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立医疗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417881 上传时间:2019-06-1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立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开立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开立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开立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开立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立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立医疗(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立医疗 这是长线投资社群的第168篇原创文章长线投资社群宗旨:为长线投资者提供一个免费交流和互动的平台,一切以成长价值为核心。很多人做了一辈子股票都没搞清楚股价为什么涨跌。为了帮助更多人认识价值投资,交流分享还是非常必要的。长线投资社群愿景:建设一个真正志同道合、不掺杂任何商业目的、纯粹为兴趣爱好而来的长线投资朋友圈。投资理念:长线投资从拒绝平庸开始,坚持与净利润持续增长的优秀企业为伴,赚企业成长的钱。价值观:健康生活、快乐投资、交流分享、感恩互助!深圳开立医疗,由我国超声仪器研制先行者和奠基者姚锦钟于2002年创立,并于2017年4月上市。公司自成立伊始,始终致力于临床医疗设备的研发和制造

2、,产品涵盖超声诊断系统、医用内窥镜、体外诊断系列。在分级诊疗和国内高端医疗器械进口替代的背景下,公司通过不断提高中高端彩超产品和医用内窥镜的市场份额,有望在2018年实现营收和净利润30%-40%以上的增长,并在未来可预见的几年实现20%以上的增长。一、公司的主营业务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医疗诊断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的主要产品主要为医用超声诊断设备(主要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设备与B型超声诊断设备)、医用电子内窥镜设备、血液分析仪等。公司近两年的具体收入结构如下表。根据表1,从收入结构上看,公司收入和毛利主要来自于彩超和医用内窥镜,两者的贡献占到公司营收和毛利的90%以上。公司的毛利率水平整体

3、较高,且2017年毛利率较2016年有所提升,公司毛利率提升的直接原因是产品结构的优化,毛利率较高的彩超和医用内窥镜快速增长,在营收的比重在增加,而毛利较低的B超产品营收下滑。公司2017年实现了营收37.49%的快速增长,其驱动因素主要来自彩超产品和医用内窥镜的快速增长。公司国内国外收入各占一半,但国内收入增速远高于国外收入。因此,我们针对公司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分析的核心应当是围绕彩超和医用内窥镜展开,而且应当重点放在国内业务分析上。(一)彩超业务分析超声设备(彩超和B超),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妇产、心脏、腹部、血管、小器官、麻醉、重症、急诊、肌骨、泌尿等临床诊断的医学影像设备。它具有无创性、非

4、介入、高灵敏度、小型化,低成本和操作方便、适用性广等优点。超声设备目前主要覆盖医院的超声科、体检科等科室,有逐步扩散的趋势,某些强势的科室会单独配置超声设备。1.全球超声领域的市场规模和竞争格局。根据 IHS 统计,2014 年,全球医用超声诊断设备市场规模已达 62 亿美元左右,预计 2019 年,规模将达 74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6%。根据 InMedica,全球市场中前五大企业(GE、飞利浦、东芝、日立、西门子)占据了 75%左右的市场份额。国产超声优秀厂商迈瑞和开立挤进全球超声前十,迈瑞第六(5.2%),开立排第十(2%)。 迈瑞和开立早期都是以海外市场为目标市场,通过多年的

5、发展,品牌在海外已有了相当的口碑和认可度。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医疗需求的快速扩容,迈瑞和开立都加强了国内市场的布局,中国市场占比不断提升。2. 国内超声设备市场空间和竞争格局。2014 年,中国超声诊断设备市场已达 69 亿元。随着刚性需求释放、升级换代、政策红利持续推进,中国超声设备市场还将快速增长。预计 2019 年,中国医用超声诊断设备市场规模将达 91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 5.7%。GPS(通用电气 GE、飞利浦 Philips、西门子 Siemens)占据国内约 60%市场份额,GE 和飞利浦由于技术领先,合计在中国超声市场占据 50%以上的市场份额。西门子近几年市场份

