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妇儿规划监测统计报告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430453 上传时间:2019-06-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度妇儿规划监测统计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年度妇儿规划监测统计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年度妇儿规划监测统计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年度妇儿规划监测统计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年度妇儿规划监测统计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度妇儿规划监测统计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度妇儿规划监测统计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区“十一五”妇女儿童规划年度评估监测报告2010年是xx区“十一五”妇女发展规划和“十一五”儿童发展规划(以下简称两个规划)全面实施的第五年。五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xx区全面贯彻落实两个规划,妇女儿童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总体发展状况良好,呈现出与全区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良好态势。一、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显著优化1、地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五年来,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千方百计促进经济持续向好,抓住机遇逐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十一五”规划圆满收官。201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5.25亿元,比上

2、年增长15.1%,年平均增长1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实现33.3亿元,比上年增长14%,是2005年的3.9倍,年平均增长21.8。经济的持续增长使全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全区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人口总量呈小幅递减态势,男女比例渐趋协调2010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42.91万人,比2009年末下降0.67个百分点,其中男性21.64万人,占总人数的50.43%,女性21.27万人,占总人数的49.57%,男女性别比由2009年的107.7:100下降到2010年的101.73:100,男女比例渐趋协调。全年出生人口3462人,出生率为8.04;死亡人口2607人,

3、死亡率为6.06;自然增长人口85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99。育龄妇女人口增长较快,2010年末达17.78万人,比上年末增长3.73%,比2005年末增长18.61%。3、社会事业投入明显增加,社会环境更加改善随着全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区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加大,尤其体现在教育和卫生方面。2010年,全区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4.7亿元,比上年增长14.63%,比2005年增长161.11%;医疗卫生经费投入3.1亿元,比上年增长14.81%,比2005年增长137.40%。其中,妇幼保健经费、疾病预防控制经费、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分别投入465万元、1806万元和1075万元,分别比200

4、5年增长187.04%、79.52%和127.27%。各项社会事业投入的增加,进一步改善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为妇女儿童的生存和生活提供了优质的生态环境。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由“十五”期末的66.9%增长到“十一五”期末的99.8%。五年来,全区绿化覆盖率均保持在40%以上,2010年达到49.83%,超出了省市规划40%的目标;人均绿地面积逐年增加,2010年为人均15.5平方米,符合达标要求。4、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增长,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全区积极鼓励居民自主创业,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从而使妇女儿童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升。2010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26

5、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2679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98.79%和71.80%。“十一五”期间,全区的社会保障工作始终坚持“保基本、广覆盖”原则,使社会保障进一步惠及妇女儿童,2010年,全区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9900人,其中,6996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2904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女性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比例达53.95%。全区帮困救助工作实现了社会化,妇女儿童的基本生活得以保障。二、妇女事业发展的总体水平稳步提高妇女规划实施五年来,全区坚持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妇女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努力保持同步的目标,女性在各领域的平等权利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女性的发展状况得到全

6、面提升,女性群体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妇女事业取得了新的进步。1、女性参政议政人数逐年增加女性的政治参与是女性社会政治地位和国家政治民主程度的体现。“十一五”期间,新发展的党员中女性数量和比例一直呈稳步上升趋势。2010年,女党员的比重达到 46.5%,比2005年增加了9.08个百分点,远远超出省市规划的30%目标值。全区妇女的参政范围有所拓宽,区人大女代表和区政协女委员比重上升,2010年末分别达到24.29和31.55,比2005年末提高5.96个和3.58个百分点。区委和区政府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均保持100,区党政部门中配有女干部的部门数达到23个,比重高达57.5。全区妇

7、女参政层次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中女干部的人数、比重均有所提高。2010年,县处级正职女干部占正职干部的21.62,区管中层正职女领导干部占同职干部的21.88%,街道正职女领导干部占同职干部的15.79%,三项指标均达到规划要求。同时,全区优秀女性人才储备初具规模,2010年,县处级以上后备女干部人数达37 人,比重占34.26,远远高于省市规划的20%目标值。2、女性创业就业能力不断提高经济社会的稳健发展给女性发展带来良好机遇,女性总体就业形势稳定。“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妇女就业人员所占比重保持在40以上。女性整体技能素质和竞争能力也不断提升。“十一五”期间,全区当年新批准设立的企业中女法

8、人代表人数逐年增加,2010年总数为352人,比重为20%,达到省市规划的目标值。“十一五”期间,全区专业技术人员中的女性数量不断增加,2010年末,本区共有女性专业技术人员1820人,占全区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5.12。其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的女性比重达53.40,比2005年末提高5.57个百分点。3、女性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女性的受教育水平不但反映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而且会影响到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女性比重为48.27,比2006年下降了14.02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受就业压力和自我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女性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强烈,开始选择继续

