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计划书_2.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387877 上传时间:2019-06-1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计划书_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项目计划书_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项目计划书_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项目计划书_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项目计划书_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项目计划书_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计划书_2.doc(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目计划书一、 项目发起背景。近十几年来,中国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长足发展,国人的身体以及寿命都有了逐渐的提高,在医疗领域也突破不少世界难题,环境卫生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民众身体健康维护,也因此获得大幅提升,科技发展可以强大祖国,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将是与人民息息相关的生存环境得到大幅破坏,环境污染,水污染,食品安全等等都将会给我们的身体得到不同程度的代谢压力。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到20xx年前,全球癌症发病率将增加50%,即每年将新增1500万癌症患者。不仅如此,癌症的死亡人数也在全球迅猛上升,20xx年全球共有760万人死于癌症,20xx年这个数字可能会增至1320万。而且,全

2、球20%的新发癌症病人在中国,24%的癌症死亡病人在中国。目前我国每死亡5人,即有1人死于癌症;而在064岁人口中,每死亡4人,即有1人死于癌症。癌症不仅严重影响劳动人口的健康,而且往往使癌症患者及其家庭“因癌致贫”。目前癌症治疗动辄几十万元,很多癌症患者受制于昂贵的治疗费用,视经济条件而定治疗方案,很多人在治疗到一半时因为没钱了只能放弃治疗。癌症依然是世界难题。癌症、脑血管疾病、冠心病、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疾病成为威胁我们健康的杀手。目前国人对于个人健康的预防意识偏向消极,大部分都是以 “治”而治做为带来健康的主要方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指出,全球真正健康的人

3、约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有四大起因:一是压力;二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是环境污染;四是睡眠不足。亚健康族群是大多数慢性疾病前状态,大多数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均是从亚健康族群转入,造成庞大社会医疗成本支出。美国疾病管制中心研究发现,引起死亡因素中有70%归因为可被人控制的因素,例如体重、体能训练、高油脂饮食、睡眠不足、压力、吸烟、酗酒等。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研究进一步指出,透过有效地改善生活方式,80%的心脏病与糖尿病,70%的中风及50%的癌症是可以避免的。因此,维护健康的关键在疾病预防,而不是疾病治疗。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

4、从治疗转变为预防,从而成为积极健康的生活行为模式,更为重要。 世界最新的医学潮流有很多是与中医相通的,世界卫生组织(WHO)19xx年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的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治疗向重预防发展;从对病源的对抗治疗向整体医疗发展;从对病灶的改善向重视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从群体治疗向个体治疗发展;从强调医生的作用向重视病人自我保健作用发展。1中医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由阴阳两大类物质构成,阴阳二气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并时刻都在运动与变化之中。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两者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一旦这种动态平衡受到破坏,即呈现为病理状态。而在治疗疾病,纠

5、正阴阳失衡时并非采取孤立静止的看问题方法,多从动态的角度出发,即强调“恒动观”。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即“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人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疾病的发生等都与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如季节气候、地区方域、昼夜晨昏等)息息相关,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及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程度不同,其体质特征和发病规律亦有所区别。因此在诊断、治疗同一种疾病时,多注重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并非千篇一律。认为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不论在生理上还是在病理上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因而从不孤立地看待某一生理或病理现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多从整体的角度来对待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特别强调“整体

6、观”。中医养生之道是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譬尤渴而挖井,不亦晚乎?是说有智慧的人才懂得养生,所以耳聪目明,精力充沛,不会得病。目前:中医的养生观念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传播。在许多发达国家也用中医理论来治病养生,日本很早就将“中药”冠名为“汉方药”中药出口贸易占世界第一,英国成立了3000多家中医诊所,加拿大、温哥华颁发了700多个针灸执照(黄帝内经)在美国翻译出版了数次,并在非典之后不到一年就建起了一座27层的中国中药研究中心。德国成立了国际中医学会并用德文出版(中医杂志)可见中医养生以神奇独特的疗效正逐步征服着世界,是为全人类的健康发挥着巨大作用的时代已经到来。高智商意味着聪

7、明,高情商意味着为人处事的高明,高财商意味着会赚钱,然而这些都离不开健康。科学健康生活方式,是由对健康的意识和欲望,重视程度,对获得健康的渴望强烈追求决定的。(加入 介绍) 已中国五千年中医药养生文化为企业核心,倡导“绿色养生,健康一人,幸福一家,”的企业文化,为社会高端人群,企业家,政府官员,金融体系,社会名流提供高端私人养生服务。第二部分国家政策市场的指导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落实政府责任,建立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和

8、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人事薪酬制度。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加强区域公共卫生服2务资源整合。取消以药补医,理顺医药价格,建立科学补偿机制。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加快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鼓励社会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社会资金可直接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服务领域,多种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允许医师多点执业,允许民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山东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健康服务业。适应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和生活方式变化的需要,积极发展以健

