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广播电视大学附设中等专业学校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404654 上传时间:2019-06-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附设中等专业学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附设中等专业学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附设中等专业学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附设中等专业学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附设中等专业学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附设中等专业学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广播电视大学附设中等专业学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广播电视大学附设中等专业学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第二版)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和省教育厅的相关要求,结合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特制定本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一)培养目标根据国家教育方针,结合吉林省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面向农业,面向农村,面向农民,培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一定现代农艺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理论的,在农村生产一线“留得住、用得上”的从事现代农艺生产的新型中级技术人员。 (二)人才规格1. 具有热爱祖国、建设农村、创业奉献的精神。2.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3掌握实用写作基本知识以及计

2、算机应用技术,熟悉农村政策与法规。4掌握畜禽生产、动物微生物及饲料营养的基础知识;5掌握畜禽疫病防治必备的基础知识;6具有动物常见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础知识;7具有动物繁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8具有饲料、兽药营销及小型牧业生产组织的能力。二、招生对象与学制 (一)招生对象具有初中毕业或同等学历,年龄在16至25周岁之间,身体健康且道德品质良好的农村青年。(二)学制学制三年。 三、课程设置与学时安排(见附表)(一)课程设置 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两大类,即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1公共基础课:德育、劳动安全卫生、语文(农村应用文写作)、新农村文化建设、农村电气常识、计算机应用基础、农村政策与法规、体育

3、与健康。2专业技能课:(1)必修课:兽医学基础(生理与病理)、兽医学药物临床应用、畜禽营养与饲料、畜禽生产经营管理、畜禽疫病防治技术、畜禽寄生虫病防治。(2)选修课(必选4门):养猪技术、养牛技术、养兔技术、养鹿技术、养鸡技术、毛皮动物养殖技术、淡水养殖技术、养蜂技术。(3)生产实践:各教学点可根据学生的具体生产经营项目、生产条件、季节等因素自行灵活确定。(二)学时安排本专业总计3060学时,合170个学分(讲授与实验课每18学时计1学分;生产实践课,每周30学时计1.5学分)。其中:1公共基础课共计900学时,50个学分,占总学分的29%;2. 专业技能课包括必修课、选修课、生产实践三个部分

4、。其中,必修课648学时,36个学分,占总学分的21%;选修课504学时,28个学分,占总学分的17%;生产实践课1008学时,56个学分,占总学分的33%。四、教学形式1课堂讲授:教师依据教学计划,利用多媒体、实物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各个乡镇站点进行现场面授教学。2自学:按照课程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引导或安排下进行自主学习。3基地实训:根据当地农业产业特点,采用实训基地现场教学的方式,将专业理论知识与生产具体情况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实践性教学指导。4生产实践:根据教学要求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特点或农户生产结构, 按实际生产季节,采用集中或分段多轮回的方式,安排生产实践,指导学生撰写实习报告或调查报

5、告。五、教学要求1. 严格执行本教学计划。为规范各教学点教学过程,在充分考虑各学科相互衔接的基础上,本教学计划对课程开设的学期、考核方式及考试单位等都设有明确要求。各教学点须严格遵照本教学计划进行课程有效设置,确保本教学计划的具体落实。2. 在教学计划规定的开课学期内,各教学点在保证课程学分和学时(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的情况下,可自行决定具体授课时间。农闲时间可重点进行理论讲授,农忙时间可进行自学或安排实习实训。3. 各教学点须在新生招生工作结束后二周内上报本教学点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及具体授课日程表。4. 授课教师及主管领导要对教学点授课学科、授课学时、学生出勤情况如实记录,并登记入档,以备核实

6、学生学时、学分,为学生单独建档用。5. 各级教育教学机构人员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努力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有机组合,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6. 各级教育教学主管部门要对各类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确保教学质量的稳定与提高。六、主要课程内容1. 德育课: (1)职业生涯规划: 主要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2)职业道德与法律:主要介绍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

7、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3)经济政治与社会: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4)哲学与人生: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2. 劳动安全卫生:主要介绍各种安全标识,日常和各种劳动场

8、所、劳动过程与生产设备、劳动工具、原材料使用的安全卫生防护基本知识,防护措施、方法以及有关的法律规章。3. 语文(农村应用文写作):主要介绍一般常用应用文体的格式、写作方法和要求,培养学员的常见应用文的写作和运用能力。4. 新农村文化建设:根据新农村文化建设需要,主要介绍礼仪礼节、农民生活行为规范,开展适合当地特色的文化活动,构建和谐社会。5. 农村电气常识:主要介绍农村用电常识,讲授农村电力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电路检修方法与常见故障的排除技能。6. 计算机应用基础: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中文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自动化基础知识和网络的基本应用

9、。7. 农村政策与法规:主要介绍中国农村宏观经济政策、农业相关政策与法规、农村基层组织的政策与法规、农村经济组织的政策与法规、农村社会生活与保障法律制度等内容。8. 农户经营管理:主要介绍农户的经济地位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知识,农产品市场知识与营销,致富项目选择、生产经营活动规划与农户经营管理的方针、原则和方法;家庭与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统筹利用,生产经营核算及经济效益评价方法。9. 体育与健康:主要介绍适合农村开展的体育健身活动,讲授生理卫生保健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10. 兽医学基础(生理与病理):主要介绍畜禽解剖生理、人畜共患病,

