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 教学设计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430570 上传时间:2019-06-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祝福 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祝福 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祝福 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祝福 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祝福 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祝福 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祝福 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祥林嫂的人生经历,探讨造成人物悲剧的根源。2.创设情境自主探究,深刻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3.体悟鲁迅小说的深刻内涵,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提高学生尊重生命、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精神素养。二、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对于鲁迅作品并不陌生,但是由于个体经验的不足和时代社会的差异,学生对鲁迅文章往往读不懂、读不深,这篇祝福无论章法布局还是思想内涵都是鲁迅思想的集中体现。所以希望通过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成为鲁镇的一员,设身处地的研读文章,探讨人物命运,自己读出小说中祥林嫂的无路可逃,读出悲剧根源的无处不在,读出鲁迅的悲悯情怀,读出属于自己的“鲁迅思想”。3、 教学重难点基于以

2、上学情,将教学重难点确定为:教学重点:“祥林嫂”的人物形象分析。教学难点:探讨造成人物“祥林嫂”悲剧的根源,深刻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四、教学课时:2课时5、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在辛亥革命后的某一天,这天刚好是大年初一,作为浙江绍兴鲁镇镇长,我刚刚接到报案。昨天夜里,镇上的祥林嫂老了。具体原因不明,据报案人介绍,她可能是从鲁四老爷家里出来成了乞丐冻死的,也可能是走投无路后自杀身亡。大年夜出现这样的事件,我作为镇长,心里很不是滋味。现在假设你们都是鲁镇人,这节课你们扮演法医和证人,分破案小组搜集资料并写好祥林嫂的死亡鉴定。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1、报案人由于紧张,事情叙

3、述得有些颠三倒四,请各小组将案件来龙去脉整理清楚。整理后:序幕:鲁镇准备祝福结局:祝福之夜惨死开端:逃避初到鲁镇发展:被逼卖到贺家高潮:再寡再到鲁镇尾声:鲁镇正在祝福2、本文的记叙的顺序是什么?采用这样的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明确小说采用的是倒叙的手法。作用:(1)把祥林嫂悲惨的结局放在开头,巧妙地设置了悬念,使读者寄予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的吸引力。(2)把祝福的景象和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突出反封建的主题。三、专题品析,合作鉴赏人物形象镇长需要了解案情:请各破案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书记官一名,法医一名,其余为证人),搜集资料,调查死者祥林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证人

4、回忆祥林嫂来到鲁镇的几次外貌描写,法医鉴定祥林嫂死亡情景,书记官做好记录),最后写好祥林嫂的死亡鉴定书,找出文中对祥林嫂的几次肖像描写,分析祥林嫂形象。1、 学生分组研讨,教师巡视指导。2、各小组展示成果,教师点拨汇总。3、死亡鉴定书:祥林嫂死亡鉴定书姓名:无称呼:祥林嫂性别:女 年龄:二十六七到四十上下 身份:童养媳、寡妇、逃妇、女佣人、被卖的女人、改嫁的女人、幸福的妻子、幸福的母亲、再次丧夫的寡妇、被赶出自己家房子的女人、女佣人、乞丐。亲属:无 死亡地点: 死者一生去过的地方 卫家山鲁镇贺家墺鲁镇 鲁镇 死亡时间:旧历的年底;鲁镇祝福时节;昨天夜里,或者今天 遗产:一个竹篮、一个破碗、一根

5、下端开裂的长竹竿 4、分别找出祥林嫂三次来到鲁镇的不同的肖像描写,对比中分析其生命状态的变化。(1) 初到鲁镇: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需要明确几点: A、提问:脸色青黄这个告诉我们什么, 明确:生活条件不好,遭遇丈夫去世,打击比较重。 B、手脚都壮大体现了劳动妇女的典型特征。 C、顺着眼是顺从的样子,二十六七岁从现在的角度来看,是年轻女性,很活泼、开朗、率性,但是祥林嫂二十六七岁的时候却是顺着眼,这应当是长期受到一些无形的规则规矩的限制所致。 D 、两颊还是红的以及来了之后,在劳动中有了

