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中英文)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392539 上传时间:2019-06-1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中英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中英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中英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中英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中英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中英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中英文)(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的通知发布日期:2005-12-31发布部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生效日期:2006-01-01类别:金融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的通知各银监局,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现将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以下简称核心指标)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核心指标中涉及的数据报送工作,按照关于印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非现场监管报表指标体系的通知(银监办发2005265号)执行。二、“操作风险损失率”指标对于衡量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很有意义,银监会将在试行期间

2、进一步研究该指标后确定其计算公式和具体口径。三、请各银监局将此文及时转发给辖内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外资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四、2006年为核心指标试行期,请各银监局和商业银行将试行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及修改意见及时反馈银监会(联系人:银行三部郭武平;联系电话:010-66194561;电子邮件:)。二00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商业银行风险的识别、评价和预警,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商业银行风险

3、监管核心指标。第二条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第三条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是对商业银行实施风险监管的基准,是评价、监测和预警商业银行风险的参照体系。第四条商业银行应按照规定口径同时计算并表的和未并表的风险监管核心指标。第五条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各项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进行水平分析、同组比较分析及检查监督,并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地采取监管措施。第二章核心指标第六条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分为三个层次,即风险水平、风险迁徙和风险抵补。第七条风险水平类指标包括流动性风险指标、信用风险指标、市场风险指标和操作风险指标,以时点数据为基础,属于静态指标。第八条流动性风

4、险指标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状况及其波动性,包括流动性比例、核心负债比例和流动性缺口率,按照本币和外币分别计算。(一)流动性比例为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之比,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总体水平,不应低于25%。(二)核心负债比例为核心负债与负债总额之比,不应低于60%。(三)流动性缺口率为90天内表内外流动性缺口与90天内到期表内外流动性资产之比,不应低于-10%。第九条信用风险指标包括不良资产率、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全部关联度三类指标。(一)不良资产率为不良资产与资产总额之比,不应高于4%。该项指标为一级指标,包括不良贷款率一个二级指标;不良贷款率为不良贷款与贷款总额之比,不应高于5%。(

5、二)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为最大一家集团客户授信总额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15%。该项指标为一级指标,包括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一个二级指标;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为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10%。(三)全部关联度为全部关联授信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50%。第十条市场风险指标衡量商业银行因汇率和利率变化而面临的风险,包括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和利率风险敏感度。(一)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为累计外汇敞口头寸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20%。具备条件的商业银行可同时采用其他方法(比如在险价值法和基本点现值法)计量外汇风险。(二)利率风险敏感度为利率上升200个基点对银行净值的影响与资本净

6、额之比,指标值将在相关政策出台后根据风险监管实际需要另行制定。第十一条操作风险指标衡量由于内部程序不完善、操作人员差错或舞弊以及外部事件造成的风险,表示为操作风险损失率,即操作造成的损失与前三期净利息收入加上非利息收入平均值之比。银监会将在相关政策出台后另行确定有关操作风险的指标值。第十二条风险迁徙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风险变化的程度,表示为资产质量从前期到本期变化的比率,属于动态指标。风险迁徙类指标包括正常贷款迁徙率和不良贷款迁徙率。(一)正常贷款迁徙率为正常贷款中变为不良贷款的金额与正常贷款之比,正常贷款包括正常类和关注类贷款。该项指标为一级指标,包括正常类贷款迁徙率和关注类贷款迁徙率两个二级

7、指标。正常类贷款迁徙率为正常类贷款中变为后四类贷款的金额与正常类贷款之比,关注类贷款迁徙率为关注类贷款中变为不良贷款的金额与关注类贷款之比。(二)不良贷款迁徙率包括次级类贷款迁徙率和可疑类贷款迁徙率。次级类贷款迁徙率为次级类贷款中变为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的金额与次级类贷款之比,可疑类贷款迁徙率为可疑类贷款中变为损失类贷款的金额与可疑类贷款之比。第十三条风险抵补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抵补风险损失的能力,包括盈利能力、准备金充足程度和资本充足程度三个方面。(一)盈利能力指标包括成本收入比、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成本收入比为营业费用加折旧与营业收入之比,不应高于45%;资产利润率为税后净利润与平均资

8、产总额之比,不应低于0.6%;资本利润率为税后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之比,不应低于11%。(二)准备金充足程度指标包括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和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为一级指标,为信用风险资产实际计提准备与应提准备之比,不应低于100%;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为贷款实际计提准备与应提准备之比,不应低于100%,属二级指标。(三)资本充足程度指标包括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为核心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比,不应低于4%;资本充足率为核心资本加附属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比,不应低于8%。第三章检查监督第十四条商业银行应建立与本办法相适应的统计与信息系统,准确反映风险水平、风险迁徙和风

9、险抵补能力。第十五条商业银行应参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将非信贷资产分为正常类资产和不良资产,计量非信贷资产风险,评估非信贷资产质量。第十六条商业银行应将各项指标体现在日常风险管理中,完善风险管理方法。第十七条商业银行董事会应定期审查各项指标的实际值,并督促管理层采取纠正措施。第十八条银监会将通过非现场监管系统定期采集有关数据,分析商业银行各项监管指标,及时评价和预警其风险水平、风险迁徙和风险抵补。第十九条银监会将组织现场检查核实数据的真实性,根据核心指标实际值有针对性地检查商业银行主要风险点,并进行诫勉谈话和风险提示。第四章附则第二十条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外资独资银行和中外合

10、资银行参照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第二十一条除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另有规定外,本核心指标不作为行政处罚的直接依据。第二十二条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由银监会负责解释。第二十三条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自2006年1月1日起试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监测指标和考核办法(银发1996450号)同时废止。附件:一、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一览表二、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说明附件一: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一览表 指标类别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值 流动性风险1.流动性比例大于等于25% 2.核心负债依存度大于等于60% 3.流动性缺口率大于等于-10%信用风险4.不良资产率小于等于4%风险4.1不良贷款率 小于等于5%水平5.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小于等于15% 度5.1单一客户贷款集中 小于等于10% 度6.全部关联度小于等于50% 市场风险7.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小于等于20% 8.利率风险敏感度操作风险9.操作风险损失率正常类贷款10.正常贷款迁徙率 风险10.1正常类贷款迁徙率迁徙10.2关注类贷款迁徙率不良贷款11.不良贷款迁徙率 11.1次级贷款迁徙率11.2可疑贷款迁徙率盈利能力12.成本收入比 小于等于35% 风险13.资产利润率 大于等于0.6%抵补14.资本利润率 大于等于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