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第二中学文件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430452 上传时间:2019-06-1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晋江第二中学文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晋江第二中学文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晋江第二中学文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晋江第二中学文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晋江第二中学文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晋江第二中学文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晋江第二中学文件(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晋江市第二中学文件 晋二综20164号晋江市第二中学“十三五”发展规划八届一次教代会审议通过(20162020年)根据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结合晋江市第二中学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序 言晋江市第二中学坐落实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闽南闻名侨乡、福建省经济十大强镇晋江市池店镇。古时池店亦称“凤池”,交通便捷,文化丰厚,英才辈出,历史上共出5名状元、2名榜眼;3名宰相、3名尚书。是开闽甲第榜眼欧阳詹、明朝著名慈善家李五以及现代著名音乐家李焕之先生等一大批先贤人杰的故里。源自于得天独厚的区位、人文优势,秉承“爱拼敢嬴”的晋江人精神,年青的晋江二中敢为人先

2、,力争上游,办学22年,学校由一所相对简陋的农村初中校一跃成为二级达标完中校,实现了多轮的跨越发展。学校创办于1993年,占地67306平方米,建筑面积41419平方米,绿化面积18848平方米。学校拥有办公楼、科技楼、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公寓、教工宿舍楼、标准400米橡胶跑道等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施,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学校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功能明晰,布局科学;校园校风纯正、环境幽美、风景宜人,是读书成材的理想之地。 学校现有50个教学班,在校生2498人,其中初中1283人,高中(24班)1215人。学校现有教师213人,其中在编教师数196人,高级教师45人,一级教师97人,占在编教

3、师总数72%;研究生学历或专业硕士教师8人(1人在读)。学校遵循“团结、严谨、勤奋、创新”的校训精神,秉持“追求卓越,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倾力抢抓课程改革和区域城镇化发展契机,形成了“文化雅园,成长乐园,生态绿园,特色华园,温馨家园”为一体的“五园同创”办学发展新格局,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全国教育科研先进校、国家国民语文应用能力实验校、福建省文明学校、省绿色学校、省德育工作先进校、福建省“先进教工之家”等50多个国家、省、市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高考成绩始终走在全市同类校前列,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目前,全校师生正在为把学校办成一所校风优良、校园优美、质量优秀,特色突出的省

4、一级达标高中校而努力奋斗!未来五年,是学校进入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提升综合实力和办学效益,实现教育改革和发展水平新跨越的关键时期。学校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牢固树立“追求卓越,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主动抢抓全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晋江市打造“优质初中工程”的大好契机,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一、传承发展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依照国家、省、市“十三五”教育规划精神,立足本校实际,以“创省级文明校,争一级达标校”为发展引擎,科学规划学校未来五年的发展格局。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优化管理,不断提升应对教育变革形势的办学能力。以人为本

5、,更新教育观念,深化素质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立足课程改革,以队伍建设和课堂创新为重点,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完善优化办学设备,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大力构建“平安二中”、“和谐二中”。建设名副其实的全市知名的优质教育基地,为晋江市普及高中、建设教育强市多作贡献。(二)校园文化校 训:团结 严谨 勤奋 创新办学理念:追求卓越 和谐发展 校 风:厚德 民主 和谐 创新教 风:严谨 乐教 师范 树人学 风:乐学 审问 慎思 笃行办学特色:体育教育(三)传承历史文化在22年的办学进程中,晋江二中积淀了丰厚的办学文化内涵,为二中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这些宝贵的财富随着历史不断积累沉淀,并随着代代二中人

6、的提炼、外化,更加具体、形象而又催人奋发,成为学校开拓创新、奋发前进的精神力量。1.爱国主义传承文化。林志忠、李祖荫等旅外侨亲的爱国爱乡精神,乐善好施、诚信有为的李五精神,凝聚着浓厚的爱国精神,承载着悠久的慈善文化。2.五园同创校园文化。“文化雅园,成长乐园,生态绿园,特色华园,温馨家园”,“五园同创”传递着校园文化“好声音”,汇聚了校园文化建设“正能量”。3.立德树人育人文化。“人本校本德本”的育人理念,“师生双主体,目标双体验,内外双平台,动静双课程,显隐双环境”的“五双并举”德育教育机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个性兼长的优秀学生。(四)发展目标晋江二中不仅要为学生发掘潜能、培养综合素

