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05单元企业生产模块3节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0313169 上传时间:2019-06-11 格式:PPT 页数:117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erp05单元企业生产模块3节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erp05单元企业生产模块3节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erp05单元企业生产模块3节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erp05单元企业生产模块3节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erp05单元企业生产模块3节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erp05单元企业生产模块3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rp05单元企业生产模块3节(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章 企业生产模块,第一节、生产规划(第四章) 第二节、主生产计划(第五章) 第三节、物料需求计划(第六章) 第四节、能力需求计划(第七章) 第五节、车间管理与生产进度控制(第十章) 第六节、全面质量管理(第十三章部分),第六节、全面质量管理,一、质量的概念及其发展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与特点 三、ISO与ISO 9000族标准的发展 四、质量改进与6 Sigma管理 五、工序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六、常用质量管理工具,传统:“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生命说”仅仅是质量管理的最低要求,只能维持生存而不能发展。而且“生命说”是以自我为中心,强调了企业,忽视了顾客。 新的观念:“提高质量是企业的

2、社会责任” 把质量观念扩展到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把技术标准、绿色标准和精神标准等相结合,追求寿命周期费用的最佳。,21世纪的新质量观念,传统:“符合性质量”; 追求的是“产品合格”,其本质是以为企业为中心来考虑质量问题。 现在:“适应性质量”;人们的出发点转向了顾客,考虑顾客“个性化”。 如果以“顾客满意”确定为判别质量水平高低的标准,会带来一系列缺乏远见的质量战略和管理模式。 而以“顾客成功”为核心,不仅考虑顾客当前的需求,还要考虑潜在的未来需求。,21世纪的新质量观念,传统:质量理论和方法往往侧重于结果,希望在终端处制造质量。 现在:注重结果转向更多地注重过程,即所谓的过程管理。 把一切工

3、作都看成是一个过程,一切管理活动都是通过过程来实现,重视全过程的质量观有利于使每一个过程都实现增值转换,以“产品和服务为中心”发展到注重“企业经营管理过程质量的持续改进”,21世纪的新质量观念,市场调查,设计,生产,销售,顾客,市场调查 质量,设计质量,生产质量,使用 质量,服务 质量,以顾客为中心的过程质量管理,以顾客为中心的过程质量管理,一、质量的概念及其发展 (一)ISO对质量的概念的界定及其演变 1、ISO 8402:1994对于质量的定义:“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 在1994版质量的定义中,明确区分了不合格与缺陷的定义,顾客的要求和/或服务的期望可以明确地用

4、缺陷来表示。 “没有满足某个规定要求”称为“不合格”。 “没有满足某个预期的使用要求或合理的期望,包括与安全性要求有关的要求”称为“缺陷”。 在大力推行1994版标准地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紧紧追求合格与否是不够的,还要努力减少缺陷,争取顾客的满意。,第六节、全面质量管理,一、质量的概念及其发展 (一)ISO对质量的概念的界定及其演变 2、ISO9000:2000对于质量的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 特性(characteristics)是指可区分的特征,如物理方面的、感官上的、组织或行为、功能性的特征等 要求(requirement)是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

5、望”。 “通常隐含”是指组织、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惯例或一般习惯,所考虑的要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 质量特性(quality characteristic):“产品、过程或体系与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第六节、全面质量管理,一、质量的概念及其发展 (一)ISO对质量的概念的界定及其演变 3、ISO9000: 2000 “质量”概念的几个特点: 质量的广义性:不仅指产品质量、还包括过程质量和体系质量; 质量的时效性:根据顾客和相关需求方需求和期望的变化,不断调整对质量的要求; 质量的相对性:组织的顾客和相关方对同一产品的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对同一产品的同一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需求不同,质量要求也就不

6、同,但只要满足需求,就应该认为质量是好的。,第六节、全面质量管理,(二)狭义的产品质量向广义的企业整体质量发展: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J.M.Juran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Juran质量螺旋曲线”: 1)13个环节; 2)不断改进; 3)全过程管理; 4)QM是社会系统工程; 5)以人为主体。,第六节、全面质量管理,1)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市场调查研究、产品计划、设计、制定产品规格、制定工艺、采购、仪器仪表配置、生产制造、工序控制、检验、测试、销售及售后服务。这13个环节构成了一个系统。 2)产品质量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13个环节构成一轮循环,每经过一个循环,产品质量就有所提高

7、; 产品质量的提高在一轮又一轮的循环中总是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改进、持续改进、永无止境。 3)作为一个产品质量系统,系统目标的实现取决于每个环节质量职能的落实和环节之间的协调。因此,必须对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 4)质量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和外部环境有密切联系。 5)认识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中最重要的、最具能动性的因素是人。现代质量管理十分重视人的因素,强调以人为主体的管理。,第六节、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质量策划: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其质量目标; 质量控制: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

8、质量要求; 质量保证: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朱兰质量管理三步曲 产品质量的全过程管理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质量策划 质量控制 质量改进,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新质量控制区,第六节、全面质量管理,一、质量的概念及其发展 (三)质量管理演变的三个阶段 1、质量检验阶段“检验部门的质量管理” 主要依靠工人的实际操作经验,靠手摸、眼看等感官估计和简单的度量衡器测量而定。 2、统计质量管理阶段“事先控制、预防为主、防检结合”。 从质量检验阶段发展到统计质量控制阶段,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都发生了一次飞跃,从

