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语文版20180803266.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440117 上传时间:2019-06-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语文版2018080326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语文版2018080326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语文版2018080326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语文版2018080326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语文版2018080326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语文版2018080326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语文版20180803266.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测试卷(全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30分)1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C)(3分)A折腰(sh)岔开慰藉(ji)一代天娇B分外(fn) 骤然 红硕(shu) 原驰腊象C稍逊(xn) 雾霭 虹霓(n) 顿失滔滔D声咽(yn) 攀缘 窗棂(lng) 山舞银蛇(解析:A.“折”应读作“zh”,“娇”应改为“骄”;B.“腊

2、”应改为“蜡”;D.“咽”应读作“y”。)2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3分)A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B许多科幻书对地球的前景都抱着一种悲观的态度,这并非杞人忧天,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环境,科幻书中所描绘的情景就会成为可怕的现实。C要在学术上推波助澜,并不是抛弃国学,国学的精粹不但不能丢,有些还应深入研究。D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长江流域地杰人灵,陶冶历代思想精英,涌现无数风流人物。(解析:C.“推波助澜”多指促使或助长坏的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3文化积累下列对名著朝花夕拾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B)(3分)

3、A阿长与山海经写了一个“黄胖而矮”“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保姆阿长,她记得“我”的心愿,给“我”买了山海经。B范爱农一文写的是范爱农和“我”在日本留学时及回国后的一些事。徐锡麟被害后,“我”主张“发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范爱农表示赞同。C五猖会中,“我”盼着去看五猖会时,父亲突然要“我”背书,“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后来背完书能去看五猖会了,但“我”已没先前那么高兴了。D琐记介绍了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为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至出国留学的一段生活经历。(解析:B.范爱农表示反对。)4语言运用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B)(3分)A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光明小学开展了让

4、阅读陪伴我成长的主题读书活动。B新城区的立体斑马线视觉效果神奇:远远看去,仿佛一个个长方体凸起在地面上。C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至今仍以戏剧、壁画、传说等形式广泛传播。D面对各种突发事故,很多没有经验的司机都束手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解析:A.书名号应改为引号;C.应去掉“等”或省略号;D.问号应改为句号。)5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3分)A谈起李敖,无论是他的敌人还是朋友,都无法否认他不是当代文坛上的奇人!B纪梵希是法国高级服装界的一位重要人物,在半个多世纪里一直是巴黎优雅的象征。C霍金的时间简史自1988年首版以来,至少被翻译成数十种文字,销售了超过千万。D电影红

5、海行动再次点燃中国人的大国豪情和维护世界和平的担当精神。(解析:A.否定不当,应删去“不”;C.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册”;D.搭配不当,应将“点燃”改为“激发”。)6语言运用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D)(3分)A今天是哥哥18岁的生日,妹妹端起酒杯说:“哥哥,今天是你的寿诞,祝你长寿!”B一位上了年纪的女士走进商场,年轻的店员迎上去说:“美女,您需要点什么?”C小新看见有人把空瓶子扔在地上,忍不住上前说:“喂,没长眼睛吗?垃圾桶在那儿!”D张强在演讲比赛中被淘汰,同桌安慰说:“别气馁,再加一把劲儿,下次会成功的!”7句子积累默写句子。(12分)(1)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

6、酒家。(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3)归园田居: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5)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6)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7)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8)王维使至塞上中诗人把自己孤寂的情绪与大漠奇特壮丽的景象融合在一起,意境雄浑、视野开阔的千古壮观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9)李商隐的无题中表达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的句子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二、阅读理解(50分)(一)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811题。(

7、12分)木棉英雄树王西冀一个朋友打电话欣喜地告诉我:木棉花开了!这一消息,勾起了我心中深藏的向往,心绪久久激荡。我常常在南疆大地上穿行,无论是匆匆而过,还是徜徉流连,我都对木棉树格外地关注。我很想写一篇赞颂木棉的文章,这种沉淀,时时翻起,这种蕴积,常常涌动,久久牵着我的心,不能释怀。朋友的喜悦又叩启了我的心扉。说起来,我对木棉树的留意始自它的别称。木棉树,被誉为英雄树;木棉花,被赞为英雄花。世间之树,人间之花,有谁能够数得清,为什么把如此豪壮的称谓独独赋予它呢?有人告诉我,这是从明末诗人陈恭尹的一首诗而来:“粤江二月三月来,千树万树朱花开。有如尧时十月出沧海,更似魏宫万炬环高台。覆之如铃仰如爵

8、,赤瓣熊熊星有角。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我想,因这首诗里有“英雄”二字而名之,未免太肤浅了吧。诗人又是如何感悟出这两个字的呢?“浓须大面”之树是何其多!我总想从木棉身上找到一些特殊的理由。我品味过它的身世性格。木棉产于粤、桂、滇、闽一带,又名攀枝花。木棉树不择地,只要温度适宜,落子生根,极易成活,生长迅速。其树姿雄奇,花瓣艳丽。俗话说,红花需要绿叶扶,而木棉花却是先叶而放,叶长花落,直面天然,兀自突现,独领风骚。它不喜欢聚积成林,而是散在田埂地头,沟边溪角,旷野丘陵,一二相列,三五为多,从不择占地势,更不居高自傲。我观察过木棉的盛衰兴替。2、3月的天气,乍暖还寒,万木复苏,千绿竞长

