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方法指导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036482 上传时间:2017-09-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文阅读方法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散文阅读方法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散文阅读方法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散文阅读方法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散文阅读方法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文阅读方法指导(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散文阅读方法指导散文阅读考查主要是对文本的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语言与内容、形象与意蕴、形式与主旨、手法与意图等方面的多元考查。这决定了高考散文阅读是一种精细化的阅读,不是一种泛读或略读。一、熟悉文体 第一类:记叙性散文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讲究以小见大;叙事散文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干零碎、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这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叙事中的体现;重视行文的技巧,其构思之精妙,结构之严谨,感情之细微,尤其耐人寻味。典型写作思路: 简叙写作缘由 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 中

2、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 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 文本示例:07 高考江苏卷麦天: 先是记人写事: 麦天到了。以前农人麦天辛苦,日月艰难;现在,麦天是节日。女人热闹地走娘家,男人作收麦的准备,虽然辛苦但心里喜悦。麦天过去后,到处都是麦香。 其间穿插较多细节描写: 女子心疼丈夫做饭上“硬料”等。 最后抒发感情: 麦天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 类似文本:0709 年 44 篇散文中有 13 篇09 天津老屋 、福建阿庆 ,08 上海灯笼红 、全国 2马缨花 ,07 北京湿湿的想念 、宁夏海南叶圣陶在四川 、辽宁炉火 、湖南忆刘半农君 ) 第二类:状物性散文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

3、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突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人生道理的升华。主旨即物人相通处。典型写作思路: 引出写作对象 咏物状景,时空拓展 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 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 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文本示例:09 年高考全国卷 岳桦: 开头引出写作对象 岳桦树:第一次去长白山,尽管好景不少,但过后都很模糊,只有岳桦树记忆深刻。 然后状物,时空拓展 :岳桦树形态,生存环境的恶劣,境遇的苍凉等。 中间穿插对比反衬 :用养尊处优的白桦树与之对比,突出岳桦的顽强。 最后延伸议论,升华主旨 :在恶劣的环境中选择了向上,岳桦就成了一种精神。 类似文本

4、:0709 年高考 44 篇散文中有 27 篇。09 全国卷彩色的荒漠 、全国卷岳桦 、湖北卷书房的窗子 ,08 全国阳关古道苍凉美 、天津卷敦煌 ,07 安徽乡村的风 、天津雪野里的精灵 、四川焰火的变奏等 。补充:写景散文的阅读:要注意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来绘形状物的。特征即此事物与彼事物的区别,既有形状、色彩等外在的方面,又有气质、神韵等内在的方面。抓特征的目的不但是要求其形似,更要求达到本质上的神似。要注意作者是如何安排描写的顺序的,一般地说,这类散文都以空间的转换为顺序。 还要注意作者的观察点与被观察景物之间的关系,注意观察角度的变化。最重要的,是把握融注于景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只

5、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正确地领会作品的主题。咏物散文的阅读:咏物散文最鲜明的特点是托物言志,借某个事物来表明某种意愿,抒发某种感情。托物言志,所托之物大都被赋予象征意义,阅读时要把握象征这种表现手法。有的作品,其象征意义是直接点明的;有的作品,其象征意义含而不露。对后者须尽可能多了解一些写作背景,如作者的生平、思想倾向、写作时间 等,但必须注意,联系背景不等于对号入座,不能把象征意义理解得太具体、太狭窄。咏物类散文蕴义含蓄,因而对文中的一字一句都要认真揣摩体会,尽可能理解其深层含义。第三类:议论性散文哲理散文。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

6、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哲理散文的阅读:哲理性散文带有人生感悟性质,这类作品从一点入手,入题较小,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尤为重要,表现上点到为止,不过于直白,留咀嚼回味的空间,水到渠成地引发出对人生对生活的慨叹感喟,写出人人心中有笔下无的个体感受。 典型写作思路: 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 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 点出道理(感悟点) 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文本示例:09 年高考江西卷木车的激情: 开头议论由头(触发点) :现代人奔走忙碌,碌碌奔波,但奔走的激情却脆弱、渺小。 然后是类似事情的相反联想(联系点) :几千年前孔子乘坐一辆缓慢的木车

