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郑州中原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392738 上传时间:2019-06-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郑州中原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7年郑州中原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7年郑州中原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7年郑州中原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7年郑州中原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郑州中原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郑州中原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郑州中原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第一部分 客观题一、单选l.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行为层面的基本理念()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一带一路”建设以“五通”为主要内容,“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支撑()D.资金融通3.提出“教也者,长甚而救其失者也”的著作是()B.学记4.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家()B.陶行知5.学校的建筑、教室的布置和校园环境等属于()D.隐性课程6.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提出的问题自行思考,探索并获得相应知识、原理的教学方法是()B.发现教学法7.科学教育学建立的标志()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8.教育工作者必须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2、的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是()C.个别差异性9.影响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根本因素()A.生产力10.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明辨是非的德育方法()C.说服教育法11.人们看到蓝色会产生清凉的感觉,属于()B.联觉现象1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的情感()A.道德感13.对于不敢真实地表达自己意见和情感的学生.有效的行为改变方法是()C.肯定性训练14.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特点的阶段是()B.初中阶段15.希望得到同学的友谊、老师的关心,这属于()C.尊重需要16.韦克斯勒智力测验中用来衡量智力水平高低的是()C.高差智商17.“眉头一皱,计上心头”反映了思维品质具

3、有()C.灵活性18.学生学习“圆的直径是它半径的两倍”的知识属于()B.命題学习19.限定时间内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表示其创造性越具有()D.流畅性20.幼儿把鱼的头和鹿的躯干画到一起,说“我画了一头鱼鹿”这种想象的构成方式()C.粘合21.在游戏中幼儿学会相互理解、共同遵守规则、与人相处,这有利于促进幼儿()C.社会性的发展22.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等方面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这种权利是法律赋予教师的()B.管理学生权23.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有的权利,关键是()A.机会公平24.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和灵魂是()B.爱与责任25.教师进行有偿家教,违

4、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A.为人师表二、多项选择26.教师劳动的特点()A.复杂性 B.创造性C.长期性 D.示范性27.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A.遗传因素 D.教育因素 E.个体因素28.桑代克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C.效果率 D.练习率 E.准备率30.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包括()A.教师 B.学生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31.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A.广泛性B.目的性 C.序列性 D.认知性32.皮亚杰从认知发展的角度把幼儿园游戏的类型分为()A.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规则游戏33.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有()A.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一般型34.教师职业道

5、德的功能主要有()A.对教师工作的促进功能B.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C.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 D.对教师修养的调节和引导功能3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体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B.爱岗敬业 C.教书育人 E.终身学习三、判断題36.2016 年郑州被纳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行列.()37.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研学旅行工作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38.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39.课程标准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40.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结果。()41.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小实验、小

6、论文等“五小活动”属于课外校外教育中的社会活动。()42.教学是发生在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43.教育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传播、发展和创新。()44.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依据学习迁移的规律。()45.学习风格只是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方式,并不影响学生个人的智力水平。()46.我们专心致志看书时,对周围的情况“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是由于正诱导。()47.刺激物的绝对强度对无意注意的产生作用更大。()48.学生不良的性格特征会阻碍其能力的发展。()49.研究表明,集中复习的效果一般优于分散复习。()50.学前儿童美术活动应以观察和模仿作为活动的先导。()51.幼儿也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

7、作的参与者。()52.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是“关爱学生”。()53.“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体现了教师职业道佐要求的双重性。()54.教育行政部门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参加业务培训,侵犯了教师的合法权益。()5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图书馆、展览馆、纪念馆等都应当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第二部分 主观题一、简答题l.现代学生的基本特点有哪些?(1)学生是主体性的人;(2)学生是发展性的人;(3)学生是完整性的人;(4)学生是个性化的人。2.班主任应该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

8、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3.控制和减少儿攻击性行为的方法有哪些?(1)创设良好环境,控制环境和传媒的影响;(2)改善亲子关系,纠正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方法;(3)提高儿童的自控能力和交往技能,帮助儿童掌握解决社会性冲突;(4)提高儿童的社会认知水平和移情能力;(5)引导儿童掌握合理的心理宣泄方法;(6)及时表扬和奖励儿童亲社会行为。4.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二、案例分析1.在讲解完“颗颗穂粒多饱满”之后,斯霞老师要求用“饱满”进行造句。有的学生说:“麦子长得饱满。”有的学生说:“豆