9、深造,到2010年,女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2%,女性受教育程度得到显著提升。4、女性生殖健康明显改善“十一五”期间,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女孩”、“倡导婚检”等宣传活动,女性的生殖健康水平得到不断提高,2010年育龄妇女享有生殖健康服务率达到98%,超出市规划的90%目标值。随着孕产妇保健质量管理的不断加强,2010年全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91.94,超出国家纲要的90%目标值。“十一五”期间,孕产妇死亡率一直保持较低水平,基本控制在15/10万的目标值之内。2007年至今,降到历史最低点,指标为0。5、女性社会保障基本覆盖女性社会价值的实现以及基本生活水平的保证需要有一个合理公正的

10、社会保障制度。“十一五”期间,全区参加社会保险的女性比重稳步提高。至2010年底,全区参加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的女性人数分别为8.58万人、3.21万人、6.84万人,参加工伤、生育保险的女性人数均为6.63万人,与2005年末相比,女性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增加6.21万人、2.05万人、4.8万人,女性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均增加4.59万人,女性五项社会保险参保比重分别提升10.32、4.26、18.69、14.32、16.03。2010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社会保险参保率达96%,符合省市规划的达标要求。农村妇女的社会保障覆盖面也在不断扩大,全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妇女参保率已

11、达100%。6、女性各项权益全面保障劳动保护是妇女最基本的合法权益。“十一五”期间,执行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和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的企业比重逐年上升,到2010年,分别达到98%和99%,切实保障了女职工享有特殊劳动保护。女职工特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的签订率不断提高,到2010年达到98%,远远超出省市规划的80%目标值。司法保护为女性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十一五”期间,妇女法律援助站点数不断增加,2010年末达到25个,获得法律援助的妇女人数也在不断增加,2010年末达到815人,对符合条件并提出申请的女性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的比例达到100%,符合省市规划要求。同时,公安机关把侵害女

12、性人身权益的暴力犯罪作打为打击重点,大大提高对拐卖、强奸、抢劫妇女等各类案件的破案率。三、儿童事业发展全面提升儿童规划实施五年来,在全社会共同关心努力下,全区以儿童发展需要为本,儿童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儿童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儿童权益保障机制逐步完善,儿童发展的社会环境日益优化,儿童发展水平得到全面提升。1、儿童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优化“十一五”期间,全区注重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充分理解儿童的愿望,尊重儿童的权利,在具体政策制定和措施的落实上注重满足儿童的实际需求,保障儿童安全健康成长,不断完善“儿童优先”的工作机制。儿童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资源和空间,“十一五”期间,全区儿童校

13、外活动场所均有增加并不断拓展服务功能,设有儿童校外活动场所的街道比例达100%。这些活动场所为儿童提供了一片属于他们自己的空间,不仅激发和提高了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也成为他们生活中重要的社交场所。儿童用品的质量状况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十一五”期间,儿童学习用品、食品、玩具和服装的质量抽查批次合格率均保持96%,远远超出市规划的85%目标值。2、新生儿健康水平全面提高“十一五”期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孕产妇保健系统的完善和儿童健康和安全措施的加强,儿童各项死亡率明显下降。2010年,本区婴儿死亡率为2.9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4.04,均严格控制在目标值范围内。出生缺陷给

14、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负担,为此,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已是一个倍受社会关注的问题,“十一五”期间,全区的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一直控制在8以下,2010年下降到2.96,远远低于省市规划确定的目标值。为有效控制和减少出生缺陷发生率,婚前医学检查、产前医学检查、新生儿省定三种疾病筛查等三大干预措施是关键,“十一五”期间,全区的婚前医学检查率不断提高,产前医学检查率一直保持100%,均符合达标要求,新生儿疾病筛查率不断提高,2010年达到99.03%,超出省市规划的90%目标值,通过三大干预措施,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出生人口素质。3、儿童保健体系日趋完善“十一五”期间,全区儿童保健工作进一步完

15、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儿童保健服务体系,儿童接受卫生保健服务的水平逐步提高。妇幼保健机构健全率、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均为100%,完全符合省市规划的目标要求;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一直保持在95的目标值以上,2010年更是达到98.75%,儿童计划免疫疫苗的全程接种率一直保持在99左右,超出省规划95%的目标值。由于预防到位,五年内,本区儿童未发生大规模的传染病疫情。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明显下降。“十一五”期间,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逐年降低,2010年为0.22。4、儿童受教育水平全面提升“十一五”期间,学前教育入园率一直保持在100%,幼儿园重视内涵发展,

16、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实施素质教育,使得幼儿园教育质量得到全面提高,幼儿教育事业正朝着规范化、优质化的方向发展。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各项指标均已达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巩固率一直保持100%,适龄儿童全部入学。不断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十一五”初期,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未达到市规划98目标值,经过努力,在“十一五”中期2008年达到98.9%,更于2009-2010年实现100。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三位一体对儿童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伴随着创建学习型家庭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接受,家庭教育正在成为促进儿童社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十一五”期间,社区家长学校开办率、18岁以下儿童家长家庭教育知识普及率逐年上升,2010年分别为90%和99.5,达到目标值要求。5、儿童权益保障机制逐步完善“十一五”期间,全区各学校普法教育率、法制副校长配备率均达到100,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