7、质而奋斗,也要为学生升入理想的学校而努力,还要培育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他们提供展示平台。1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成为“品学兼优,知能兼备,文理兼长,身心兼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的现代合格公民。2办学目标:以创建省一级达标高中为契机,努力把晋江二中建设成为一所校风优良、校园优美、质量优秀、特色鲜明、发展多元的晋江市知名、泉州市有名、人民群众满意的优质学校。(五)战略方针 为实现上述目标,学校将“围绕一个中心,完善两个机制,争取三个推进,实现四个发展”来落实学校各项工作。“一个中心”就是把“蝉联省级文明校,实现省一级达标高中校目标”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引领带动教学质量的全面进步,努力办人民

8、满意教育。“两个机制”就是在学校整体改革中建立并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 “三个推进”就是进一步推进基于多元选择的晋江二中校本化课程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校园信息技术建设;进一步推进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四个发展”就是争取在校园文化、师资队伍、教育质量、环境建设上有新的发展。在校园文化上,通过传承历史底蕴与丰富文化内蕴提升校园文化品质;在师资队伍上,争取使更多教师在省、市学科教学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教育质量上,以课程体系建设为核心,充分奠定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全面素质;在环境建设上,使学校成为师生学习乐园、温馨家园。(六)管理理念遵循“以人为本,依法治校,文化立校”

9、的管理思路,努力构建与新课程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学校管理运行机制,推进实现学校办学“人文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和人格化发展”。进一步完善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师生共同参与管理的学校管理体制,进一步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进一步健全教职工和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提高处室行政人员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建立一支以年轻化、专业化为特征,具备相互协作、乐于奉献、敢于创新、勇担责任、积极进取等素质的管理干部队伍,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组织保证。优化学校管理资源,协调德育管理、课程管理、教学管理、师资管理和后勤管理,支持保障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化和整合。二、教师发展(一)主要目标传承“严谨、乐教、师范、树人”的教风精神

10、,以改革教师培养、评聘和考核为核心,注重提高教师的德育工作、专业教学、课程开发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综合素质。激励着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和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二)基本目标按编制标准配齐专任教师和教辅人员,教师队伍学科配套,力争无结构性缺编;教师学历达标率保持100;高中100%专任教师具有高级中学教师任职资格;全校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占8%以上;在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不低于25%;特级教师、省、市名师(含培养对象)、省、市科教学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人数占专任教师20%以上。全员校本培训不少于90学时/人年,100%的教师能兼教1门及以上选修课程, 90%的

11、教师胜任班主任工作,50%以上的教师在市级以上范围开设公开课。培养教学与科研骨干,打造学科领军人物,引领团队高位发展。50%以上的教师具有课程研发能力,参与国家、省、市及校级课题研究。教师在业务竞赛、指导学生等方面的获奖层次逐年提高。(三)实施措施1加强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用的首要内容。2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形成“教师个人发展规划”,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技能,鼓励特色鲜明的教师风格。3健全教师全员培训机制。提供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平台,切实抓好各级各类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培训,引导全体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自觉接受继续教育;鼓

12、励教师硕、博士学历进修。4实施名师培养工程。推进“青蓝工程”,特别关注35岁以下青年教师成长;推进导师制,发挥校内名师引领示范作用。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每学年举行一次校内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大赛,高度重视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完善调整奖惩条例,以赛促训、以赛争优,引导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评选校内名师,充分发挥名师引领作用。完善落实晋江二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晋江二中班主任队伍建设考核实施方案,落实晋江二中名师工程实施方案,立足校内,加快名师、名班主任队伍建设。5建立教学激励机制。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设立教学成果奖,奖励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引导教师潜心教学,强化教学业绩考

13、核,培育一批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造就一批协作攻关、勇攀高峰的创新团队。依托科研项目、重点学科和校际交流合作项目等,强力推进省、市级优秀教师培养。6构建多元教师评价体系。构建符合学校发展要求的、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着力考核和评价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领作用,促进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7注重课题研究引领与推动作用。开展学术委员会等学术团队建设。将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课程改革结合,搭建多种平台,激发教师的科研热情,升华教学实践,推广科研成果,丰富教学研究内涵,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8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致力提高教师福利待遇,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增强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对学校的归属感。 三、德育教育(一)主要目标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德育教育全过程。坚持“人本校本德本”的德育理念。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和家乡,有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能自觉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发展成为善学勤思,有理想信念,具备良好发展潜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毕业生。(二)基本目标1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依法治校、以德治校为根本方法,以确保学生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