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观后感:敬秦淮河女人们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276363 上传时间:2019-06-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敬秦淮河女人们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敬秦淮河女人们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敬秦淮河女人们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敬秦淮河女人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陵十三钗观后感:敬秦淮河女人们(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陵十三钗观后感:敬秦淮河女人们这部电影以1937年南京沦陷为背景下的小人物的故事影射了抗日战争时代中国人民水深火热的生活。抢劫,强奸,屠杀,这些泯灭人性的行为在影片中展露无遗,而这些丑陋的真相以及血淋淋的历史紧紧的刻在了南京这座城市之中。金陵十三钗讲述的南京沦陷之际发生在一所教堂里的故事,殊死抵抗的军人,教堂的学生,冒充神父的约翰以及逃到教堂避难的秦淮河女人们在日军的非人行为中一步步建立起的感情。在危难的时刻这些女人放下个人的生与死,为了拯救女学生而去赴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在电影的开头,枪林弹雨中誓死保护女学生的士兵随着缓缓的旁白而出现。“当时还没有能够牵制坦克的武器,这些爆破手只能靠队友用

2、肉体掩护为他们争取到爆破的最佳地点。”士兵将手榴弹绑在自己身上,义无反顾的走向日军的坦克,电影中这一幕的慢动作恰到好处的渲染着英雄的悲壮气息。并不是说抗日电影必有的就是大篇幅凸显英雄无畏的牺牲主义,相反,张艺谋用这种小细节所表达的情感更让人难以忘怀。而关于军人的描写,还有一处就是在对李教官的人物塑造上。李教官这个人物,其实可以说是一个重情重义并且富有智慧的形象,当然,他的这种英雄行为也没有被影片无限放大以至到了无敌的地步。他将受伤将逝的浦生送到教堂里,让他能有个温暖的地方离开。”他本可以换上便装离开的,但是他没有。”他在教堂对面的废弃小楼里默默保护她们,他在女学生受到日军侵犯时献出生命引开日军

3、。李教官的结局令人心疼,但同时,也令人敬畏,这是英雄,真正现实意义上不被神化的英雄。影片从开头的士兵血战转入教堂生活后,影片的气氛暂时进入了短暂的轻松,翠禧楼那群唱着秦淮景的风尘女子与教堂里单纯的女学生这两个人物群体在教堂里的小矛盾为影片后续的剧情做了铺垫。当日军冲进教堂时,女学生们在下地窖前被日军发现了,当她们看见地窖里的这些女人们,当即决定更换躲藏地点。其实我无法追究她们是怎么认为的,是和之后玉墨所说的一样为了救她们而选择离开地窖,还是只是觉得地窖挤不下而换了地方,其实以我之见,她们或许真的没有那么伟大,从同名小说里多年后这些女学生除了书娟再也没有人去看过约翰可以看出。再到后面玉墨她们为了

4、拯救女学生而替他们前往日军宴会,其实从这之中,我能体会到的更多的不是感动而是愤怒。大抵是由于那个时代阶级观念的存在,其实从一开始到最后,这些女学生的内心从未真正接纳过秦淮河女人们,她们始终认为她们是脏的。其实,从这两个群体的对比来看,秦淮河的女人们更是善良的。从一个比较偏激的角度来说,玉墨她们从始至终就无需对于女学生的生死负责,她们更从未会改变这些女学生的结局。就算没有玉墨,她们也会受到日军侵害,她们也会被送去那场死亡之约。而玉墨她们出于善良而顶替了这些学生去赴约,去承受折磨,其实玉墨她们在剧中所带来的情感更令人揪心。回顾影片中的细节,玉墨在夜晚向约翰提出要顶替一个学生去赴约,但在约翰看来,人

5、人都是平等的,妓女和女学生同样是平等的,没有谁比谁低贱就更该承受这些。然而在内心即将被劝说的玉墨当看到这些女生意图自杀的行为后坚定的说愿意替她们去赴约。而在影片中我并没有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感激与愧疚,相反,我觉得更多的是冷漠。她们以一种事不关己的冷漠口吻向约翰发问这些女人会被撕掉衣服吗,会被强奸吗。她们对于这些姐姐舍命保护她们并未有多大的感触,回报的只有一声别扭的“姐姐”,我不知道这是否是打破这些学生心中阶级观念的一个标志,但是我觉得她们只是因为稍微的愧疚而喊出姐姐,她们的内心触动给我的感觉并不大。从更深层次来说,但是那个社会时代给她们灌输了一种妓女就是低她们一等的想法,所以从一开始拒绝与秦淮河女人共用茅厕到最后接受秦淮河女人帮助他们离开南京,她们始终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去对待这件事,可以说这是那个时代思想观念的悲哀,也是中国根深蒂固的阶级文化的恶果。希望谨以此片能让更多人的激发共鸣,勿忘国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