给排水、和生态环保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城市建设市场化水平提高,城市管理逐步向科学化、数字化方向迈进。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