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讲义

上传人:xuz****an 文档编号:90416934 上传时间:2019-06-11 格式:DOC 页数:142 大小:3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42页
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42页
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讲义(1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7中级会计实务第一讲第一次课程的内容2007年教材变化比较大的地方教材变化对中级会计实务的影响: 第一次:93年7月1号,新旧会计制度接轨 第二次:2001年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第三次:2007年1月1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针对上市公司的。中级会计实务的学习方法: 1.课程听两遍就可以了,联信网络课程的特点就是随面授来录制的; 2.不主张在单位看书,上班有闲暇时间就回忆老师讲课的内容; 3.老师在课堂上会结合书上的习题和课外的习题在课堂上讲,学员课外做的习题就一套就可以了,到时候老师会推荐新准则对中级教材突现的变化: 难点有三个: 第一层:所得税会计,在企业核算中,抛弃了应付税款法,必须是纳税

2、影响债务法;第二层:企业合并与长期股权投资的结合,难度比较大;第三层: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2007中级会计实务第二讲接上一讲内容:新旧会计准则的变化:9号准则产生的前提和财务管理内容的结合2007中级会计实务第三讲接上一讲内容:例:购买一处房产,合同总价的300万,合同约定每年年末支付100万,银行的贷款利率(折现率)为6.5%,折现的总额为260万:借:固定资产 260万未确认的融资费用 40万 贷:长期应付款 300万分析:40万是3年的财务费用,每年进财务费用要采取实际利率法来摊销财务费用,原来是采取直线法来摊销财务费用债务重组:按照市场价值,在原来的会计制度下就认账面价值,按照新的准则

3、导入了公允价值。例:甲有房产一处,不考虑折旧,购入价为50万,现在的市场价值为80万,甲欠乙 110万,双方达成了一个债务重组的协议:甲用房产抵110万应付乙的欠款。按照以前的会计处理方面(不认市场价值):甲方:借:应付账款 110 乙方:借:固定资产 110万 贷:固定资产 50万 贷:应收账款 110万 资本公积 60万按照新的准则,换入固定资产的价值必须要按照公允价值整个损益:110-50万债务重组收益:110-80万处置资产的损益:80-50万债权人(换入资产的价值必须按照公允价值来计算):借:固定资产 80 万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30万 贷:应收账款 110万企业合并(20号

4、准则):掌握三层意思:1、站在公司法的角度来谈企业合并第一种合并吸收合并,A+B=A(B灭失,B相关的资产和负债转入A)第二种合并新设合并:A+B=C(A、B 灭失,产生新公司C)第三种合并股权合并:A作为甲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卖给了B公司,A成为B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会计处理:只需要做实收资本和股本明细账的转换。借:实收资本-甲 贷:实收资本-B图例:甲-100%-A-100%-B 重点注意:合并报表主体发生了变化2、站在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的角度 母 A B甲 甲 站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报告主体发生了变化,最终控制体是“母公司”会计核算的区别: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非市场经济,在整个的账务处

5、理中不能导入公允价值,就认账面价值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是市场经济,要导入公允价值概念第四讲第二章 存 货第一部分 本章考点本章包括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存货发出的计价、存货的期末计量。一、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应注意:劳务成本的余额也反映在存货中(加工成本的余额)。 1外购的存货(1)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例1】甲公司支付117万元购入原材料,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17。则借:原材料 100 应交

6、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 贷:银行存款 117【解析】对于一般纳税人来说,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17要作为进项税抵扣。“应交税费”把教育费附加等相关费用,矿产资源补偿费和税金都用一个一级科目核算。外购的采购成本中的“运输费”,7进项税抵扣问题,如果考试时写成“运杂费”不考虑。假设【例1】又支付相关的运输费1000元,则:借:原材料 (倒挤)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0007 贷:银行存款 1000【例题2】某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2004年4月购入A材料1 000公斤,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买价为30 000元,增值税额为5 100元。该批A材料在运输途中发生1的合理损

7、耗,实际验收入库990公斤;在入库前发生挑选整理费用300元。该批入库A材料的实际总成本为( C )元。(2004年)A29 700B29 997C30 300D35 400【解析】第一个关键词第三行“入库前”;一般对于材料来讲,入库前的相关费用都计入材料的相关成本。第二,“1的合理损耗”,合理损耗由购买方自行承担;如果不是合理损耗,要追究责任,所以,非合理损耗要追究赔偿。因此,在【例题2】中,因为是合理损耗,所有1000公斤是没有用的,在此题中,购买入库的是990公斤。所以,合理损耗就是总的成本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实际的采购量发生的变化,变相的提高了单位成本。(2)商品流通企业进货费用的处理(

