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431134 上传时间:2019-06-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更全的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更全的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更全的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更全的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更全的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更全的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更全的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 1、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有着特殊的结构和功能。它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需要的人的活动。2、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担教育责任的都是教育者。广义上包括:各级教育管理人员、学校中的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家庭中的家长(或其他监护人)、社会教育中的起到教育作用的人员,自学活动中的个人3、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是接受教育的人。广义包括: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身份、不分职业背景,凡是进入学习过程的人都成为受教育者4、终身教育:是指

2、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都需要受到各种教育,接受教育应是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它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在空间上贯通了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界限,打破了教育为学校系统所垄断,改变了前半生受教育,后半生工作的人生模式。5、人的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应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个过程。6、儿童的发展:是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7、遗传决定论:认为从儿童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遗传因素具有统帅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从发展的最终结果来看,环境的影响也是极为有限的,环境只是给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而已。这

3、一理论夸大了遗传及生理成熟的作用,忽略了影响儿童发展的其他条件。8、环境决定论:强调后天影响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否认了遗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夸大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9、先天因素:是指个体生物因素,其中包括遗传、生长、发育与成熟等,其中最具有重要意义的是遗传。10、年龄特征: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身心在一定年龄阶段中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及发展趋向,称为.11、儿童观:是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12、社会本位的儿童观:儿童是氏族、社会或国家的财富,是家族传

4、承和繁衍的工具,是未来的劳动力和兵源。儿童并不是作为独立的个体、社会群体的正式成员受到尊重,他们不过是父母的隶属物,没有任何权力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存权也得不到保障。13、人本位儿童观:要求尊重儿童,尊重儿童所有的各种权利,如生存权、发展权、教育权等;儿童一出生就既具有一切道德的、理智的、身体的能力萌芽;教育机会均等;儿童是学习的主体。然而这一时期 的儿童观是从理想的人的形象中推导出来的,并未否定儿童对父母的隶属关系,也没把儿童看作是有个性价值的个体存在。14、教育观:是人们对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作用的根本看法。15、自然后果法:卢梭“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该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

5、良行为的自然后果。”16、发现式教学方法:给儿童提供相应的材料和设备,激发儿童的兴趣,使儿童自由地去探索事物、发现问题、找到答案。这个过程就是利用儿童的好奇心,使儿童发挥自己的能力,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从而满足他们发现需要的过程。17、幼儿的完整学习:为幼儿提供完整的、多方面的学习环境,及早激发幼儿在七大方面智力的充分发展,达到人类潜能的启发和健康身心的培养之境界。18、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儿童的发展有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下一个阶段是儿童只有在成人的帮助下才可以完成的水平,在这两个阶段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19、情商EQ:用来描述对成功至关重要的情感特

6、征。包括含义:同情和关心别人,表达和理解感情,控制情绪,独立性、适应性,受人喜欢,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坚持不懈,友爱,善良,尊重他人等。20、教育目的:通过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我国的教育目的: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决策层规定的,是对全国各级各类教育提出的统一的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 21、幼儿园活动区:活动区是近年来伴随幼教改革的推行而出现的新生事物,它打破了传统教育中课桌椅排列的小学化的模式,充分考虑了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以游戏的情景,提供多样化的材料,满足儿童操作的不同的兴趣,使儿童通过游戏活动,获得认知、情感、身体等各方面的发展。22、各个活动区之间的界限性:所

7、谓界限性即各活动区要划分清楚,界限明确,便于幼儿开展活动和教师进行管理。在划分界限时,除了要考虑美观、漂亮之外,还要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来设计。23、.相容性:是指在布置活动区时要考虑各个区域的性质,尽量那性质相似的活动区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扰。(美国学者布朗:静态、动态、用水、不用水)24、.转换性:即教师在考虑划分各个区域的同时,也要考虑幼儿可能出现的将一个活动区内的活动延伸转换至其他活动区的需要。25、创造性游戏:是学前儿童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学前儿童特有的游戏。包含: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等。26、有规则游戏:是成人为发展儿童的各种能力而编写的、有明确规则的游戏。

8、包含: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等。27、结构游戏: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积木、积塑、金属材料、竹制材料和黏土、纸浆等都是儿童结构游戏的绝佳材料。28、独立自主性原则:1.培养儿童学会依靠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进行活动。2.让儿童了解和认识独立自主性。29、发展适宜性:是指学前教育方案在充分参考和利用现有儿童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每名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适合其个别差异性的课程及教育教学实践。它包括两个层面:年龄的适宜性和个体的适宜性。30、综合性原则:是指在课程设计和教育活动时,必须以儿童身心的均衡发展为最高目的,围绕着某一主题或方面,以儿童的

9、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配合其能力、兴趣和需要,尽量在课程和活动中促进儿童多层次、多角度的、多学科的发展。综合性原则可体现在三方面:教育目的的综合、教育内容的综合和教育手段的综合。31、启蒙性原则:是指学前教育要对儿童进行最基本的、入门式的教育,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初步的基础。学前教育的实质就是启蒙教育,也即开发蒙昧状态的教育,俗话“开窍”。32、直观形象法: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即教师采用直观教具或各种电化教育手段等,组织儿童开展观察、欣赏、演示、示范和范例等活动,以达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这种方法符合直观性教学原则和儿童思维的特点。)33、教育活动游戏化: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

