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438275 上传时间:2019-06-12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土保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水土保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水土保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水土保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水土保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土保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土保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土保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本要求和深度可行性研究报告应以批准的项目建议书为依据贯彻国家基本建设的方针政策,遵循有关规程和规范,对工程项目的建设条件进行调查和必要的勘测,在可靠的资料基础上,从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论证,提出可行性评价。主要内容和深度为:1)论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确定项目建设任务和主次顺序。2)确定建设目标和规模,选定项目区,明确重点建设小流域(片区),对一定规模的沟道治理工程应明确建设规模和指标。3)明确现状水平年和设计水平年,查明并分析项目区自然、社会经济、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状况等基本建设条件;水土保持单项工程涉及工程地质问题的,应查

2、明主要工程地质条件。4)提出水土保持防治分区,确定工程总体布局。根据建设规模,选择一定数量的典型小流域进行措施设计。5)估算工程量,基本确定施工组织形式、施工方法和要求、总工期及进度安排。6)基本确定水土保持监测方案。7)基本确定技术支持方案。8)明确管理机构,提出项目管理模式和运行管护方式。9)估算工程投资,提出资金筹措方案。10)分析主要经济评价指标,评价项目的国民经济合理性和可行性,预测项目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一般前3项在下一阶段不允许变更,措施布局可较小幅度变更,设计和投资可有一定幅度变更。有些资料可作附件:1)有关工程的重要文件。2)中间讨论或审查会议纪要。3)投资估算报告。

3、4)经济评价报告。参考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7)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GB/T16453.16-1996)全国生态公益林建设标准(GB/T18337.13-2001)水土保持术语(GB/T20465-2006)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水土保持图(SL73.6-2001)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289-2005)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规程(SL335-2006)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SL328-200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水利水电工程(HJ/T8

4、8-2003)前言简要说明项目建设背景(项目由来、目的、意义),报告编制的过程、审查过程,可加上一些客套话。1综合说明 综合说明基本是后面各章的高度概括。1.1 项目区地理位置及建设背景简述项目区的地理位置,项目建设所依据的区域综合规划、江河规划、水土保持规划、项目建议书的有关成果和批复意见,以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过程。1.2项目区基本情况1.2.1自然概况简述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水文气象等基本情况1.2.2社会经济概况 简述行政区划、乡镇、村数,土地面积,人口、农业人口,农业劳动力,各业产值、粮食、人均收入等基本情况。1.2.3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现状简述项目区水土流失状况,水土保持分区概

5、况,水土保持现状和工作中的主要经验、教训。1.3 编制依据1.4建设目标、任务和规模简述项目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工程规模。1.5防治措施及进度安排简述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总体布局,分区布设、主要工程量、材料、劳动力等,施工总工期和进度安排。1.6 水土保持监测方案和技术支持1.7 项目管理1.8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1.9经济评价1.10结论与建议附图、附表:1) 项目区地理位置图2) 工程特性表水土保持工程特性表2项目区概况2.1 项目背景 概述与项目建设有关的区域综合规划、江河规划、水土保持规划、项目建议书的审查批复情况,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自然条件2.2.1地貌、地质。1)说明项目区的地貌类

6、型及特点。2)说明项目区的土壤、植被状况和土地、耕地的地面坡度组成等。3)简述地质构造、地表岩性、物理地质现象;滑坡、泥石流现象、分布及成因。2.2.2水文、气象1)说明项目区及邻近地区水文、气象台(站)和径流、泥沙观测站(点)的分布与观测概况。2)说明项目区的风、气温、日照等气象特征。3)说明项目区降水、径流、暴雨、洪水、泥沙等水文特征。4)确定工程的设计、校核的洪水峰量和总量。2.3社会经济条件2.3.1简述项目区的行政区划状况。包括涉及的乡镇、村数量,总面积。2.3.2简述项目区现状水平年人口及自然增长率、农业人口、农业劳动力状况等。2.3.3土地利用现状 简述项目现状水平年土地利用现状

7、(农地、林地、草地、园地、荒山、水域、其它用地面积及比例)、分析土地利用现状中不利于水土保持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2.3.4经济状况。1)简述项目区农业(包括农、林、牧、工副业等)生产水平,各业产值及比例,农业总收入,农民人均收入、粮食生产情况等。2)简述农产品(包括粮食、油料、林产品、果品、畜产品等)的市场供需。3)简述农业经济结构和主要问题、发展方向。4)简述资源、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状况。2.3.5基础设施状况。简述项目区交通、通讯、供水、供电、教育等基础设施状况。2.3.6土地使用政策及落实情况简述项目区的土地使用政策及落实状况,包括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四荒”使用权等形式治

8、理水土流失情况。包括附表、图:1)项目区气象特征表;2)项目区降水特征表;3)项目区土地坡度组成表;4)项目区耕地坡度组成表;5)项目区社会经济现状表;6)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7)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383水土流失及防治现状3.1水土流失状况3.1.1水土流失现状说明项目区水土流失的类型,原因,流失面积,流失程度,流失量等。项目区如存在滑坡、泥石流的,应重点说明。3.1.2水土流失危害说明项目区水土流失对当地及下游经济和社会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的危害。3.2防治现状3.2.1水土保持现状从项目区水土保持机构建设、已实施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现状和治理成效等方面说明项目水土保持现状和效果。3.2.

