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模式的分析与研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444814 上传时间:2019-06-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模式的分析与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模式的分析与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模式的分析与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模式的分析与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模式的分析与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模式的分析与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模式的分析与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模式的分析和探讨*基金项目:本文为英国政府双边赠款“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研究”项目国家级研究课题“中西部地区农村学校合理布局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贾勇宏 周芬芬* 作者简介:贾勇宏(1980),男,河南淅川县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周芬芬(1971),女,山西永济市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山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湖北 武汉 )摘要:完全合并式、兼并式、交叉式和集中分散式是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的主要模式。本文根据对中西部地区6省(自治区)38个县(市)177个乡镇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的调查研究

2、,对这四种模式分别加以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模式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由于各地情况的差异,不同地区在布局调整过程中所采用的模式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按照布局调整在实践中的具体实施模式可以分为完全合并式、兼并式、交叉式和集中分散式四种主要模式。本文根据对中西部地区湖北、河南、广西、云南、陕西、内蒙等6省(自治区)38个县(市)177个乡镇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的调查研究,将对这四种模式分别加以分析和探讨。 一、完全合并式完全合并式是指在学龄人口普遍减少,班额不足的情况下另选校址,将两所或多所学校合并为一所学校,学生按年级整体上加以合并并重新编班,校产

3、和师资集中在一起。这种方式具体又可以分为两种变式:一种是分离式,即将一所或几所学校的班级和学生分离到另一所或几所学校;另一种是联合式,就是几所学校同时撤并,然后再根据情况进行重新建设或安置新校点。在各地的布局调整过程中,完全合并式被广泛加以使用。六省区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行政问卷中,51.7的教育行政工作人员认为本地采用了“完全合并式”,认同比例位居各种模式的第二位;在学校问卷中,“完全合并式”在教职员工中的认同比例为44.9,也位列布局调整模式的第二位。表1:行政卷和学校卷对布局调整具体模式的看法布局调整模式行政卷学校卷人次百分比排序人次百分比排序完全合并式9332.224,93732.1

4、2兼并式9833.913,76124.53交叉式3211.141,446 9.44集中分散式5920.435,03032.71其它 7 2.45 204 1.35总计289100.015,378100.0备注:行政卷n180 ,学校卷n11,006完全合并式的优点在于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统一管理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从布局调整追求效益和质量提高的角度而言,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模式,因此也是各地在布局调整过程中采用的最基本的模式之一。该模式适合人口分布比较集中,原学校规模较小、校舍陈旧的地方。平原地区以及交通相对便利的地区采用这种模式较多。学校卷按地理特征分类的数据分析

5、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将学校卷按照地理特征分为山区、丘陵、平原、牧区、矿区和湖(库)区六类,不同地区所采用的布局调整模式差异结果见表2。从表2可见,平原和牧区采用完全合并模式的比例最高。其中,平原地区样本总数为2,263份,“完全合并式”应答人数比例为49.6,是该类地区布局调整运用比例最高的模式;牧区样本数为153份,该方式的应答比例高达79.7,是该地区占绝对优势的布局调整模式。表2:学校卷对不同地形布局调整模式的认同比例差异()地形类别完全合并式兼并式交叉式集中分散式其它样本总数山区43.033.112.050.82.06,526丘陵42.034.413.444.61.61,793平原49

6、.638.417.134.71.62,263牧区79.724.21.315.7 7 153矿区42.957.114.342.9 .0 7湖(库)区63.231.6 .036.8 .0 19备注:n10,761从分省区行政卷对布局调整模式的选择结果来看,采用“完全合并式”最多的省份是内蒙,认同比例高达100,其次是湖北,认同比例为76.9,再次是云南,认同比例为55.9,而且“完全合并式”在这三个省区布局调整中的认同比重都是最高的。陕西、广西和河南对该模式采用的认同比重也都列第二位(见表3)。这说明完全合并式在六省区使用的比重很高,也很普遍。表3:六省区布局调整具体模式的认同比例及排序差异表布局

7、调整模式样本认同百分比()布局方式认同比例位次内蒙陕西广西云南河南湖北内蒙陕西广西云南河南湖北行政卷完全合并式100.045.936.755.940.076.9122121兼并式11.164.957.141.272.050.0311312交叉式66.710.86.126.536.03.8243434集中分散式040.536.747.128.011.5032243其它05.46.12.903.8053504学校卷完全合并式76.237.939.639.348.356.7122211兼并式25.035.933.529.539.339.2233322交叉式3.615.012.511.822.08.3

8、444444集中分散式17.951.445.660.733.831.5311133其它.71.22.62.61.51.5555555对分省区学校卷的数据分析结果也印证了“完全合并式”在各地区使用得很广泛(见表3)。由表3可知,采用“完全合并式”最多的省份是内蒙,比例高达76.2,其次是湖北,比例为56.7,再次是河南,比例为48.3。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三个省区布局调整中居首位的都是“完全合并式”,而且三个省区被调查的样本县中又恰好以平原地区居多。从实地调查结果来看,不少地方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就是采用了“完全合并式”。例如,湖北省钟祥市东桥镇黄集小学就是将邻近的4个村小同时撤并后集中在撤

