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党员学习精神心得体会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277831 上传时间:2019-06-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xx党员学习精神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xx党员学习精神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xx党员学习精神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xx党员学习精神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xx党员学习精神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xx党员学习精神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xx党员学习精神心得体会(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XX党员学习精神心得体会期间确定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对于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下面是XX为大家整理的党员学习精神的心得,一起来看看吧。【1】今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也是贯彻落实全国精神、实现全年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推动法律实施,落实依法治国。只有按照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总目标、总原则、总要求,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把作出的相关部署转化为各级政府的积极行动,才能为全

2、面推进依法治国打下扎实基础,创造良好条件。法治厘清市场,资源配置公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建立到逐步完善,经济活动规模日益扩大,复杂程度不断提高,管理难度也大幅增加。面对市场经济发展起来以后对政府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政府自身建设无可回避的现实考题。依宪施政,依法行政。政府是行政权力的行使者,理应做依法施治的榜样和模范。政府工作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行政许可原则,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做到所有行政行为都于法有据,任何部门都不得法外设权,从而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法治支撑。对政府违法违规行为要坚决追究

3、,对执法不公正、不文明现象要及时纠正,以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的执法维护政府公信力。基本公共服务采用购买服务方式。第三方可以提供的事务性管理服务都交给市场或社会去办,不仅是运用市场资源、释放市场活力的有效手段,而且也为做好权力“减法”、提高政府效能创造了有利环境。有所不为是为了更好地有所为,最终目的是建设起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的责任政府,集中精力把市场和社会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管起来,为市场有序竞争、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和有力保障。决策民主、方法科学、办事高效,是人民政府的本质要求,也是实现自身优势的有效途径。面对利益多元、诉求多样的新形势,只有善于运用法治方式和法治思维进行治理,健全依

4、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才能在更大范围广纳民智、凝聚共识,确保决策更加科学、符合实际,让人民满意,使群众受益。提高治理能力,建设法治政府,既要防止“乱作为”,也要警惕“不作为”,避免工作状态庸懒散。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把“坚持依法用权,倡俭治奢,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凸显了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八项规定”、坚持不懈纠正“四风”的坚决态度。腐败现象的共同特征是权力寻租,要害在于监督乏力,制度约束失之于宽、失之于松。以简政放权为着力点,用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

5、紧紧扎住制度围栏,坚决打掉寻租空间,努力铲除腐败土壤,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政府才不会懈怠,才能以主动作为、狠抓落实、勤政为民的扎实行动,在法治轨道上更好地履行职责,无愧人民的期待。中国民主政治模式,因的胜利召开得到更加广泛的理解和认可,这是一个很大的成就。关注精神的同时培养自我思考,在学习和实践中做到全面落实全国精神,用精神激励我们在新的历史征程上继续前进。【2】3月初,全国“”在北京召开,是全面深化改革之年初的重要会议,集中体现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为做好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上不断传递出党和国家领导人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传递出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

6、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理念,特别是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强调“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加强政府法制工作,改革行政执法体制”。作为政府法制干部,学习后深受鼓舞。那么,在政府法制工作具体实践中如何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和建设法治政府的关系,切实贯彻落实好精神,通过学习和思考,我具体有两点体会和心得:一、要牢固树立在法治框架内推进深化改革的理念全面深化改革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改革所要面对的困难和解决的问题众多。以往说起改革,总会产生一种思维,改革就是“先摸着石头过河”,就是要突破制度障碍,要突破创新,敢

7、于试错。如果改革与现行法律规定发生冲突,可以先试点,不怕试错。这样,实际上产生了改革游离在法律框架外的局面,从法理上改革的合法性是受质疑的。作为政府法制工作者,无论是在立法工作上,还是在行政复议、法制监督等方面都遇到过此类问题,也都感到困惑。通过这次精神学习,包括之前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重要论述的学习,我认为,中央更加明确了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在法治框架内,遵循法治原则,在改革创新中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思考问题、破解难题。比如,去年8月底召开的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四次会议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在中国(上海)自

8、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已经充分表明国家最高层坚持依法治国、改革要与法有据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因此,作为政府法制工作者,贯彻落实精神,首先是准确把握好会议精神实质,准确处理好改革和法治两者关系,牢固树立在法治轨道上,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的理念和指导思想。二、充分发挥政府法制工作推进深化改革的能动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开局起步,面临经济社会双重转型的挑战,问题复杂矛盾交织,治理难度前所未有。无论是破解难题、化解矛盾、凝聚共识,还是激发动力、促进和谐、推动发展,唯有更加自觉并善于运用法治这个集中体现现代化治理本质要求的思维和方式,在法治轨道上寻求制度化解决之道,这方面,政

9、府法制工作能积极发挥职能,体现主观能动,具体来说:一是立法方面,可以从制度建设层面发挥好法治对于改革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特别是在一些涉及面广、敏感度高、利益关联性强的改革事项上,不能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多从对症施治、标本兼治的角度思考方法、寻找对策,力求整体把握、协同着力,系统解决。今后,我市的一些重大改革设计决策会更多通过立法方式统筹进行,作为政府法制机构,可以发挥职能优势,协调好相关立法工作,把大胆试、大胆闯和加强顶层设计协调起来,为改革及时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二是法制监督方面,可以从制度规范层面发挥好法治对改革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围绕目前中央

10、、省、市为全面深化改革而实施的简政放权、权力清单等重点工作,从加强合法性文件审查、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行综合执法等方面入手,加强执法体制和执法行为规范,为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提供保障。三是行政复议应诉调解等方面,可以从化解矛盾纠纷方面发挥好法治对改革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新形势下的改革必将是一场艰巨的攻坚战,冲突、分歧必然是深化改革的常态,矛盾纠纷会不断涌现,要破解改革中的难题,化解改革中的矛盾,平衡改革中的各方利益,特别是维护好改革中的良好秩序,政府法制机构可以通过复议应诉调解工作,一方面努力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及时纠正行政机关不符合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的行为做法,促使其

11、重新回到法治框架和轨道上,起到法制宪兵纠察的作用。但是,要发挥好上述作用,作为每一位政府法制工作人员,一定要不但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担当重任,不负使命,同时,也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现有能力抓重点,确保重点任务完成。【3】阳春三月,举世瞩目的全国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举行。全国各地各行业的“”代表齐聚北京,谋国计民生,议大政方针。作为一名基层的立法工作者,的动向和今后的工作密切相关。下面我就近期学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结合本职工作,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这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以提高立法质量为核心,立法工作迈出新步伐”。同时,在记者招待会上,全

12、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阚珂在回答法制日报记者提问时说,要提高立法质量,继续朝着精细化立法的方向努力,积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发挥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完善代表参与立法的工作机制,做好立法项目的论证、法律案通过前评估和立法后评估工作,健全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工作机制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健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提高立法质量,是立法工作的核心。立法质量直接关系到法律的实施效果,是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完善法律体系的永恒主题。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期盼,已经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越是强调法治,越是要提高立法质量。深入基层,问计于民,让人大立法更“接地气”,是提高立法质量的关键。共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