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党课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417597 上传时间:2019-06-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课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党课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党课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党课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党课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党课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党课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党课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党课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党课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党课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党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课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党课(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同志们:根据实验统计,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百分之五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五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可见,习惯对我们有着绝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影响着我们的安全,左右着我们的成败。所以,我想和大家谈谈习惯、谈谈惯性违章,今天党课的题目是: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一、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著名心理学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会经意或不经意地养成一些说话办事的习惯,这些习惯起初看起来似乎很微弱,弱如一段绳、一滴水,几乎让人感觉不

2、到它的力量,但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等你能感觉到它的存在的时候,它的力量已大得足以震撼山岳了!下面这两个例子就可以说明习惯的力量: 一个是发生在印度的故事。为了挽救一个犯人的生命,同时也为了对他施加更大的影响,监狱对他实施了很残酷的刑罚让他在一张特制的床上睡7年,这张床布满铁蒺藜,蒺藜尖得恰到好处,既不会刺破皮肤又让人难以忍受。在他受刑的第5年,皮肤竟然变得像恐龙一样疙疙瘩瘩,他已经能够在这张布满铁蒺藜的床上安然入睡。刑满释放后,他竟然要为自己定做这样一张床!某些痛苦不堪的事情,忍受一段时间后竟然能够成为一种享受。另一个是关于白痴的故事。一个白痴住在塔楼的附近,她每天的娱乐就是数钟声,几年如一日

3、。有一天大钟莫名其妙的坏了,而这个白痴仍在数,她知道大钟此时应该响几声,她就这样代替大钟准确的报了时。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例子大家可以举出很多。为什么习惯会有如此大的魔力呢?研究表明,对一个行为的每一次重复,就会增加我们再次实施它的几率。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加,由于自然的条件反射,开始的行为成了自动的行为,不再受大脑的控制。大家不难发现,我们身体的各个部位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习惯,它们通过条件反射和潜意识自动发挥作用。只有一部分行为需要大脑来控制。人体这种巧妙而经济的做法,把大脑从许多单调乏味的琐事中解放出来,使它有机会、有精力从事更加高级的活动。这就是习惯形成的生物机理。除了生物机理的作用外,社会和环

4、境对习惯的形成也有很大作用。为了形象地说明习惯形成的社会机理,我们来看一个实验:把6只猴子放进一个笼子,在笼子的顶部固定一串香蕉,香蕉的另一端与高压水枪开关相连,当香蕉被拉动时,所有猴子都会被水枪喷出的冷水淋湿。刚开始,每一只猴子都想吃到香蕉,但通过尝试得出结论:香蕉不能碰,一碰就挨淋。此后,只要有猴子心存侥幸去拿香蕉,其余5只猴子就会不约而同地向其发起攻击,因为它们不愿意和他一起倒霉。接下来,从6只猴子中取出1只,并放入1只新的猴子。新来的猴子看见香蕉心想一定是到了天堂。但是只要它伸手去拿香蕉,就会得到其他5只猴子毫不客气的攻击。如此反复,这只新来的猴子形成了这样的思维:香蕉不能碰,一碰就挨

5、揍。然后新猴子不断被放入,每放入一只新猴子的同时,就取出1只原来的猴子。每次替换猴子的时候,这样的教训就会重新上演一次。很快,最初在笼子里的6只猴子全部被替换出去,而香蕉仍然完好无损虽然后来的这些猴子从未被冷水淋湿过,但他们都还知道香蕉是不能碰的,谁碰谁就会挨一顿暴揍。在这样特定的环境中,每一个猴子都会通过吃香蕉、挨打的过程,形成了谁拿香蕉就打谁的习惯,而无需动用高压水枪了。大家可以试着从我们的生活中找出许多类似的情形,我们很多的习惯是在外部环境的刺激下形成的。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三条结论:第一,习惯是后天形成的;第二,习惯是可以培养的;第三,习惯会在我们无意识中发挥强大的作用。 二

6、、习惯性违章是安全的隐患习惯性违章,顾名思义就是指一些因有不良习惯或贪图省事方便在作业过程中违反安全规章制度的行为,把违章的行为习惯化。这些“习惯”也因其的便利性和偶然安全性使我们习以为常,而危险却恰恰隐藏于这些“习惯”之中,待到各种危险因素结合在一起,就如同火山爆发,将会严重威胁我们的生命。一切危险均来自于习惯性违章。当然并不是说每次习惯性违章都能立即引发事故,而是说把违章养成“习惯”后所蕴藏的巨大风险。因为,违章成为习惯,危险的行为就变为了自然而然的行动。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刚入佛门的小和尚学剃头,老和尚让他削冬瓜皮来练习,每次练完之后他就随手把刀扎在冬瓜上,老和尚多次劝说,小和尚

