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街道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要点

上传人:共*** 文档编号:90302157 上传时间:2019-06-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街道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XX街道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XX街道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XX街道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XX街道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街道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街道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要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XX街道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要点2014年枫桥街道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区各级政法综治会议精神,紧紧围绕“能动政法、服务大局、改革创新、法治保障”主题,以维护社会稳定为主线,以群众平安需求为导向,以基层基础建设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科技信息化为支撑,以法治建设为保障,全力打造平安建设示范区、法治建设先导区、社会治理创新区,为枫桥街道改革创新、再创辉煌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一加强矛盾纠纷预防化解1.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认真贯彻落实区党政办关于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长效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

2、大决策的“前置程序”和“刚性门槛”,严格稳评主体责任,规范稳评工作程序,强化群众参与、结果运用、责任追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发生。在征地拆迁、劳资纠纷、环境污染、医疗纠纷、交通事故等重点领域,健全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有效解决行业性矛盾纠纷。年内确保完成区下达的稳评工作指标。2.加强矛盾纠纷分析研判。强化由街道政法综治部门牵头,公安、司法、信访、维稳等部门领导参加的矛盾纠纷分析研判例会制度,规范分析研判内容,提升分析研判水平,推动矛盾纠纷化解。推进涉众型经济违法犯罪案(事)件信息共享机制建设,严密重大涉众型矛盾纠纷监测预警,有效预防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动态排查、定期报

3、告机制。健全重大矛盾纠纷快报、日报、直报和“零报告”制度,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联动机制。3加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建立健全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深入开展大下访、大排查、大调处活动,做到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健全社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进一步提升街道调处中心工作绩效,强化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加强调解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打造一批调解专家、调解能手、首席调解员。二、深化实有人口服务管理4深化实有人口信息管理。依托苏州市实有人口基础信息库二期工程建设,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为唯一代码、系统互联、数据共享的实有人口基础信息管理体系,实现全区

4、实有人口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服务好。5深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完善深化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建立以流入地为主、流出地与流入地协调配合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完善“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服务管理模式。推广流动人口积分管理。推行流动人口集中居住、集中管理、集中服务,规范居住房屋出租管理。推行规模动迁安置小区“出租屋超市”管理。建立境外来苏人员管理联动机制,加强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人员管理。6深化特殊人群动态管理。健全刑满释放、社区服刑、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精神病人出监、出所、出院对接机制,完善特殊人群享受低保、就业扶持社会关怀帮扶体系。健全社区服刑人员风险等级评估和监管、教育矫正工作

5、体系,加强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施“为了明天重点青少年群体成长护航工程”,健全社会闲散青少年、流浪乞讨未成年人、吸毒人员、艾滋病人、有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具有肇事肇祸倾向精神病人定期排查机制,实行分级分类动态管理控制。强化“”等邪教人员的监管和教育转化工作。全力实现省、市制定的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各项指标。三、严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7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严厉打击涉黑涉恶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涉众型经济犯罪、毒品犯罪和网络犯罪,防止发生暴力恐怖事件、有重大影响的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的案(事)件及邪教组织活动。扎实推进创建“无邪教地区”、“无毒社区”、“无传销社区”

6、和“回归社会工程”。根据不同时期犯罪活动特点规律组织开展专项打击行动,开展新一轮“防盗骗、保平安”专项行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8严密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完善街面巡逻防控、城乡社区村庄防控、单位和行业场所防控、技术视频防控、“虚拟社会”防控网络建设,2014年投入300万元,增加路面监控探头54个,完成派出所监控中心改造。健全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滚动排查、包干问责、巡防管控、联合整治和重点人员、枪支弹药、危险物品动态管控机制,严防发生重大恶性案件和个人极端暴力事件。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9严格公共安全监督管理。严格企业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完善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

7、和质量标识制度。实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畅通工程和交通安全生命保障工程。严格消防安全定期通报、重大隐患督办整治制度,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构建危爆物品动态化、信息化、一体化管控网络,防止发生重特大涉危涉爆案件事故。加强校园等重点场所部位安全防范,严防发生重大恶性事件。四、规范新型组织服务管理10规范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服务管理。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书记和党建指导员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实现非公经济组织党的工作全覆盖。引导非公经济组织承担服务管理员工的社会责任,健全劳动关系监测预警、工资福利待遇平等协商和劳动关系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督促非公经济组织遵守劳动法律法规,解决规范用工、拖欠工资、

8、职业危害、安全生产方面的突出问题。11规范社会组织培育管理。坚持积极引导和依法管理并重,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和扶持力度,重点培育发展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建立健全统一登记、分级负责、各司其职、依法监管的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体系,健全社会组织、社区、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工作机制,推进社会组织从业人员专业化、职业化。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矛盾化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和青少年教育管理,进一步发展壮大社会服务管理、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基础力量。12.规范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认真贯彻苏州市关于建立县(市、区)境外非政府组织服务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意见文件精神,建立区境外非政府组织服务管

