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选人方法与心理测量技术--传统鉴人之术与心理测量实践应用-魏钧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366191 上传时间:2019-06-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3.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选人方法与心理测量技术--传统鉴人之术与心理测量实践应用-魏钧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企业选人方法与心理测量技术--传统鉴人之术与心理测量实践应用-魏钧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企业选人方法与心理测量技术--传统鉴人之术与心理测量实践应用-魏钧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企业选人方法与心理测量技术--传统鉴人之术与心理测量实践应用-魏钧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企业选人方法与心理测量技术--传统鉴人之术与心理测量实践应用-魏钧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选人方法与心理测量技术--传统鉴人之术与心理测量实践应用-魏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选人方法与心理测量技术--传统鉴人之术与心理测量实践应用-魏钧(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D15企业选人方法与心理测量技术-传统鉴人之术与心理测量实践应用魏 钧第1讲 中西方对人的研究(上)【本讲重点】中国人行为模式的独特性人可以预知吗中西方鉴人之术的殊途同归中国人行为模式的独特性文化上的差异会导致行为上的差异,只要你稍微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中国的用人思想、选人方法以及中国人本身的行为特点与西方人存在较大的不同。以表达方式为例,中西方的差异就很大。众所周知,西方人喜欢简洁直白地表达感情。向心仪的人示爱,他们会直接说:“我爱你”,而且无论早晚,这句甜言蜜语始终挂在嘴边;对中国的两情相悦之人来说,他们会称呼对方“死鬼”,会用一句“讨厌”来显示情感,这里的讨厌当然是“讨人喜欢百看不厌”。所

2、以,中国人喜欢间接亲密式的表达,这是我们的一种行为特点。所谓间接是指我们不大喜欢与人正面冲突,所谓亲密则是我们只是想体现一种亲切感,而没有什么具体含义。而且,中国人比较相信“一缘二命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他们相信有学问的人是能够有所作为的人,他们相信缘分。人们常常用“缘分”来扩大自己的人际交往,丰富自己的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本。这是中国行为方式很特殊的一点,在西方不太多用。人可以预知吗我们都知道选拔人才是当前企业的一大难题,实际上,自古以来,“人事之最难在于知人”一直是中西方有识之士的共识,所以,如何鉴别、选用人才就成为中西方共同探讨的课题。实际上,招聘就存在一个假设,也就是说,招聘就意味着已

3、经提前假设了人的性格是可以预测的,否则招聘人才就变得毫无意义了。为了能够预测人的性格,中西方的学者从古代开始就在不断努力。无论是中国传统的人学探索山、医、占、命、相,还是从鬼谷子的“玉掌图”到本世纪瓦斯基特写就的人类的手,都反映了人们试图从不同角度研究、预测人的行为。图11人性恒常与本质探求图1-1所示是日本的一项研究结论,这个结论反映了人的性格和智力是比较容易预测的,这项研究成果为“性格可以预测”提供了事实证明。这项研究在不同的年份对人的不同方面进行了测量,主要对九年中被测试者的态度、性格、智力进行严格的测试,描述了这三个方面在九年之内的变化。根据图1-1可知,这三方面在九年中的变化幅度大不

4、相同。其中表示态度的那条曲线起伏较大,另外两条曲线则是比较平滑的,起伏大就意味着变化大,反之就是变化小。人的态度变化快是很容易理解的。就以婚姻为例,许多男士在婚前都觉得自己的妻子美若天仙,所以态度总是很热情主动。但是婚后不久,许多男士就不太关注自己的妻子了,由此可见态度变化之大。因此诞生了所谓企业文化可以塑造的问题。但是像智力和性格等,并不轻易随人的态度改变而变化,也就是改变的时间比较漫长,要经历很多或者有很多感触之后,才能改变。我们称之为较为稳定的因素。而变化慢的因素其实是容易预测的。因此,人格特质即性格是可以预测的。中西方鉴人之术的殊途同归虽然中西方鉴别人才的方法各具特色,经过认真的对比研