7、都充耳不闻,置之不理,久而久之养成了坏习惯。有一天,老和尚让他给自己剃头,小和尚完事后照样顺手把刀插在老和尚的头上,结果这样一刀下去,造成了严重后果。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一点启示,一些平时不注意的不良行为,任其发展下去,渐渐形成习惯,最终可能酿成大祸。习惯性违章在我们的身边屡见不鲜,如:进入现场作业传达事项不认真;横过线路指看不认真;绕行距离不够、送车不到位、晚出动、单人转线、处理制动故障排风不尽等等。这些事情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是小事一桩、不值得一提,不用小题大做。但恰恰是这些小事、恰恰是这些习以为常,曾经让我们的职工付出过生命和流血的巨大代价。惯性违章是安全的大忌,之所以根深蒂固,难以清除,主要

8、是由于人的惰性引起的。在“干惯了”方面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顽固,常常复发,特别是在失去监督的情况下暴露;二是传染,看到有违章,没有出现严重后果,其他人员就会效仿;三是传承,年轻人看到老师父走捷径省力省时,就会模仿学习,甚至“发扬光大”。在“看惯了”方面也有几个特点:一是不会管,不知道违章;二是不敢管,怕得罪人;三是懒得管,责任心缺失。四是不值得管,标准低。这都是对安全的不作为,不负责任。所以,我们一定要超前防控,不让风险形成事故,认真履责,要让安全成为习惯。三、如何让安全成为习惯无论我们是否愿意,习惯总是无孔不入,渗透在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离不开良好的安全习惯。根据惯性

9、问题和习惯养成的特点,我们应该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让安全成为习惯,让安全习惯成为安全保障。第一,培育安全环境,消除习惯性违章。一是让规则使其不能。就是要通过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来调控工作人员的行为;界定行为是否安全,并对不安全行为给予明令禁止,使想投机取巧的人失去任何可供凭依的借口。二是让教育使其不违。就是要不断强化安全风险意识,不仅要让职工知道哪些行为不安全,不能做,还要让职工知道为什么不安全,为什么不能做,更要让职工知道如何防止这些不安全行为,从而增强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做到不违反规章。三是让监督使其不易。就是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控制网络,加强安全管理的力度,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监控作

10、用,同事之间的互控作用,让每一个岗位上的人员都知道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有人的监控,他们的任何违章违纪都可能受到考核,从而让惯性问题不容易发生。四是让严惩使其不敢。就是要严格管理,对违反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标准规范的人员进行及时、高效、有力度的惩罚,让投机取巧者不敢越雷池一步,让图省事、占便宜者感到得不偿失。第二、发挥党员作用,培养安全习惯。一是要强化党员意识。工作中要佩戴党员标志,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时刻要求自己按照党员的标准去落实工作要求,让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体现出党员的原则性和先进性,做到平时工作能够看得出来,让党员形象影响周围职工,提升正能量。二是要加强学习,提高本领。

11、党员要做一个勤学习、善学习的人,有思想、会思考的人。要坚持问题导向,注意发现问题、注重解决问题。做到知安全、会安全、能安全,不断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让党员能力的提高在保证安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是要注重实践,培养安全习惯。党员要严格自律,坚持做到自己不违章、不违纪。同时每天做好三件事:每天做一件自己虽然不情愿,但对遏制惯性违章有意义的事;每天做一件不随波逐流、不随声附和的坚持原则的事;每天做一件制止违章违纪的事。四是要加强带头作用,影响自己周围人员形成安全习惯。我们车间现有党员33名,有群众74名,如果我们每一名党员能够带动1-2名职工做到不违章、不违纪,教育、督促职工养成标准化作业习惯,那我们车间的安全形势就会更上一层楼。总之,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坏习惯是安全的隐患,好习惯是安全的保证。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发挥党员带头作用,让严守规程、遵章守纪的思想和行为深深根植在我们的心中,让安全成为全体干部职工的一种习惯。思考题:1、形成习惯的机理是什么?2、如何让安全成为习惯?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