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固基础】系列2014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一轮复习考点针对训练高频考点四披沙拣金细心比对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025572 上传时间:2017-09-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8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稳固基础】系列2014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一轮复习考点针对训练高频考点四披沙拣金细心比对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稳固基础】系列2014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一轮复习考点针对训练高频考点四披沙拣金细心比对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稳固基础】系列2014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一轮复习考点针对训练高频考点四披沙拣金细心比对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稳固基础】系列2014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一轮复习考点针对训练高频考点四披沙拣金细心比对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稳固基础】系列2014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一轮复习考点针对训练高频考点四披沙拣金细心比对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稳固基础】系列2014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一轮复习考点针对训练高频考点四披沙拣金细心比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稳固基础】系列2014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一轮复习考点针对训练高频考点四披沙拣金细心比对(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频考点四披沙拣金,细心比对 分析综合 一、筛选文中的信息1.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 年高考” 部分) 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陶澍“实心任事” 的一组是 () 总督蒋攸铦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劝捐数十万金亲赴上海,筹雇商船条奏利害,至是先浚徒阳河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 A. B. C. D. 答案D 解析本题从鉴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的角度考查筛选信息。交代了陶澍的政绩被举荐为四川第一,不能表现其“实心任事” 。只是交代了别人对陶澍的评价。都能表现陶澍的“实心任事 ”。2.(2011广东)(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 年高考”部分)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

2、能表现罗提督“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俟船过,附而锯其舵乃改行,投身军营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 ”得钱买药,则两活矣A. B. C. D.答案B解析交代了罗提督所做的事情,不能表 现其智谋。 说 明罗提督改邪归正。表现罗提督想办法解决生活中的困难。3.(2010广东)(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 年高考”部分)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朱棣“料事如神”的一组是 ()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贼众新集,其心不一乘其未定,击之必破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A. B. C. D.答案D 解析为对客

3、观形势的分析, 强调居庸关地势险要、关 键 。喻证地势险要。为作战策略。4.(2009广东)(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 年高考”部分)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 ()迪深厚有器局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A. B. C. D.答案C解析 句是说李迪的性情气 质。 句说李迪遭贬。句写李迪为皇上祈年。这三句都不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 。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5.(2012广东)(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 年高考”部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 澍

4、调 查 了 安 徽 的 财 务 账 目 , 解 决 了 财 务 上 的 难 题 ; 他 还 鼓 励 老 百 姓 修 筑 堤 坝 以 防 止 水 灾 。B.陶澍在担任安徽巡抚的时候,在各县乡村设置了丰备仓,命令老百姓在秋收后量力捐献,丰备仓中的粮食不得拿出去交易或借贷。C.道光五年,在漕运受阻的时候,陶澍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替漕运。D.陶澍除了有很强的办事能力外,还善于发现人才,善于利用人才。答案C解析本题从张冠李戴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C 项“陶澍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替漕运”错,原文中的信息是“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 ,说明是英和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替漕运的。6

5、.(2011广东)(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 年高考”部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南山的一个村子里,群猴偷吃庄稼,村民深受其害。罗提督巧用计策,帮助他们解决了猴患。B.为了对付盐枭,罗提督因地制宜,巧妙部署,他令下属避其锋芒,暗中袭击,取得了辉煌成果。C.罗提督年轻时曾经误入歧途,后洗手不干,投身行伍,在平定赵金龙之乱时,立下了汗马功劳。D.罗提督功成名就后,并不忌讳那段行窃经历,他让人提醒自己,以此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答案D解析D 项“罗提督功成名就后 ”错误,原文“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并没有功成名就的说法。7.(2010广东)(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

