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学论文《燃煤的污染与控制》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451738 上传时间:2019-06-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燃烧学论文《燃煤的污染与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燃烧学论文《燃煤的污染与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燃烧学论文《燃煤的污染与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燃烧学论文《燃煤的污染与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燃烧学论文《燃煤的污染与控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燃烧学论文《燃煤的污染与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燃烧学论文《燃煤的污染与控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燃煤的污染与控制汪汪小飞侠原创出品摘要: 煤炭是一种重要的能源, 煤燃烧引发的技术和环境问题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难题。煤燃烧机理、煤燃烧过程中污染物的形成、排放和抑制规律、新型煤燃烧技术和低费用的污染控制技术等是煤燃烧领域重点研究的内容。针对煤燃烧对大气的污染现状及污染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污染控制的研究方向。关键词: 燃煤; 污染控制; 洁净煤Coal is important primary energy, but now the world is commonly facing a difficult problem of technology and environment wh

2、ich results from coal combustion. Coal combustion mechanism, forming, draining off and controlling regulat ion of pollution material, new type coal combustion and cheap 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 are important research contents in coal combustion field. Coal combustion on atmosphere pollution stat

3、us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pollution is analyzed and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pollution control is put forward in this article.Key words: burning coal; pollution control; clean coal一 、我国煤的地位地球上的煤炭资源相对充足,分布广泛且具有经济优势, 所以早已被作为最重要的燃料使用。我国更是如此, 煤炭作为主要能源,占到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5 %以上。尽管预测到2050 年煤炭消费比重将下降到50 % 左右,

4、但消费的绝对量还是呈增加趋势, 即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我国的地位不会改变,但随着环保标准越来越严格,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煤炭在能源构成中所占的比例会有所下降。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煤炭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而且我国还是世界上煤炭出口大国,煤炭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11%。二 、燃烧产生的污染物燃烧是物质剧烈氧化而发光、发热的现象,是人们利用能源的最主要方式。煤燃烧是煤炭利用的主要方式, 煤燃烧时会排出大量SOx、NOx、CO2、重金属、可吸入粉尘等有毒有害物质,还会产生噪声污染、热污染和铅污染等。它们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妨害着人们的健康,动

5、植物的生长,甚至整个生态的平衡。因此必须对它们加以控制。我国煤炭的消费是直接燃烧,煤炭的直接燃烧造成我国大气典型的煤烟型污染。三、燃烧污染的危害( 1) SO2 污染的状况及危害我国主要的SO2 污染来源有硫酸厂尾气中排放的SO2、有色金属冶炼过程排放的SO2、燃煤烟气中的SO2 等三个方面, 其中燃煤烟气中的SO2仍是污染的主要来源。我国煤炭多为高硫煤( 含硫量大于2%) , 其贮量约占煤炭总贮量的20%25% 。在全国煤炭的消费中, 占总量约84% 的煤炭被直接燃用, 燃烧过程中排出大量的SO2 , 使我国成为三大酸雨区之首。( 2) 烟尘污染的现状及危害在煤炭燃烧外排的烟气中, 主要污染

6、物除了SO2、CO2 和NOX 外, 还有一种比较严重的污染物就是烟尘。烟尘是燃煤过程中排放出来的固体颗粒物, 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钙和未经燃烧的炭微粒等。常见的烟尘有黑烟、红烟、黄烟和灰烟。不同颜色的烟尘, 其组成和来源各不相同。黑烟含有大量焦油、碳黑, 主要来自燃煤、燃油业; 红烟含有大量氧化铁, 主要来自钢铁厂; 黄烟含有大量氮氧化物。主要来自化工厂; 灰烟主要来自水泥厂和石灰厂。全球每年约有1 亿吨的烟尘排放到空气中, 其中不乏有毒烟尘, 会危及人类的健康。( 3) CO2 的污染现状及危害煤炭中质量百分含量最高的元素就是碳元素, 在煤炭燃烧时碳完全氧化产生CO2

7、 , 不完全燃烧则生成CO。其中CO2 是造成地球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由于温室效应导致了地球温度上升、两极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陆地被淹没等不可估量的损失。大气的中CO2 浓度从1870 年的300mL/m3 升到了1990 年的355mL/m3 , 增加量为55mL/m3。其中, 煤炭燃烧产生的CO2 占了绝大数。(4)NOX 污染的现状及危害燃煤过程中生成的氮氧化物, 其中NO 占90% 以上, NO2 占5% 10% , 而N2O 只占1% 左右。通常把这几种氮氧化物称为NOX。燃煤电站锅炉是NOX 的主要排放源。2000 年全国电站锅炉NOX 的平均排放浓度为750mgm3 , NOX

8、 排放总量为258. 02 万吨。据预测到2010 年NOX 排放总量将比2000 年增长136 万吨左右。NOX 对植物有损害, 对动物有致毒作用。大气中NOX 和挥发性有机物在太阳光照射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光化学反应, 就会产生毒性很大的光化学烟雾。而且NOX 能形成酸雨, 造成水污染, 还能破坏臭氧层, 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6 。因此,需提高煤的燃烧效率, 控制氮氧化物的排放。四、综合防治技术1NOx 控制技术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NOx 主要是NO、NO2 和少量N2O, 其生成量和排放量与煤燃烧方式, 特别是燃烧温度和过量空气系数等燃烧条件密切相关。用改变燃烧条件的方法来减少

