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钻孔工艺故障与解决方法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416622 上传时间:2019-06-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cb钻孔工艺故障与解决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pcb钻孔工艺故障与解决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pcb钻孔工艺故障与解决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pcb钻孔工艺故障与解决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pcb钻孔工艺故障与解决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cb钻孔工艺故障与解决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cb钻孔工艺故障与解决方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CB钻孔工艺故障和解决钻孔时PCB工艺中一道重要的工序,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却是一道非常关键的工序。在此,笔者凭着个人钻孔工作的经验和方法,同大家分析一下钻孔工艺的一些品质故障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在制造业中,不良品的产生离不开人、机、物、法、环五大因素。同样,钻孔工艺中也是如此,下面把用鱼骨图分列出影响钻孔的因素 一、在众多影响钻孔加工阶段,对各项不同的项目施行检验为了确保加工板子从投入前至产出,全部过程的品质都在合格范围内。以下列举PCB板钻孔加工常见的检验类别及项目。(1)、钻孔前基板检验,项目有:品名、编号、规格、尺寸、铜铂厚;不刮伤;不弯曲、不变形;不氧化或受油污染;数量;无凹

2、凸、分层剥落及折皱。(2)、钻孔中操作员自主检验,项目为:孔径;批锋;深度是否贯穿;是否有爆孔;核对偏孔、孔变形;多孔少孔;毛刺;是否有堵孔;断刀漏孔;整板移位。二、钻孔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故障详细分解1、断钻咀产生原因有:主轴偏转过度;数控钻机钻孔时操作不当;钻咀选用不合适;钻头的转速不足,进刀速率太大;叠板层数太多;板与板间或盖板下有杂物;钻孔时主轴的深度太深造成钻咀排屑不良发生绞死;钻咀的研磨次数过多或超寿命使用;盖板划伤折皱、垫板弯曲不平;固定基板时胶带贴的太宽或是盖板铝片、板材太小;进刀速度太快造成挤压;补孔时操作不当;盖板铝片下严重堵灰;焊接钻咀尖的中心度与钻咀柄中心有偏差。解决方法

3、:(1) 通知机修对主轴进行检修,或者更换好的主轴。(2) A、检查压力脚气管道是否有堵塞; B、根据钻咀状态调整压力脚的压力,检查压力脚压紧时的压力数据,正常为7.5公斤; C、检查主轴转速变异情况及夹嘴内是否有铜丝影响转速的均匀性; D、钻孔操作进行时检测主轴转速变化情况及主轴的稳定性;(可以作主轴与主轴之间对比) E、认真调整压力脚与钻头之间的状态,钻咀尖不可露出压脚,只允许钻尖在压脚内3.0mm处; F、检测钻孔台面的平行度和稳定度。(3) 检测钻咀的几何外形,磨损情况和选用退屑槽长度适宜的钻咀。(4) 选择合适的进刀量,减低进刀速率。(5) 减少至适宜的叠层数。(6) 上板时清洁板面

4、和盖板下的杂物,保持板面清洁。(7) 通知机修调整主轴的钻孔深度,保持良好的钻孔深度。(正常钻孔的深度要控制在0.6mm为准。)(8) 控制研磨次数(按作业指导书执行)或严格按参数表中的参数设置。(9) 选择表面硬度适宜、平整的盖、垫板。(10) 认真的检查胶纸固定的状态及宽度,更换盖板铝片、检查板材尺寸。(11 )适当降低进刀速率。(12) 操作时要注意正确的补孔位置。(13) A、检查压脚高度和压脚的排气槽是否正常; B、吸力过大,可以适当的调小吸力。(14) 更换同一中心的钻咀。2、孔损 产生原因为:断钻咀后取钻咀;钻孔时没有铝片或夹反底版;参数错误;钻咀拉长;钻咀的有效长度不能满足钻孔