9、“事后把关”变为预先控制,并很好地解决了全数检验和破坏性检验的问题。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质量总经理A. V. Feigenbaum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J. M. Juran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先后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 SQC,TQM,第六节、全面质量管理,TQM的演变,二、 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与特点 1、促成全面质量管理产生的社会因素: (1)高、精、尖产品的质量控制要求 (2)社会进步引发的观念变革“质量责任” (3)市场竞争加剧:交货期和价格 2、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 A. V. Feigenbaum:“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

10、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一体的有效体系。”,第六节、全面质量管理,料,机,人,测,环,法,质量,第六节、全面质量管理,TQC强调了: 质量管理仅靠检验和统计控制方法是不够的,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还必须有一整套的组织管理工作; 质量职能是企业全体人员的责任,企业全体人员都应具有质量意识和承担质量责任; 质量问题不限于产品的制造过程,解决质量问题也是如此,应该在整个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实现的全过程中都实施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必须综合考虑质量、价格(经济性)、交货期和服务,

11、而不能只考虑狭义的产品质量。 TQC发展成为TQM(基于组织全员参与的一种质量管理形式),使管理的概念更全面、更人性化、更具有竞争性。,第六节、全面质量管理,3、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内涵的基本特点: (1)TQM 是一种管理途径,既不是某种狭隘的概念或简单的方法,也不是某种模式或框架; (2)TQM 强调一个组织必须以质量为中心来开展活动,其他管理职能不可能取代质量的中心地位; (3)TQM 必须以全员参与为基础; (4)TQM 强调一个组织的长期成功,而不是短期的效益或哗众取宠的市场效应。,第六节、全面质量管理,4、企业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1)质量教育培训工作通过质量教育不断增强职

12、工的质量意识,并使之掌握和运用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技术; (2)质量责任制是企业经济责任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明确规定企业每一个人在质量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职责和权限,以便做到质量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有考核。 (3)标准化工作主要指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第六节、全面质量管理,4、计量工作计量工作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做好计量工作,保证计量的量值准确和统一,确保技术标准的贯彻执行,保证零部件互换,是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5、质量信息管理工作质量信息管理工作是指反映产品质量和产、供、销以及服务等各个环节质量活动中的各种数据、报表、

13、资料、文件以及企业外部的有关情报资料等。 6、文明生产指生产的科学性,要创造一个保证质量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内部条件主要指生产要节奏,要均衡生产,物流路线的安排要科学合理,要适应于保证质量的需要;外部条件主要指环境、光线等有助于保证质量。,第六节、全面质量管理,三、ISO与ISO 9000族标准的发展 (一)关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介绍 1. ISO 成立于1947年 宗旨:在世界范围内促进标准化工作的发展,以便于国际物资交流和互助,并扩大在文化、科学、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合作。 主要活动:制定ISO标准,协调世界范围内的标准化工作,报道国际标准化的交流情况,以及同其他国际性组织进行合作,共同研究标

14、准化问题 组织结构:技术委员会(TC)、分技术委员会(SC)、工作组(WG)。,第六节、全面质量管理,(一)关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介绍 2. IEC国际电工委员会 成立于1906年 宗旨:促进电气、电子工程领域中标准化及有关方面问题的国际合作,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 主要活动:制定IEC标准,1947年作为一个部门加入ISO,但保持在组织、财政和法律上的独立性,在技术方面进行合作 组织结构:由理事会、执行委员会、认证管理委员会、专门委员会和若干技术委员会组成。 技术委员会(TC )104个、分技术委员会(SC )143个、工作组(WG)3个,共制定标准6000多个。,第六节、全面质量管理,3. I

15、TU国际电信联盟 成立于1934年 宗旨:维持和扩大国际合作,以改进和合理地使用电信资源;促进技术设施的发展及其有效地运用,以提高电信业务的效率,扩大技术设施的用途,并尽量使公众普遍利用;协调各国行动,以达到上述的目的。 主要活动:制定ITU标准,1947年10月15日国际电信联盟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其总部由瑞士伯尔尼迁至到日内瓦。 组织结构:最高权利机构是全权代表大会,下设理事会、电信标准部ITU-T 、无线电通信部ITU-R和电信发展部门ITU-D 。,第六节、全面质量管理,三、ISO与ISO 9000族标准的发展 (二)关于国际标准的制定与采用 国际标准主要是指ISO、IEC、IT

16、U及其他组织所制定的标准 关于国际标准采用的三种方式 等同采用 IDT 等效采用 EQV 不等同采用 NEQ (参照采用REF),第六节、全面质量管理,(三)关于ISO/TC176及ISO9000族标准的发展 1、ISO/TC176于1979年成立 2、1986年颁发ISO质量术语标准 3、1987年颁发ISO9000标准 4、1994年和2000年对上述标准进行了修订 5、我国对上述标准先是等效采用(EQV),92年后改为等同采用(IDT),并编制了国家技术标准,第六节、全面质量管理,(四)ISO 9000族标准的构成 包含四个核心标准、一个测量控制系统标准、六个技术报告、三个小册子、一个技术规范 四个核心标准: ISO 9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理和术语; ISO 9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ISO 9004 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ISO 19011质量和环境审核指南。 一个测量控制系统标准 I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