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移风易俗”调查报告范文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262132 上传时间:2019-06-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xx“移风易俗”调查报告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xx“移风易俗”调查报告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xx“移风易俗”调查报告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xx“移风易俗”调查报告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xx“移风易俗”调查报告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xx“移风易俗”调查报告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xx“移风易俗”调查报告范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XX“移风易俗”调查报告范文20XX“移风易俗”调查报告一跨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在推进“两个率先”的伟大实践中,昆山农村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全市村规民俗整体呈现出文明和谐的良好局面。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重原因,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养并没有与经济的高速发展保持同步。目前,昆山农村部分地区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现象较为严重,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求神拜佛、讲究排场、盲目攀比之风日盛,不仅给广大普通农民群众增添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败坏了社会风气。当前,昆山正在更高水平推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根据

2、市委、市政府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市文明办就昆山农村当前存在的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现象的主要问题、产生原因、关系把握及对策建议先后到陆家、锦溪、花桥三地进行了实地调研,并会同公安、民政、民宗等12家单位召开座谈会,了解实情,征求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目前,昆山农村在婚丧喜事方面普遍存在着讲究排场、盲目攀比的风气,看风水、搞迷信活动也有所抬头。从全市整体情况来看,花桥、陆家等地婚丧喜事花费甚巨,锦溪、周庄等地情况较好,其它地区也不同程度的存在这些问题,增加了农民群众的经济负担,甚至出现了“结婚结不起”、“小孩生不起”、“死人死不起”的现象。1.丧葬殡礼盲目攀比。目前农村丧葬活动形成了一条

3、龙的服务体系和职业化的服务班子,具有信息敏锐、花样繁多、全套服务、产业运作等特点,甚至出现老人还未咽气,丧葬中介已经守在家门口的现象。昆山农村的风俗,逝者一般要在家停放三天,供亲朋好友吊唁,期间有念佛、道场、放炮、乐队、烧库、锡箔、代哭、“摸心经”等十多项内容。通过调查大致估算费用如下:念佛费用约2400元,道场约4800元,乐队约1500元,折锡箔至少5000元,爆竹、香烛1000元,羹饭1500元,棺材和骨灰盒30005000元,寿衣从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厨师服务费80元/桌,食材1000元/桌,人工费200元/天,以20桌、20个人工计算,酒席费用约2-3万元;火化之后还要办“五七”活动

4、,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整体来说,农村丧葬花费一般要58万元。特别是一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村民用失当的方式表达对长辈的孝心,在丧葬仪式上大讲排场,动辄花费数十万。周围村民跟风效仿,似乎在丧葬上多花钱就是对长辈亲人的孝顺,反之则会被其他村民视为“不孝”,形成了一股盲目攀比之风。2.求神拜佛一掷千金。近年来,昆山农村宗教信仰中的商业现象和封建迷信活动有所抬头,特别是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妇女中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烧香拜佛商业性质比较严重。烧香有香头负责,小到本地的东岳庙、华藏寺,大到杭州的灵隐寺、普陀山等,普遍存在着商业行为。本地的寺庙年初一都有烧香的习俗,而在烧头香的过程中,信众存在着

5、不理性竞价的现象。有些寺院道观周边管理不规范,商户良莠不齐,利用农民的宗教信仰,兜售香烛、借机敛财。二是算命看“风水”等封建迷信活动有所抬头。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拆迁安置补偿等政策使部分村民腰包鼓了起来。然而,部分富裕起来的村民却对算命、看“风水”、“关梦”等封建迷信活动趋之若鹜。一些所谓算命先生、“风水”大师、“师娘(神婆)”本身不通周易、风水等方面基本知识,却乘机在农村招摇撞骗,竟获得了不少村民的信任。有些农民对“大师”深信不疑,惟命是从,甚至“走出去、请进来”不惜重金希求得到大师“指点”,村风民风乌烟瘴气。3.结婚生子大操大办。随着昆山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结婚攀比之风愈演愈烈,主要体现在四个