9、,田野大地几乎是清一色之时,木棉花就张开了笑颜,把灿烂和热情送给人们,释放它的风韵。肃杀的冬后有了别样的情调和绮丽,人们生活中也因此有了异样的色彩和激情。而当百花齐放的春天翩然而至时,木棉花已绽放了又悄然退下,化作春泥了。它的大方、它的喜悦、它的鲜艳、它的无私,解了多少百姓劳作的疲乏,给了多少游子奋斗的自信啊!如此看来,这些不是一种英雄心理、英雄形象、英雄行为的写照吗?它给人的感奋、示范、奉献和憧憬,不正如英雄给人们带来的震撼和希望吗?望向窗外繁花似锦的木棉,那勾勒分明的枝干如英雄的铮铮铁骨,傲立于千娇百媚的群芳中,那热情似火的花朵,如英雄绽开的笑脸,鼓舞着每一位热爱生活的人,那独然于世的品格

10、和无私奉献的胸怀,无不昭示着英雄的赤子之心!旖旎三月,木棉花开,英雄永在!(选文有改动)8本文从哪些方面写了木棉树的特殊之处,请简要概括。(2分)身世性格(1分)、盛衰兴替(1分)。9请简要分析第段画线句子的含意。(3分)木棉花早早开放,把灿烂和热情送给人们,使人们从中得到奋斗的力量,促成事业的成功。(3分)10第段的句式有何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连用了两个反问句(1分),把木棉树与英雄融合在一起来写,委婉的语气中蕴含不可辩驳的力量(2分)。11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结合全文,简要说说这种写法的作用。(4分)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1分)。作者将英雄抽象的形象具体化在木棉树的形象之中

11、(1分),写出像木棉树一样具有铮铮铁骨、独然于世、热爱生活、无私奉献的人,(1分)通过讴歌木棉树而赞美了英雄,立意高远,含蓄深刻(1分)。(二)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1215题。(12分)交友之道张保振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说明朋友的重要。诗经小雅言,“虽有兄弟,不如友生”,说明朋友的至要。孟子滕文公上载,“出入相友”,说明朋友的必要。朋友的重要、至要、必要,在古人看来,是“友也者,友其德也”的。所以,与朋友交,就要只取其长,不计其短。也就是说,交友要有选择,看重并学习朋友的优良品德。那么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又该怎样交友呢?交友之道首先是择友。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成为朋友的。对朋友,

12、古人们看得很重,认为是“五伦之一”,是“平居可与共道德,缓急可与共患难”。并认为,“友则两相关切。若酒肉饮博,相与往还,此党也,非友也。”(蒲松龄语)所以,择友,就要或道同相助,或品德相亲,或学问相成,或气节相感,或然诺相信,或才技相合,或诗文相尚等,要两相共赢,昭昭可鉴。毕竟,择友只有志趣相投,互为“人镜”,补充提高,才能获取增加一倍的智慧,放大一倍的力量,才能如同读一本圣贤经传,或一篇名人诗篇,使身心得到滋补,境界得以升华。而这,是从一般人那里难以得到的。交友之道关键是取友。世间尽管有“一见如旧识,一言知道心”的交友、取友之道,但取友毕竟是取友,故不可等闲视之、草率取之。自古至今,为人称颂

13、的取友之道,“慢热型”的居多。这种慢热型,往往是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远后近。初次见面,就亲热得不得了,未必是真友、至友,很可能是遇上了“见面熟”。这种“见面熟”式的朋友,当你遇到挫折,甚至将要掉进深渊时,他的双手未必来拉住你;当你偏离正道,甚至误入歧途而执迷不悟时,他的双手未必来指引你。取友,就是要智可以砥砺,行可以辅弼,有了错误可以指正。司马迁在史记汲郑列传中说:“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乃见交情。”这“六个一”,全在人生的关节点,道出了取友的最佳点。所以,对贫贱之交、生死之交,不仅终生不可忘,而且要始终一契之。交友之道重点是结友。结友要结真友。无疑,在生活中,友

14、有面友、真友之分。面友者,友而不心也。真友者,生无请言,死无托词也。交友就要交真友。真友是需要风浪的考验、时间的检验的。人的一生不可能年年顺意,事事行时。在遇到人生的逆境时,才能对面友或真友看得清,分得明。这方面的教训很多。如战国中期有一对同习兵法、一师之徒的朋友孙膑与庞涓,由于孙膑的才能略高一点而招致庞涓嫉恨在心,以至利用自己先到魏国并深得魏王重用的机会,密招孙膑入魏,口言善,说是要向魏王力荐;身行恶,实则借刀杀人,对孙膑施以膑刑,“断其两足而黥之”,使孙膑成为一个“刑余之人”而不能进入仕途。这就警示人们,饮酒要饮醇,结交要结真。否则,不仅自己会吃尽苦头,而且致残或致死都不知是什么原因。交友

15、要交优。只有多看朋友的长处,把朋友的长处吸收为自己的长处,从而让朋友的优点、优势也能体现在自己身上,才能在人生路上肩并肩,手挽手,共谱新篇章。【注释】膑刑:古代剔除膝盖骨的酷刑。12阅读全文,指出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与朋友交,就要只取其长,不计其短。”或“交友要有选择,更要看重并学习朋友的优良品德。”或“友也者,友其德也”。(3分)13文章开头引用俗语和古籍中的语录有何作用?(3分)开头引用俗语以及古籍(诗经小雅和孟子滕文公上)中的语录作道理论据,既表明我国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交友之道,又顺势自然引出并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同时也为开启下文做引导和铺垫(1分)。14文章第段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在内容上作者用设问句进一步提出了要论述的问题,起到了引导读者思考的作用(1分);同时在文章结构上起到了由古到今的过渡衔接的作用(1分)。15指出第段中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4分)论证方法:引证法(道理论证或引用论证)(2分)。作用:引用古人的语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