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歌》的渊源与写作契机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251854 上传时间:2019-06-10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歌》的渊源与写作契机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九歌》的渊源与写作契机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九歌》的渊源与写作契机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九歌》的渊源与写作契机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九歌》的渊源与写作契机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歌》的渊源与写作契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歌》的渊源与写作契机(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安工程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摘 要九歌是屈原的众多作品中最具独特性的一组诗歌。它以民间祭歌的外部形式,蕴含了沉重而悲苦的思想情感,充满着浓重的悲乐情调。九歌以其所祭拜的神灵的故事映照了屈原的人生悲剧:以对祭典中香草和神灵生活中香草的描写,反映了屈原的道的修行观在现实生活中不被重视甚至被混淆颠倒的悲剧;以对东君威武正义的形象的赞美和对阵亡战士的礼赞、对为职责舍弃幸福的大少司命的歌颂表达了他自己的美政理想;以对众神灵爱恋过程中的起伏心绪和最终的恋爱悲剧的描写,映照了屈原自己仕途的坎坷沉浮。这些都是诗人受到不公社会现实撞击后的心灵写照。关键字:九歌; 悲剧; 情感寄托;仕途写照28ABSTRACTN

2、ine Songs is a group of the most unique poems in Qu Yuans works.It takes the external form of folk songs and contains heavy and sad emotions,which filled with strong sentiment of joy. Nine Songs used the the story of the worship gods to reflect Qu Yuans tragedy life. With the description of vanilla

3、both in ceremonies and in the life of gods, it reflects the view of Qu Yuans practice which was not to be taken seriously in real life and even was confused by the reversed tragedy. With the admiration the mighty and justice image of Dong Jun, and the praise for the memorial, and the praise for givi

4、ng up the happiness of Siming, he expressed his own perfect political ideal.Through the description of the ups and downs mood in the love process of the gods and the final tragedy of love, it reflect ups and downs of the sink float of Qu Yuans own career. These are the spiritual portrayal of the poe

5、t who was not treated by the impact of social reality. Key Words: Nine Songs; tragedy; emotional entrust; career portrayal目 录前 言1第一节 九歌的渊源4一 九歌之名的渊源4二 九歌中悲剧色彩的渊源5第二节 九歌的写作契机6第二章 九歌对屈原人生悲剧的折射8第一节 品德修行的悲剧8一 祭典中的香草8二 神灵生活中的香草10第二节 美政理想的悲剧11一 东君以才略治国的理想12二国殇舍身卫国的热血抱负14三 大司命少司命为职责勇于舍弃自身幸福的意愿15第三节 仕途的悲剧16

6、一 云中君心有所属,恩情难恃17二 河伯忆昔美好,怅然别离18三 湘君湘夫人山鬼曲折仕途的完整写照19结 语20注 释22参考资料24前 言九歌,在屈原的众多作品中又是最具独特性的一部。九歌在外部形式上表现为一组祭神的乐曲,历来被认为是屈原放逐于南方,“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讬之以讽谏。”1又因“其文意不同,章句杂错,而广异义焉”2,历来对九歌的研究颇多争议但研究重心多放于九歌的写作时间、性质或祭祀文化上。在关于九歌悲剧性的研究上,安徽教育学院李明珠教授的屈原悲剧意蕴探析从神灵的性格和屈原的思想情感方面入手,探讨了九歌和屈原自我的解脱和

7、拯救方式的关系,但不够细致,缺少了对屈原生平悲剧性的探讨;广西师范大学的姚春玉教授的中的爱情:屈原悲剧人生的映现则从爱情悲剧方面入手,探讨了屈原的仕途悲剧,但是不够全面,仅仅着手于仕途方面,没有对思想和道德作全面分析。本文将从九歌的悲剧色彩方面入手,分道德修行、理想抱负、仕途遭遇三个部分探讨屈原的人生悲剧。第一章 九歌的渊源与写作契机第一节 九歌的渊源一 九歌之名的渊源九歌是一组情致深婉,意象清纯的诗篇,以其带有浓厚的宗教祭祀风貌而区别于屈原的其他作品,一度以来被认为非屈原所作,但其中所寓含的丰富的身世之悲和复杂的思想情感却又与屈原一贯的风格想承接。因此,以其风格的独特、文辞的优美,九歌可谓屈

8、原的艺苑中的一朵奇葩。但九歌这组诗篇虽冠以“屈原”之名流芳后世,其却非屈原所首创,屈原对九歌的创作其实质也是一种“填词”的行为。九歌是上古传说中的歌谣或乐曲的名称,相传九歌与九辩都是夏后启从天上偷来的音乐,山海经大荒西经载:“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而龙,名曰夏后开。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上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开焉得始歌九招。”3又有归藏启筮篇载:“昔彼九冥,是与帝辩同官之序,是为九歌。”4虽缺乏足够史实证明九歌是否开始于夏启,但这些材料也足以说明九歌存在的时间之久远,远在屈原之前就已存在并广泛流传。另外,屈原本人也在作品中多次提到九歌与夏启的关系,如离骚:“