6、笑影,白胖了。第一次来鲁镇,让我们看到了经历了一次丈夫去世的人生打击以后,祥林嫂有了人生的希望,我们应该对此感到欣慰。 总体明确:祥林嫂那时候忠厚老实,年轻,生命力和生命状态还是比较正常。(2) 再到鲁镇: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与第一次进行对比: 第一次来鲁镇,脸颊是红的,这一次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生命的活力已经没有了 第二次来到鲁镇,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生命中已经多了许多悲哀。 总体明确:被迫改嫁,丧父失子,精神备受打击,内心极度悲伤又诉说不出。守寡不成

7、(遭劫被卖)、守家不成(丧夫失子)。 (3)临死之前: 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A、脸上瘦削不堪表示祥林嫂流浪了四五年,生活没有着落,人瘦削不堪是自然的。 B、黄中带黑强化了这几年所受的苦。原来是青黄,现在是黄中带黑,已经失去了正常的肤色。 C、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可以看到,第二次来鲁镇的时候的神色是悲哀的,现在已经看不出任何喜怒哀乐,没有任何表情,没有任何神态上的变化。 D、只有

8、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说明祥林嫂站在那里像一个木雕,只有眼珠动一动,才知道原来是个活人。 总结: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朴实,温顺,安分,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 四、深入研讨,品味环境描写的作用1、学生齐读小说第2自然段中有关“祝福”景象描写的句子。 2、在“祝福”中男人在做什么,女人在做什么? 男人祭祀、祈福,女人劳作 3、在“祝福”中男人和女人分工的不同,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鲁镇是个男尊女卑,等级森严,封建守旧的地方。 我们的主人公祥林嫂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祥林嫂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

9、背景下。那么祥林嫂就注定了悲剧一生。 五、课堂小结祥林嫂死了,但我们的小说并没有结束,因为鲁镇的人们依然沉浸在一片祝福声中,(师读)“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这是鲁迅先生独具匠心的一笔,这是何等鲜明的对照,何等辛辣的讽刺,何等血淋淋的控诉! 6、 布置作业思考:谁是杀死祥林嫂的真凶?第二课时1、 情景导入勤劳善良、安分守己的祥林嫂死了,逝者已矣,我们活着的鲁镇人员有义务抓出真凶,以慰祥林嫂的在天之灵。本节课我们化身为探长,搜集证据,找出真相,审出凶手以结案。二、布置任务,分组探究第一个任务:祥林嫂可能的死亡方式是什么,自杀? 他杀

10、?第二个任务:有人提供线索认为以下人物或许是案件主谋,婆婆、鲁四老爷和太太、柳妈、“我”、鲁镇其它人,还有人提供线索认为祥林嫂是自杀身亡。你认为是谁呢?第三个任务:请各小组分头调查取证,对照文本分析每个人物对待祥林嫂及其遭遇的态度,深入调查祥林嫂悲剧的原因,给出判断及理由,形成事件调查报告。要求如下:(1)对案件的直接原因(案件相关人及各自责任)、深层原因(悲剧症结、文化原因)进行全面分析;(2)调查报告要按照层次列出悲剧原因,语言简练。教师作为鲁镇镇长参与各小组调查。主要任务是帮助各小组尽快进入角色,引导学生在明晰直接原因的基础上,寻找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主要症结(封建礼教对寡妇的诸多歧视),进

