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读书报告.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382224 上传时间:2019-06-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翻译读书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翻译读书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翻译读书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翻译读书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翻译读书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翻译读书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翻译读书报告.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翻译读书报告一、 书名:英汉翻译教程二、 著者:张培基 喻云根三、 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四、 页数:341页五、 内容概要全书共分为六章 并在结束语后附有短文翻译练习及答案 在绪论中 综述了翻译的宗旨: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第一章 我国翻译史简介 由西汉至现代作了简要明了的阐述,并且在这里点题严复先生提出的“顺、达、雅”和马建中先生“善译”的观点 他们各有所重 不论轩轾。同时指出 五四是近代翻译史的分水岭。并做五四前后翻译方向的类比。第二章 翻译的标准、过程以及对译作的要求此张文分三节第一、 翻译的标准是翻译实践的准绳和衡量译文好

2、坏的尺度 (个人批评):这里作者张培基说到 信达雅中严复的局限性 而不合当前的潮流 把它们换成了忠实、通顺 在这里 信本忠实 达则畅通 赋予新内涵就好了 忠实与通顺相辅相成 如果同时能注意到美 则善莫大焉。第二、 翻译的过程是正确理解原文和创造性的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的过程在内容上又细分为:理解 表达 校核批评:这是我们学习翻译的一个必然过程 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必然方法 作者在这个过程中详实举例,让读者可以深刻体会整个过程的精要所在。第三、 对从事翻译工作者要求主要是需要翻译人员具备并提高各方面的素养。如:提高本族语言和外语的水平;和对各国风土人情 政治经济等的多方位了解。第三章 英汉语言的对

3、比 包括两节 :词汇现象和语法现象方面的对比。第一、 从词汇的意义、搭配和词序方面进行了大量例证 生动形象的表达了我们生活中所用语言的差异 方便我们更细致的体会两国间的说话习惯第二、 从句子的结构、句序和句子内容的其他表达手法入手 让我们知道了在各种句式中 翻译句子内容的次序及方法接下来的三章主要是讲述了英译汉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进入实践翻译英语的正题第四章 英译汉常用的方法和技巧 (上) 词汇篇 用了九节 在本章中着重从词义的选择、引申、褒贬 词类的转译法(两节) 增词法(两节) 重复法(两节) 省略法、 正反 反正表达法 进行了详细的例证说明 让我们对翻译中词汇运用的方法有了更细致 更深入的

4、了解 并且在遇到各种情况时均能有条不紊的按章应对。第五章 英译汉常用的方法和技巧(中)句法篇 用了六节其中涵盖了 分句合句法;被动语态的译法;名次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的译法;以及长句的翻译方法。在词汇明了的基础上,作者进一步引入句子翻译的重点 这也是表辞达意的最终要求。第六章 英译汉常用的方法和技巧(下)其他篇 用了三节 包含习语 拟声词外来词的译法运用这样在最后进行了翻译文章句子 其他方面的查漏补缺使得全书成文浑然一体 严谨有致后面的百余页,安排了短文翻译练习及参考答案、参考译文。更有点睛之笔。六、 读书心得世界各国的文化各有奇葩,而语言上的或不相同,致使很多文化思想不能交融,这也是翻译

5、成为当前文化热潮的另一重要原因。 正确的翻译民族间不同的语言是有助于民族间知识、文化、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交流的。而一本专业的指导书籍对促进对翻译系统化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在英语成为世界性语言的今天,教育部委托中国人民解放军洛阳外语学院为国内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编写这本专业翻译教材。它极审慎严谨的介绍了英汉语言的特点,翻译的理论以及常用的英译汉的方法和技巧。通读学过本书之后,颇感受益非浅。无论在翻译的概念上,还是在翻译的实践技能上本书都论述讲解的十分精辟。确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技能指导书籍。七、 评语读过本书后, 浅浅的读了张培基先生的简历。 他出生于19xx年,19xx年毕业于上海圣约

6、翰大学英国文学系19xx年赴日本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任英语翻译,随后留学美国,就读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英国文学系研究院。19xx年新中国刚刚成立几天,他便毅然回国。 他的爱国热情同他对学问的一丝不苟同样让人钦服。 张培基先生以他多年从事翻译及教学工作的宝贵经验撰编此书,为学习英汉翻译提供了不可多得详实资料。从本书的成文特点来看由文字现象及翻译的理论要求到具体的翻译实践,联系紧密 ,环环相扣。对英汉的翻译做了极为详尽的解释。 对于本书,作为学生的自己,不敢枉自评断,只是深深学习,以自己的浅薄见识,略写感言。路漫漫其修远,为之为学。八、 附注 本书19xx年第一版印刷, 主编此书的张培基先生时年五十九岁,在北京对外贸易学院(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任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