6、额日益萎缩,和迈瑞、日立市场份额相当。当前,迈瑞的市场份额大约是8%,开立的份额约为4%。整体来说国产替代空间巨大。以迈瑞、开立为首的民族企业崛起,开启进口替代之路。2004 年开立刚推出国内第一台自主知识产权的彩超时,国内彩超市场 95%以上份额被外资垄断,2006-2016 年国产超声自下而上开始动摇进口彩超的市场地位,进口产品的市场份额下降到 75%左右。3. 国内特色的超声市场需求结构分析。中国超声市场主要消费群体是各大医院及医疗机构,具体可分为一二三级医院以及民营医院等,由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平衡,各类医院的需求有很大的差异。 2016 年我国一二三级医院的数量 29140,其中三级为

7、2232个,占比为7.6%,然而收入端占比超过 64%。三级医院收入高,医疗经费充足,一直以来都是进口超声品牌争夺的主战场,就目前而言,三级医院的采购金额约为所有医院的 40%左右,仍是消费大户。三级医院采购彩超主要有两种用途,一种为科研机,主要用于承担科研任务和特定的检测需求,另一种为干活机,主要应用于日常的临床诊断。科研机目前由进口高端仪器承担,由于三级医院做研究的比例并不高,所以需求占比并不多。干活机这块儿,以前是进口中档机型的天下,现在是国产替代的主战场。开立的彩超产品如S50等,其性能已经是在国际中高端水平,其灵敏度和信噪比优于GPS的中端机型,可满足绝大部分的临床诊断需要。开立的终

8、端售价比进口品牌低20-30%,具有较强的性价比优势。三级医院可具体分为省级医院和市级医院等,根据调研,省级医院一般每家医院彩超保有量20台以上,每年平均更换4-5台;市级医院平均每家保有量10台左右,每年更换1-2台。2016年,全国共有三级医院2232家(其中三甲1308家),假设平均每家年更换2.5台,那么每年至少就有5500台的更换需求量。开立2017年上半年S50系列产品大约销售了200台(包括国外销售),市场潜力巨大。2017年,公司对三甲医院的销售额约占公司国内彩超彩超收入的10-15%。随着S50产品的持续发力,开立未来三甲医院的销售占比将持续提高。二级医院以县级医院为主,平均

9、每家医院彩超保有量3-4台,每年更换0.5台。全国共有二级医院7944个,每年的更换需求量大约在4000台。但是限于经费和医生水平和更换周期,二级医院偏向购买进口高端仪器。这部分市场不是国产替代的主战场。低等级医院(一级医院以及未定级医院,以乡镇级医院为主),平均每家医院彩超保有量1-2台,每5年1台的更换周期。全国共有一级医院9282个,未定级医院9682个,按照每家0.2台的更换量,每年也至少有3800台的存量更换需求。低等级医院受限于经费,对价格敏感度高,以采购国产仪器为主,高中低端都有(注:国产的高端产品,如开立的S50和迈瑞的 DC-8/R7对标的一般是GPS的中高端机型)。开立在售

10、的高端产品S50、中端产品VISTA平台产品和前期的产品3G平台系列产品,在同类的产品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政策指引公立医院采购医疗器械时优先国产,超声领域进口替代开始加速。除国家宏观层面支持鼓励国产器械研发生产外,四川、浙江、广东等 8 个省份明确提出在省内公立医院采购医疗器械时优先国产,部分省份在一些品种上强制采购国产。分级诊疗政策也能带来巨大的彩超增量需求。当前我国三甲大医院人满为患、一号难求,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难以为继,究其原因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和配套制度缺乏(如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和分工不明确,缺乏转诊标准、监督考核机制和合理的医保支付体系)导致病人流向混乱的结果,而分级诊疗正

11、式解决这种医疗体系积弊的关键和核心。2015年9月,国办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部署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形成科学有序就医格局。未来几年,在分级诊疗推动下,国家加大对基层医院硬件设备的投入力度,将极大刺激基层医院的彩超配置需求和更新换代需求,带来巨大的增量需求。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贵州省乡镇卫生院远程医疗全覆盖设备采购项目,其中彩超分两批进行,迈瑞和开立分别中标,两者中标总金额接近 1700 万元。4.开立的龙头产品S50分析。公司目前在售的彩超产品,有高端的S50系列,中端的VISTA平台系列(S30S40)以及早期的3G等,其中,S50平台系列产品销售大概占到彩超收入的12

