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展调研报告(课题调研)修改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429703 上传时间:2019-06-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发展调研报告(课题调研)修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旅游发展调研报告(课题调研)修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旅游发展调研报告(课题调研)修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旅游发展调研报告(课题调研)修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旅游发展调研报告(课题调研)修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发展调研报告(课题调研)修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发展调研报告(课题调研)修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大项目规划力度,打造沿江旅游品牌紫金乡“黑惠江风情”旅游村项目发展调研报告紫金乡旅游产业发展专题调研组二一一年六月十二日加大项目规划力度,打造沿江旅游品牌紫金乡“黑惠江风情”旅游村项目发展调研报告(初稿)(紫金乡旅游产业发展专题调研组)旅游产业是大理州、巍山县“十二五”期间重点培植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同时,也是紫金乡可以重点培植,可以大有作为的新兴产业。作为旅游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休闲娱乐和回归自然等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它是一个市民需要、农民受益、前景无限广阔的新兴产业。近几年来,紫金乡依托境内黑惠江沿岸独特的旅游资

2、源,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农家乐经营,目前已形成一定的发展基础。面对乡村旅游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如何对紫金乡现有的沿江农家乐进行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完善设施,合理开发,提升品牌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已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围绕在紫金乡黑惠江沿岸开发建设“黑惠江风情旅游村”项目,紫金乡旅游产业发展专题调研组进行了深入调研,并提出了调研思路。一、发展的优势及现状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紫金乡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突出优势。我们也看到,紫金乡乡村旅游已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资源优势突出,开发潜力巨大 1、优越的地理条件,便捷的通讯交通。项目所在地位于大理州巍山、大理、漾濞三县

3、市交界之地,紧邻国道320线和大保高速公路,距建设中的滇西中心城市大理仅30分钟车程。项目区内有油路贯通连接,区位优越,通达性好,交通便捷。同时项目所在地及其周边地区网络覆盖率高,通讯极为便捷。2、优美的沿江风景,宜人的环境气候。美丽的沿江河谷景观、高峡平湖的库区景象,江岸上各类热区水果(逐步引导种植),沿江特有的攀枝花、芭蕉树、枇杷树、叶子花等美丽树木,两岸山坡上茂密的核桃林,宜人的立体式气候,诸多特有的景致构成了美丽独特的黑惠江风情。良好的生态和宜人的气候环境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最好的条件。 3、丰富的旅游资源,巨大的开发潜力。紫金乡境内绚烂多姿的民族风情(如彝族打歌)、良好的生态资源(如

4、核桃、水果等)、独有的自然景观(如巍山最高峰紫金山)等,使该项目具有了十分广阔的发展、延伸空间。同时,随着小湾库区旅游开发的深入推进,作为小湾库区大旅游景区最上游率先开发的旅游景点,“黑惠江风情旅游村”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与此同时,和谐恬美的田园风光,山清水秀的乡野村落,风格独具的农家小院,慢节奏的农家生活方式,绿色环保的农副产品,纯朴的民俗民风,风格独特的农家饮食,热情好客的农民朋友,都是极好的乡村旅游资源。众多充满“农味”、“农趣”的特有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将为该项目的发展带来无限的商机。 (二)发展势头良好,产业方兴未艾 紫金乡沿江乡村旅游,是伴随着人民小康生活的到来而应运

5、而生,沐浴着农村改革的春风而茁壮成长的朝阳产业。 它的发展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因地制宜,农家游乐应运而生。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步入整体小康的城里人到乡下休闲度假渐成时尚,黑惠江徐村库区沿岸的一些农户就结合市场需求,因地制宜,逐步办起了以吃江鱼、土鸡等为主的农家乐旅游。2、因陋就简,不记成本廉价经营。黑惠江周边的现有的4户农家乐经营户,基本就是在徐村电站公路通车后,交通通达条件改善的情况下,因陋就简上阵,主要靠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3、因人成事,各自为政短线为主。广大经营者在完全没有看到过农家乐是什么样子,更谈不上有什么经营经验的情况下,自己认为该怎么干就怎么干,把一个个农家乐办