7、,以执着的激情不知疲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谱写了一首中华民族的长诗。 再点出结论(感悟点 ):只有激情才有阔大无边的力量。 结尾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告诫人们:高科技时代,如果心灵缺失,没有激情,人会危机重重。 类似文本:09 高考山东记住回家的路 、江苏上善若水 ,08 高考湖南谈静 、重庆时间怎样地行走 ,07 高考山东灯火的温情 、广东泥泞 重要提示:对一种文体要达到熟知程度,至少要精读 3050 篇同类文章。2建议考生在复习散文于都这一考点时,先拿出一些时间,把 0710 年 62 篇散文分类通读一遍,通过集束式阅读发现文体规律,自己找到阅读捷径。 二、储足知识 09 年高考江苏

8、卷上善若水:13.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答案: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09 年高考全国卷 1彩色的荒漠:14.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答案:戈壁滩环绕的恶劣;戈壁滩色彩的单调;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为下文要描写的彩色的建筑物形成鲜明的对比;先抑后扬,激发读者兴趣。 1.表达方式 叙述的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

9、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还没考过)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 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描写的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侧面描写(烘托):以特征相似或相反的另一事物作正衬或反衬,能突出要表现的事物。正面描写:渲染:浓墨重彩的描绘能感染读者;白描:简练勾勒,生动传神

10、。景物、环境描写:突出环境特点,烘托人物,渲染氛围,烘托主题。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增强感染力。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再现自然风光。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4.人物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叙述人称的技巧: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感情,给读者以真

11、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能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以往考查频繁,现在几乎不考)议论的技巧。在开头或结尾往往是文章的主旨;在中间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抒情技巧: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在开头能定文章基调;在结尾能升华主题。2.表现手法(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衬托,以描述的环境、气氛等烘托主体人事物,突现中心,表达强烈感情。铺垫,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进行的环境、情绪、气氛等描写的造势。对比,在两种互相对立事物的比较中突出主体,凸显正面,使形象鲜明。渲染,

12、以浓墨重彩的描绘营造氛围,为行文设铺垫,凸显人物性格,增强感染力。象征,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还可使要表达的意思含蓄、深刻。 以下几个以前几乎没考过,09 年高考全部出现 托物言志,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深刻生动地表现深层含义。联想想象,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可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抑扬结合,为褒先贬,为损先扬,鲜明对照和强烈反差,收到特殊效果。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或人物的性格,更集中地揭示主旨。以小见大,即从平凡细微的事情中反映重大的主题,可突

13、出中心,有强烈的震撼力。 3.修辞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3比拟:色彩显明,描写形象,表意丰富。排比:能强烈表达思想感情。议论,能增加语势,说理更透彻;抒情,可淋漓尽致 。 (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创造气氛。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反复: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感染力强。 (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对偶:有音乐

14、感;表意凝练。 (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4.布局谋篇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承上启下总领全文引起下文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伏笔照应制造悬念照应开头总结上文卒章明志详略主次。文章或段落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为下文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制造悬念。解题思路: (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重要段落的基本作用(3)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 。答题格式:结构(包括表现手法)+ 内容(表现什么内容,抒发什么感情)一、如开篇点题,首段作用:总括全文,点明主旨,或

15、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二、如开篇没点题,首段作用: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 三、如开篇景物描写,首段作用:结构上,它起铺垫作用;景物描写上看,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渲染气氛。四、如开篇连续发问,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五、如开篇连续感叹,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文章或段落中间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前后呼应;为下文作铺垫、引起下文;照应上文,转换话题。一、比较短,作用:承上启下(过渡) 。注意要答出上下文的内容。例:07 江西卷泰山很大第 17 题:“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描写泰山是很困难的。它太大了,写起

16、来没有抓挠。三千年来,写泰山的诗里最好的,我以为是诗经的鲁颂閟宫:“泰山岩岩,鲁邦所詹。” 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徐志摩写泰山日出,用了那么多华丽鲜明的颜色,真是“浓得化不开” 。但我有点怀疑,这是写泰山日出,还是写徐志摩?我想周作人就不会这样写。周作人大概根本不会去写日出。我是写不了泰山的,因为泰山太大。 答: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承上启下:一方面,它承接上文,是对上文不同文人所写泰山的归结;另一方面它开启下文,交代了作者自认为写不了泰山的主要原因,进而转入对泰山封禅的叙写。二、比较长,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作用: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如:全国卷乡土情结第 3 题:“ 本文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