5、叠板厚度需要;手钻孔;板材特殊,批锋造成。 解决方法: (1) 根据前面问题1,进行排查断刀原因,作出正确的处理。 (2) 铝片和底版都起到保护孔环作用,生产时一定要用,可用与不可用底版分开、方向统一放置,上板前再检查一次。 (3) 钻孔前,必须检查钻孔深度是否符合,每支钻咀的参数是否设置正确。 (4) 钻机抓起钻咀,检查清楚钻咀所夹的位置是否正确再开机,开机时钻咀一般不可以超出压脚。(5) 在钻咀上机前进行目测钻咀有效长度,并且对可用生产板的叠数进行测量检查。(6) 手动钻孔切割精准度、转速等不能达到要求,禁止用人手钻孔。(7) 在钻特殊板设置参数时,根据品质情况进行适当选取参数,进刀不宜太

6、快。3、孔位偏、移,对位失准 产生原因为:钻孔过程中钻头产生偏移;盖板材料选择不当,软硬不适;基材产生涨缩而造成孔位偏;所使用的配合定位工具使用不当;钻孔时压脚设置不当,撞到销钉使生产板产生移动;钻头运行过程中产生共振;弹簧夹头不干净或损坏;生产板、面板偏孔位或整叠位偏移;钻头在运行接触盖板时产生滑动;盖板铝片表面划痕或折痕,在引导钻咀下钻时产生偏差;没有打销钉;原点不同;胶纸未贴牢;钻孔机的X、Y轴出现移动偏差;程序有问题。解决方法:(1) A、检查主轴是否偏转; B、减少叠板数量,通常双面板叠层数量为钻头直径的6倍而多层板叠层数量为钻头直径的23倍; C、增加钻咀转速或降低进刀速率; D、

7、检查钻咀是否符合工艺要求,否则重新刃磨;E、检查钻咀顶尖与钻咀柄是否具备良好同中心度;F、检查钻头与弹簧夹头之间的固定状态是否紧固; G、检测和校正钻孔工作台板的稳定和稳定性。 (2) 选择高密度0.50mm的石灰盖板或者更换复合盖板材料(上下两层是厚度0.06mm的铝合金箔,中间是纤维芯,总厚度为0.35mm)。 (3) 根据板材的特性,钻孔前或钻孔后进行烤板处理(一般是1455,烘烤4小时为准)。 (4) 检查或检测工具孔尺寸精度及上定位销的位置是否有偏移。 (5) 检查重新设置压脚高度,正常压脚高度距板面0.80mm为钻孔最佳压脚高度。 (6) 选择合适的钻头转速。 (7) 清洗或更换好

8、的弹簧夹头。 (8) 面板未装入销钉,管制板的销钉太低或松动,需要重新定位更换销钉。 (9) 选择合适的进刀速率或选抗折强度更好的钻头。 (10) 更换表面平整无折痕的盖板铝片。 (11) 按要求进行钉板作业。 (12) 记录并核实原点。 (13) 将胶纸贴与板边成90o直角。 (14) 反馈,通知机修调试维修钻机。 (15) 查看核实,通知工程进行修改。4、孔大、孔小、孔径失真 产生原因为:钻咀规格错误;进刀速度或转速不恰当;钻咀过度磨损;钻咀重磨次数过多或退屑槽长度底低于标准规定;主轴本身过度偏转;钻咀崩尖,钻孔孔径变大;看错孔径;换钻咀时未测孔径;钻咀排列错误;换钻咀时位置插错;未核对孔

9、径图;主轴放不下刀,造成压刀;参数中输错序号。解决方法:(1) 操作前应检查钻头尺寸及控制系统是否指令发生错误。(2) 调整进刀速率和转速至最理想状态。(3) 更换钻咀,并限制每支钻咀钻孔数量。通常按照双面板(每叠四块)可钻30003500孔;高密度多层板上可钻500个孔;对于FR-4(每叠三块)可钻3000个孔;而对较硬的FR-5,平均减小30%。(4) 限制钻头重磨的次数及重磨尺寸变化。对于钻多层板每钻500孔刃磨一次,允许刃磨23次;每钻1000孔可刃磨一次;对于双面板每钻3000孔,刃磨一次,然后钻2500孔;再刃磨一次钻2000孔。钻头适时重磨,可增加钻头重磨次数及增加钻头寿命。通过