6、了起来。他们大多以接待一天两天的游客,提供餐饮、棋牌娱乐为主的短线经营。4、因势利导,点多面广渐成气候。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一经出现,相关部门和我乡就给予了一些支持和照顾。在大力宣扬鼓励的同时,还给予了用地、用电、用水等各方面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扶持,因势利导,全方位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据统计,目前,我乡境内黑惠江边从事农家乐经营的有4家,接待能力逐年上升。平时每天接待人数约50多人次,双休日和节假日多的时候一天接待游客有所增加。经营户的月均营业纯收入约为5000多元,远远超过农村其他产业经营收入。 二、存在的不足(一)认识不足,市场观念不强。首先是对乡村旅游的产业地位认识不够,没有看到乡村旅游

7、广阔的市场前景。认为旅游只是风景名胜区的事,是历史文化名城的事,是大都市的事,乡村地区没什么可游的,从而忽视乡村旅游的发展。再就是缺乏对乡村旅游基本特征的认识,在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时忽视有效地保持“乡村性质”和“乡村意象”,出现了建筑普遍化、活动简单化等趋向,不少农家乐就是一个“乡村麻将会所”。 (二)基础落后,功能配套不全。现有4户农家乐经营户接待游客的硬件设施、停车场所建设、环境打造等总体上讲还比较差,整个基础设施的配套不全,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游客吃、住、行、游、娱等多方面的需要。 (三)缺乏规划,零乱无序开发。因为没有一个规划作指导,沿江现有的农家乐都是由经营者自己谋划、自行设计、自主建设起

8、来的,导致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建成的农家乐特色不鲜明,设施不完备,整体竞争能力不强。 (四)意识较弱,服务质量不高。乡村居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经营业主及接待人员大多数都是初中文化水平,一些固有的饮食、卫生习惯难以改变,影响服务水平。(五)产品单一,市场竞争力不强。由于缺乏市场理念、产品定位不准、大都缺乏文化内涵、多数是个体经营,大部分农家乐的规模小、档次低,且多以副业形式开展,因此,经营效益也不是很好。目标消费群体多数是靠吸引回头客,新增目标消费群体较少,客源单一。三、“黑惠江风情旅游村”项目发展的目标与定位 如前所述,我乡完全有条件依托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打造特色鲜明、风貌独特、吸引力大

9、、竞争较强的“黑惠江风情旅游村”。我们认为,项目区总的定位是建成民族风情多彩、地方文化浓厚、自然风光优美的“风情村”。这个总的定位又可分为三个重要的基地:具有吸引力的观光农业基地、休闲度假胜地、“农家乐”活动基地。(一)三大基地的市场定位 1、建设观光农业基地。依托核桃、渔业、黑山羊养殖、沿江热带水果等一系列农牧水产业资源为载体,不断扩大各种养殖规模,提高档次,增强观赏性与参与性。逐步形成一系列极富观赏性和参与性的知名的品牌项目,使之成为初具影响力、吸引力的观光农业基地和“农家乐”活动基地。 2、建设休闲度假胜地。依托交通便利、风景优美、生态良好、环境宜人等优势,建设一批度假村、休闲山庄和农家

10、乐。形成对应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职业人群、不同年龄对象消费群体的规模不同、档次不等的休闲度假场所。其中重点是环境的建设、特色的出新和服务的提升,给人以生态良好、环境优雅、独具特色的饮食起居环境,安全卫生、细致如微、热情周到生活与出行服务。使之不仅能留住游客,还要能吸引回头客,甚至能成为他们定期或长期休闲度假的场所,成为他们的第二个家。 3、建设 “农家乐”活动基地。将沿江 “农家乐”作为旅游接待点,通过拓展市场营销,增加配套设施,如钓鱼、烧烤、KTV、客房等。发展以“住农屋、吃农饭、干农活”为主题的农村生活体验游,让游客亲身体验农家生活。引导经营户做强、做大“农家乐”品牌。积极创新活动形式、丰富

