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体系文件模板-20-2(校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控制程序-1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404329 上传时间:2019-06-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室体系文件模板-20-2(校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控制程序-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实验室体系文件模板-20-2(校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控制程序-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实验室体系文件模板-20-2(校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控制程序-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实验室体系文件模板-20-2(校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控制程序-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实验室体系文件模板-20-2(校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控制程序-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室体系文件模板-20-2(校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控制程序-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室体系文件模板-20-2(校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控制程序-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控制代号:ABCD-20X-06 XXX 校准校准实验室 第 1 页 共 6 页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标题: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控制程序标题: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控制程序 发布日期: 年 月 日 1.01.0 目的目的: :为合理评定测量不确定度,使评定步骤和方法规范化并符合 JJF105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 示技术规范的要求。 2.02.0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 本程序适用于适用于校准实验室和开展自校准的检测实验室校准实验室和开展自校准的检测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 3.03.0 职责:职责: 3.1 技术主管: 3.1.1 组织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和评定结果的评审工作; 3

2、.1.2 组织测量不确定度的验证; 3.1.3 批准对外公布实验室能力时的测量不确定度指标; 3.1.4 维护本文件的有效性。 3.2 校准室负责人: 3.2.1 组织各校准项目编写“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报告; 3.2.2 会同监督员对本部门的评定报告和使用进行审核。 3.3 校准项目的负责人应: 3.3.1 学习和掌握“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的基础知识和方法; 3.3.2 编写本项目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报告。 3.3.3 及时发现和反馈会导致测量不确定度发生较大变化的信息。 3.4 技术主管应当维护本程序的有效性。 4.04.0 控制程序控制程序 4.1 技术主管应组织各校准部门的负责

3、人、监督员和从事校准工作的人员认真学习 ISO/IEC17025 中关于 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认可委员会制定的有关测量不确定度的政策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基 础知识和方法。 4.2 技术主管应组织各校准部门负责人和监督员关注并收集国内外认可管理机构同行实验室和专家有关测 量不确定度评定的信息和有关知识的报道并及时发放到有关人员,技术主管应指定专人设法沟通国内外 同行实验室交换有关不确定度评定的资料。 4.3 校准部门的负责人组织各校准项目负责人及有关人员按统一格式编写该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初稿)并提出在校准证书上报告不确定度(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及对外公布实验室能力时有关不确

4、 定度的指标(最佳测量能力)的意见,经校准部门负责人和监督员审核修改后报技术主管汇总。 4.4 技术主管应组织对评定报告初稿和表示意见的评审,必要时可委托外单位专家评审。 4.5 评审后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和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意见经技术主管审核批准作为实验室的受控技术 文件打印归档并作为作业指导书发至有关校准部门执行。 4.6 技术主管应结合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有计划地安排对评定的测量不确定度实施验证。 4.7 技术主管应建立维护评定测量不确定度有效性的机制,当校准项目负责人发现发生严重影响相关不确 定度分量的变化时应及时向校准部门负责人和监督员反馈并提出处理意见,如变化不可逆转,校准项目

5、负责人应提出修改不确定度的具体意见并报技术主管确认。 控制代号:ABCD-20X-06 XXX 校准校准实验室 第 2 页 共 6 页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标题: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控制程序标题: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控制程序 发布日期: 年 月 日 附录-1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步骤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步骤 (1 1)明确被测量,简述被测量的定义以及测量方案和测量过程; (2 2)画出测量系统方框示意图 (3 3)给出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即被测量 Y 与各输入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若 Y 的测量结果为 y,输入量 Xi的估计值为,则 xi ),( 2xxxNi fy 4.根据数学模型列出各不确定度

6、分量的来源(即输入量),尽可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如测量结果是 xi 修正后的结果应考虑由修正值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5.评定各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并通过由数学模型得到的灵敏系数(),进而给出)(xiu ci x c i i y 与各输入量对应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如扩展不确定度用(如)表示,则应估算对应)(y uiUpU 95 . 0 于各输入量标准不确定度的自由度,根据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 A 类或 B 类评定得到其。 ixi )(xiu 5.1 A A 类评定类评定 对 Xi 作次独立重复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则其最佳估计值(平均值)为: nixikni k,.2 , 1 n x x

7、 i k ik i ni 1 单次测量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1 )()( 1 2 )( n xx xx i k ik ikik n i su i 估计值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xi n x xx i ik ii s su )( )()( 如测量系统稳定,实时测量的标准不确定度均可以由预先评估时所作的 次测量结果得到。)(xiku ni 如实时提供给客户的是单次测量的测得值,其标准不确定度可以用上述的值,如实时提)()( xx ikik su 供给客户的是m(例如m = 3)次测得值的平均值,其相应的标准不确定度为,(一般mn)。 m S xik) ( 5.2 B B 类评定类评定 1.若资料(如校准

8、证书)给出的扩展不确定度和包含因子 K,则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xi )(xiU xi 控制代号:ABCD-20X-06 XXX 校准校准实验室 第 3 页 共 6 页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标题: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控制程序标题: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控制程序 发布日期: 年 月 日 k U u x x i i )( )( 若资料只给出了 U,没有指明 K,则可以认为 K = 2(对应约 95%的置信概率); 若资料只给出(其中 P 为置信概率),则包含因子与的分布有关,此时除非另有说)(x U iPkpxi 明一般按照正态分布考虑,对应p = 0.95,k可以查表得到,即=1.960 ; kp