6、比:比房子、比车子、比彩礼、比排场。一般嫁娶,男方要在市镇买房装修,费用基本都要百万以上。如果是没有拆迁安置房的普通农民,这是结婚最大的一笔开销。男方还要给女方一笔彩礼,根据男方家庭条件,在数万至数十万不等。女方一般会配一辆小车作为嫁妆,价格多在十几万至二十几万。不同于城市,昆山农村婚宴一般要置办三天(上场、正日、落席),每天少则二三十桌,多则五六十桌。再加上婚庆公司花样繁多的各类开支,婚礼费用普遍花费颇多。这对于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年轻人来说,自然是无法负担的沉重开支,“啃老”并相互攀比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彩礼多、房子大、车子好、酒席阔就觉得有面子,甚至出现了对“啃老”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7、的畸形社会心理,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相比与结婚,青年夫妻生子方面的开支也不容小觑。满月酒动辄数十桌的现象比比皆是,孩子的用物,“只选贵的、不买对的”,吃穿用样样都要名牌,再加上过“周岁”“十周岁”等,不仅给家庭增加了负担,还容易养成孩子娇气攀比的坏毛病。农村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现象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是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得以泛滥的物质基础,但归根结底封建思想遗存、价值观念缺失、宣传教育缺少、政府管理缺位是当前产生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1.封建思想遗存。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封建迷信思想,对当前农村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这部分人科学文化素

8、质不高,对社会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无法做出理性的判断,在周围亲戚好友的影响下,很容易被一些所谓的“大师”迷惑。家里一有事,就要请“风水”先生、或神婆查查家宅、看看家里过世的亲人在阴间过得如何。这种封建迷信思想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2.价值观念缺失。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传统的农村思想道德体系也面临着冲击和影响,农民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失。农村中封建迷信现象日渐盛行,部分村民对宗教信仰不够理性,盲目信教,笃信神灵,花钱消灾,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更为严重的是部分村民对招摇撞骗的“大师”惟命是从,将“大师”视为精神支柱。3.宣传教育缺少。部分经济比较宽裕的农民在

9、婚丧嫁娶等方面大操大办,奢侈浪费,一些村民盲目跟风,“死要面子活受罪”。不少村民认为婚礼大操大办才有面子,丧葬仪式样样齐全才显得对长辈有孝心,其他村民则纷纷仿效,否则就会被村里人瞧不起。部分经济条件较差的村民“打肿脸充胖子”,甚至不惜借债操办,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部分区镇、村(社区)领导对农村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现象沉渣泛起置若罔闻,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投入微乎其微。正面的宣传教育基本没有,有的还产生这种事情不要去管、也不能去管的思想。4.政府管理缺位。调查发现,目前农村的丧葬行业已经形成了一条龙的服务体系。比如陆家镇念佛人员就有30多名,道士约15名,花桥经济开发区有7-8支一条龙服务

10、队伍,从业人员百余人。从事人员中不少人甚至是六七十年代乡镇宣传队里的文艺骨干。这批人对佛法道教并没有多少认识,缺乏基本的宗教修养,有些人并不具有佛教道教人员身份,只是由于利益的驱动而加入到丧葬行业中。围绕婚礼形成的一整套服务也从城市走向了农村,形成了一条利润可观的产业链。同时,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寺院道观在宗教活动中过多考虑商业利益,引发了部分香客的异议。多年来,昆山对农村的封建迷信和丧葬行业的管理比较薄弱,没有一个具体的部门来扎口管理,也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来规范管理,实际上处于管理的真空状态。村两委班子人员和村民多是“沾亲带故”的乡亲,碍于情面,没有进行有效管理和正确引导,导致了

11、目前的无序化状态。农村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现象由来已久、根深蒂固。我们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在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根本利益的前提下,要重点处理好宗教与迷信、风俗与陋习、需求与供给、管理与教育这几方面的关系。1.把握好宗教与迷信的关系。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保护公民合法的宗教活动。依法开展宗教活动与看风水、请“大师”、算命等封建迷信活动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对于日常的烧香拜佛等宗教活动,我们要教育引导村民理性拜佛,不搞铺张浪费,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对于一些打着宗教、科学合法外衣、实际从事封建迷信、借机敛财勾当的行为,一定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处理。2.把握好风俗与陋习的关系。作为吴文化的

