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161中学2014中考语文冲刺卷(20套)长春市161中学2014中考语文冲刺试卷(九)

上传人:gsy****95 文档编号:90359114 上传时间:2019-06-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春市161中学2014中考语文冲刺卷(20套)长春市161中学2014中考语文冲刺试卷(九)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长春市161中学2014中考语文冲刺卷(20套)长春市161中学2014中考语文冲刺试卷(九)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长春市161中学2014中考语文冲刺卷(20套)长春市161中学2014中考语文冲刺试卷(九)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长春市161中学2014中考语文冲刺卷(20套)长春市161中学2014中考语文冲刺试卷(九)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长春市161中学2014中考语文冲刺卷(20套)长春市161中学2014中考语文冲刺试卷(九)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春市161中学2014中考语文冲刺卷(20套)长春市161中学2014中考语文冲刺试卷(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春市161中学2014中考语文冲刺卷(20套)长春市161中学2014中考语文冲刺试卷(九)(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春市161中学2014中考语文冲刺试卷(九)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学校: 班级: 姓名: 题号一二总分(一)(二)(三)(四)(一)(二)得分得分评卷人 一、阅读(60分)(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1,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2,。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3四面边声连角起,。(范仲淹渔家傲)4,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5、桃花源记中作者陶渊明用“,”勾勒了一幅老人小孩逍遥自在、恬静安乐的生活图景,表现了桃源人安居乐业的精神面貌。6、天净沙秋思中 “,”一句形象地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表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7、李白在行路难中用“,”唱

2、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8陋室铭一文,虽篇幅短小,却意境深远,其中以自然环境的明快、恬淡来表现作者雅趣逸志的句子是:,。(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阅读出师表,回答问题。(10分)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

3、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

4、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以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9本文作者诸葛亮,字 , 时期蜀国丞相。(1分)

5、10.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1)危急存亡之秋( ) (2)以遗陛下 ( )(3)裨补阙漏 ( ) (4)不以臣卑鄙 ( )11.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回顾先帝“叹息痛恨”之情景有何深意?(2分) 12.后主昏庸,“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为免后顾之忧,诸葛亮就纳谏、法制和用人这三方面提出建议。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条建议,并结合文章分析,其中诸葛亮用心最多的内容是什么。(2分) 13.水镜先生曾叹“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诸葛亮写就出师前的表文也不免感慨万千。文章结尾“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中蕴含着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3分) (乙)阅读下面短文

6、,回答问题。(5分)李勉埋金天宝中,有书生旅次宋州。时李勉少年贫苦,与书生同店,而不旬日,书生疾作,遂死不救。临绝语勉曰:“某家住洪州,将于北都求官,而于此得疾而死,其命也。”因出囊金百两遗勉,曰:“某之仆使,无知有此者,汝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勉许为办事,余金乃密置于墓中而同葬焉。后数年,勉尉开封。书生兄弟赍洪州牒来,累路寻生行止。至宋州,知李为主丧事,专诣开封,诘金之所。勉请假至墓所,出金付焉。 选自尚书读录李勉埋金【注释】李勉:唐朝人。天宝:唐玄宗年号( 742 756 )。旅次:借宿。宋州:地名,治睢阳(今河南商丘市西南)。某:我。赍(j):带着。牒:文件,证件。墓所:墓地。14.解

7、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遗勉( ) 诘金( )15. “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一直是许多先达奉行的准则。请根据你的理解,分析一下李勉埋金的原因什么?从中可见他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2分) 16.“ 以清俭自律, 以恩信待人, 以夷坦去群疑,”在李勉身上得到了最佳体现。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并说说这个故事在为人处事中带给你什么影响?(2分) (三)现代文阅读(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包围在温暖的感情之中苏 北有20年了,我一直在读汪先生的书。汪先生的所有版本的著作我几乎都有,数数有50多本;不久前我还到高邮去了一趟,看了看汪先生的故居和汪先生纪念馆。回来写了一篇一个汪迷的地域

8、文化笔记,我在文章的结尾写道:“我在纪念馆一侧的台阶上坐了坐,整个纪念馆,就我一个人。或者说,就我和汪先生两个人。我仿佛又回到了曾经和先生在一起的感觉。我喜欢这样的感觉。”汪先生去世的前一个星期,我还到他家去过。在他那吃了午饭,还喝了两杯五粮液(他让我自己喝,他不喝,我就喝了两大杯)。我的女儿也去了,他拽了拽我女儿的小辫子,说,怎么叫陈浅,像个笔名!之后就靸着鞋,一会厨房,一会过来站在那里吃两筷子菜。我一个县里的孩子,一点基础没有,不知什么原因,爱上了文学,又撞到了汪先生的文字。1989年我飞出了县城,到鲁迅文学院进修。刚开学没两天,汪先生来了!他靸着个鞋,脚在地上拖着,我一眼就认出了他。我和

9、他神交久矣!他一散会,我就把他请进了我的房间。他的高邮在湖东(高邮湖),我的天长在湖西。我们吃的一个湖里的水长大。几句话,他就接纳了我。几天后,我就是他家里的客人了。我去过汪先生家多少回?又说过多少话?我没有记录,也没有录音。他的所有的书,我都反反复复看过多少遍,因此,哪些话是书里的,哪些话是他说的,我已完全混淆了。一个太熟悉的人,你要是写他几件事,是困难的。你对他只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别人提起某件事,你说,哦,我知道的。汪先生对于我,就是包围之中。一种温暖的包围,一种别人无法体会到的被拥着的快乐。我实在可是算做汪先生的徒弟了。说一句不要脸的话,就像孔子与颜回。高邮县文联的陈其昌说,苏北,你是我

