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进课堂-教学设计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440157 上传时间:2019-06-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知识进课堂-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法律知识进课堂-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法律知识进课堂-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法律知识进课堂-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法律知识进课堂-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律知识进课堂-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知识进课堂-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法律初探特殊的规则一、课堂教学要求【教材分析】学生经过了上节课的学习,对各种规则有了一般性的认识。这节课特别将“法律”这种特殊的规则单独提出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法律的产生、法律的概念、法律的特征以及法律与其他规则的区别。【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增强法制观念。 能力目标: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增强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了解法律的基本特征。【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法律的特征”。之所以是重点是因为只有学生充分认识到法律的特征,才会真正树立法律意识

2、、法制观念,才会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并最终走向自律。教学难点是“我国法律的本质、法律与其他规则的区别与联系”。这部分内容非常抽象,很难理解,已经超出了学生的实际水平,比如:国家政权、统治阶级、意志等词语,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因而学习起来难度较大,所以是学习的难点。【教学建议】1导入方式一:利用活动导入新课。首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寻找生活中的规则,然后进行分类。其中,既有道德要求,又有纪律、宗教戒律和法律的要求。教师设置了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法律”探究的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方式二:利用福建省南平实验小学门口发生恶性杀人案件

3、导入新课。运用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从而引起了学生对“法”的探究欲望。2第一层次:法律的起源和产生方式一:学生阅读课本第56页关于“法”的传说,了解法的产生。增加了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方式二: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法律的起源的资料,例如:原始社会最早的法律、中国法的起源、汉谟拉比法典等。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实,充分了解法律的起源与产生。3第二层次:法律的特征(1)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方式一:多媒体呈现有关下列内容的图文资料:汉漠拉比法典、唐律疏议、英国的权利法案。提出问题:我们查阅了哪几种社会的法律?这些社会的主人是谁?这些法律维护谁的利益?通过

4、学生讨论,自然得出结论: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多媒体呈现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二条的相关规定。提出问题:从宪法中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的主人是谁?我国法律维护谁的利益?由此可见,我国法律的阶级本质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自觉总结出我国法律的阶级本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法律体现了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方式二:多媒体呈现有关下列内容的图文资料:早期成文法典。引导学生议一议:这部法律是由谁制定的?维护了谁的利益?体现了谁的意志?制定这部法律的目的是什么?从而得出结论: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多媒体呈现201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高票通过了选举法修正案视频

5、。引导学生认识到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国家的立法机关,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因此,学生们自然得出结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法律体现了人民的利益和意志。(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认可的教师展示几本法律单行本的封面。提出问题:(1)这几种法律在名称上有什么共同之处?(生答:中华人民共和国)。(2)这几个字表明,我国法律是由谁制定的?由此,引导学生自然而然总结出: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认可的。(3)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多媒体呈现图文资料:实施福建省南平实验小学门口恶性杀人案件的犯罪分子郑民生被依法判处死刑。以最近发生的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并且引导学生们自觉得出结论:

6、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4)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方式一:可以利用刚刚播放的关于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黄松有贪污、受贿案作出终审宣判的视频资料。顺势提出问题:黄松有等高官被严惩,说明了什么道理?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出:法律(在全国范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方式二:多媒体呈现图文资料:四川省原副省长李达昌滥用职权,一审判处李达昌有期徒刑七年。、山西省原省委副书记侯伍杰受贿,法院遂依法以受贿罪判处侯伍杰有期徒刑十一年。国美集团原懂事局主席、前中国首富黄光裕一审被判14年。提出问题:李达昌等高官被严惩,说明了什么道理?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总结:法律(在全国范围内

7、)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4第三层次:法律与道德及其他规则的区别与联系方式一:小品表演:道德、法律召开座谈会,各自告白,进行自我介绍(根据课本56页-58页组织介绍的内容)。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们学到了知识,明白了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与联系。方式二:多媒体呈现道德与法律的比较图。在学生学习完本课的基础上,自觉的归纳总结。从而掌握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与联系。二、教学课件要求1福建省南平实验小学门口发生恶性杀人案件的文字介绍以及相关图片。课件使用目的: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从而引起了学生对“法”的探究欲望。2体现关于法律的起源的资料:原始社会最早的法律、中国法的起源、汉谟拉比法典的

8、文字介绍以及相关图片。课件使用目的: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的起源与产生3.汉漠拉比法典、唐律疏议、英国的权利法案的图文资料。4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二条的相关规定。5201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高票通过了选举法修正案视频课件使用目的:帮助学生们认识到: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法律体现了人民的利益和意志。6.几本法律单行本的封面的相关图片。7体现我国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课件使用目的:帮助学生们通过观看图片、阅读资料,总结出: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认可的。8. 播放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

9、黄松有贪污、受贿案作出终审宣判的视频课件使用目的:帮助学生们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充分认识到法律的两个重要特征: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在全国范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9. 道德与法律的比较图表课件使用目的:帮助学生在学习完本课的基础上,归纳出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与联系。三、教学资料要求1早期成文法典。摩奴法典法经十二铜表法汉谟拉比法典2汉漠拉比法典、唐律疏议、英国的权利法案的图文资料。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成文法典,由古巴比伦国王制定。法典规定:理发师为奴隶剃去其奴隶标志,而奴隶主人不知情,该理发师应断指。自由民在家中藏匿逃奴,拒不交出者,此家家主应处死。唐律疏议:第