9、2主要经验和存在问题从组织管理、治理技术、投入等方面分析项目区水土保持经验及存在问题。附表:1)水土流失现状表;2)水土保持措施现状表;3)水土流失现状图。4项目任务和规模4.1建设目标4.1.1 必要性与可行性从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发展区域经济、防洪减灾、保障粮食安全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论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从水土保持建设的经济社会、领导重视、群众重视及建设经验等方面论述工程建设的可行性。4.1.2指导思想4.1.3建设目标论述项目建设期末和工程全面发挥效益时预期达到的目标,包括治理水土流失、保护耕地资源、涵养水源、减轻山地灾害、减轻风沙灾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10、等方面的建设目标。如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治理程度、水土流失控制量、人均基本农田、林草保存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比、林草覆盖率、综合治理措施保存率、减沙率、土地利用率、土地产出增长率、人均纯收入增长情况等。4.2类型区划分在项目区水土流失综合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水土流失类型划分、特点,根据地貌、气象、土壤及其地面物质、植被、土地利用方式、水土流失类型、强度及主要防治对策等划分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并简述各类型区的基本概况、范围、水土流失程度、防治要求及治理方向等。4.3建设任务和规模4.3.1典型小流域选择各类型区分别提出1-2个典型小流域进行设计,典型小流域设计参照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

11、规程。简述典型小流域自然、社会经济、水土流失基本情况,根据水土流失规律和因害设防的原因,提出典型小流域治理措施的配置方案。有必要进行配置比选的,应根据确定的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和水土保持设施功能的需求,进行分析论证和比选。4.3.2措施数量初定根据典型小流域的措施布设体系,基本确定各类型区治理措施配置,初步推算出项目区各种治理措施的数量。4.3.3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向,提出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4.3.4 任务与规模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结果对推算的措施数量进行校调,得出措施的任务;并根据建设任务及其主次顺序、本阶段基本资料、治理的难易程度、轻重缓急

12、、投入可能,复核并确定建设规模,即项目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附图、附表、附件1) 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总体布局图;2)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表;3)项目区治理措施现状及规划表;4)典型小流域综合防治设计附件(每个类型区1-2个)。5防治措施及其布局5.1监督监测方案5.1.1预防监督方案 从水土保持执法机构、队伍及设备、监督程序等方面论述预防监督方案。5.1.2监测方案5.1.2.1监测内容、方法、时段从水土流失动态、水土保持措施进度、质量和水土保持效益等方面提出项目区预防监督监测的内容、方法和时段。5.1.2.2监测仪器、设备5.2治理措施设计5.2.1 措施布局分别说明各种措施的

13、建设条件、技术要求、各类型区数量。5.2.2措施典型设计1)梯田做标准设计(小面积)或典型设计;2)林草措施做标准设计;3)拦沙坝、塘坝、蓄水池、排水沟和谷坊等工程做典型设计;5.2.3苗圃设计5.2.3.1 苗圃数量及其布局根据造林数量分析项目区苗木的需求量,提出苗圃建设的布局、数量、规模及其附属设施。5.2.3.2苗圃典型设计 选取1-2个苗圃进行典型设计,介绍苗圃的自然条件(地形、土壤、水源、病虫害、经营条件)、苗圃面积及区划(包括生产用地、非生产用地)、苗圃的管理等。附件1)各项措施的标准设计或典型设计2)典型苗圃设计3)项目监测站(点)布置示意图6技术支持6.1必要性论述在项目实施期

14、开展专题调研,技术成果的推广,对项目管理人员和农民进行培训,先进技术的引进及建立综合示范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6.2专题调研初选支持项目的专题调研课题、调研内容、进度及承担单位。6.3技术推广初选一些技术档案在项目区推广的技术成果,并说明技术推广的措施和推广计划。6.4技术培训提出对项目管理人员和当地农民(工人)技术培训的内容(管理技术、规划设计技术、施工技术培训、监测及验收技术)、方式和培训计划。6.5技术引进提出技术引进的内容和计划。6.6示范区建设在不同类型区初选一批综合示范区,并说明示范区的规模及主要试验、示范内容;提出综合示范区实施的措施。7组织管理7.1管理机构7.1.1管理机构形式

15、与职能提出项目建设期管理的组织形式和机构设置的方案,包括市、县项目办、乡工作站等。7.1.2管理设备配置提出项目管理必要的工作设施(包括办公设备、交通工具、办公室等)的配置计划。7.2管理办法7.2.1项目法人制明确项目法人、治理措施的产权、管理责任等。7.2.2招投标制确定推行工程投标、招标的工程项目。7.2.3项目监理制提出项目监理的方案,监理内容包括控制工程质量、进度,设计变更,数量核实等。7.2.3项目后评估提出运行期管理办法,确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后评估,一般在工程完建后5-10年内进行。附图:项目管理机构调协框图8进度安排8.1施工条件8.1.1交通条件8.1.2气候、农事活动对施工的影响8.1.3材料及苗木保障说明建筑材料、水电、苗木、种籽的来源状况。8.1.4劳动力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