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环境分析评估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430588 上传时间:2019-06-1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投资环境分析评估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国投资环境分析评估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国投资环境分析评估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国投资环境分析评估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国投资环境分析评估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投资环境分析评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投资环境分析评估(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投资环境评估導論隨著中國大陸電子資訊産業與市場已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影響其產業、市場發展的國家競爭力、國民購買力亦成為重要研究課題。對3C廠商而言,不論是政治穩定度、產業政策走向等政治環境,人口數量、家庭結構、城鄉差距等社會環境,或是經濟成長、進出口貿易、所得水準、消費支出等經濟環境,皆是廠商投資設廠、搶佔市場時決策所需的資訊。目錄政治環境社會環境經濟環境MIC觀點圖目錄圖一1953-2002年中國大陸居民家庭戶成長概況圖二2000-2003年中國大陸各級畢業生成長概況圖三1996-2003年中國大陸城市就業概況圖四2002-2003年中國大陸各季度GDP的成長概況圖五1992-2003年

2、中國大陸固定資産投資規模圖六1998-2003年中國大陸進出口貿易概況圖七1996-2003年中國大陸外匯存底及對美元匯率圖八1978-2003年中國大陸平均年收入和消費支出發展概況圖九2002-2003年中國大陸城市家庭年平均收入狀況圖十2003年中國大陸城鎮居民消費支出結構概況圖十一2004年6月中國大陸居民消費支出前10大城市概況表目錄表一中國大陸新舊憲法部分內容對比表二2004年中國大陸新出口退稅率産品目錄表三2004年中國大陸外商所得稅政策部分內容摘要表四中國大陸信息產業部5號文件內容摘要表五2002-2003年中國大陸人口結構表六2000-2020年中國大陸三大城市聚落發展規劃概況

3、政治環境保護私有財産入憲中國大陸第十屆二次人民代表大會,透過憲法修正案,首次明確地將保護公民私有財産納入憲法,並提出政府徵用時將給予補償等條款,此項調整對於一個向來強調公民一切財産公有的社會主義國家而言,可謂是一個國家制度上根本的轉折。(如表一)表一中國大陸新舊憲法部分內容對比舊憲法新憲法第13條國家保護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儲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財産的所有權。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産的繼承權。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産不受侵犯。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産權和繼承權。國家爲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公民的私有財産實行徵收?蛘哚缬?並給予補償。第11條第2款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私營

4、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國家對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實行引導、監督和管理。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國家鼓勵、支援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並對非公有制經濟依法實行監督和管理。第10條第3款國家爲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徵用。國家爲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資策會MIC整理;2004年9月WTO衝擊現有產業政策傾銷與反傾銷事件大增在中國大陸加入WTO已有相當時日之後,主要貿易夥伴針對中國大陸低價產品的競爭予以反擊,2003年接連在鋼鐵、紡織、家具、彩電等領域對中國大陸

5、提出反傾銷的訴求。2003年5月2日在日本彩色電視機廠商的運作下,五河電子公司(FREI)、電子工人國際兄弟會(IBEW)、電子産品、家具和通訊國際工會(IUE-CWA),向美國商務部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對馬來西亞、中國大陸彩電廠商的反傾銷訴訟。2004年4月13日(美國時間),美國商務部宣佈仲裁結果,決定對長虹、康佳、創維、海爾等中國大陸主要彩電廠商的21英吋(含)以上直立、背投式陰極射線管彩色電視機徵收4.35%至78.45%反傾銷稅。另一方面,中國大陸也開始利用WTO的相關條款,加強對外反傾銷活動:至2003年底為止,中國大陸對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等22個國家和地區的化工、鋼鐵、

6、輕工、紡織、通訊等重點行業,提出27件反傾銷案,其中15件爲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之新案。調整出口退稅政策繼2003年中國大陸財政部、稅務總局關於調整出口退稅率的通知發佈之後,2004年1月1日起出口退稅率平均調降3%;同時,建立中央、地方財政分別負擔75%和25%出口退稅款的新機制;對於已欠退稅款則由中央財政全額貼息償還。若從調整稅率的産品目錄來看,則可發現中國大陸政府提升第二產業的意圖:屬於原材料性質的原油、金屬、木材等退稅率調降為零;紡織、部分機電類産品則退稅率由17%調降至13%;受農產品關稅大幅下降9%-20%影響的農民,則期望透過提高農產加工產品退稅率的方式,鼓勵其提高產品附加價值;至

7、於包括程式控制電話、電報交換機、光通訊設備、重量不大於10公斤的便攜數位式自動資料處理機、PCB等資通訊産品,則在中國大陸大力扶持高科技產業的考量下,保持既有17%的出口退稅率。(見表二表二2004年中國大陸新出口退稅率產品目錄産品原退稅率新退稅率精煉礦、原油、木材、紙漿産品和羊絨5%13%0%金屬等資源性産品13%17%5%8%食用粉、加工肉類等農漁加工品5%13%鋼鐵、化學、塑膠、鞋業和鐘錶15%13%部分機電産品、服裝和紡織類17%13%程式控制電話、電報交換機、光通訊設備、重量不大於10公斤的便攜數位式自動資料處理機、PCB等17%17%資料來源:中國大陸國家稅務總局,資策會MIC整理

8、;2004年9月外資企業所得稅優惠逐步取消過去中國大陸為吸引外資,各地政府提供不同優惠措施,導致全國企業所得稅差異甚大:中國大陸本土企業所得稅在一般地區、沿邊/沿疆/沿海、特區分別為33%、24%、15%;外商則可以享受兩免三減半、再投資退稅等優惠;此外,爲推動西部大開發,西部地區廠商所得稅爲15%,減半不足10%則按10%徵收。隨著中國大陸已成爲全球吸引外國直接投資最大的國家,再加上加入WTO之後許多既有保護本土企業的措施將逐步取消,為符合公平原則,中國大陸國家稅務總局計劃逐步取消目前外商所享有的優惠,完成於2006年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統一(稅率25%)的目標。此外,將以調高所得稅稅前抵扣率的