12、%,VISTA平台产品大约占到50%。S50产品属于开立推出的高端产品,售价和毛利率远高于其他彩超产品。未来,S50系列产品,收入有望提升到50%比重,带来公司彩超产品收入和毛利率双重提升。S50于2016年底获批上市,属于国内自主研发厂家前沿的产品之一,128通道,图像清晰度达到高清标准,可以满足临床科室90%以上的需求。超声产品优秀与否的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超声探头。根据不同的临床应用场景,需要有不同类型的超声探头,不同的超声探头主要在检测范围、灵敏度、清晰度等方面有差别。开立医疗具备自主研发超声探头的能力,超声探头种类齐全,医用超声探头超过 60 个型号,具有高密度、高灵敏度、超宽频带等

13、特点,临床应用基本覆盖了人体全身各器官,可满足临床各科室的需求。在当今超声领域最高端的单晶探头技术方面,公司已经是跻身国际一流水平,是国内唯一可以量产单晶探头的企业。开立S50 、迈瑞的 DC-8/R7 和汕超的 Apogee5800都属于定位中高端的产品(终端价格分布在 60-120 万之间),也是进口替代最主要的战场。终端的市场主要包括乡镇医院、民营医院、三甲医院中的“干活机”等,这部分客户临床需求大,对机器价格敏感性高,比同档次的进口仪器具备 20-30%差价的优秀国产仪器大受欢迎。在迈瑞的 DC-8/R7上市后,开立推出新款超声仪 S50,在图像质量、操控性等方面更优于迈瑞的 DC-8

14、。开立多年投入探头的自主研发,探头的质量和种类领先国内厂家,与超声三巨头 GPS 的探头达到同一水平,即使产品上市时间稍落后于迈瑞的 DC-7/8,但是凭借探头的卓越品质,形成产品差异化,进一步打开市场,获取市场份额。(二)医用内窥镜业务分析医用内窥镜是经人体的天然孔道,或经手术做的小切口进入人体内,使用时将内窥镜导入预检查的器官中,可直接窥视有关部位的异常,从而进行诊断或者治疗的医疗器械。内窥镜主要覆盖医院的消化科、呼吸科、妇科、泌尿外科等。1.全球内窥镜市场规模和竞争格局。全球内窥镜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根据Global Endoscopy Devices Market_F&S201

15、6,2015 年全球内窥镜市场已达 302亿美元,预计到 2019 年,规模将达406 亿美元。内窥镜市场可以细分为软镜、硬镜、设备和配件四个细分市场,其中软镜市场,2015 年全球市场规模为 82.4 亿美元,预计2019年会达到118.5亿美元。相比其他医疗器械,全球内窥镜厂商集中度较高,尤其是在软性内窥镜行业,奥林巴斯、宾得、富士三家日本企业把持了基于 CCD 图像传感器技术的内窥镜技术从而形成了长年的市场垄断,三家日企合计占据 90%以上的全球市场份额,其中奥林巴斯一家占据 65%的市场份额,富士和宾得分别占据 14%的市场份额。2.我国的内窥镜市场规模和竞争格局。2011 年中国内窥

16、镜市场规模已达 67 亿元,2006 至 2011 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25.7%。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预测,2015 年中国内窥镜市场达到 156 亿元,预计 2017 年将达到约200 亿元左右。中国软镜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从 2010 年的 16.5 亿元增长至 2015年的 26.5 亿元,软镜三巨头(奥林巴斯、富士、宾得)占据中国 90%以上的市场份额。国内有部分企业在硬镜领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多集中在中低端市场,消化道软镜也有国产企业涉及,但是以较为低端的标清产品为主,高端是国产过去一直未能涉及的市场。开立医疗在 2016 年推出第一个高清消化内窥镜系统 HD-500,有望打破日企的垄断格局。3.开立的重磅内窥镜产品HD-5000。开立经过多年技术储备,于 2016 年 5 月发布 HD-500 高清电子内镜系统,随后在 2016 年12 月,发布 EG-500L/EC-500L 电子上/下消化道治疗内窥镜,迅速成为内窥镜市场有力的竞争者。开立的内窥镜产品在目前市面已有的竞争产品上进一步优化细节,较其他产品更具优势,更能满足临床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