9、若资料给出了及,则可查 t 分布表得到,即 ;)(x U iPveffkp )(v tk effpp 2. 若由资料查得或判断的可能值分布区间半宽度(通常为允许误差限的绝对值)则的标准不确 xi a xi 定度为: k a u xi )( 此时,k 与的分布有关(参见 JJF1059-1999 附录 B“概率分布情况的估计”) xi 对应几种非正态分布其包含因子为: 分布两点反正弦矩形梯形三角 k123 2 1/6 其中为上下底边之比值 6 6.合成不确定度合成不确定度的计算的计算)(y uc )().().,(2)()( 1 111 2 2 )( xxxx xx xu x f u jiji

10、N i N ij ji i N i c uur ff i y 式中,为输入量, xixj ji 为输入量和之间的相关系数估计值。),( xx ji r xixj 实际工作中,若各输入量之间均不相关,或虽有部分输入量相关,但其相关系数较小而近似为 = 0,于是可简化为:),( xx ji r )(y uc )()()( 22 1 2 2 )( xucxu x f u iii N i c i y 7.不确定度分量汇总不确定度分量汇总 输入量X i 估计值xi 标准不确定度 )(xiu 概率分布 灵敏系数 x c i i f 不确定度分量 )()( x x u i i i u f y 控制代号:AB

11、CD-20X-06 XXX 校准校准实验室 第 4 页 共 6 页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标题: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控制程序标题: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控制程序 发布日期: 年 月 日 输出量 Y合成不确定度)(y uc 8. 扩展不确定度的确定扩展不确定度的确定 可用下列两种方法之一给出扩展不确定度 U (1 1) 一般取k = 2,对应约 95%的置信概率; uc kU (2 2)= ,由查t分布表获得,一般取对应 95%的置信概 Upuvtukceffpcp )()( effpt )( 95 . 0 efft 率。 附录-2 测量不确定度合理性验证测量不确定度合理性验证 验证方法可采用下述方

12、法之一,通过实验室之间的比对进行。 1.送校法 将被验证的计量标准送校,标准给出的y值与上级计量机构校准该值的结果y0 比较应满足: (其中 U 为被验证计量标准的扩展不确定度),则评定合理性满意。Uy y 0 2.传递比较法 用高一级测量标准(测量不确定度为 U0 )和被验证的计量标准测量同一台稳定的传递标准或核查标准,应 满足: UUy y 2 0 2 0 如,成立, 则评定合理性满意。 3 0 U U Uyy 0 3.比对法 用两台不确定度同为 U 的计量标准测量同一稳定的被测对象进行比对,比对结果差为,应满足: yy ba ,则评定合理性满意。 U UUyy ba 2 22 4.多台比

13、对法 用三台或三台以上同等水平的计量标准测量同一稳定的被测对象进行比对,多台(n 台)测量结果的平均 值为,其中某一台计量标准的测量结果为,应满足: y yi 控制代号:ABCD-20X-06 XXX 校准校准实验室 第 5 页 共 6 页 第 1 版 第 0 次修订 标题: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控制程序标题: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控制程序 发布日期: 年 月 日 ,则该台标准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合理性满意。 U n n yyi 1 注: 以上四种方法均适用于校准实验室,如能得到高一级计量标准的测量值时尽可能采用前两种方法,否则 可采用后二种方法。 附录-3 几点说明几点说明 1.1.为了便于客户比较和选择

14、实验室的能力,在表述实验室能力有关不确定度的指标时应填写典型值,即 “最小测量不确定度”或“最佳测量能力”,同时注明为获得最小测量不确定度的测量条件,它应综合 考虑下列两个不确定度来源后加以评估: (1)与实验室的测量系统(包括环境影响)相联系的不确定度; (2)与被测对象相联系的不确定度。 鉴于被测对象的状况差异可能很大,最佳测量能力是指实验室采用日常校准系统但被校对象的缺陷对总 的测量不确定度影响最小,即与被测对象相联系的不确定度分量最小时的不确定度。也是为了便于客户 比较和选择实验室的能力,扩展不确定度对应的置信概率一般为 95%或近似为 95% 。 2实验室应建立一个评审不确定度评定有

15、效性的机制,以便当测量仪器、设备重新校准或发生严重影响 相关不确定度分量的其他变化时能及时修改对外公布的不确定度指标,这种评审既要考虑设备的最新校 准结果,也要考虑最新校准结果与先前校准结果相比较而判定的稳定性,(例如在校准不确定度评定的 数学模型中,除了要考虑标准值校准的不确定度,也要把该标准值自它上次校准以来的漂移作为输入量 写进数学模型)。 3.3.对于国家基准、标准,在给出扩展不确定度时应同时指明其有效自由度,对于一般的校准实验室在评 定测量不确定度时可以不给出自由度。 4.4. 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中指出在实际工作中,如对 Y 可能值的分布作正态分布 的估计,虽未计算,但可估计其值并不太小时,则 U = 2大约是置信概率近似为 95%的区间的 eff )(y uc 半宽。意即 U = 2对应近似为 95%的置信概率的前提是输出量 Y 可能值的分布应服从正态分布,)(y uc 且估计不会太小。另外,如果可以确定 Y 可能值的分布不是正态分布,而是接近于其他某种分布, eff 则绝不应按 k = 23 或 kp = tp 计算 U 或 UP,例如:Y 可能值近似为矩形分布,则对于 U0.95 , k = )( eff 1.65 5.5. 如 A 类评定标准不确定度在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如:,特别 3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