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6月西南大学[0458]《中国文化史》大作业参考资料

上传人:乔158****1983 文档编号:90294358 上传时间:2019-06-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9年6月西南大学[0458]《中国文化史》大作业参考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9年6月西南大学[0458]《中国文化史》大作业参考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年6月西南大学[0458]《中国文化史》大作业参考资料(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网教                                        2019年6月课程名称【编号】: 中国文化史  【0458】               A卷大作业             &n

2、bsp;                            满分:100 分提示:本作业共6题,请学生根据题干任选其中4题,学生所选题目总分必须满100分,多选题无加分。1. 简述中国文明起源进程的基本特征?(20分)2. 试分析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20分)3. 简述汉代的今古文经学之争?(20分)4. 试总结中华传统文化的若干特点及其世界意义。(30分)5. 分析汉代尊儒政策的形成过程?(30分)6. 试总结清末洋务运动的思想基础?(3

3、0分)答案见下一页2. 答:1)   社会基础上,私学的发展与士人阶级的崛起。孔子时推广私人授徒讲学,打破了“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教育,使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促进士人阶级发展。2)   春秋战国去古不远,保有较多原始民主的遗存,因而“处士横议”尚未如后世那样被视作大逆不道。当时政治的及观念的权威尚未树立,故士子普遍富于批判精神。3)   政治上,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各诸侯国为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百家诸说极容易在列国诸侯中找到拥护者和实践者。4)   经济上,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井田制渐趋瓦解,封建的生产关系代替了奴隶制生产关系。

4、社会经济得到极大的发展,民众生活水平提高,使有些人成为有闲阶级,有时间从事自己的学术活动。5)   科技发展上,战国时的科学技术取得较大进步。如天文、数学、医学等,这些科技成果标志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3.答案:1)   经书的文字、版本、篇目不同。今文经用汉隶抄写,古文经用六国古文书写。现存的今文经有春秋公羊传、春秋?梁传、仪礼、小戴礼记、大戴礼记、韩诗外传,现存的古文经有毛诗、周礼、左传。今文经学最重春秋公羊传,古文经学最重周礼。2)   二者的学术取向不同。今文经学的视角是政治的,讲阴阳

5、灾异,着重发掘经文背后的微言大义;古文经学的视角是历史的,讲文字训诂,究明典章制度,着重探讨经文本义。前者主张合时,后者主张复古。3)   二者所尊崇的圣贤对象不同。今文经学崇奉孔子,古文经学崇奉周公。今文经学以孔子为“受命”的“托古改制”的“素王”,古文经学认为孔子是“信而好古,述而不作”的史家。 4)   二者学风不同。今文经学注重微言大义,学风活泼,又往往流于空疏荒诞;古文经学注重典章考据,学风朴实,却常常失之繁琐。4.答:特点:1)   人文传统:中国文化自成一种“敬鬼神而远之”的重人生、讲入世的人文传统,人颇受尊崇

6、,所谓人“与天地参”,将人与天地等量齐观,这使中国避免陷入欧洲中世纪那样的宗教迷狂,而发展出一种平实的经验理性。中国的人文传统精神,要义在于将个体融进类群,强调人对宗教和国家的义务,构成一种宗教集体主义的人学,与文艺复兴开始在西方勃兴的以个性解放为旗帜的人文主义,分属不同范畴。2)   伦理中心:由氏族社会遗留下来,又在文明时代得到发展的宗法传统,使中国一向高度重视伦常范和道德教化,从而形成以“求善重德”为旨趣的“伦理性文化”,齐家、治国、平天下皆以“修身为本”伦理成为出发点和归结点。3)   尊君重民:“国不堪贰”的尊军传统是农业宗法社会的必然产物。另一方面,农业宗法社会

7、的正常运转,又要依赖以农民为主体的民众的安居乐业。“尊君”与“重民”相反而又相成,共同组成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一体两翼。4)   中庸协和:尚调和、主平衡的中庸之道是一种顺从自然节律的精神,它肯定变易,又认同“圜道”,这显然是农耕民族从农业生产由播种、生长到收获这这一周而复始现象中得到的启示。5)   延绵坚韧:“认同”使中国文化具有内聚力,保持自身传统;“适应”使中国文化顺应时势变迁,不断调节发展轨迹,并汲纳异域英华,如此,中国文化方具备无与伦比的延续性。影响:1)   中国文化是世界几大原生文化之一。“三大文明”,“四大文明古国”,“六大文化区”,中国在独立起源

8、的时间、文明发达的程度、对周边文化的影响力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2)   世界上其他古代原生文化因各种原由,大都相继夭折,而中国文化则是罕见的古今延绵的文化类型。3)   由于地域、种族、文化等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在东亚形成了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汉字文化圈”,它包括朝鲜半岛、日本列岛、越南以及东南亚、蒙古高原、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4)   16世纪之前,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中国的物质文明为欧洲的文艺复兴和近代化提供了某些诱发因子。如:四大发明5)   在思想意识层面,中国的伦理观、哲学观、政治理想,尤其是实用理性对欧洲的启蒙主义运动产生过影响

9、。6)   中国从汉代开始就建立的文官考选之制,隋唐以降演变成完备的科学制度,其“学而优则仕”的公平性、开放性和流动性,东来的传教士们推介给欧洲,法国革命以后的欧洲和19世纪的美洲的考试制度和文官制度,便参考了中国的科举制度等文物典章。7)   在当代,随着后工业文明的日渐展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日趋紧张,中国文化中的一些精神资源,如人文理想、协和精神等等,经过现代诠释,可以为克服“现代病”提供某种有益启示。5. 分析汉代尊儒政策的形成过程?汉代“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   (1) 罢法家、纵横家,开“独尊

10、儒术”先声   汉武帝即位后,开始重视儒家思想。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汉武帝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并在选拔贤才的标准中明确了学派方面的限制,即法家、纵横家人士不得参选,开始了罢黜百家的先声。当时所要罢黜的学派中还不涉及道家或黄老学派。   (2) 置五经博士,确立儒家的主导地位   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汉武帝在尊儒方面又采取了一项重要措施,即“置五经博士”。这一举措,确立了经学整体在官方学术代表博士中的主导地位。   (3) 采纳董仲舒的对贤良策,“独尊儒术”文教政策正式确立   建元七年,汉武帝改年号为元光,策问贤良,“于是董仲舒、公孙弘出焉”。董仲舒对贤良策以儒家学说为理论基础,广采诗、书、易、春秋之义,引用孔子的言论和事迹,主张以儒家的“德教”作为治国之道,并设计了求贤的具体方案,其中之一就是“独尊儒术”。董仲舒从理论的层面上阐发“独尊儒术”的意义,而且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建议,奠定了“独尊儒术”的基本国策及模式。董仲舒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最终确立了“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标志着封建统治阶级树立起符合自身利益的意识形态,这一文教政策此后一直维系了两千多年,直到古代史的终结。- 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