8、出现考题的可能性比较小)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进货费用,应当计入存货采购成本。先进行归集,期末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对于已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对于未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期末存货成本。企业采购商品的进货费用金额较小的,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最多出现选择题。【例】乙公司购入商品中发生进货费用5万元,金额较小。则:借:销售费用 5 贷:银行存款 52通过进一步加工而取得的存货(工业企业)通过进一步加工而取得的存货的成本由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及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成本构成。通常,产成

9、品成本=原材料人工费制造费用。一般账务处理是:借: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 应付职工薪酬 银行存款等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3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4通过提供劳务取得的存货通过提供劳务取得的存货,其成本按从事劳务提供人员的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以及可归属的间接费用确定。比如,甲公司承接了一个技术服务项目,期末劳务成本余额为10万元(相当于在产品),应作为存货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借:劳务成本(生产成本) 贷:应付职工薪酬 库存现金等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劳务成本二、存货发出的计价(重点)存货发出的计价平衡公式:期初存货本期购货本期发出(或销售)期末存货存货发出计价方法产生的原因:每批入库存货的单位成本

10、可能不一致。例:如果开商店只卖甲产品,第一天购入100件,每件10元,第二天又购入100件,每件9.5元,第三天销售10件,则成本为多少?如果拿哪批就按哪批成本走,就是个别计价法。个别计价法的前提,首先采购的批次和存货的量少,所以适用于量少,价值高的产品。先进先出法:先进来的单位成本先出去。加权平均法,分为全月一次加权平均和移动加权平均。全月一次加权平均的单位成本一定是月末计算出来,所以其最大的特点是不能随时结转存货的成本。移动加权平均,可以随时随地随着材料新的采购随次计算加权平均成本。按照“资产负债观”,取消了后进先出法。考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的可能性比较小,一旦考试两种方法一起考,出题方

11、法:某年某月之前可能采用先进先出法进行核算,某年某月之后可能采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问:改变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后,对期末存货的影响金额是多少?(单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的区别:这些方法都要符合平衡公式“期初存货本期购货本期发出(或销售)期末存货”;无论存货的发出计价方法采用何种方法,本期的采购成本是相等的。实际成本法的会计科目:工业企业原材料科目只有两个,“在途物资”和“原材料”。如果原材料购买后验收入库,则借“原材料”;如果没有验收入库,则借“在途物资”。计划成本法会计科目有三个,“物资采购”、“原材料”和“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会计科目的借方、贷方、余额原部是计划价。材料成本

12、差异分两个阶段:(1)形成阶段,伴随着原材料的入库,借差表示“超支差”;贷差表示“节约差”。在计划成本法的三个科目中,原材料是计划价,物资采购是实际成本,二者出现的差是材料成本差异。假设买服装花了1400元,则:借:物资采购 1400 贷:银行存款 1400心理价位是1500元,假设原材料验收入库,则:借:原材料 1500 贷:物资采购 1400 材料成本差异 100(2)分摊阶段,伴随着原材料减少。 【例题1】甲公司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的日常核算。2005年12月,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为200万元,成本差异为超支4万元(借差,用+号);本月入库材料计划成本为800万元,成本差异为节约12万元

13、(贷差,用-号);本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为600万元。假定甲公司按月末材料成本差异率分配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甲公司本月末结存材料实际成本为( B )万元。(2006年)A394 B396.8 C399 D420【解析】月末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月初计划成本200本月入库800本月发出600400万元。材料成本差异率(412)(200800)0.8(节约)如果考试时改为:月初计划成本为200万元,成本差异为超支4万元;本月入库计划成本为800万元,实际采购成本760万元,要清楚是超支差还是节约差。0.8表示100元的计划成应该承担差异-0.8。要注意: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因为100元的计划价承担差异是-0.8,发出计划成本是600万,所以发出原材料应承担的差异是600万-0.8,这两个数相加,则计划价调整为实际价。同理,月末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也是计划价加上应该承担的差异。期初原材料余额+期初原材料成本差异余额=期初的实际成本本月采购原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采购实际成本发出原材料+发出原材料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期末结存原材料余额+材料成本差异余额=剩余原材料的实际成本月末结存材料实际成本=月末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月末材料负担的节约额4004000.8396.8万元。4. 毛利率法与售价金额核算法毛利率法理论基础:假设企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