10、工具显微镜测量,在两条主切削刃全长内磨损深度应小于0.2mm。重磨时要磨去0.25mm。定柄钻头可重磨3次;铲形钻头重磨2次。(5) 反馈给维修进行动态偏转测试仪检查主轴运行过程的偏转情况,严重时由专业的供应商进行修理。(6) 钻孔前用20倍镜检查刀面,将不良钻咀刃磨或者报废处理。(7) 多次核对、测量。(8) 在更换钻咀时可以测量所换下钻咀,已更换钻咀测量所钻第一个孔。(9) 排列钻咀时要数清楚刀库位置。(10) 更换钻咀时看清楚序号。(11) 在备刀时要逐一核对孔径图的实际孔径。(12) 清洗夹咀,造成压刀后要仔细测量及检查刀面情况。(13) 在输入刀具序号时要反复检查。钻孔时PCB工艺中

11、一道重要的工序,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却是一道非常关键的工序。在此,笔者凭着个人钻孔工作的经验和方法,同大家分析一下钻孔工艺的一些品质故障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5、漏钻孔 产生原因有:断钻咀(标识不清);中途暂停;程序上错误;人为无意删除程序;钻机读取资料时漏读取。解决方法:(1) 对断钻板单独处理,分开逐一检查。(2) 在中途暂停后再次开机,要将其倒退12个孔继续钻。(3) 一旦判定是工程程序上的错误,要立即通知工程更改。(4) 在操作过程中,操作员尽量不要随意更改或删除程序,必要时通知工程处理。(5) 在经过CAM读取文件后,换机生产,通知机修处理。6、批锋 产生原因有:参数错误;钻咀磨

12、损严重,刀刃不锋利;底板密度不够;基板与基板、基板与底板间有杂物;基板弯曲变型形成空隙;未加盖板;板材材质特殊。解决方法:(1) 在设置参数时,严格按参数表执行,并且设置完后进行检查核实。(2) 在钻孔时,控制钻咀寿命,按寿命表设置不可超寿命使用。(3) 对底板进行密度测试。(4) 钉板时清理基板间杂物,对多层板叠板时用碎布进行板面清理。(5) 基板变形应该进行压板,减少板间空隙。(6) 盖板是起保护和导钻作用。因此,钻孔时必须加铝片。(对于未透不可加铝片钻孔)(7) 在钻特殊板设置参数时,根据品质情况进行适当选取参数,进刀不宜太快。7、孔未钻透(未贯穿基板) 产生原因有:深度不当;钻咀长度不

13、够;台板不平;垫板厚度不均;断刀或钻咀断半截,孔未透;批锋入孔沉铜后形成未透;主轴夹嘴松动,在钻孔过程中钻咀被压短;未夹底板;做首板或补孔时加了两张垫板,生产时没更改。解决方法:(1) 检查深度是否正确。(分总深度和各个主轴深度)(2) 测量钻咀长度是否够。(3) 检查台板是否平整,进行调整。(4) 测量垫板厚度是否一致,反馈并更换垫板。(5) 定位重新补钻孔。(6) 对批锋来源按前面进行清查排除,对批锋进行打磨处理。(7) 对主轴松动进行调整,清洗或者更换索嘴。(8) 双面板上板前检查是否有加底板。(9) 作好标记,钻完首板或补完孔要将其更改回原来正常深度。8、面板上出现藕断丝连的卷曲形残屑 产生原因有:未采用盖板或钻孔工艺参数选择不当。解决方法:(1) 应采用适宜的盖板。(2) 通常应选择减低进刀速率或增加钻头转速。9、堵孔(塞孔) 产生原因有:钻头的有效长度不够;钻头钻入垫板的深度过深;基板材料问题(有水份和污物);垫板重复使用;加工条件不当所致,如吸尘力不足;钻咀的结构不行;钻咀的进刀速太快与上升搭配不当。解决方法:(1) 根据叠层厚度选择合适的钻头长度,可以用生产板叠板厚度作比较。(2) 应合理的设置钻孔的深度(控制钻咀尖钻入垫板0.5mm为准)。(3) 应选择品质好的基板材料或者钻孔前进行烘烤(正常是1455烘烤4小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