9、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医疗、营养保健、健身休闲等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服务业。倡导健康消费理念,加强健康教育,普及中医药等卫生保健常识,倡导预防保健理念,养成健康生活方式,逐步使居民健康体检制度化、规范化,加强个人健康管理和健康维护,使人们对疾病的态度从“重治”转为“重防”。培育健康服务机构,建立健全覆盖广、功能全的政府各级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服务机构,加快建设以城乡社区为重点的健身基础设施,满足人们的基本健康需求;积极培育发展民营、合作、合资、独资等多种形式的健康组织机构,加快发展健康产业,适应人们多样化的健康需求;规范发展各种非政府部门以及广大群众自发组建的健康社会团体,促进健康经验与学术

10、交流,维护群体的健康权益。加强健康服务业管理,充分发挥健康服务业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进一步完善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强化医疗机构、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准入管理,加强对健康服务业市场的监督管理。到“十二五”末,初步构建起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健康服务网络,基本满足人们的健康消费需求。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加快建立与人民生活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普及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卫生信息网络、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到“十二五”末,建立起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以

11、综合性大医院为核心,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探索市场化、产业化的运作模式。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加大政府社会保障投入,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尽快形成全省统一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与我省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到“十二五”末,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力争实现增加值1000亿元,年均增长16左右。目前我国中医药保健产业发展状况分析目前我国中医保健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形成,中医药保健产业企业资产和销售规模较小,3新产品缺乏,主要原因是人们观念上重治疗

12、、轻预防;人们对卫生保健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的经济基础尚薄弱,卫生保健很长一段时期还将停留在初级阶段。中医药学的特征正好与未来医学强调防重于治,提倡养生保健的发展方向高度契合,中医药保健服务及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发展现状中医保健服务发展状况近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开展了 “治未病”健康工程,在17个省(区、市)确定了46个试点单位,推广了一批“治未病”服务的方法、技术和设备,在“治未病”服务的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及人员、机构管理和技术规范等方面加强了研究探索。许多中医医院在中医保健服务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如提供冬病夏治、膏方等服务,取得很好的效果,受到群众的欢迎。正

13、日益成为中医医院服务热点,为社会普遍关注。 除了中医医院,社区服务中心也逐渐成为中医保健服务的主阵地。社区服务中心和社会服务站所提供的中医药服务,从过去注重中医医疗,正逐步转向同时注重预防、保健等综合服务,积极运用中医药手段、技术引导居民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不少地区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已经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特色所在,成为社区居民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重要原因。一项抽样调查表明,53%的高血压病病例运用了中医药干预措施。在健康教育方面,中医药内容占到70%。 以中医药养生保健理念为指导的保健品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企业开发了种类繁多的中医保健品和保健食品,以中医保健理念为指导

14、或将中医保健理念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形成的健康管理模式,也在逐渐兴起。1.企业数量和年产值不断增长。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保健产业进入高速发阶段。一些如“红桃K集团”、“三株口服液”为代表的中药企业在这一时期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xx年,全国保健中药生产厂家达1600余家,占全国3000多家保健食品生产厂家的一半以上。在2.8万种保健产品中,70%80%是中药保健品,年产值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16亿多增至300亿以上。这些产品的相当数量销往世界各国。20xx年保健品出口8717万美元,同比增长24.93%。2.保健产业逐渐规范。中药保健食品的发展伴随着我国保健产业的兴衰起伏。中国养生保健作为一

15、种产业的出现是在改革开放以后,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这个产业的发展过程跌宕起伏。为了加强保健食品的管理,19xx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确立了保健食品的法律地位。4在以后的10年中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保健食品通用标准、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等规范文件相继出台,使保健食品的准入、生产、管理等各环节得到了规范。截至20xx年底,我国先后出台保健食品法律法规120多部。截至 20xx年我国已审批保健食品9613个,保健食品生产企业1600余家,年产值1000多亿元。目前我国的经济基础尚薄弱,卫生保健很长一段时期还将停留在初级阶段。三是政策扶持和

16、支持较少。近几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给予了大量投入和扶持。但从保健产业整体来看,和国外和国内其他企业相比,我国保健产业发展得到的政策支持较少,竞争上处于不平等的境地。四是法律法规尚不完善。我国保健品法律法规标准不统一,导致执行艰难,多头管理,部门间权力失衡,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保健品产业缺乏应有的法律地位,法律法规缺失、监督缺位的现象比较严重,影响了企业生产的积极性和消费者购买的积极性,导致投机分子有空可钻,严重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公信力。五是中医药文化的全体认同还需加强。六是相关的科研支撑不足。前景目标从当今科学和经济发展及国际竞争的角度看,中医药学与生俱来的特征正好与自然科学发展的总趋势(从征服自然转向与自然和谐)及与世界未来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强调防重于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