9、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5,是说夏启偷得九辩与九歌后就开始寻欢作乐放纵自我了。以及天问中说:“启棘宾商,九辩九歌。”6意即启急着去朝见天帝,就将九辩与九歌带到了人间。这些都谈到了夏后启与九歌的关系,由此可见,九歌是一种远在屈原之前就已流传的古乐名,而非屈原首独。二 九歌中悲剧色彩的渊源屈原的九歌就其所写的祭祀故事来说,无论是对英雄的颂扬还是对曲折凄美的爱情故事的描写,都充斥着浓郁的悲情色调。而就其更深层意蕴而言,更是折射了屈原悲怆的一生,其悲剧性更加深重。由此可说,屈原的九歌在借上古民乐九歌的形式来“填词”的同时,融入了大量的悲剧色彩。这一举动使得九歌这一古乐有了新的更为独特的艺术魅力。

10、那么屈原为何会把这一用于祭祀本该庄严的古乐体裁的祭歌写的如此富含悲情色彩呢?这和楚国的文化风俗的直接影响有着极大的关系。楚国文化中有悲剧色彩的传统。尤其是楚国民间歌谣中一直都带有浓郁的悲剧性。如吴越春秋中记载的,伍子胥在逃亡途中遇到一渔父,渔父搭救他,赠饭,助其渡河,过后为表明心志投河自沉。过程中渔父多次唱一首歌谣来表明心志,即为渔父歌“日月昭昭乎浸已驰。与子期乎芦之漪。日已夕兮予心忧悲。月已驰兮何不渡为。事浸急兮将奈何。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7伍子胥逃亡吴国,追兵在后,形势危急,到了江边碰到了这位渔父。起初,渔父想帮助伍子胥渡河,于是说天已经晚了,你为什么还不赶紧渡河呢。后来,渔父给

11、伍子胥准备食物,而伍子胥却由于怀疑躲在了芦苇中,于是渔父又唱到“芦中人,岂非穷士乎”我怎会害你呢?故事本身带有非常浓烈的悲壮的色彩,而歌谣也富含深厚的义士之悲。再有越人歌,这是最能代表楚国民间歌谣悲剧文化色彩的“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8鄂君子皙泛舟于新波之中,越人拥楫而歌,歌词云云,鄂君子皙曰:“吾不知越歌”。后经过越译的翻译,才听得懂歌词,才明白越人的心意。在这篇歌谣中我们可以看出,越人对鄂君子皙的爱恋是痴情的“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今天是什么日子啊,我竟然能够和他一起同舟而济。

12、可见在遇到心上人时越人内心的惊喜与激动,而这种欣喜与讶异自然也表现了越人对鄂君子皙的深爱之情。初恋少女见到心上人于是欣喜,这本应是使人欣慰的故事发展,但是,当恋人不明了这种纯真而痴重的情感时就会使人感到苦涩,喜剧的爱恋就会带有沉郁的悲剧色彩。“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由于鄂君子皙不懂越语,于是不能立即明白越人的满腔痴情。面对如此形式,越人悲苦无望,心生埋怨“山上郁郁葱葱那么多树木,每棵树又有那么多枝叶,这么多数也数不清的枝叶,让人眼花缭乱,但是树木却知道哪一枝是他们自己的枝叶。那么鄂君子皙啊,同船而渡寥寥数人而已,我对你的心意你为何不能明白呢?”本应是甜蜜温馨的恋曲,在富有悲剧特色的楚

13、国民谣中,就变成了凄婉动人的悲乐。这中悲剧性的歌谣特色在楚人的很多乐歌中都有印证。如项羽被围垓下四面楚歌所作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9西楚霸王项羽面对四面楚歌的局势,即兴而作之曲就满蕴悲凉。项羽自刎前说:“天亡我,非战之罪也”10,他对自己的拔山盖世之气魄是有自信的,他认为兵败被围不是自己的无能和过错,而是天意如此。面对天意,他无力挽回局势。走至末路的英雄,连一匹马,一位女子也保全不了了。身为楚人,虽是项羽,其所作歌谣也是悲凉萧瑟之气息扑面而来。所以说民间乐歌中的悲剧色彩是楚文化的传统。屈原在自己的作品中也印证了这种传统。如,在离骚中,灵均“

14、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11于是先后向宓妃、“有娀之佚女”、“有虞之二姚”示爱,但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宓妃”是民间传说中的洛水之神,“有娀之佚女”是传说中有娀部落的美女,居于瑶台之上是商的始祖,而“有虞之二姚”则相传是虞国国王的两个女儿,是夏中兴之君少康的妻子。这些都是活跃于民间神话传说中的美女们,而屈原的离骚作为文人之辞一碰上这些民间文化,也就自然写得富有悲剧色彩了。而九歌,作为长期流传于楚地的民谣,其自身必然也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而屈原在再创作九歌时又加重了这种楚文化色彩,在祭祀的形式下塑造了众神灵的悲剧形象,也映射了自己的悲剧一生。第二节 九歌的写作契机既然九歌是乐名,那么它与屈

15、原为什么会发生关系,屈原又为什么把自己的满腔悲情填入九歌这一民间歌乐之中呢?这一点,我认为王逸的楚辞章句九歌序和朱熹的楚辞集注九歌序有很好的说明:“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俗,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讬之以讽谏,故其文意不同,章句杂错,而广异义焉。”12 “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南郢之地,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觋作乐,歌舞以娱神。蛮荆陋俗,词既鄙俚,而其阴阳人鬼之间,又或不能无亵漫淫荒之杂。原既放逐,见而感之。故颇为更定其词,去其秦甚,而又因彼事神之心,以寄我忠君爱国眷恋不忘之意。”13从这两段论述中我们可以得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