9、方法,以降低本土廠商實際稅賦,提升其成本競?幜姳砣?表三2004年中國大陸外商所得稅政策部分內容摘要專案內容備註 兩免三減半企業從獲利年度起2年內不用繳納所得稅,從第3年起開始減半繳納所得稅適用於製造領域再投資退稅外國投資者將賺取的利潤再投資到中國大陸境內的其他專案或對原專案進行增資,均可享受退稅1.享受退稅的外商投資專案經營期不少於5年。2.一般性企業享有40%的所得稅退稅率;屬於政策扶持的出口産業與高科技産業享有100%的退稅率。免徴利潤預提稅外國投資者從外商投資企業取得的利潤(股息),免徴所得稅;對持有B股或海外股的外國企業,從發行該B股或海外股的中國大陸境內企業所取得的股息(紅利)所得

10、,暫免徵收企業所得稅。資料來源:中國大陸國家稅務總局,資策會MIC整理;2004年9月産業政策手段從外顯轉向內隱補貼與配額制度終將消失2000年6月中國大陸國務院爲扶持本土IC産業發展所公佈之第18號文件,企圖透過本土產品增值稅超過6%(2002年降到3%)部分即徵即退的作法,來扶持當地半導體產業。然而,在2004年3月美國政府就中國大陸IC產業政策向WTO提出訴訟,並獲得日本、韓國、歐盟、臺灣聲援之後。中國大陸政府被迫作出讓步,於2004年7月14日與美簽署中美關於中?IC增值稅問題的諒解備忘錄,承諾先前享受上述政策優惠的企業及産品期限為2005年4月1日,且同時取消即徵即退規定,至於境內設

11、計、境外加工複進口的IC産品增值稅退稅政策,將於2004年9月1日前宣佈取消,2004年10月1日正式實施。在另一方面,1999年公佈中國大陸行動電話市場進入門檻的5號文件(見表四),亦在2004年6月中國大陸國務院相繼發佈?秶鴦赵簩_需保留的行政審批專案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412號文件)、第62號文件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保留部分非行政許可審批專案的通知之後,逐步走入歷史。儘管信息產業部仍以模糊處理的手段延續此一貿易障礙,然而在市場開放趨勢之下,預料未來生產許可、內銷配額等規定終將廢除,轉而透過產品檢測、核發入網證等行政流程創造另類市場進入障礙。表四中國大陸信息產業部5號文件內容摘要主體物件條件措

12、施 信息産業部本土及國際廠商無1. 1999年起停止行動電話生産許可證的發放2. 對行動通信産品生産企業嚴格監管,並將行動電話的生産納入國家指導性計劃外經貿部國際廠商1. 在中國大陸設立研發中心2. 提高當地零組件採購比例3. 遵守40%的內銷比例限制據此批准生産所需配套件及零組件進口資料來源:中國大陸信息產業部,資策會MIC整理;2004年9月以產業標準創造另類進入障礙成為新手段隨著國際大廠以智慧財產權作為談判籌碼,對低價競爭的中國大陸廠商予以反擊,面對現行ISO、IEC16000等國際標準中,參與制定不足2、主導起草僅15項的中國大陸而言,以中國大陸資通訊市場爲籌碼,透過建立自己的技術標準

13、,諸如網際網路領域的IPv6,3G領域的TD-SCDMA,Linux軟體作業系統、無線射頻識別(RFID)、高解析數位影音光碟系統(EVD)以及數位家庭電子領域無線有線網路接入標準IGRS等,成為建構另類市場進入障礙的新手段。2004年透過自訂不同於全球的無線區域網路安全標準WAPI,中國大陸政府憑空創造一個中美貿易逆差談判桌上的新籌碼。在小試身手即嚐到甜頭的經驗之後,預料建立專屬產業標準將成為中國大陸政府未來制訂產業政策的新方向。社會環境人口與家庭戶數持續成長總人口繼續成長,高齡化趨勢明顯中國大陸自1978年實施計劃生育政策以來,在出生嬰兒減少、每年平均死亡人數約810萬人的情況下,人口自然

14、成長率從1978年的1.66%,每年平均遞減萬分之七,到2000年淨增人口已跌破1000萬人。2003年中國大陸(不包括香港、澳門)官方統計人口比前一年增加774萬人,達129,227萬人,繼續保持全球人口第一大國的地位。從人口結構來看,中國大陸65歲以上人口持續增加,2003年佔總人口比重較2002年增加0.2%;據中國大陸官方估計,到2010年該部分人口比重將達到10%,進入高齡化社會。(見表五)對於資通訊廠商來說,隨著中國大陸計畫生育實施後所出生的嬰兒已陸續進入社會工作,可以預料未來每年新增消費者將逐步減少,不過在所得增加的趨勢下,產品普及率則反而提高。此外,獨生子女以及老年人的消費行為,將是瞭解市場需求與消費者行為時,值得關注的二大族群。表五2002-2003年中國大陸人口結構指標年底數(萬人)比重/成長率 2003年2002年2003年2002年全國總人口129,227128,453100%100%城鄉城鎮52,37650,21240.5%39.1%鄉村76,85178,24159.5%60.9%性別男性66,55666,115 51.5%51.5%女性62,67162,33848.5%48.5%年齡0-14歲28,55928,774 22.1%22.4%15-64歲90,97690,302 7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