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银行努力提高资本集约化水平为业务发展提供强大支持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417375 上传时间:2019-06-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银行努力提高资本集约化水平为业务发展提供强大支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建设银行努力提高资本集约化水平为业务发展提供强大支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建设银行努力提高资本集约化水平为业务发展提供强大支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建设银行努力提高资本集约化水平为业务发展提供强大支持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设银行努力提高资本集约化水平为业务发展提供强大支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银行努力提高资本集约化水平为业务发展提供强大支持(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设银行努力提高资本集约化水平 为业务发展提供强大支持1954年10月1日,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在新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高潮的序幕中应运而生。自成立之日起,建设银行就承担起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拨款和监督的职能任务。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作为国家财政的“出纳”,建设银行的资本与国家财政融为一体,共同履行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的光荣使命。本世纪初,建设银行开始商业化改革进程。2005年,在国有大型银行中率先完成财务重组和上市,当年资本充足率达到13.57%,核心资本充足率11.08%,实现与国际先进银行对标。在股改后近10年的发展历程中,建设银行始终强调资本充足率管理,合理安排再融资和发行次级

2、债,形成和建立资本约束机制,不断优化资产结构,实现高质量稳健发展,得到了监管部门的高度评价。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建设银行的资本充足率(14.53%)、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1.65%)均领先于国内其他大型银行,资本实力在国际银行业中也处于先进水平。建设银行近年来的资本管理探索不断完善资本管理机制。完善的资本管理机制是商业银行科学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建设银行明确提出,要以资本管理为枢纽,统筹风险、收益与资本,驱动业务结构调整,实现资本集约化发展和风险调整后资本回报最大化,推动业务发展模式由规模驱动向资本集约化转型。多年来,建设银行不断探索完善资本管理的机制、体制和流程,构建了包括资本充足率计量

3、、中长期资本规划、年度资本计划、内部资本充足评估、外部资本筹集、经济资本管理在内的比较完整的资本管理体系。2013年,中国版的巴塞尔协议三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开始正式实施。建设银行以新资本办法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夯实资本管理基础建设,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资本管理制度体系和清晰的管理架构和流程,并在公司治理、计量方法、系统建设、数据管控、信息披露等方面持续改进和提升。努力推动资本集约化经营。科学的资本管理机制造就了建设银行先进的资本管理能力,先进的资本管理能力又在建设银行的发展中发挥了关键驱动作用。近年来,建设银行合理把控风险资产增速,在业务结构安排方面,加强对资本占用和风险加权资产项目分析,

4、优化表内外风险资产结构,大力发展低资本消耗业务,不断推动信贷资源向小微企业和个人业务倾斜,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同时努力降低低效和无效资本占用。与此同时,建设银行致力于不断完善资本激励约束和传导机制,努力将集约化经营理念向前中后台和分支机构进行传导,引导全行优先发展低资本消耗、高资本回报的业务,促进管理模式由传统的粗放式、外延式向集约式、内涵式转变,从而实现银行价值和股东回报的最大化。深入实施资本管理高级方法。按照监管要求与总体规划,建设银行自2007年起开始系统推进资本管理高级方法的实施工作。2014年4月,银监会正式核准建设银行首批实施资本管理高级方法,意味着建设银行已经初步具备国际化的经营与

5、风控体系。资本管理高级方法是国际先进银行最佳做法的凝结,代表着基于数据、量化工具进行精细管理的银行经营发展趋势,也是银行准确量化风险、提升资本使用效率、实现集约化发展的国际标准和通行模式。近年来,建设银行围绕全行业务战略和发展重点,边探索、边推广,目前已经基本建立了三大支柱体系,风险计量工具在业务经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资本计量的风险敏感性明显提升,管理精细化和风控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一批重要成果已经在业务实践中推广应用,对提高全行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运行以来,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非预期损失等指标成为衡量信用风险程度的重要标志,内部评级结果在

6、授信审批、信贷管理、资本计量、贷款定价、绩效考核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相关领域管理制度的基本要素和重要依据。推进经济资本为核心的价值管理。在国内同业中,建设银行率先实施经济资本管理。2002年,在年度综合经营计划中开始探索引入经济资本的概念,推行基于“系数法”计量的经济资本管理,对分行实行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考核评价;2007年,经济资本计量向更科学的“资产波动法”过渡。经济资本、经济增加值在经营管理中的运用,引导全行上下逐步树立资本约束的理念,促进业务规模、效益、质量的协调发展。与国内同业相比,建设银行的经济资本管理主要有以下特色:经济资本覆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建立了风险与资

