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读书笔记_10.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377975 上传时间:2019-06-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读书笔记_1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毛概读书笔记_1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毛概读书笔记_1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毛概读书笔记_1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毛概读书笔记_1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毛概读书笔记_1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读书笔记_10.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毛概读书笔记书名:李宗仁回忆录李宗仁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年月:20XX-12-01阅读时间:20XX.12.0120XX.12.07读李宗仁回忆录有感读了许多回忆录,但最能引人深思的我认为当属李宗仁的回忆录这本书了(以下简称回忆录)。这是一本让人沉浸其中,如痴如醉,忘却时空的好书,花了7天的时间读完了这本接近50万字的上下册的回忆录,在图书馆里,宿舍里,抓紧一切空余时间,每晚读至0点而无睡意。而今读完,码书于桌上,内心颇多思绪与感慨。李宗仁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屈指可数的政治领袖和英雄人物,也是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最后一年中,成为有历史和正统地位的国家元首。“国无论君民,惟以忠心为大本;

2、人何分新旧,不移宗旨是英雄。”“新旧不是评论人事的惟一标准,而为现代革命者所不齿的道德反倒可能是更具普遍性和永恒性的评价标准。”这些话都能证明李宗仁的历史地位。该书从李宗仁的人生历程出发,像是打开了历史的另一面。让人对当年的历史了解得更加全面。因此北伐史、正面抗日战场、国民党元老、领袖、将军、军阀等各色人物纷纷登场、风云际会,生动上演着民国历史的演进。各色人物不再像教科书中的一个符号,而是有血有肉,一个个人物的故事也是跃然纸上。虽然只是个人的回忆录,但却不仅限于李宗仁个人的发展,其涵盖社会背景、政治形势、民国风俗、军阀名流、各种政见思想、分析等,写作范围非常大,涉及人物繁多;同时,从国名党内部

3、人物的角度,李宗仁对蒋介石,胡汉民,汪精卫等各类高级将领详尽的描述与评价就像一个纷飞的战乱时代的众生相。回忆录正是以自己人的口吻来分析国民党一步步走向成功,然后一步步走向败退的历史,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李宗仁的一生可谓是“有足多者”。他从农民出身,入军校,参加各种各样的军队及讨伐战争。在国民党执政时期诸多决定性的大事件之中-如“两广统一”、“北伐”、“宁汉分裂”、“武汉事变”、“中原大战”、“台儿庄战役”等,李宗仁均是关键人物之一,少了他,历史可能就不一样了。李宗仁对我最大的影响来源于“台儿庄战役”,以一群“乌合之众”挫败了日军的精锐之师,其指挥才能,还有领导艺术起到了很大作用。李宗仁认为现代

4、中国变化激烈,政治文化以趋新为特色,“革命”本身成为目的,举凡一切传统的道德和价值秩序均被视为“保守”和“反动”,惟恐打倒之不够,为一党之和,一团之和,甚至一人之和,党人无法无天,不择手段。李宗仁对此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融合着崇高理想和坚毅行动的革命,在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同时,之所以一再给民族的人民造成深创巨痛直至浩劫,原因之一就在于某些革命者以革命之名行攫权之实,以解放之名逞一己之欲,由人民代表而成为人民救星,直至以秦皇自居。对此,章太炎,熊十力等辛亥老人物均曾为之痛彻心扉。李宗仁作为现代革命的重要参与者和领导者,更具痛楚经验。他发现参加党争的人大半只顾目的,不择手段。流风所及,国民道德、社会风

5、气均蒙受极不良的影响。政治组织和主义信仰有所新旧,但是做人道德和政治品格却超越新旧。李宗仁对其同志的评价,多在其与旧军阀的对比中进行。北伐七个大军中,作战最勇敢、功劳最大的是李济深的第四军、李宗仁的第七军和唐生智的第八军,而不是受革命教育最深、主义信仰最忠诚的黄埔系第一军。政治不是道德,然而革命包括革旧道德。但党人无德无义无信,“革命”势必受害。北伐尚未进行,国民党内部即酿成胡汉民、汪精卫、蒋介石三人明争暗斗之局,党权无法统一;北伐尚未成功,国民政府即已宁汉一分为二;北伐成功,在同一面“青天白日”的党旗下,各派系力量分合无常,“新军阀”拥兵自重,“事变”层出不穷;蒋介石一心诛锄功臣,消灭异己,

6、不断演出派系倾轧、同室操戈的闹剧。革命军队并没有避免此前北洋军阀的甫一成功即陷入混战的宿命。李宗仁以自己的独特视角深刻阐述了其本质。于此之外,读完回忆录,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更为真实的蒋介石。与李宗仁性格的正直、老实恰好相反,蒋介石则是阴险狡诈、心胸狭隘、多疑、专制独裁。李宗仁是这样总结蒋介石的:蒋介石先生在军事、政治上低能,但在玩弄权术,嫉妒贤能方面确是天才。蒋的成长背景是常年混迹于上海的十里洋场。多年十里洋场的熏陶,使得蒋形成做事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处事作风。李宗仁先生说蒋无军事上的智慧不无道理,蒋没有从军队的最底层做起,虽说有留学日本的经历,但有没有学到真材实料,有没有军事才能,则是大家都明眼

7、看得到的。有人才他不用或者是不放到正确的位置上。分资源时优待自己的黄埔军队;西安事变后,长期软禁张国良、杨虎城;作战过程中时而说往东时而往西;抗战胜利后接收变成了“劫收”;作战时将领有好的建议屡屡不采纳;后期有一次李宗仁请其到家中吃饭,而蒋却派儿子蒋经国在厨房验菜,确认无毒后才让人上菜。书中有许多诸如此类的细节能反映蒋介石的性格,或有趣,或让人感慨。在回忆录中我几乎没有看到李宗仁做错过事,所有的错貌似都是蒋介石的。但“完人”是不存在的,每个人都倾向于以一种有利的角度叙述自己,对此我做一些阐述。以前只知道李宗仁的妻子是郭德洁,其回忆录中也只提到郭。而其第一任妻子李秀文却并未提及。在李宗仁生活的时

8、代,三妻四妾也不是影响品节和声望的事,只是在回忆录中对原配妻子只字为提,多少有些不公平。若说两个妻子的事只是德公的私事,不提及反而显得李宗仁回忆录作为政治活动经历的历史作品的严肃性。但实际上还有重大的军政事件没有提及,典型的就是“王公度事件”。王公度确有不法之迹,李宗仁枪毙他也说得过去,之所以不提及,可能是因为一提及王公度,就会引出李宗仁授意的特务活动,这显然与其光辉形象背离。还有一点疑问也在此提出:在其回忆录中,19xx年9月,李宗仁被任命为汉中行营主任,可后来查证,其实是19xx年2月。这么重大而又容易核查的日期如果弄错了,很难相信会逃出唐德刚先生的法眼,他对李宗仁的记忆错误通常会有错必纠的。有学者认为,李宗仁这是为了逃避19xx年豫湘桂大溃败中第五战区的责任,可溃败发生于19xx年3月,2月即离职的他并不用担此责任,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抗日之初,李宗仁预言欧战即将爆发;爆发后,又预言英法将会速败,还预言日本会南进,与美国开战,则中国抗日必胜。这种高明的见识现在很难考证出是当时即有的。由此可见,李宗仁对当时革命的认识尤为透彻和具有远见卓识。对于李宗仁回忆录,其文采一流,更像是历史小说,让读者回味无穷,在不知不觉中即能深入了解到李宗仁及一些国民党内部的情况,是一本值得反复品阅的好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