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四文言文单元测试题—教师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314805 上传时间:2019-06-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必修四文言文单元测试题—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一语文必修四文言文单元测试题—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一语文必修四文言文单元测试题—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必修四文言文单元测试题—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必修四文言文单元测试题—教师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语文必修四文言文单元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答案:A 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靡:退却惠等哭,舆归营舆:车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成就:栽培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视事:官员到职工作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阴谋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候:拜访而收系张胜 收:逮捕辄积年不徙 徙:迁徙不好交接俗人 交接:与交往连辟公府不就 辟:通“避” 躲避A B. C. D.2下列各组句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答案:A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拜送书于庭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匈奴诡言武死因泣下霑衿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A.B.C.

2、D.3下列各句中的加线词意义与现代汉语最为接近的一项是()A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B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燃C举孝廉不行 D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答案D 解析A项,宣言,古义:扬言;今义: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的文告。B项,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C项,不行,古义:不去(应荐);今义:不可以。D项,子弟,指年轻的后辈。4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形容词用作动词,尊重B且庸人尚羞之 羞: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害羞C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用作动词,执、拄D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答案B 解析“羞”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以为羞。5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答案:C例句: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A左右欲刃相如 B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C单于壮其节 D大王必欲急臣6选出加点字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答案:AA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B春风不度玉门关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7选出加点字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答案:DA.秦贪,负其强 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D.廉颇闻之,肉袒负荆8.选出加点字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4、答案:CA私见张良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C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D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B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现乎?其一人夜亡,告之C引赵使者蔺相如 虞常果引张胜D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武使匈奴,明年,陵降答案:D10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王问:“何以知之?” 答案:D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C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D宦官惧其毁已,皆共目之11下列句中“因”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不如

5、因而厚遇之 答案:BA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B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C蒙故业,因遗策 D因泣下霑衿,与武诀去12下列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答案:BA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B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C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D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13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B信义安所见乎C为降虏于蛮夷 D子卿尚复谁为乎答案:C 解析C项为状语后置句,A、B、D三项为宾语前置句。14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6、未得 B举孝廉不行C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D大王来何操答案:B 解析:例句与B项都是被动句式;A项是定语后置句;C项是判断句;D项是宾语前置句。二课内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17题。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

7、厄。1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律知武终不可胁 胁:威胁。B羝乳乃得归 乳:生子。C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弃掉。D武能网纺缴 网:结网。答案:C解析:C项,“去”同“弆”,收藏。16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苏武不屈品格的一项是()。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使牧羝,羝乳乃得归来源: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AB C D答案:A解析:是苏武的技能,是苏武被盗的情况。17下列对节选部分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卫律知道苏武最终也不可能通过威胁而投降,就把这事告诉了单于,这更激起了单于让苏武投降的愿

8、望。B匈奴把苏武囚禁在地窖里,断绝供给食物,雨雪天,苏武只能吃毡毛,饮雪水。但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志向。C为了避免苏武和其随属来往,匈奴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进一步孤立他。D苏武到北海后,得到了於靬王的器重;於靬王死后,丁令王令人盗去了苏武的牛羊,苏武又陷入了穷困中。答案:B解析:B项,“雨雪天,苏武只能吃毡毛,饮雪水”理解错误,“天雨雪”的“雨”是动词,“下雪”的意思。三课外文本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820题。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也。父畅,为博士。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咨至孝有道,仍迁博士。灵帝初,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

9、为宦者所诛,咨乃谢病去。太尉杨赐特辟,使饰巾出入,请与讲议。举高第,累迁敦煌太守。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食,谢曰:“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妻子物余,一无所请。盗皆惭叹,跪而辞曰:“所犯无状,干暴贤者。”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不及。由此益知名。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让,州郡以礼发遣,前后再三,不得已应召。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皓,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皓送至亭次,望尘不及,谓主薄曰:“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即弃印绶,追至东海。谒咨毕,辞归家。其为时人所贵若此。咨在官清简

10、,计日受奉,豪党畏其俭节。视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议郎。抗疾京师,将终,告其故吏朱诋、萧建等,使薄殓素棺,籍以黄壤,欲令速朽,早归后土,不听子孙改之。朱祗、萧建送丧到家,子胤不忍父体与土并合,欲更改殡,祗、建譬以顾命,于是奉行,时称咨明达。(范晔后汉书赵咨传有删节)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就:到任 B诏书切让让:责备C躬率子孙耕农为养躬:亲自D所犯无状,干暴贤者干:干预答案:D(干:冒犯)19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赵咨清廉俭朴的一组是()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躬率子孙耕农为养。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妻子物余,一无所请。咨在官清简,计

11、日受奉。 告其故吏朱祗、萧建等,薄殓素棺。ABCD答案:B(表现赵咨的淡泊名利,表现赵咨的孝行。)2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咨出身于官宦人家,少年丧父,因行孝道而闻名,州郡长官推举他为孝廉,但他淡泊名利,推辞不就。B一伙强盗到赵咨家抢劫,赵咨镇定自若,从容迎盗。他以孝事母、清正廉洁的德行使盗贼惭叹离去。C赵咨上任途中,曹皓路上迎候而未加停留。于是曹皓抛弃印绶,追至东海,拜见之后辞官归家。文中记述这件事,是为了表现曹皓淡泊名利、追慕贤达的思想性格。D赵咨去世之后,其子赵胤不忍父亲简葬,打算更改殡法。故吏将赵咨临终遗命相告,终于按原计划实行。答案:C(是为了表现赵咨当时在人

12、们心目的崇高威望)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皓,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2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豪党畏其俭节。视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议郎。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南柯子忆旧仲殊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注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1)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景时用了哪种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分析两种即可。(6分)答: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4分)答: 答案:(1)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写出了青山历历在目之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写出了潮水退去,沙迹残留的路面之状。用了视听(动静)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是视觉(或静景)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或动景)描写。“数声啼鸟怨年华”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手法1分,分析2分)(2)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忧伤之情。抒发了作者天涯漂泊的厌倦之情。抒发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复杂心情。(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