10、见到的对汪先生最痴迷的一个。我到高邮,他们对我说的汪先生的事,我基本都知道;而我说的,连他们也不知道。汪曾祺也是有师傅的,大家知道,他的师傅是沈从文。前不久我到青岛出差,还特地到小鱼山福山路3号,去看了一下沈先生在青岛的旧居。沈从文的湘西当然我也去过。这算起来,可是我的师爷了。我在沈先生旧居的两层小楼的楼梯边的丝瓜藤下坐了坐,我说,沈先生,我来看你了!其实对汪先生的创作,有很大影响的,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废名。汪先生自己也说,我受过废名的影响。看来,注重文体的作家,大体上都有某种师承的关系。只是或多或少,或者有的人不愿意说。他的意思是,我的创作的成就,是我自己聪明脑袋里固有的。这样的人是天才

11、,不去论。齐白石说,他愿做徐青藤门下的一条狗。汪先生对于我,我如果不愿意这样说,则是我的矫情。不过我并没有在汪先生后面亦步亦趋。汪先生从来没当面在创作上指导过我。我去汪先生家,聊天,吃饭,要书,借书,要字要画,但对于创作,他从来没有说过。我们聊到西南联大,聊到吴宓,汪先生说,吴宓那个胡子,长得真快。他刚刚刮完左边的胡子,去刮右边;右边还没刮完,左边又长了起来。说完,汪先生抿嘴而笑,嘎嘎的声音。想必非常快乐!汪先生对我们说到赵树理,说赵树理是个天才,有农民式的幽默感。汪先生说起一件事,说他们有个旧同事,天生风流,他借了赵树理的皮大衣穿,竟然与一个女人将大衣垫在身下,将大衣弄得腌臢不堪。赵树理回太

12、原工作,那个人也来送行,赵树理趴下来,给那人磕了个头,说,老子,我终于不同你一起共事了!汪先生说完,又是大笑。噢,这样的事情有趣么?有意义么?别去管它了!汪先生关注的是人,是人的生趣,是人的喜怒哀乐。不对,汪先生并不是对我没说起过创作。1988年山西大同的一个叫曹乃谦的人,写了一组到黑夜想你没办法,汪先生看后褒奖有加,写了长文推荐北京文学发表;1993年我将小林等一组小说拿给汪先生,我的小人之心不言之明,想必你已猜到。那时汪先生还住在蒲黄榆的小旧居里,那天我去,将小说带上,吃饭前说了此事。汪先生说,可以,先放这,我看看再说。之后吃饭喝酒,一番热气腾腾。汪先生酒后微醺,眯盹着眼,坐了一会。我们起

13、身要走,汪先生站起来,转了一圈,说,稿子呢?这个不能丢了。之后收起稿子,一转身,抱拳,进隔壁一个小房间去了。几天后,我与朋友相约,又急不可奈的去了汪先生家。去时我心下忐忑,进门坐下,也不说稿子之事。大家东扯西拉,说说笑话,仍是留饭。饭后我终于是憋不住,问,稿子看了吗?汪先生不说话,汪师母扯他的衣角,过一会,汪先生说,小林写得什么,要体现什么,都说不清楚?之后就批评:不自信,手太懒;说,沈先生刚到北京,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硬是靠一枝笔,打下一个天下;说老舍先生每天写500字,没得写没写,500字!你们这么年青,手这么懒,一年中不写几个字,怎么行!说得汪师母扯坏了汪先生的衣角。你想想看,我的那一点

14、小人之心,还能得逞么?从此之后,不给汪先生稿子看了。丢不起这个人,自己几斤几两,份量还是知道的。有一年我从山东的长岛,游了海水泳,回北京都好几天了,到他家去。进门我首先一句:近来身体好吧!而他却不动,在那怔怔地看着我,之后用手在我脸上一刳,说,刚游了海水泳吧?他怎么看出来?真是怪了!我到回来好几天了!汪先生不语,他笑眯眯的,去泡茶去了。他就是这么关心年青人的!1997年初,汪先生和丁聪联袂在南方周末推出“四时佳兴”专栏,一周一篇,丁聪画,汪先生写。一次我过去,汪先生说,你把这几篇稿子带给丁聪去插图。因为丁聪在昌运宫,我在公主坟,离我住的很近。我拿着几篇稿子,就到单位去复印了。我把复印件送到丁家,手稿我留下了!你们可以说我有心!但我就是有心。我以后可以将它们捐到中国现代文学馆去!我实在是太喜欢汪先生了!我给汪先生送的手稿是闻一多先生上课面茶才子赵树理诗人韩复榘。汪先生的文字是再简约不过了。它通俗明白,却出神入化,仿佛有风,有雨,有雷电,有气息。就是这么一个“巧思”(张兆和语)的人,却突然说走就走了。这10年来我是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汪先生。他不管是何种版本的书,只要是刚出版的,我见到就买。新近的说戏五味草木春秋,编得真是好!由范用先生新修订的晚翠文谈新编也好!范先生的新版“小引”写得也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