9、销的原黄集初中办学,从而实现了完全合并。湖北沙洋县后港镇的田桥小学则是在撤销了8个村小的基础上重新选择了一个最佳位置后新建而成的。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库伦图总校则是将三元井、库伦图、朝克文都三个乡的中心校合并,在库伦图初中撤销后的原有校舍基础上办成的。云南省元江县那诺乡的布局调整采用的也是这种模式,2005年全乡共撤并了8个教学点,其中涉及学生74人,教师9人,这些学生和教师被全部分散到4个村完小。综上所述,完全合并式具有适用性强、应用面广的特点,因而是各地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所采用的基本模式之一。二、集中分散式集中分散式是在中心学校的统一管理下设置一个或几个教学点的形式。其具体做法是在人

10、口相对集中、办学条件比较好的村镇设立一所完全小学为中心学校,就近辐射多个村,根据具体情况在原村小学设立教学点,教学点由中心校统一管理。在该模式中,高年级学生可到中心学校上学,低年级学生则仍在原村小就读;学生较少的教学点则进行复式教学;对于教学点师资无法承担的课程,如,美术、音乐等,则由中心校统一协调,安排教师巡回授课。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集中分散式在行政卷中的认同比例为32.8,位居各种模式的第三位;在学校卷中该模式的认同比例为45.7,位居各种模式之首(见表1)。从表1可见,行政卷和学校卷对集中分散式的认同比重明显不同,前者是第三位,后者却是首位。之所以出现这种差异,原因在于:农村中小学布局

11、调整是一个连续、持久的过程,教育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由于工作连续性的原因,看待布局调整具体模式采用的是长期、多次调整的视角,而学校教职员工的视角却是对近期布局调整模式的认识。经过前期几轮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近期的布局调整进入了最困难的阶段,集中分散式又是布局调整过程中利益关系难以调和的产物,因而在近期采用的比重也就较高,但从长期来看却并非当地布局调整的首选模式。由于看问题的视角不同,因此才会出现教育行政工作人员和学校教职员工对该问题认识上的显著差异。从布局调整追求效益的角度而言,集中分散式不符合规模效益的原则,因而是不彻底的;从管理学角度来说,校点分散也不利于统一管理;从教育均衡发展的角度来看,

12、教学点的办学条件无论如何也不能与中心学校相提并论,因而也不利于教育均衡发展的实现。但是这种模式既方便学生就近上学,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部分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特别是在交通不便的山区和丘陵地区以及布局调整过程中矛盾相对突出的地方尤为适合采用这种模式,因而也是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采用的比较理想的模式之一。对按照地理特征分类的学校卷数据进行分析后显示,山区和丘陵地区运用最多的模式就是集中分散式。其中,山区总样本数为6,526份,该模式的认同比例为50.8;丘陵地区的总样本数为1,793份,该模式的认同比例为44.6(见表2)。从分省区行政卷的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各地采用“集中分散式”的比重差异比较

13、大。其中,云南采用集中分散模式的认同比例最高为47.1;其次是陕西认同比例为40.5;再次是广西和河南,认同比例分别为36.7和28;湖北的认同比例仅有11.5,内蒙则没有样本对该模式应答(见表3)。由此可见,民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使用该模式的比重比较高。对分省区学校卷的分析结果也显示了“集中分散式”在各省区采用的比重差异很明显。学校卷中采用“集中分散式”最多的省份是云南省,认同比例高达60.7,其次是陕西省,认同比例高达51.4,再次是广西,认同比例为45.6。这三个省区使用“集中分散式”的认同比重是最高的(见表3)。而这三个省区又都是西部省份,经济相对落后,样本县(市)又以山区和丘陵

14、居多,云南和广西又兼属多民族聚居地区,民族关系相对复杂,布局调整矛盾突出,因此当地政府在布局调整过程中更加谨慎,更倾向于采用有利于社会稳定、避免冲突的“集中分散式”。调查发现,在一些山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之所以要保留教学点,采用“集中分散式”的布局调整模式主要基于以下原因:第一,方便学生上学。教学点所在地区地处山区或其它特殊地理环境中,学生上学路途遥远,不方便或不安全,而布点学校由于缺乏寄宿条件或寄宿条件尚不完善,低龄儿童若到并入学校读书就面临上学不方便、生活难自理等困难。此种情况下的教学点,学生人数特别少的,通常是几个年级一起组成复式班,由一名教师负责复式班的全部教育教学工作,人数较多的教学点就由几位教师以分科目或包班级的形式负责教育教学工作。例如,广西百色市那坡县坡荷镇善何村完小下辖的善何异布教学点,就是一个“集中分散式”学校合并的典型。善何异布教学点若被撤销,原异布村小学生到善何村完小上学就要走6公里的山路,而且善何村完小此前还不具备寄宿条件。因此,尽管该小学只有分属5个年级的17名学生和1位教师,但仍被作为教学点保留了下来,保留后的教学点采用复式教学。内蒙古自治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