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总结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427041 上传时间:2019-06-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总结(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建筑组一、推进“双证书”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按照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向与工作岗位要求,充分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采取了“21”的办学模式,结合学校实行的学分制管理制度,制定专业学分制教学计划中把课程体系分成公共课模块、职业技术课模块和选修课模块,并将职业岗位技能训练纳入到课程体系中(选修课模块)。以专业主干课程为主线,加强实践性教学;突出施工一线技术管理能力和主要施工工种职业技能的培养;推行“双证书”制度,鼓励学生获取岗位资格证书。二、加强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办学体制,开展订单培养模式我们始终坚持“校企合作,工学、产学结合”的办学体制,使办学

2、更贴近社会。以工学、产学结合为切入点,冲破传统的教育观念、体制、模式和内容的束缚,与企业合作,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将综合素质、应用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1)聘请在建设、施工、管理第一线的专家和高级技术人员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研究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设计培养方案。(2)聘请建设、施工、管理第一线的高级技术人员定期到学校进行讲学、授课或担任专业实习教师,安排专业教师参加生产实践锻炼,根据工程单位的需要安排学生顶岗实践,校企合作完成学生毕业顶岗实习,取得了良好成效。(3)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目前本专业已与6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双师

3、结构”教学团队(1)通过校企合作,坚持“教师走出去、专业技术人员引进来”的方法,激发了专业教师参与工程实践锻炼的积极性,引进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为我系兼职教师,为建立一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打下了基础。()积极聘请建筑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作兼职教师,一方面可以将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带到学校。另一方面他们在和学校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的交流中,可以促进专业课教师向双师素质转化。四、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按照学校要求,依托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建立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仿真实训工场,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加强

4、与校外实训基地的联系,探索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坚持把培养和造就企业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作为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在教学中,结合教学计划安排,利用校内实训基地有效开展了现场教学、模拟教学和学生的施工工种操作技能训练;利用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计划,坚持开展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体现了边学边练的工学结合教学效果,为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展积累了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五、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教科研成果明显(1)结合专业岗位需求设置课程体系,核心课程明确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参与和指导下,本专业经过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结合培养建筑施工生产、服

5、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施工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实际、实用、实践”,结合专业岗位和相关专业资格证书考核标准,建立了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及素质教育体系。课程内容突出了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理论教学体系为:公共课模块、职业技术课模块、选修课模块。公共课教学模块提供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素质等基本技能;职业技术课教学模块主要通过专业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实验、制图、测量等专业基本技能,以及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工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有效地把知识转化为相应的职业能

6、力和操作技能;选修课教学模块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加强学生专业岗位技能训练,人文素质与专业拓展为辅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强化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技能培养。实践教学体系为:基本技能培养、专项能力培养和专业工作能力培养。基本技能培养主要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的实验及课程实践的单项技能,并设置专项技能课的边讲边练内容,为培养专业能力奠定基础;专项能力培养主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基本专业技能及专业知识的应用技能,在此阶段提倡学生拿到12个职业岗位资格证书,同时加强学生在施工技术、组织管理、建筑工程造价等核心课程和实训中逐步培养系统优化的思想;专业工作能力培养主要通过工种

7、与生产实训、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协调能力。其特点是“分层培养,层层递进,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与结构设计充分体现了就业导向,符合中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施工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结构也必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动态的完善过程。我们始终坚持以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为基础,坚持专业人才需求调研,结合建筑行业人才需求的要求适合调整专业课程结构,满足建筑行业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需求。(2)教学手段灵活多样,有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专业教学过程中,全面开展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改变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

8、,积极实行提问式、启发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的原则,大多数课程教师能根据课程特点及学生实际采用教授、讨论、阅读指导、演示、参观、实训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教学,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3)理论课、实践课均有考核标准,考核方式灵活、恰当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等均按照培养规格的要求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标准,并采用了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并结合专业职业岗位技能考试,对应的课程可进行课程置换。在本专业已有5门专业技术课程和2门专业技能课程建立了试题库。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总结建筑组一、推进“双