6、“5 年高考”部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棣深谋远虑,迅速出击居庸关,打败了俞瑱;然后进军怀来,一举击溃敌军,活捉宋忠、俞瑱。B.俞瑱逃往怀来,投靠宋忠;朱棣打算乘胜追击,于是分析了敌人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制胜之策。C.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宋忠用欺骗手段来蒙蔽下属,但被敌方间谍获知,最终未达到目的。D.宋忠失败的原因在于轻率浮躁,加上计策失当,不少部下临阵哗变,以致不堪一击,兵败如山倒。答案C解析 C 项 “但 被 敌 方 间 谍 获 知 ”错 误 ,由 原 文 “获 贼 间 谍 ”可 知 是 抓 获 了 宋 忠 军 方 的 间 谍 。8.(2009广东)

7、(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 年高考”部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答案D解析 A 项“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错;B 项“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错;C项“李迪不畏众怒”错。一、筛选文中的信息信息筛选题的命题特点有哪些?答案(1)

8、信息筛选涉及的内容主要是: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信息, 表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反映人物道德品行和聪明才智的信息,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方面的信息。(2)命题形式:一般采用客观选择题形式考查考生对某一方面信息进行筛选和辨识的能力;也可能从阅读材料中选出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要求选出符合某一方面信息的选项。这是高考考查的主要题型。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高考在这一考试要求方面有哪些命题特点?答案命题采用选择题形式,多为“选非”型(即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

9、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高考对本考点的要求和命题规律是什么?答案(1)它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单纯分析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2)近几年来本考点的命题形式主要有两种:依据文章有关材料,分析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分析文章有关内容,推理、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整合点拨 无论是信息筛选还是分析概括内容,考查指向都是对文意的理解、分析和综合,其前提和基础必须是读懂文章的内容,整体把握文章的大意。为此,针对高考选文大都是以记人为主的散文的特点,整体阅读要梳理好以下内容: (1)

10、人物:所写主要何人?哪个朝代?身份、籍贯等。(2)官职:所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官?几度升黜?(3)事件:文中写了什么事?写了几件事?(4)品 格 : 所 写 之 事 表 现 了 人 物 哪 些 性 格 、 品 质 ? 文 中 有 无 直 接 或 间 接 交 代 人 物 个 性 的 词 语 ?(5)还有哪些人物?他们与主要人物有何关系?另外,要特别注意“借题解文” ,即要借助“分析、概括题”来理解全文。因为“分析、概括题”是“选非”题,它有 75%的内容、信息是正确的,即使在那个错误的选项中也不是全部内容都错,错的是很少的内容。因此,借题解文是整体把握全文内容的重要途径,或者说,做文言阅读题可

11、以先从该题做起(有人叫做“倒做法”) 。即时小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全文内容大意的梳理表。余良肱字康臣,洪州分宁人。第进士,调荆南司理参军。属县捕得杀人者,既自 诬服,良肱视验尸与刃,疑之曰:“岂有刃盈尺而 伤不及寸乎?”白府 请自捕逮,未几,果获真杀人者。民有失财物逾十万,逮平民数十人,方暑,搒掠号呼闻于外;或有附吏耳语,良肱阴知其为盗,亟捕诘之,赃尽得。改大理寺丞,出知湘阴县。县逋米数千石,岁责里胥代输,良肱论列之,遂蠲其籍。通判杭州,江潮善溢,漂官民庐舍,良肱累石堤二十里障之,潮不为害。时王陶为属官,常以气犯府帅,吏或诉陶,帅挟憾欲按之,良肱不可曰:“使陶以罪去,是以直不容也。 ”帅

12、遂已。后陶官于朝,果以直闻。知虔州,士大夫死岭外者, 丧车自虔出,多弱子寡妇。良肱悉力振护,孤女无所依者,出俸钱嫁之。以母老,得知南康军。丁母 忧,服除,为三司使判官。方关、陕用兵,朝议贷在京民钱,良肱力争之,会大臣亦以为言, 议遂格。内府出腐币售三司,三司吏将受之,良肱独曰:“若 赋诸军, 军且怨;不则货诸民,民且病。请付文思。 ”改知明州。朝廷方治汴渠,留提举汴河司。汴水淀淤,流且缓,执政主狭河议。良肱谓:“善治水者不与水争地。方冬水涸,宜自京左浚治,以及畿右,三年,可使水复行地中。 ”弗听。又议伐汴堤木以资狭河。良肱言:“ 自泗至京千余里,江、淮漕卒接踵,暑行多病暍,藉 荫以休。又其根盘