9、角长得饱满。”斯霞老师忽然走到教室门口,转过身,胸脯略微挺了挺,头微微扬了扬,两眼炯炯有神。她问学生:“这是不是精神饱满?”学生齐声回答:“是。”斯霞老师接着说:“让我看看大家的精神怎样?”同学们也挺了挺胸脯,坐得端端正正,“饱满”这个词,被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请运用教育学相关知识对该案例进行分析。(1)该老师运用了直观性和启发性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运用形象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知,从而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教师要设置问题情境,承认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斯霞老师要学生用“饱满”

10、这个词造句,体现了启发性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关注人,注重创设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注重对学生帮助和引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是值得肯定的。2.小刚是某中学初二学生,一天下午放学后,小刚在操场上和同学打篮球,同班女生小静看见他脸上有许多汗珠,就上前用餐巾纸为他擦汗,这一举动恰好被从一旁经过的班主任田老师看见。田老师当即把他俩叫到办公室,他先给小静看了两页日记(这是田老师私自从小刚放在课桌内的日记本上撕下的,上面记录了小刚对另一名女生的好感),又对小静说,小刚是个花花公子,脚踏两只船。田老师责令小刚

11、从明天开始不准进教室上课,好好反省自己的错误。由于不堪忍受老师的羞辱,小刚当天便离家出走了,几天后才被家人找回来。随后,小刚的家长一纸诉状将田老师告上了法庭,要求田老师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请运用教育法规相关知识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1)教师违法行为指教师出于故意或由于过失而侵害他人(主要是学生)合法权利的行为。其主要类型有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侵犯学生的人身权、侵犯学生的财产权、不作为违法侵权等;在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中,中小学教师实施的侵权行为若是执行职务的行为,那么学校必须承担因此而导致的损害后果。如果是教师的个人行为导致他人权利受损,则学校不必承担责任。 (2)在本案例中,田老师私自查看小

12、刚的日记,并将小刚的隐私传给小静看,这种行为侵犯了小刚的隐私权;田老师跟小静谈话的过程中,说:“小刚是个花花公子,脚踩两条船。”并对责令小刚好好反思的自己的错误,没有尊重小刚的人格尊严,这种行为侵犯了小刚的人格尊严权;田老师在处罚小刚的时候,责令他从明天开始不准进教室上课,这种行为侵犯了小刚的受教育权。在本案例中,教师的不良教育方式是造成小刚离家出走的主要原因,所以这种行为应视为教师的个人行为,应该要求田老师赔礼道歉并承担主要赔偿责任;教师的行为是在学校管理的范围内发生的,所以,学校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3.在罗斯主持的一项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研究者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三组,每天学习后进行测验。第一

13、组每天测验后都告知其学习结果;第二组是每周告知其学习结果;第三组则从不告知其学习结果。从第八周开始,仍对第二组每周告知其学习结果,第一组和第三组进行对调,即研究者不再对第一组告知其学习结果,而对第三组每天告知其学习结果。如此又进行 8 周后,比较三个组在过去 16 周内的学习成绩。结果表明:第一组在前 8 周成绩最好,而后 8 周成绩直线下降;第三组在前 8 周成绩最差,而后 8 周成绩直线上升;第二组的学习成绩始终处于中等水平。请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对该案例进行分析。(1)反馈指在学习与练习过程中信息的返回传递。一般来讲,反馈来自两个方面即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内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的感觉系统提供

14、的感觉反馈。外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只有通过反馈,学习者才知道自己的动作是否合乎要求。其中准确的结果反馈可以引导学生矫正错误动作、强化正确动作,并鼓励学生努力改善其操作,作用尤为明显。影响反馈效果的因素有:反馈的内容;反馈的频率;反馈的方式。(2)在本案例中,前八周,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不同的是反馈的频率不同,第一组的成绩好于第二组,都好于不做学习反馈的第三组,说明及时反馈对学生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当后八周,第一组不给反馈,第三组给予每天的学习反馈,第二组维持原有反馈时,结果第一组成绩直线下降,第三组成绩直线上升,而第二组成绩不变。再次证明准确及时的反馈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它可以引导学生矫正错误,并不断改善其学习,学习效果明显改善。三、阅读理解題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