10、四篇户婚:严格保护封建国有土地和私有土地的所有权。第七篇贼盗:保护封建政权、地主阶级的政治利益及生命、财产不受侵犯。以谋反、谋大逆、谋叛罪等,严惩危害封建政权及皇帝特权的行为。英国权利法案:核心内容是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资产阶级宪法原则。王位继承法:保证资产阶级的权利和自由,实现资产阶级对王权的控制。3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二条的相关规定。4201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高票通过了选举法修正案视频。5. 几本法律单行本的封面图片。6. 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受贿案作出终审宣判的视频。7. 图文资料:四川省原副省长李达昌滥用职权,一审判处李达昌有期徒刑七年。、山西省原省委副书记侯伍

11、杰受贿,法院遂依法以受贿罪判处侯伍杰有期徒刑十一年。国美集团原懂事局主席、前中国首富黄光裕一审被判14年。8. 道德与法律的比较图表。 规则与秩序一、课堂教学要求【教材分析】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一般的规则的重要性。通过学生最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出发,再到社会生活中的公共场所等的规则,通过对这些规则的认识,使学生逐渐明白规则的分类以及“秩序来自规则,规则是秩序的必要保障”的道理。【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尊重“规则”,体验“规则”,增强“规则”意识,自觉遵纪守法,维护公共秩序,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尊重规则的观念。 能力目标:理解规则与自由、规则与秩序的关系,懂得规则是秩序的保障,培养感悟生活的能

12、力。知识目标:认识规则的意义和作用;知道规则的分类,了解基本的校内规则、日常生活中的规则;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要遵守制度规则和秩序。【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秩序来自规则”。在实际生活中,哪里有规则,哪里才有秩序,这里的生活和工作才能顺利进行。遵守规则是人类社会生活能够正常进行的前提和保障。学生只有深刻理解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才能使他们自觉遵守规则,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规则的含义、分类”是教学难点。七年级学生对规则的概念比较模糊,对于纷繁复杂的规则要作出准确的判断也有一定难度。【教学建议】一、规则种种1导入方式一:游戏导入。开展游戏找朋友:给全班每个学生一张字母卡片,分两组或男女比赛。老师

13、先在黑板写上两个单词,然后叫拿到两个单词头字母的学生出来:如cat和dog就叫拿到c和d的学生出来,拿着c的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去班上找出拿着a,t的学生,到讲台上按单词顺序排好队,d也如此,看哪个组快,则赢。从而说明规则无处不在。方式二:话题导入。从学生喜爱的篮球比赛切入,提出问题:我们可以抛开篮球比赛规则而自由地驰骋在篮球场上吗?使主题的切入自然生动,从而引出规则的含义。2第一层次:交通的规则方式一:介绍澳大利亚的交通规则的前言中的一句话:“学习交通规则的本质是懂得怎样和别人分享道路。”提出问题:对这句话你怎么理解?遵守交通规则有什么意义?从而说明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意义。方式二:设计“畅所欲言

14、”栏目:假设在城市主要的交通要道,交通信号灯突然发生故障了,会怎样?交通民警的设置是否可有可无?通过学生的讨论,引出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3第二层次:学校里的规则方式一:利用课堂“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制定“课堂的规则”,让学生在亲自制定规则的过程中体会学校规则的重要性,并且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的有重新理解和深刻认识。方式二:创设情境:自习课,小强上大声的向同位说起昨晚的篮球比赛。提出问题:1、针对小强自习课说话的现象反思自己是否有在课堂上说话的现象。违背课堂纪律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2、有的同学说“我有说话的自由,为什么不能在课堂上随便说话?”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

15、自觉认识到遵守学校规则的重要意义。 4第三层次:公共场所的规则方式一:利用教材辅助文的两则故事,引导学生阅读材料“请勿喧哗”与“从排队开始”,通过反省自己的行为,使学生明白规则就是通过制约人的行为来保障人的权利和自由的,从而培养学生自觉纠正不良习惯的意识。方式二:出示一组漫画:乘坐公交车不排队、乱丢果皮、公共场合吸烟、宠物在小区草坪上随地大小便。引导学生谈看法,顺势提出问题:1、请同学们说一说公共生活中要有哪些规则?请举例说明。2、如果没有共同准则,社会公共生活将会是怎样的?从而帮助学生认识遵守公共场所规则的重要性,养成自觉遵守公共规则习惯。5第四层次:规则的分类方式一:开展分组活动,要求各小组学生搜索、查找各种规则,并且按照“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成文与不成文规则、强制性规则与非强制性规则”对查找到的规则进行分类。帮助学生对规则分类有初步认识。方式二:出示一组图片:电梯前整齐有序的队伍、足球场上的规则、井然有序的交通、安静的考场、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安徽阜阳公开处理伪劣奶粉24名涉案人员。引导学生看图片分类别,帮助他们自然而然对规则进行了分类。 二、秩序来自规则第一层次:社会秩序需要规则 方式一:创设生活化的情景,出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