13、错,与堤为固,伐之不便。 ”屡争不能得,乃 请不与其事。执政虽怒,竟不为屈。改太常少卿、知润州,迁光禄卿、知宣州,治 为江东最。 请老,提举洪州玉隆观,卒,年八十一。(节选自宋史,有删改)答案传主基本情况 主要任职 任上所为 性格品质荆南司理参军 断清杀人、失窃疑案 擅长断案湘阴知县 请求上级免除百姓欠款修理大堤防江潮为害 体恤百姓、执政为民杭州通判谏言府帅不追究正直之属官 为人正直、坚持正义虔州知州 救济保护士大夫的弱女寡妻 体恤弱小三司使判官 反对征借百姓的钱、不接受锈蚀的货币 体恤百姓、行事严谨余良肱,宋朝洪州分宁人,是一位执政为民、卓有政绩的官员。在任京官和地方官期间,积极建言献策,体

14、恤民情,做了不少改善民生的善事。 提举汴河司多次对执政大臣的不正确主张提出异议 敢于直言、坚持己见参考译文余良肱字康臣,洪州分宁人。进士及第,调任荆南司理参军。属县捉到一个杀人疑犯,他自己已经认罪,余良肱检验尸体和 (行凶的)刀刃,怀疑此人不是真正的凶手,说:“哪里有刀刃满一尺而伤口却不到一寸长的?”向官府说明情况并请求让他自己去抓捕凶手,不久,他果然捕获了真正的杀人凶手。百姓中有人 丢失财物超过十万,官府逮捕了几十个平民,正逢天气炎热,拷打嚎叫的声音在外 边也可以听到;有人靠近府吏的耳 朵说了几句话,余良肱暗中知道他就是盗贼,马上逮捕并 审问他,搜 获了全部赃物。余良肱改任大理寺丞,又出任湘

15、阴知县。 县里拖欠税米几千石,每年责令里胥代为缴纳,余良肱上书陈述这件事,于是皇帝减免了登 记册上的这笔欠款。他又改任杭州通判,江中潮水容易泛滥,冲毁了官员和百姓的房屋,余良肱堆积二十里的石堤以阻 挡潮水,潮水不再为害。当时王陶是属官,常常因为耿直冒犯府帅,府吏中有人控告王陶,府帅挟私恨想查办王陶,余良肱不同意,说:“假使王陶因为得罪您而离职, 这是因为他耿直而不能被您容纳。 ”府帅于是不再追究。后来王陶在朝廷做官,果然以耿直闻名。后来余良肱任虔州知州,士大夫死在岭外的,丧车大多经过 虔州,服 丧的多是弱小的子女和守寡的 妇女。余良肱尽力救济保护他们,没有依靠的孤女,他拿出俸钱来帮她们出嫁。后来因为母亲年老,余良肱求得南康军知军一职。服母丧,期满后,任三司使判官。正值陕西一带打仗,朝廷商议 借在京百姓的钱,余良肱竭力反对这件事,正好大臣们也认为他言之有理,这项提议就被 搁置。内府拿出 锈蚀的货币给 三司,三司的官吏将要接受,只有余良肱说:“如果发给各路军队,军人会怨恨;如果不 发给军队,就要用它 们来购买百姓的货物,百姓就会因此困苦。 请求交付文思院(重铸)。 ”余良肱改任明州知州。朝廷正要治理汴渠,留余良肱任提举汴河司。汴水淤积,水流很慢,执政大臣持使河道变狭窄的意 见。余良肱 认为:“善于治水的人不和水争地。当冬天水干涸时, 应当从京城东边疏通治理,并治理到京城的西 边,经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