5、究我们可以发现,其实二者可以殊途同归。下面我们主要介绍两大“同归”:才性两分说图12 中西方的才性两分如图1-2所示,MBTI和IQ测试是西方比较成熟的性格和智力测量工具,经过实践检验,这两种测量工具的效果很好,现在有许多企业都在使用它们。这里的性格当然就是“性”,而智力显然就是“才”,由此可见,西方是将才和性分开测量的。实际上,中国人很早就提出了“才性论”,在人才标准的严判上很有特点。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中国人喜欢用“英雄”这个词来称赞别人,这是一个很好的词汇,它在中国就是一个人才标准典型的思维代表,它反映了中国人才严判的两种方法。“英”和“雄”在中国古代是分开的,代表两种具有不同特质的人,

6、一种是英才,一种是雄才。英才强调的是能力,雄才重视的是胆量,胆量也就是一种性格。中国人是在无形中提出了两个比较好预测的量能力和性格。另外,中国还有一个观点叫做“有德无才和有才无德”,这是司马光提出的观点,现在在企业里被广泛使用。有德有才当然提拔重用,有德无才要培养使用,而有才无德就要谨慎使用。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才性两分的方法。关于管理才能的研究1.加德纳的七种IQ中西方在研究人的才能,特别是管理才能方面也有相通之处。西方的能力结构有一种比较有名的观点,我们称之为加德纳的七种IQ。加德纳在这种学说中提出了人的七种能力结构,他不仅告诉我们人有几种,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其中暗含的很多假设观点。他列示出了

7、人的七种IQ,并指出这七种IQ彼此独立、毫不相干。他还提出人只有具备了某一种IQ,才能鉴别这种IQ。比如在我们的很多企业中,真正去鉴别人才的并不是人力资源部长,也不是人事经理,因为他不具备所需人才应该具备的能力,所以,不足以鉴别各类人才。因此,在国外的很多企业中,鉴别人才的第一关是由一线经理主持的,人力资源部更多的是进行综合素质的鉴别。专业才能和那种超常的特殊能力不是人力资源部能够鉴别出来的,除非他具有那种能力。图13 加德纳的七种IQ与刘邵的八材加德纳提出了七种IQ,也就是七种能力结构,如图1-3右边所示。这些能力包括音乐能力、运动能力、空间能力、语言能力、数学逻辑能力以及知人和知己能力。其

8、中,企业比较重视的是知人能力和知己能力。这七种IQ是大家比较常见的能力。就以音乐才能为例,很多歌星的音乐才能表现为很多方面,比如既会唱歌也会表演。是不是一定唱歌好就一定能够表演呢?当然不是这样。表演需要煽情,而这点是不太容易做到的,因为表演需要很多技能、技巧。比如歌星开演唱会忘词是常有的事情,这种时候就需要很好的现场应变能力。身、言、书、判是资治通鉴中记载的唐朝使用人才、判别人才的重要观点。这里的“身”指的是体貌,中国人比较重视体貌;“言”就是语言表达的能力;“书”指的是文字表达能力,要做到富有条理性和逻辑性;“判”强调的是灵活性。同样的,在我国汉朝,在选拔人才时通常要花费三天的时间进行面试。

9、第一天其他的不谈只谈德,“德”从奴隶社会开始就成为选官的第一要素;第二天谈方法和制度,举例来说,如果你去选拔一个人力资源总监,你一定想知道他的方法和技术,你就会提出下列问题:人力资源薪酬制度怎么设计、考核制度怎么设计、培训流程怎么设计、怎么培养培训师等等;第三天就要谈术,也就是灵活性和技巧。管理中最关键的是知人能力和知己能力,也叫做角色认知。中国人对知人能力的要求是相当高的,一个管理者驾驭团队最需要的能力就是知人能力,正像中国的一句古话“为君之道在于知人,而为臣之道在于知事”。2.刘邵的八材人物记是中国魏晋时期的刘邵所写的一部专门研究人的专著,这部书提出了许多如何鉴人的宝贵思想。他将人的能力分