10、常见多发传染病、寄生虫病、内科病、产科病的病因、症状、诊断及防治方法。11. 兽医药物临床应用:主要介绍动物用药物的来源与性状、作用与用途、用法与用量、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12. 畜禽营养与饲料:主要介绍动物营养及饲料基础知识;饲料的配制方法;各地的经验、饲料配方等内容。13. 畜禽生产经营管理:主要介绍畜禽业经营形式、畜产品需求与供给、市场预测与决策、计划和资金管理等知识和技能。14. 畜禽疫病防治技术:主要介绍牛、羊、猪、禽及其他经济动物的解剖生理、场舍建设与规划、良种选用、繁殖技术、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控技术。15. 畜禽寄生虫病防治:主要介绍畜禽寄生虫病基本理论及畜禽寄生虫病的诊疗与防治等

11、。16. 选修课:(1)养猪技术:介绍了养猪基本知识,、猪场生产经营管理,以及猪病防治等内容。(2)养牛技术:主要介绍牛场的建设、牛的品种、牛的繁殖技术、牛的营养需要与饲料、牛的饲养管理、常见牛病的防治和牛产品的加工利用。(3)养兔技术:介绍家兔的品种、家兔的营养需要和饲料配合、兔舍建筑及其设备、家兔的繁殖技术、家兔的饲养管理和家免疫病防控技术等方面。(4)养鹿技术:主要介绍了鹿的品种、繁育、饲料、饲养管理、鹿产品收获与加工、茸鹿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实用新技术。(5)养鸡技术:主要介绍现代养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现代鸡场的建设与经营管理、现代养鸡良种选择与繁育技术、现代养鸡的营养与饲料配制技术、育成

12、期及产蛋期培育等内容。(6)毛皮动物养殖技术:主要介绍水貂、狐、貉的生物学特性与品种,饲料与营养,饲养管理,繁殖和饲养场所建设;还介绍了力克斯兔的起源及毛色品系,饲养管理,选育技术,屠宰取皮及兔皮的质量标准以及毛皮动物疾病防治。(7)淡水养殖技术:主要介绍鲟鱼、鳗鲡、鳜鱼、虹鳟、河蟹、虾、甲鱼等名特优水产品实用养殖技术;鱼-草、鱼-稻、鱼-鸭、鱼-猪、鱼-牛-猪-鸭-草等综合养鱼和生态养鱼的基本模式和实用技术等。(8)养蜂技术:主要介绍蜜蜂的生活特点及特性,着重讲述蜂群管理、生产方法、繁育良种、防治病害以及蜂产品生产等。七、考核(一)考核原则1. 客观性原则:秉持严肃的态度、严密的制度和严格的

13、程序,从农村人才成长的基本特点出发,以学生在乡镇生产经营项目进行专业学习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确定考核标准,力求其真实、准确、科学地体现学生的整个学业成果。2. 全面性原则: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既考核学生在学期间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和基本素质的提高程度,也考核学生在学期间思想政治表现、从事专业化生产经营的业绩和在当地农民群众劳动致富过程中的示范、带动情况。3. 实践性原则: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促进生产为导向,以培养能力为核心,坚持实践第一的理念,着重考核学生在学期间的生产经营情况,要求规模有扩大、产量有提高、品质有提升、收入有增加。(二)考核要求1. 考核方式(1)考查主要针对学生学习过

14、程进行测评,由课堂教学的出勤情况、平时作业、实践环节等组成,也可通过大作业、课程设计或开卷考试等方式进行。(2)考试考核方式为“考试”的课程,其总成绩应该由“平时成绩”和“终结性考试成绩”二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由课堂教学的出勤情况、平时作业、实践环节等组成,成绩按百分制评定,占总成绩的40%;终结性考试为各种课程的结业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一般占该门课程总成绩的60%。2. 考试单位本教学计划对各门课程的考试单位进行明确规定:凡属“省考”课程,将由省校统一下发课程考试范围,各教学点可根据自身情况自行决定考试时间;凡属“自考”课程,由各教学点自行组织。所有学生的考试答题试卷由各教学点统一归档

15、保存。(三)考核时间各门课程的平时成绩考核可根据教学进度和生产季节安排,每学期期末集中进行该学期所学课程的终结性考核。平时成绩考核不合格者,可在同一生产季节再申请一次考核,也可在下一生产季节申请组织考核。终结性考核不合格者,可在学制有效期限内安排一次补考。补考仍不合格的,可在毕业前再申请参加一次毕业补考。实践成果考核在学生申请毕业前的一个学期内进行,凡在学期间没有实施一定的生产经营项目,以及在正常条件下生产经营水平没有提高的,不能评为合格。八、学分奖励办法学生在学期间,获得农民技术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种植业各工种高级工及以上技术等级证书的,可获得2030个奖励学分;取得优异的生产经营或技术推广等业绩,以及获得国家和省(部)级表彰的,也可获得2030个奖励学分。奖励学分可替代选修课学分,计入学业总成绩。累计学分达到毕业总学分要求的,即可毕业。九、毕业与颁证学生在学制有效期限内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取得毕业要求学分的,准予毕业并颁发国家承认的中等职业教育毕业证书;未修满学分者视已修学分情况,颁发写实性结业证书。十、指导性教学计划表(附后)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表(第二版)附: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表(第二版)课程 类型课程 性质序 号课 程 名 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