10、儿童对游戏的本能偏爱,满足儿童爱玩、好玩的天性,以游戏的形式和方式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34、语言法:是儿童教师最常用的和最普遍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即教师以语言为主要工具对儿童进行说教、指导、劝说等,以达到相应的教育目的。最常见的有:故事法和讨论法。35、移情法:强调认知情绪系统的交互作用,综合运用认知提示、情感换位、巩固深化和情境表演等技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有具体到抽象地展开儿童认知和行为的教育。它特别针对儿童期特有的自我中心化思维,能明显提高儿童的移情能力和认知水平,提高其社会认知水平和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养成。36、角色扮演法:是指模拟现实社会中的某些情景,让儿童扮演其中的角色,尝试从该角

11、色的立场上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体验情感,并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教师的指导,了解别人的需求和感受,从而更好地掌握与角色相适应的行为及规范。37、环境体验法:就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或教育要求,创设相应的环境条件,让儿童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甚至在体验环境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和发展。38、发泄法:是指教师为儿童提供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儿童通过自身的动作或活动,去发泄体内积聚的生理或心理能量以达到生理或心理方面新的平衡。包括两方面:生理发泄和心理发泄。39、托儿所:我国的托儿所是3岁前儿童的集体保教机构。主要负责教养3岁前的儿童并为其父母参加工作提供方便,具有社会福利性和保教性等双重特征。40、早期教

12、育:是指对婴幼儿全面素质的基础教育,它不仅指早期智力的启蒙与开发,还包括其身体素质的提高,品德的培养与性格的陶冶。41、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幼儿园是我国幼儿集体教育机构的名称;其年龄对象是36岁;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学制的基础阶段;教育对象是尚无独立生活能力的,需要成人精心照顾和保护的幼儿。42、幼儿园教育中期目标:即幼儿园小、中、大等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也就是说在总的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指导下,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培养练好的生活习惯:小班培养愉快进餐,正确使用小勺,饭后擦嘴;大班培养幼儿进餐,饭后收拾干净等。)43

13、、.近期目标:也称短期目标。指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如几个星期,一个星期或几天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近期目标的制定是为完成最终的目标服务的。(如要求认识国旗、国徽,这个短期目标,最终目标是完成萌发幼儿唉祖国的情感服务的。)44、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是指幼儿园每天进行的所有教育活动,包括日常生活活动和其他活动。教师应充分认识和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的教育价值,通过合理组织,科学安排使其成为有机的一个整体,让幼儿在自然的生活中身心健康的发展。(包括:接待幼儿入园,早操,教育活动,见习活动,自由游戏活动,进餐,睡眠,午点,离园.)45、幼儿园的环境:广义:指影响幼儿园教育的一切外部条件,既包括人

14、的要素也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家庭、社会、自然等幼儿园外的大环境,也包括幼儿园内的小环境。狭义:指幼儿园内一切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包括幼儿生活、学习和游戏的全部空间。46、分离焦虑:依恋亲人,哭闹不愿来园,情绪低落等这种表现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分离焦虑。即指“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映”,也就是说幼儿最初离开亲人、家庭、对新环境会产生不适应的现象。47、幼儿常规:是指幼儿的行为常规。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将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有顺序地制定一系列的行为常规,让幼儿经常固定地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48、学前班:是以学龄前12年的儿童为教育对象的教育组织形式。它是农村发展学前教育的一

15、种重要形式,在城市则作为幼儿园数量不足的一种辅助形式,以满足群众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一种要求。大都附设于小学内。49、混合班:是指将年龄相差在12个月以上的学前儿童编排在一个班级里学习、生活、游戏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这种班级类型大都设在农村或厂矿企业内。类型主要有:双龄班、三龄班和多龄班。50、开放日制度:即请家长来园参观各种保教活动,参加运动会,元宵灯会,节庆活动等,使家长具体了解幼儿园的工作,看到自己的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以及教师的教育要求和方法,增进对园工作的感性认识。51、保育员:是指在幼儿园中主要负责幼儿的卫生保健、生活管理的人员。国家规定保育员应该具备初中毕业以上的学历,受过幼儿保育职业培训,能够履行幼儿保育员的职责。52社区:社区在在一定是地域内的人群从事经济、政治、科学文化活动,并由此构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小社会。人口和地域界限是社区的组成要素。53、1965年美国的“提前开端计划”:先约有70多万儿童在该计划中。该计划是以联邦政府以及州政府为主投入资金,由受过培训的教师对家庭环境不佳的儿童提供负责的学前教育。54、发现学习: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亲自实践、与人交往等去发现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从而获得各种直接经验、体验以及思维方法的学习方式。55、恩物:是福禄倍尔根据自然界的法则、性质、形状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