7、本之间的内在联系;逐步将经济资本运用到经营计划、绩效考核、风险定价、客户选择、信贷决策等领域;经济资本计量技术方法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保持衔接,兼顾技术的先进性和可操作性。总的来看,建设银行近年来的经济资本管理实践和经验积累,为建立现代银行资本管理体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积极开展资本工具创新。作为第一家股改上市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建设银行在资本工具领域大胆创新,创造了业内诸多第一。2003年,面临国有商业银行不同程度地存在资产质量差、风险管理薄弱、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党中央作出重大决策部署,选择有条件的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革,建设银行成为中央确定的首批试点行之一,率先进行股份制改革。在这场“

8、只许成功,不能失败”的重大改革中,建设银行率先迈出历史性的一步,2005年10月27日,在四大行中率先登陆境外资本市场,发行普通股充实资本;两年后的2007年9月25日,建设银行又回归境内A股市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此外,建设银行还在境内同业中第一家发行次级资本债券,在境内同业中第一家推出符合巴塞尔协议三的离岸人民币二级资本债券不仅丰富了资本管理的机制、手段和工具,也体现出国有大行在新时期勇于创新的责任和担当。资本管理取得的成就为服务实体经济提供强大支持。截至2013年底,建设银行的股东权益已突破1万亿元。以雄厚的资本实力作为支撑和后盾,建设银行当之无愧地成为服务实体经济建设的生力军:

9、基础设施行业领域贷款余额达2.3万亿元,有力支持了国家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建设需要;坚持服务民生理念,近十年累计投放个人住房贷款3.7万亿元,支持了1,200多万户居民实现购房安居的梦想;当实体经济亟需金融“活水”之时,建设银行又将眼光移向小微企业,既为大企业“锦上添花”,更为小微企业“雪中送炭”;近年来,快速发展投资银行、私人银行、电子银行和消费金融等战略性新兴业务,全面打造包括保险、基金、信托、租赁、投行、期货等在内的综合服务平台为国家和股东带来丰厚回报。在保持强大的资本实力的同时,建设银行同时也为国家和股东带来了丰厚的回报。科学的资本规划和管理,使建设银行能够在保证资本水平充足的同时,稳定

10、维持35%这一较高的分红水平。良好的盈利能力加上合理的分红政策,保证了股东回报的长期稳定。据统计,上市9年来,建设银行对国家的贡献超过14100亿元,其中累计国家税收5530亿元,国有股份获得现金红利2551亿元,国有股份市值增长6024亿元。不仅实现了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也让内地和香港的股民充分地分享到建设银行改革发展的红利。从资产规模上看,今天的建设银行更是已经达到上市前的4倍之多,相当于在不到十年时间里又为国家重新创建了3个建设银行。资本实力跃居全球领先银行之列。曾几何时,中国的大型银行的资本“家底”和资产质量屡受外界质疑,一些西方媒体更是指称中国的国有银行在“技术上已经破产”。股份制改

11、造仅仅10年,在2014年英国银行家杂志评选的“世界银行1000强”排名中,建设银行就凭借一级资本总额跃居全球第二,成为在全球具有重大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股份制上市商业银行。这一历史性的飞跃,树立了中国银行业在国际上的崭新形象。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建设银行连续多年资本充足率水平在国内银行居于领先的地位,是在外部融资规模相对较低的情况下,通过深挖内部潜力,强化内部资本激励约束机制,合理控制风险加权资产增长,不断优化风险加权资产结构等一系列措施取得的。强大的资本实力,不仅为全行抵御风险、稳健经营保驾护航,更使建设银行在国际金融危机的风暴中,成为抵御冲击的中流砥柱,为维护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转型发展的攻坚阶段,正是中流击水、闯关夺隘之时。经济增长的“新常态”要求建设银行把转方式、调结构、稳健经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展望未来,建设银行的资本管理将在全行经营管理向综合性、多功能、集约化转型的大方向下,持续提升管理水平,保持充裕的资本实力和良好的资本回报,为早日实现成为国际一流银行的“建设银行梦”贡献力量!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