9、理工作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建立健全街道、社区境外非政府组织服务管理队伍,促进境外非政府组织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建立境外非政府组织财务监督、业务监督、内部监督工作制度,强化信息收集和调查研究,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工作互动的管理机制。五、创新网络信息综合管理13创新网络信息服务管理。按照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建立网络舆情引导、网络监管、网络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加强网上电子政务、网上信息公开和网上服务平台、网上互动平台建设,强化信息化时代的科技信息应用能力,把信息网络建成群众参与综治和平安建设的重要渠道。建立健全网上网下综合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发现处置、侦察打击、防范控制能

10、力,健全网络重大案(事)件快速反应机制,防止发生有重大影响的网络炒作事件和网络安全事件。14创新网络舆情引导控制。健全基础管理、内容管理、行业管理及网络违法犯罪防范和打击联动机制,形成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网络舆论工作格局。加强重点网站管理员、论坛版主、博主群主的教育引导,强化网上重点人员、网上信息舆情、网上重点阵地动态管控,促进网络信息规范有序传播。六、推进综治基层基础建设15推进综治网格管理。统筹社会力量和资源,构建治安管理、城市管理、安全监管、环境保护、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重点人员教育管控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巡查网格化、事件处理责任化、服务管理联动化、考评监督常态化工作机

11、制,做到化解矛盾更加及时、服务管理更加到位、作用发挥更加明显、人民群众更加满意。16推进创新项目建设。确定一批2014年枫桥街道社会管理创新项目,以马涧市民广场建设为重点,按照“目标阶段化、任务项目化、项目具体化”的要求,牵头部门抓好目标任务分解、细化、量化,参与部门主动研究、参与、配合,以项目化管理推动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解决,促进社会管理科学化、系统化、整体化、规模化。17推进基层平台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工作机制,实现职能聚合、服务集约、关口前移、联动有力。整合社区社会管理和民生服务资源,实现“一个门进来、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解决”。健全社区“一委一居一站一办”服务管理架构

12、,完善特殊地区综治工作站,不断延伸综治工作触角,扎实推进基础平台建设。18推进综治组织建设。加强镇(街道)党委政法委书记、综治专门力量、综治工作中心人员和村(社区)综治办专兼职人员配备,健全矛盾联调、问题联治、治安联防、工作联动、平安联创、实绩联考工作机制。加强基层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巡回法庭建设,夯实基层组织,深化综治工作中心、社区“五位一体”综治办等级评定,一级达标率达100%,提升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效能。整合基层资源,壮大基层力量,强化基础工作。19推进系列平安创建。健全一家为主、多家参与、条抓块包、齐创共建工作机制,严格牵头会办、联席会议、领导述职、检查考核工作制度,推进平安村(社

13、区)、平安小区、平安学校、平安医院、平安单位为重点的基层创建活动。深化“平安先锋工程”、“红袖标工程”,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群众参与平安建设。加强以治安中心户(楼)长为代表的群防群治队伍建设。20完善企业综治工作网络建设。在企业片区下属企业建立企业综治工作点,扩大综治工作覆盖面。建立企业与政府及社会之间的联系枢纽和互动平台,以开展“平安企业”和“创安达标”活动为载体,实现“五有”、“五提高”和“五无”的“三.五”工作目标,即:“五有”有组织机构(人员),有工作场所,有规范制度,有经费保障,有工作实效;“五提高”企业内部及周边治安防控能力明显提高,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能力明显提高,安全生产管理能力

14、明显提高,平安宣传和法制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员工居住和流动管理明显提高;“五无”企业无重大刑事、治安案件,无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无内部员工违法犯罪,无集访越级上访,无重大矛盾纠纷。达到社会稳定、企业和谐、员工满意的“三赢” 效果,确保企业平安。七、强化组织领导和保障21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党政领导班子任期目标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内容,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坚持阶段性目标与总体目标相统一、长远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相协调,形成全面推进、整体发展的良好态势。22强化齐抓共管。各级综治委(办)发挥统筹策划、组织

15、协调、服务指导、督查考核的职能作用,总结推广典型经验,督促整改存在问题。各综治委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及专项组建成高效运作的实体、团队,形成牵头单位组织协调、参与单位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各综治委成员单位组织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做到协作有序、配合有力。各社会管理创新工程责任部门严格目标管理、动态管理、跟踪督办,针对薄弱环节有效补短补软补缺。23强化宣传发动。坚持集中宣传与经常性宣传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充分挖掘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宣传形式,加大正面宣传力度,积极引导新闻媒体和宣传工作者弘扬主旋律,最大限度地增加宣传舆论的正能量,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参与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24.强化法

16、治保障。坚持平安建设与法治建设共融共建,运用法治思维谋划平安建设,运用法治方式解决社会问题,把平安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健全社会管理领域政策法规,依法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引导群众运用法律规范行为,依靠法律解决分争,运用法律维护权益,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会风尚。25强化奖惩机制。制定下发枫桥街道2014年度综治和平安建设奖惩实施办法。各成员单位要把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列为督办事项,加强督促检查,对发现问题要及时给予警示并限期整改。坚决执行“一票否决”和“综治警示”。对平安建设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大力表彰和奖励。26强化经费保障。把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加大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综治基层基础建设经费保障力度,探索治安防范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运作模式,多渠道筹集群防群治工作经费,保障综治和平安建设各项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