9、证书”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按照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向与工作岗位要求,充分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采取了“21”的办学模式,结合学校实行的学分制管理制度,制定专业学分制教学计划中把课程体系分成公共课模块、职业技术课模块和选修课模块,并将职业岗位技能训练纳入到课程体系中(选修课模块)。以专业主干课程为主线,加强实践性教学;突出施工一线技术管理能力和主要施工工种职业技能的培养;推行“双证书”制度,鼓励学生获取岗位资格证书。二、加强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办学体制,开展订单培养模式我们始终坚持“校企合作,工学、产学结合”的办学体制,使办学更贴近社会。以工学、产学结合为切入点,冲破传统的教育

10、观念、体制、模式和内容的束缚,与企业合作,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将综合素质、应用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1)聘请在建设、施工、管理第一线的专家和高级技术人员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研究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设计培养方案。(2)聘请建设、施工、管理第一线的高级技术人员定期到学校进行讲学、授课或担任专业实习教师,安排专业教师参加生产实践锻炼,根据工程单位的需要安排学生顶岗实践,校企合作完成学生毕业顶岗实习,取得了良好成效。(3)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目前本专业已与6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双师结构”教学团队(1)通过校企合作,坚持“教师走出去、

11、专业技术人员引进来”的方法,激发了专业教师参与工程实践锻炼的积极性,引进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为我系兼职教师,为建立一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打下了基础。()积极聘请建筑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作兼职教师,一方面可以将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带到学校。另一方面他们在和学校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的交流中,可以促进专业课教师向双师素质转化。四、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按照学校要求,依托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建立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仿真实训工场,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加强与校外实训基地的联系,探索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教学模式

12、。在实践中,坚持把培养和造就企业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作为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在教学中,结合教学计划安排,利用校内实训基地有效开展了现场教学、模拟教学和学生的施工工种操作技能训练;利用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计划,坚持开展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体现了边学边练的工学结合教学效果,为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展积累了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五、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教科研成果明显(1)结合专业岗位需求设置课程体系,核心课程明确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参与和指导下,本专业经过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结合培养建筑施工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施工

13、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实际、实用、实践”,结合专业岗位和相关专业资格证书考核标准,建立了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及素质教育体系。课程内容突出了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理论教学体系为:公共课模块、职业技术课模块、选修课模块。公共课教学模块提供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素质等基本技能;职业技术课教学模块主要通过专业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实验、制图、测量等专业基本技能,以及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工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有效地把知识转化为相应的职业能力和操作技能;选修课教学模块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

14、加强学生专业岗位技能训练,人文素质与专业拓展为辅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强化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技能培养。实践教学体系为:基本技能培养、专项能力培养和专业工作能力培养。基本技能培养主要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的实验及课程实践的单项技能,并设置专项技能课的边讲边练内容,为培养专业能力奠定基础;专项能力培养主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基本专业技能及专业知识的应用技能,在此阶段提倡学生拿到12个职业岗位资格证书,同时加强学生在施工技术、组织管理、建筑工程造价等核心课程和实训中逐步培养系统优化的思想;专业工作能力培养主要通过工种与生产实训、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15、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协调能力。其特点是“分层培养,层层递进,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与结构设计充分体现了就业导向,符合中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施工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结构也必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动态的完善过程。我们始终坚持以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为基础,坚持专业人才需求调研,结合建筑行业人才需求的要求适合调整专业课程结构,满足建筑行业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需求。(2)教学手段灵活多样,有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专业教学过程中,全面开展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改变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积极实行提问式、启发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的原则,大多数课程教师能根据课程特点及学生实际采用教授、讨论、阅读指导、演示、参观、实训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教学,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3)理论课、实践课均有考核标准,考核方式灵活、恰当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等均按照培养规格的要求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标准,并采用了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并结合专业职业岗位技能考试,对应的课程可进行课程置换。在本专业已有5门专业技术课程和2门专业技能课程建立了试题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