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教案及练习题语文:福建省泉州十中第10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

上传人:gsy****95 文档编号:90348692 上传时间:2019-06-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教案及练习题语文:福建省泉州十中第10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教案及练习题语文:福建省泉州十中第10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教案及练习题语文:福建省泉州十中第10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教案及练习题语文:福建省泉州十中第10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教案及练习题语文:福建省泉州十中第10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教案及练习题语文:福建省泉州十中第10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教案及练习题语文:福建省泉州十中第10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老舍【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自然、热爱自然、感悟自然的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x k b 1 . c o m【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2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深入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开阔视野。搜集作者的有关资料和相关背景。3准备课件、音频等【课时安排】 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

2、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想到冬天,大家脑海里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学生自用回答,教师给以肯定) 那么对于四面环山的济南,又该是一幅怎样的美丽图景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二、展示目标,学有所向1、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2、品位积累优美的语言;x#k#b#1#新#课#标3、学习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学生齐读“学习目标”)三、走近作者,了解背景1、学生展示搜集到的作者资料。2、教师补充,学生齐读相关资料。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老舍于1

3、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的。(让学生了解这些,是为了理解为什么作者对济南的冬天如此了解,文中的情为什么那么浓。)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速读课文,思考下面两个问题:围绕济南的冬天写了哪些景物?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跳读全文,圈点勾划,教师巡视)、学生发言,相互补充,教师引导明确。济南冬天的景物:山、水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作者是怎样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的?通过三组对

4、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晴。与北平相比无风与伦敦相比一向晴 宝地新$课$标$第$一$网与热带相比温晴(教师追问,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明确,并要求学生齐读第一段,感受这三组对比)4、梳理全文结构:本文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据此可将全文分作几个部分?(学生展示,教师引导明确)结构的总特点:总分总 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第二部分(2-4)写济南冬天的山; 第三部分(5)写济南冬天的水。五、课堂总结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二、研读写法,品味语言1、学生跳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文中写了几幅图景?各突出了什么特点?(学生抓关键词概

5、括) (四人小组讨论后,举手发言,学生补充,教师引导、点拨、明确)x#k#b#1阳光朗照下的山摇篮图;薄雪覆盖下的山秀美图;城外远山图小水墨画;空灵水晶图一绿、活。2、欣赏四幅美图 A:阳光朗照下的山摇篮图小组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

6、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B:薄雪覆盖下的山秀美图小组朗读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学生抓住“妙” 字讨论并归纳: 、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 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

7、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 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这段文字为什么写雪后的山景这么“妙”? 讨论并归纳:运用修辞。 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C:城外远山图小水墨画指名学生朗读第4自

8、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讨论并归纳: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D:空灵水晶图一绿、活齐读第5自然段,讨论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提问:这段文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讨论并归纳: 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

9、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3、品味结尾之妙w w w .x k b 1.c o m 学生自由品读文章结尾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问:结尾句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表达了对济南的喜爱赞美之情。三、小结全文作归纳请用“这是_的济南啊!”的句式,说说你对济南的印象。(学生回答,教师肯定、激励)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抒情散文,学习了本文后,给你在写作方面有哪些启示?(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进一步明确)写景要抓住特征;要合理安排顺序;要景中含情;可采用多种

10、修辞;语言要准确、生动。四、学后再次质疑问难,学生相互解疑,教师点拨。五、思维拓展,迁移运用 以家乡的冬天为题,抓住家乡的山、水、草、树、田野等景物的特点,用最生动的语言说一句话。 (小组之间合作讨论,由几位学生展示发言,教师点评)六、结束本节,布置作业。 X附: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北平(有大风) 无风声总特点 伦敦(有浓雾) 响 晴 “宝地” 热带(日光毒) 温 晴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独特(温晴) 阳光朗照下的山 暖和安适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 娇美秀气 城外远山 小水墨画 反在绿萍上冒着热气 暖水 把终年贮蓄着的绿色全拿出来 绿 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清教学札记: 关于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很多,应结合学生实际,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合理安排教学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