11、活动内容,真正让游客找到农的气息,家的感觉,乐的魅力。(二)两个阶段工作目标第一个阶段,从现在到2015年,坚持“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全面发展”的思路,立足实际,以建设绿色经济强乡为依托,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积极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通过夯实发展基础,优化发展环境,壮强发展规模,着力打造三大品牌旅游基地,并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宣传营销,推出成规模、上水平、效益好的旅游精品线路。第二阶段,到2020年,以滇西“1+6”城市圈构建为契机,依托国家建设小湾电站库区沿线公路的有利条件,基本建设成为滇西中心城市大理市周边最强的乡村旅游景点之一。要在全面推进的基础上,倾力打造布局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

12、明、规模和档次更高、经营效益更好的乡村旅游精品。要更加注重服务提升和市场推广,实现年接待人数5万人次以上。 四、“黑惠江风情旅游村”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黑惠江风情”旅游村的发展应当坚持突出乡土特色、保护与开发并重、自然美与人工美相协调、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四个原则。科学编制规划,合理开发资源。对这些地域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作出计划安排,对旅游资源的利用进行统筹协调,对旅游产品的开发进行细致谋划,对旅游景点和接待点进行合理的布局,对旅游风貌的设计加以规范。在规划的引领下,合理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生态资源、民俗文化、传统饮食和制作工艺等资源,稳步发展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型

13、、民俗文化型和美味佳肴型农家乐,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特”的发展格局,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特色。 (一)思想大发动,把乡村旅游作为一大产业来抓。要在全乡上下进行大动员大发动,使大家看到,伴随着全面小康的到来,休闲旅游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生活方式。应该看到,现在人们正在逐步放弃过去那种集中式、拉练式长途跋涉的旅游,而更加钟情于在城市周边地区一两天、两三天的度假休闲,特别是双休日的乡村旅游。这正是我们的优势所在。乡村旅游的发展必将促进农民的就近就业和持续增收,带动农村的产业分业分工;带动农副产品生产和销售;带动餐饮服务、商贸流通、客运交通等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进而推动整个农村

14、经济社会的发展。(二)硬件大建设,把基础设施作为首要工作来抓。努力提高配套程度和综合服务功能,夯实发展基础。要根据旅游发展规划并结合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旅游的开发打造好硬环境。以满足游客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服务能力为目标,结合发展需要,高、中、低档相匹配,大、中、小型相协调,加快建设餐饮、住宿、停车场等旅游服务设施,提高游客接待能力,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优质的服务。着力改善旅游接待硬件设施,进行农家乐标准化改造、新建、景区内局部环境整治、库岸公路沿线绿化、部分经济林果、蔬菜种植等。注重多样性,针对学生儿童娱乐活动内容单一,缺少娱乐设施,要进一步完善儿童娱乐设施,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三

15、)产品大开发,把市场需求作为目标指向来抓。要利用城乡之间的生态差异、环境差异、人文差异,针对现代城里人渴望回归自然、回归传统、怡养身心的需求来开发各种各样的休闲旅游产品。自然风貌、乡土特色、传统文化、回归愿景是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必须把握住的基点。针对大量的普通工薪阶层的不同消费水平,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地区的消费对象,针对老人、妇女和儿童来开发各种休闲旅游产品。 (四)文化大发掘,把地方特色作为根本要求来抓。把突出地方特色作为根本要求,把“乡味”和“土味”做足,无论是景观景点开发、接待设施建设,还是餐饮菜肴的开发、服饰礼仪的设计等都要体现乡土文化的内涵,并要把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民俗民风发扬起来,张扬其特色,扩大其影响。还要把彝族打歌等地方文艺形式进行可参与性的改造,使之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五)服务大提升,把游客满意作为唯一标准来抓。强化乡村旅游经营服务的质量管理,制订乡村旅游行业服务规范,逐步推行农家乐、休闲山庄的星级评定,回应游客投诉,加强服务监督。加强制度建设、行业自律和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抓好从业人员的培训,真正把游客是否满意作为服务的唯一标准,以最优质的服务树品牌,不断扩大旅游的对外影响,推进我乡“黑惠江风情”旅游村大发展。(六)品牌大宣传,把品牌营销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借助旅行社等中介机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