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调研报告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282708 上传时间:2019-06-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xx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xx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xx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xx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xx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xx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xx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调研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XX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调研报告推行社区矫正工作,是充分运用社会机制,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对缓刑、管制、剥夺政治权利、假释及监外执行等各类对象管理和改造的一条重要途径。下面是XX收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一、基本情况目前,我市共有17个基层司法所和3个农场司法所,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公务员共有27人,公益岗位人员3人,成立了社区矫正工作管理局,定编5人,社区矫正工作经费已纳入市财政预算。截止20XX年12月底,我市在册社区服刑人员452人,其中缓刑401人,假释27人,管制5人,暂予监外执行19人,20XX年度开展审前社会调查251起,给予警告17人次,解矫230人,累计接收社区服

2、刑人员855人,解矫403人,累计开展审前社会调查716人,累计变更居住地18人,累计给予警告28人次,撤销缓刑1人,撤销暂予监外执行2人。二、主要做法1、从制度建设入手,抓效能促廉政。一是完善考核机制。把司法所百分考核细则中将社区矫正工作分值增加到48分,对社区矫正工作的各项要求进行了充分地细化和量化。对司法所半年考核,以考核社区矫正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二是驾起“高压线”印发了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五条禁令”,预访社区矫正干部职务犯罪。三是实行“三制”。 社区矫正工作实行领导分片督察制、行政值班制、执法责任制;将全市的22个司法所分为5个片,由局班子成员副职包片督办社区矫正工作,规定了督察的内容和

3、方式;设立社区矫正行政值班室,规定了值班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局分管领导与社区矫正工作科的同志一起轮流值班,处理社区矫正工作的日常事务;执法责任制是针对第一线的刑罚执行人员的,即司法所长,明确了社区矫正日常工作的具体要求,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应负的纪律责任,直至报请司法部门追究法律责任。2、从硬件建设入手,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为基层司法所配备了电脑、打印机、扫描仪和数码相机,有17个司法所还进行了电脑的更新换代;建成了3个规范化社区矫正心理咨询室;设立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心暨行政监控值班室,每年投资10万元为社区服刑人员配备电信定位手机,为30名社矫干部配备了工作用手机,为185名社区服刑人员配备了

4、定位手机。对配备有电信定位手机的社区服刑人员,市司法局定期不定期的抽查,查使用率,查出界率。3、从日常管理入手,抓规范和创新。一是规范矫正流程。印发了入矫和解矫宣告工作程序规定(试行),各司法所严格按规定进行操作,发放矫正对象告知书,严格落实日常监督管理措施,督促各所严格管理服刑人员,认真执行报到、思想汇报、集中学习及公益劳动等规定,确保社区服刑人员监管到位,解矫宣告时,发放解除矫正证明书,并与安置帮教工作对接,做到法制教育不断层、帮教不断档。二是创新帮教方式。各司法所通过与社区服刑人员的监护人联系,随时了解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表现情况,与监护人形成良性互动。市司法局与市关工委联手,引入“五老”

5、人员参加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帮教,目前有21个“五老人员”与社区服刑人员结成帮教对子。4、从突出实效入手,抓重点解难点。我局结合当前工作和汉川本地实际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认真做好就业帮扶工作。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系,建立了全市社区服刑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就业技能培训基地;与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签定了就业服务信息共亨协议,建立了就业信息周通报制度,为矫正对象提供就业信息200余条,帮助服刑人员就业30余人次;与永和安门业集团签订了社区矫正人员过渡性安置协议,为暂时无业的社区服刑人员提供短期过渡性就业机会。每年的元旦春节、中央、国庆节,市司法局都作细致安排和部署:严格请销假制度;集中开展教育活动

6、,对所有的矫正对象进行依次走访教育,分别谈心,确保社区服刑人员有人管、管得住、管得严,为重要时期的社会安定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三、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社区矫正力量薄弱。今年9月,在市委市政府、市委政法委的支持下,市编委同意司法局设立社区矫正工作管理局,是隶属于司法局管理的副科级单位,定编5人,人员从司法局内部调整,而司法局本来就存在编制多,人员少的现象,因此人员调整难以落实。此外,省社区矫正管理局要求每个司法所要有1至2名专职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而我市基层司法所多为一人所,承担了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法制宣传及突发事件处置等中心工作的同时,还要履行刑罚执行的职能,全市还有近3000名刑

7、满释放人员也由司法局管理,基层司法所的同志经常超负荷工作,压力大,责任重。2、与外地有关部门协调难、外地法院收监裁定执行难。目前,社区矫正工作还没有专门立法,各项制度还不完善,特别收监执行,涉及到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之间衔接。实际工作中市司法局与外地法院或监狱管理局协调难。一是提起收监的法律文书,不被外地法院或监狱管理局重视,拖延回复甚至有的干脆不回复,导致社区服刑人员脱管;二是外地法院收监裁定执行难。根据规定,收监裁定由司法行政部门执行,公安机关协助,但司法行政机关没有相应的手段执行,只能依靠公安机关,而本地公安机关没有相应法律文书,不能进行网上通缉,目前外地法院有3个相关裁定没有执行。