11、而对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深层文化原因进行分析。三、展示调查报告应急小组汇报调查结论。四、镇长汇总各探长结论,形成权威报告1、婆婆:婆婆卖媳妇是应该的,人们还夸她精明,祥林嫂的反抗是不应该的。在这个角度上,封建思想是支持她婆婆的,婆婆可以支配媳妇的命运。但改嫁又偏偏是祥林嫂最大也是唯一的罪名。在这个方面,封建思想又不可能原谅祥林嫂的“罪”。在这个矛盾中,我们看不到祥林嫂的活路。2、鲁四老爷和太太:鲁四老爷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迂腐、保守,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自私伪善,冷酷无情,通过“祝福”阻断了祥林嫂的生路,把她逼向死地。太太虽然同情祥林嫂,但由于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毒害很深,最终也造

12、成了祥林嫂的悲剧。3、柳妈:和祥林嫂同样是一个旧社会的受害者,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很深,相信地狱、报应之类的封建迷信思想,以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为指导,寻求解救祥林嫂的“药方”,这不但不会产生疗救的效果,反而给自己的姐妹造成难以支持的精神重压,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渊。4:我:新型知识分子虽然对落后文化心理有所怀疑,但不能为祥林嫂指出正确出路。5:鲁镇其它居民:鲁镇居民,包括上层文化人和底层百姓高度认同“寡妇不能改嫁”“寡妇改嫁伤风败俗”等落后文化心理,对祥林嫂造成巨大心里压力。6:祥林嫂本人:高度认同这些落后文化心理,自我压力过大;无所不在的、吃人的落后文化最终逼迫祥林嫂走投无路,在

13、祝福夜凄惨死去。结论:鲁镇人联手杀害了祥林嫂鲁镇落后文化杀害了祥林嫂封建礼教、封建制度杀害了祥林嫂(真凶)五、比较祥林嫂与孔乙己的死因,归纳主题学生比较祥林嫂和孔乙己的异同,完成下列表格祥林嫂孔乙己身份帮佣下层读书人口头禅重复阿毛的故事之乎者也性格勤劳善良,安分迷信善良天真,迂腐可怜邻里关系上层人的冷酷无情,不给活路下层人的冷漠自私,麻木不仁直接死因寡妇身份,不给祝福,沦为乞丐偷盗丁举人,被打断腿深层死因封建礼教封建科举制度封建制度、封建思想我们的主人公祥林嫂虽然一次又一次地与命运抗争,一次又一次地努力做一个符合封建礼教要求的普通女人。但是她那卑微的生命、无助的灵魂最终还是被封建礼教一点一点地

14、、无情地吞噬殆尽了,她和孔乙己一样惨死在了封建制度的酷刑之下。主题:祥林嫂是生活在旧中国的一个被践踏、被愚弄、被迫害、被鄙视的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祥林嫂的悲剧是一个社会悲剧,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源是封建礼教对中国劳动妇女的摧残和封建思想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根深蒂固的统治。六、谈感受、提对策在我镇发生这样的悲剧,我作为镇长深感不幸。请各应急小组再次讨论一下,你们对这个悲剧有什么感想?对如何避免类似悲剧有什么建议、对策?感想可从封建礼教吃人的角度谈自己对落后文化危害的认识等。具体对策可以从加强传统文化改造、提高民众文化素质、弘扬社会正能量提高民众同情心等角度谈。健康良好的文化心理是

15、我们始终要追求的目标。七、课堂小结鲁迅的好友许寿裳说,人世间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礼教之所以能够吃掉祥林嫂,是因为它已经控制了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包括被害者祥林嫂自己。传统文化的改革、转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祥林嫂悲剧在一定程度上难以避免,就在于几千年的封建礼教已经深入到了大多数中国人的骨子里。直到今天,在21世纪的今天,一个女人如果遭遇丧夫的恶运,尽管在重新改嫁追求幸福方面已经没有了多少障碍,但社会对这些人或多或少、或隐或显的歧视依然存在,这也充分说明了在上世纪初鲁迅先生提出的传统文化改造任务依然在路上。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永远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八、作业1、课后阅读鲁迅小说狂人日记,思考在这篇小说中,作者是如何表现封建文化吃人这一深刻主题的。2、祥林嫂如果生活在今天,她的命运会是怎样的?并就这个问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