10、为如图1-3左边所示的八个方面,这是带有中国特色的,其中还有很多微妙之处。将这八种能力与加德纳的七种IQ认真对比,就会发现大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一个叫做权捷之材,指的是行动语言,这一点与加德纳提出的运动能力相对应;第二是构架之才,也称形象思维,有些特殊的职业如美术家、建筑师、雕塑家等需要形象思维;第三是赡给之材,也就是语言表达能力,管理者非常需要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管理者必备的素质之一,它包括分析问题和表达问题的能力、人际能力,甚至是人际影响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以上能力基本上与加德纳提出的能力相对应,但是在刘邵提出的“八材”中,还有一些是不为加德纳等心理学家所研究的,比如中国人强调的达识之材

11、,达识之材就是把握时机的能力;另外还有持论之材,指的是能够坚持,因为坚持也是一种独特的能力,而且十分可贵。由此可见,中国的传统的“八材”和加德纳的七种IQ有相似之处,它们都是在研究人的能力结构,以此来预测某个人是否能从事相应的工作和相应的职位。【自检】根据加德纳的七种IQ,请你做以下自测,看看自己具有几种才能:自测项目自 我 对 照音乐能力相距甚远 基本具有 良好运动能力相距甚远 基本具有 良好空间能力相距甚远 基本具有 良好语言能力相距甚远 基本具有 良好数学逻辑能力相距甚远 基本具有 良好知人能力相距甚远 基本具有 良好知己能力相距甚远 基本具有 良好【本讲小结】本讲从中西方行为模式的不同

12、入手,向大家展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不同行为模式。然后,根据甄选技术背后的假设提出“人是可以预测的”,并介绍和提供了中西方为了鉴别人才而进行的一些实践,由此证明预测人才主要是预测人的性格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中西方虽然在各自的轨道上寻求并建立了各自鉴别人才的理论,但是在很多方面可谓殊途同归。本讲主要阐述了加德纳的七种IQ与刘邵的八材说之间的相似之处。【心得体会】_第2讲 中西方对性格的研究(下)【本讲重点】何为性性格是如何形成的何为性“性”就是人的性格,性格研究一直是中西方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研究性格有助于选材用人。西方历史上总结出了许多研究、分析性格的方法,比如以星座、血型、古希腊四分法来

13、分析性格等等。人格特质心理学、认识心理学和动机心理学是西方研究性格的三大流派,代表了心理学研究人格特点的三种方法,如图2-1所示。其中,动机心理学经常运用于公安部门,认知心理学则较多地在教育部门使用,而企业比较常用人格特质心理学。这些心理测量方法都是用来推测人稳定的部分。图21 三种西方性格研究流派性格是如何形成的文化背景塑造性格人的性格受很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文化背景是影响性格的一大因素。文化背景可以使人产生很多共性,中国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行为就有很多共性点,如表2-1所示。表21中国人的14项人格特质1仁爱6中庸11私德2气节7勤俭12嫉妒3侠义8进取13欺瞒4忠孝9实用14屈从5理

14、智10功利上表列举了中国人的14项人格特质,其中有可以作为优点的仁爱、气节、侠义、忠孝、理智、勤俭、进取以及实用,也包含可以理解为缺点的功利、私德、嫉妒、欺瞒和屈从。将这14项人格特质进行一定程度的提炼,可以得出中国人人格特质的三大主要特点:忠恕、务实、中庸。其中,中庸有很多表现,比如兼顾和一分为二的想法。简而言之,忠恕、务实和中庸的行为模式是大多数中国人的共性,它深刻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强大影响力。家庭塑造性格1.家庭塑造行为家庭能够塑造行为。当我们在判断一个人的性格时,很难回避其在幼儿时的经历,因为他的那些经历导致了他性格的形成。西方人认为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人格比较完善的孩子更能适合社会。所以,西方人认为“家长对孩子的态度会导致孩子相应的行为”。 比如,如果一味地支配孩子,孩子就会形成缺乏自发性的性格;如果经常保证孩子的所有需求,孩子就会幼稚、依赖性强、神经质和嫉妒心强。这里的神经质指的是情绪异常波动,也就是情绪很难自我控制。兴奋的时候很兴奋,沮丧的时候很沮丧,情绪波动很大。实际上,这是人格特质的一种维度。而且是管理中很受中国人重视的一种维度。所谓成熟的管理者其实就是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驾驭能力比较强的人,这种人往往喜怒不形于色。这是确定成熟的标准。那么在管理者当中,管理矛盾的第三个要素实际就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