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学考试2010年4月份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3709-串讲论述题-马哲部分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392515 上传时间:2019-06-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自学考试2010年4月份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3709-串讲论述题-马哲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全国自学考试2010年4月份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3709-串讲论述题-马哲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全国自学考试2010年4月份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3709-串讲论述题-马哲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全国自学考试2010年4月份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3709-串讲论述题-马哲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全国自学考试2010年4月份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3709-串讲论述题-马哲部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自学考试2010年4月份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3709-串讲论述题-马哲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自学考试2010年4月份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3709-串讲论述题-马哲部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4月份串讲论述题-马哲部分1.论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1P61答:(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辩证统一的。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

2、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2、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新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1P60答:(1)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就是事物的外部矛盾。(2)内因和外因的关系:第一,内因是事和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第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第三,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3)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独立自主,更

3、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的。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积极地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3.论一心一意抓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它的理论基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1P63答:(1)矛盾双方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的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次要方面也制约和影

4、响主要方面。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经济建议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我们在集中力量抓经济建设的同时,还必须注意解决好其他社会矛盾,坚持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论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怎样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1P64答:(1)矛盾双方中居于支配地位、起

5、着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的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次要方面也制约和影响主要方面。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看形势要分清主流和支流,首先要看主流,同时又不忽视支流。(3)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这是主流。同时,我们必须承认在前进中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但那是支流。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发展大好形势。4、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其理论基础-否定之否定规律。1P69答:

6、(1)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辩证的否定,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使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否定之否定规律提示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3)把握否定之否定规律,坚持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对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要坚信社会主义的前途是光明的,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不要被一时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因暂时的挫折而动摇。其次,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有克

7、服名种困难的精神准备。要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保持清醒的头脑,准备克服各种困难,在曲折斗争中开辟前进的道路。5.论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1P68答:(1)辩证否定观的内容: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自我否定。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即克服又保留。(2)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批判和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既要反对全盘肯定传统文化的复古主义,又要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3)对外国文化要采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的态度,大胆吸

8、收外国文明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又要批判和抵制其中腐朽的东西。对外国文化,即不应全盘照搬也不应一概排斥。6.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原理。2P115答:(1)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2)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原理,对于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它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它正确地的反映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具有绝对性的一面。但是,它又没有穷尽一切事物及其规律,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又具有相对性的一面。因为它具有绝对性

9、,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它并以它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因为它具有相对性,所以又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它、发展它。既坚持又发展,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7、探索和掌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理论基础-用认识反复性原理。2P110答:认识的反复性是由以下原因决定的。(1)首先,从客体方面考察。客观事物本身往往是多种矛盾的统一体,这就决定了事物本身的复杂性;事物的矛盾有个展开和发展的过程;任何事物都是具体的,都是存在于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的,这就使得人的认识必然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2)其次,从认识主体来考察。人的认识受到主体的生理因素、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及其立场、观点、方法的限制。

10、主体的这些特点,决定其必须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3)所以,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不可能一次完成,特别是对一些重大问题,往往总是要经过反复认识和反复讨论,并通过实践不断总结提高,才能得到比较科学的认识。8、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用社会意识反作用原理。2P136答:(1)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是指社会意识这种精神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转化为物质力量,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表现为两种情况:先进的或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促进社会向前

11、发展;落后的或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延缓社会的发展进程。(3)先进的社会意识一旦被群众所掌握,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就会变成改造世界、推动社会前进的巨大物质力量。所以,用先进的社会意识,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发展重大战略思想教育群众,对推动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9、我国经济改革体制的理论基础-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3P140答:(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a、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a、适合生产力

12、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b、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2)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对于我国正在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就是以这一规律为理论依据的。10.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基-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3P144答:(1)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包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三项内容。(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13、的产生和上层建筑的性质;b、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a、当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先进的经济基础的时候,这一社会的上层建筑就帮助它确立、巩固和发展,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b、当这一社会的经济基础变为腐朽落后的经济基础的时候,这一社会的上层建筑就极力维护它,妄图使其免于灭亡,这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就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个辩证关系从连续不断的过程来看,就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用。(3)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个规律,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其他方面的改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