9、NOx 的生成是目前采用最广的方法, 如低过量空气燃烧、空气分级燃烧、燃料分级燃烧、烟气再循环、低NOx 燃烧器, 也有在炉膛上部向炉膛喷水蒸汽、喷射二次燃料和喷氨等来还原已生成的NOx , 降低NOx 排放量。一般情况下低NOx 燃烧技术最多只能降低50 % 的NOx排放量, 当要求锅炉的NOx 降低率超过40 % 才能满足排放标准时, 就必须考虑烟气脱硝技术, 烟气脱硝技术主要有干式和湿式两种, 干式技术有采用催化剂促进NOx 还原反应的选择性催化脱硫法、电子束照射法和同时脱硫脱硝法等, 湿式技术目前主要是利用烟气脱硫系统在脱硫的同时实现脱硝。但无论那一种烟气脱硝技术都存在运行费用高的问题

10、, 制约了应用。2SOx 控制技术目前世界上燃煤电厂所采用的脱硫工艺有数十种之多。按脱硫工艺在生产中所处的部位可分为炉前、炉内、炉后脱硫三大类。( 1) 炉前脱硫炉前脱硫又称燃烧前脱硫。煤脱硫技术大致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物理法就是利用煤中有机质和黄铁矿的物理性质的差异来实现硫的分离; 化学法是利用不同的化学反应将煤中的硫转化成不同形态而分离; 生物法是利用生物方法来脱硫( 2) 炉内脱硫炉内脱硫又称燃烧中脱硫。在煤粉燃烧的过程中同时投入一定量的脱硫剂将SO2 脱除。目前主要采用常压循环流化床锅炉( CFBC) 、加压循环流化床锅炉( PFBC) 等技术。其原理是在煤炭的燃烧过程中掺入

11、脱硫剂, 通常为睡灰石之类, 使煤炭中的硫( SO2 ) 与脱硫剂中的成分( CaO) 反应生成难溶盐CaSO4 而达到固硫的目的。固硫技术主要有型煤固硫技术和流化床燃烧固硫技术。流化床燃烧固硫技术是把煤和吸收剂加入燃烧室内的床层中, 从炉底鼓风使床层悬浮, 进行燃烧流化形成湍流混合条件, 从而将燃烧效率提高到97% 99% ; 石灰石固硫效率可达70% 90% ; 还可使NOX 生成量大大减少 7 。该方法占地少、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 比较适合于中小型火电厂的脱硫。( 3) 炉后脱硫炉后脱硫又称燃烧后烟气脱硫。它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脱硫效果最好、技术最为成熟的控制SO2 的主要技术手段。它

12、的实施能使SO2 减排90% 以上。烟气脱硫按脱硫产物的干湿形态可分为干法、半干法和湿法三大类。3CO2 控制技术目前使用各种物理或化学溶剂的吸收吸附法是较为成熟的方法, 特别是使用甲基乙醇胺为吸收剂的化学吸收法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但是对于燃煤电厂而言, 烟气量大、含量低, 使用这些CO2 技术都会带来严重的能源损失, 减少其净电能输出13% 37% 。(1) 基于CaO 碳酸化- 煅烧循环的CO2 分离技术。它是使用CaO 与CO2 反应以及生成产物CaCO3 的煅烧这个循环过程来捕捉烟气中的CO2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燃烧烟气中CO2 的分离, 也可以用于气化过程中CO2 的分离。(2)

13、O2/CO2 循环燃烧技术。针对燃煤电厂特点所发展的CO2 减排技术是O2/CO2 循环燃烧技术。该技术采用纯氧和再循环的烟气代替空气进行助燃, 是一种既能直接获得高浓度CO2 ,又能综合控制燃煤污染排放的新一代煤粉燃烧技术, 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 3) 化学链燃烧技术。该技术具有非常高的能源利用效率, 没有NOX 释放, 而且在使用含碳气体燃料时, 燃烧产物仅包含CO2 和H2O, 只需经过简单的冷凝就能得到高纯度的CO2 , 从而以较低的能源消耗实现CO2 的减排。基于化学链燃烧技术对氧载体性能的要求以及使用金属氧化物作为氧载体时潜在的问题, 提出了氧载体材料的新类型- CaSO4 ,

14、SrSO4 , BaSO4 , 并对其与不同燃料组成的反应系统的热力学以及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语我国一次能源的生产和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 这种能源格局在相当长时间内不会有大的变化。煤的清洁燃烧技术与污染控制技术是实现节能和满足环保要求的有效技术措施。煤燃烧理论、污染防治理论、发展新型的CO2 分离技术是煤燃烧领域重点研究的内容, 其研究成果是煤的清洁燃烧和污染防治技术的理论基础。我国燃煤电厂应采用高效燃烧技术和发电技术包括增压流化床燃烧技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蒸汽超临界参数发电技术等, 可提高发电热效率3% 6% , 也是减排硫氧化物的重要技术。同时改造现有固定床技术, 推广流

15、化床技术, 发展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和煤气化多联产一体化技术, 也可以降低污染物排放。参考文献周桂铨. 重视煤炭环境污染发展洁净煤技术 J .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3, 10赵果然, 石艳君. 低NOX 燃烧技术综述 J . 锅炉制造, 2003李骏, 徐敏, 刘豪, 等. O2/CO2气氛下CH4火焰温度特性的实验研究 J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2, 10张明旭.煤泥水处理M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0.01李东雄, 等.煤燃烧与污染控制技术的进展【J .电力学报, 2001.06徐涛,刘晓红 煤燃烧污染与控制技术的分析研究能源技术 2008年第11 期(总第131 期)胡予红,孙欣等 煤炭对环境的影响研究 2004.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