12、发源地区,昆山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具特色的水乡风俗。在不断走向开放的现代背景下,我们在做好农村民间风俗传承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对传统习俗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村规民俗非一朝一夕形成,要大力倡导文明节俭的村风民俗,狠刹婚丧嫁娶中大讲排场、盲目攀比等不正之风,切实减轻农民群众的经济负担。3.把握好需求与引导的关系。富裕起来的农民希望子女的婚事办得热闹喜庆是人之常情,晚辈希望通过举办丧事表达对长辈的孝敬与思念也是人之常伦。因此,我们要认识到婚丧喜事是每家每户的大事,包括正常的烧香拜佛,这个市场需求是客观存在的,宜疏不宜堵。关键是要把握好需求与引导的关系,根据群众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控疏导。宣传告知信

13、教群众,办丧事做道场,应当在政府批准开放的宗教场所内进行,防止欺瞒哄骗、以次充好、坐地起价等扰乱市场的行为。4.把握好管理与教育的关系。针对当前农村的婚丧市场和封建迷信活动,有必要开展专项整治,规范市场秩序,狠刹歪风邪气。专项整治虽然力度大、见效快,但常态长效的宣教工作则更为重要。对农民的教育工作,缓不得更急不得,关键是要创新宣教方式方法,要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方式开展“润物无声”的宣传教育工作。只有通过长期耐心细致的宣传教育,逐步提升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农民的思想觉悟,改善农村的社会风气。昆山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然而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

14、现象的抬头告诉我们:农村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现象并不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消失,我们只有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才能逐步解决这些问题。1.开展调查摸底。建议由民政局牵头,各区镇对本地区丧葬行业和从事丧葬行业人员的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对所谓的“风水”先生、“大师”、神婆进行统计,对活动情况进行了解。各区镇、街道相关负责人特别是社区(村)干部务必深入农村(社区)倾听村民心声,实际调查研究,掌握一手资料。市民族宗教局要负责对全市道观寺院烧香拜佛情况,特别是其中涉及商业行为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市工商局要对全市从事丧葬行业的经营户进行整理,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上述部门形成书面调查汇总材料,上报市府

15、办,建议由市府办牵头进一步落实区镇和部门责任。2.完善行业服务。一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市民政局指导殡葬行业协会加强自身建设,加快制定一批行业规范,引导从业人员加强行业自律。二是强化行业正规服务。目前昆山的丧葬行业市场混乱。市工商局要努力树立和培育一批经营规范、服务正规的行业龙头企业,引领全市丧葬产业健康发展。市民政局要对市殡仪馆加强规范管理,杜绝在出殡、火葬、骨灰盒、墓地出售过程中的私自抬价、随意定价现象。三是完善自选套餐服务。民政局要指导丧葬服务行业提供可供勾选的服务清单,尊重群众删繁就简的内心愿望,使整个丧葬活动程序简约、内容充实、场面肃穆、价格亲民,引导丧葬行业文明新风气。四是加强价格管

16、理。当前婚丧喜庆行业普遍存在随口要价的现象。没有最起码的明码标价,良好的市场环境自然无从谈起。民政、工商、物价等部门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昆山婚庆行业的婚纱摄影、鲜花、婚车、司仪、摄像、化妆等,丧葬行业的寿衣、花圈、灵车、火葬、骨灰盒、墓地等提出比较合理的政府指导价,完善目录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价格管理体制、规范市场运作。3.加大政府扶持。一是兴建一批公益性项目。为规范群众祭祀活动,从根本上破除封建迷信、节约用地,建议政府借鉴国内殡葬改革先进地区的经验,支持各区镇建立公益性骨灰堂(替代公墓)、停柩中心,树立健康文明的丧葬方式。二是资金扶持一批场馆。如花桥等地社区会所向居民低价开放,自购食材、邻里互助办红白喜事宴席,刹住了盲目攀比之风。建议政府投入资金,在其它区镇建设一批类似场馆,营造淳朴节俭、邻里互助风尚。三是设立移风易俗类奖励。对于带头树立婚嫁节俭新风、自觉抵制丧葬迷信活动的家庭、个人予以物质奖励,形成正面示范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