8、四、改进建议一是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争取人民群众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理解与支持。结合六五普法,继续做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规定的宣传工作,普及法律常识,争取广大人民群众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理解与支持,进而配合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提升社区矫正工作水平。二是抓住重点,做好社区服刑人员监督管控。组织社区矫正干部进村入户了解矫正对象的日常表现情况,切实掌握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动态和日常活动情况,做好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尽力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提供就业服务信息,特别是对一些不按时报到、不服从管理的社区服刑人员及时批评教育,会同村委会、

9、派出所、综治办加强管控。三是加强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加强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监狱、社区等单位的联系,形成社区矫正的工作合力。建议市特殊人群管理领导小组就公、检、法、司四家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衔接建立专项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具体负责的机构、科室、人员,强化工作责任,具体负责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衔接并协调本部门内部人员,确保社区服刑人员在日常监督管理、收监执行工作能够落实到位。【2】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

10、活动。做好社区矫正工作,不仅可以对矫正对象进行有效的监管改造,减少脱管漏管现象发生,降低重新违法犯罪率,增强群众安全感,而且有利于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降低刑罚执行成本、化解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对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0XX年我县社区矫正工作移交司法行政机关以来,各项工作逐步开展,并取得成效,但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县人大法工委调研组围绕此项工作深入调研:一、社区矫正工作基本情况20XX年2月至20XX年6月,固始县司法行政机关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1871人,其中未成年人105人。截止20XX年6月30日,期满解除矫正904人,正在矫正的

11、967人,其中未成年人期满解除矫正46人,正在矫正的59人。正在矫正的967人中,被判处管制的15人,占比%,宣告缓刑的899人,占比92%,假释的47人,占比%,暂予监外执行的6人,占比%。社区服刑人员中,重新犯罪的17人,重新犯罪率,其中未成年人5人,重新犯罪率。1、组织机构基本健全。20XX年以前,固始县仅在县一级设立了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20XX年后,各乡镇都成立了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县司法局专设了社区矫正办公室,各乡镇建立了以司法所为主承担社区日常工作的办公室,条件具备或者社区矫正人员比较集中的村街(社区)还设立了帮教矫正工作站,基本健全了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社区矫正工作

12、机构,社区矫正组织机构得到完善。2、队伍建设初见成效。20XX年1月以前,全县3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产业集聚区)仅有25个乡镇司法所为局下派的专职工作人员,且绝大多数为1人所;6个乡镇综治和群众工作中心专职副主任兼任司法所长;往流、武庙、陈集等3个所无司法工作人员,社区矫正工作由县司法局代管。20XX年以来,县司法局配备3名专职人员负责社区矫正工作,并将招录引进的优秀人才优先补充到乡镇司法所。截至目前,消除了无人所、兼职所现象,调整、充实乡镇司法所专职社区矫正工作人员16名,专职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达到41名。每年上下半年对全县司法所工作人员分别开展一次社区矫正工作专业培训。同时,吸纳德高望重、

13、责任心强、具有一定法律知识的村社干部、退休职工、村(居)民担任社区矫正志愿者,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县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不足。3、机制建设初步健全。建立健全了社区服刑人员报到、监护、走访、迁居、请销假和会客等监管制度,规范了社区服刑人员档案管理、日常监管和劳动学习制度,落实了社区服刑人员思想汇报、跟踪管理和教育帮扶制度,以制度建设保障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运行。县司法局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实际需要,统一文书、统一流程,设计印制了5000份社区矫正卷宗,并为每个司法所印制了一套10个种类的社区矫正工作台账及相关法律文书格式,为各司法所规范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依据。4、后勤保障基本到位。县局及34个基层

14、司法所均设立了社区矫正工作室,配备了办公桌椅、档案资料柜、电脑、打印机、电话机等办公办案设备。开通了社区矫正工作信息联网管理平台,建立了全县社区矫正工作QQ群和飞信群,实现了全县社区矫正工作的信息共享。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工资由县财政全额供给,社区矫正工作经费纳入了县财政预算,一定程度地保障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正常开展。5、建立社区矫正网络管理平台。为提高社区矫正管理水平,实现“人防”和“技防”的结合,20XX年县司法局出资15万元,采购了一套社区矫正网络管理系统,目前已建成。该系统全面运行后,可实现对矫正人员的定位管理、实时跟踪、随时通话、头象检测、越界报警、远程报到、活动轨迹查询、教育内容群发、电子档案管理等综合功能,能够进一步提高社区矫正的综合管理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