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246780 上传时间:2019-06-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学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级差地租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3.等收益线4.菲利普斯曲线二、简述题(1、2题每题10分,3、4、5题每题8分,共44分) 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什么决定?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条件下,劳动力再生产的条件发生了什么变化? 2.怎样理解相对过剩人口既是资本积累的必须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必要条件? 3.简述效用最大化原则。 4.实现帕累托最适度的条件是什么? 5.什么是凯恩斯革命?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怎样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 2.画图说明资源的最佳配置。

2、答案部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学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1. 级差地租(differential rent):由于土地的肥沃程度、气候、雨量、光照、地理位置等的不同,或在同样面积的土地上不断投入同样多的生产要素所得到的不同产量或收益而产生的地租。级差地租是由于决定产品价格的劣等地的被使用与优等地之间产生的差额。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土地的有限性引起的土地经营权的资本主义垄断,源泉是耕种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超额利润。级差地租由于形成的条件不同而分为两种形态,即级差地租和级差地租。级差地租是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

3、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资本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I和级差地租的区别,在客观上是由于对土地的两种不同的投资方法所引起的。级差地租I,是以不同地块的肥力和位置的差别为条件;而级差地租,除了这种差别外,还以同一地块上连续投资的生产率的差别为条件。与级差地租I不同,由追加投资带来的超额利润即级差地租,并不立即全部转化为租金流人土地所有者手中。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指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其产生归根结底仍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其主要形式有:第一,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也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第二,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4、既可以是国家和私人共同投资于一个新的企业,也可以是国家通过出售一部分国有企业的股份,从而形成国家和私人资本共有的企业,还可以通过国家收购一部分原私有企业的股份而形成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相结合的企业。第三,国家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也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私人企业的外部起作用,通过这种方式来促进、诱导私人企业向既定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调节。其实质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是资产阶级国家在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

5、代表资产阶级总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其主要作用有:1.从对生产的促进方面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这些矛盾和不足,促进了社会生产新一轮较快的发展。 但其不利的是:国家垄断对经济进行调节和干预的财力主要来自税收。巨额的税负最终会落到劳动人民身上,加重他们的负担,减少他们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这又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痼疾生产相对过剩的根源之一。另一方面,国家的巨额财政赤字,也是币值不稳定和通货膨胀的源泉之一。此外,国有经济还长期存在着官商作风、管理不善、效率较低、亏损严重、等问题,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3. 等收益

6、线( lsorevenue line):指两种产品在价格已定的情况下,各种不同组合的销售收入总额相等的一条直线,即在这条线上的任何一点,虽然表示了两种产品有各种不同组合,但其销售收入总额相等。如图所示,横轴、纵轴分别代表A,B两种产品的产量。假定这A,B产品价格分别为PA,PB,两种产品组合的两种极端情况:一是把既定的全部资源都生产A产品为OA1,则销售收入为OA1PA;二是把既定的全部资源都生产B产品为OB1,则销售收入为OB1PB。因为按照假定,两种产品的各种不同组合的销售收入相等,所以:OA1PAOB1PB。在此情况下,连接A1,B1形成的一条直线A1B1便等收益曲线。4. 菲利普斯曲线

7、(Phillips curve):说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变动关系的一条曲线。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来的,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因为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工资率的提高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即货币工资率的增加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加会引起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又成为当代经济学家用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菲利普斯曲线可用下图说明:令图中W为货币工资变动率,U为社会的失业率,L即为菲利普斯曲线。当失业率由U2降到Ul时,货币工资增长率就由W2上升到Wl。这表明失业率与货

8、币工资变动率有着一种交替关系。也就是说,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然会出现较高的物价上涨率。由于货币工资变动率与物价上涨率有关,而通货膨胀又用物价上涨率来表示。因而,此图再进一步引申,便可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二、简述题(1、2题每题10分,3、4、5题每题8分,共44分)1.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什么决定?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条件下,劳动力再生产的条件发生了什么变化?答:(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或者说还原为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力商品价值决定的特点在于,劳动力存在于活的人体中,劳动力的生产就是维持人们生存的生活过程,所以,

9、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可以转化为生产劳动者生活资料的劳动时间,或者说,化为维护劳动力所有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具体的说,包括:劳动力本人及其家属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以及劳动者所需要的教育和训练费用。劳动力商品的价值还包含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劳动者必要生活资料的种类和数量受各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自然历史条件的制约。(2)劳动力再生产,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一代一代不断更替的过程。通常讲的劳动力再生产具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所消耗的劳动能力(即体力和脑力的支出)的恢复和更新;二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的再生产。这里指的是后一种情况。为了实现劳动力再生产,必须给劳动者提供

10、一定的物质条件,以保证劳动者除了维持自身的生活消费之外,还能供养家庭,繁衍后代,把子女培养成合乎生产需要的劳动者。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再生产受剩余价值规律、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规律的支配。具有盲目的无政府状态的特点。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作用,劳动力再生产则具有劳动力数量有计划增长、质量不断提高的特点。劳动力再生产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必须与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水平相适应,也受着物质资料生产技术条件的制约。以手工生产为特征的经济发展对劳动力再生产的要求主要在于劳动力的数量,而以大机器生产为特征的经济发展对劳动力再生产的要求主要在于劳

11、动力的质量。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条件下,劳动力再生产的条件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劳动种类发生了变化,致使劳动力再生产的条件也发生了变化。随着生产社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的劳动分工也越来越多样化。生产日益图突破单个工人的局限,有许多的劳动者分工合作来共同完成生产过程,已成为当今生产发展的基本情况。这样在生产过程价值的创造也突破了单个劳动者的局限,是由“总体工人”共同创造家合资。特别是科技劳动、管理劳动与直接劳动的分离,实际上也就要求我们把创造机制的劳动从企业内部向外部拓展。在这种条件下,劳动力的再生产需要与原来不同的条件,要求加强科学技术、劳动技能的进一步培训。价值领域的拓展,也改变了劳动力再生

12、产的条件。价值式和财富联系在一起的。今天。不仅财富的数量迅速增长,而且财富存在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在物质财富增加的同时,精神财富业已更快的速度增加。特别是科技劳动创造的非物质财富。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全面进步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这样,为劳动力再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基础。劳动力的再生产在很大程度上指的是劳动者知识的创新和积累。为了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投资以开发人们的智力,才能为社会提供新的合乎要求的劳动力。劳动力再生产的周期,要比物质资料再生产周期长,因此制订劳动力再生产计划时,必须具有长远的战略观点,这是促使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2. 怎样理解相

13、对过剩人口既是资本积累的必须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必要条件?答:(1)相对过剩人口是指超过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而形成的相对多余的劳动人口,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理解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需要分析相对过剩人口的成因,相对过剩人口的成因可从需求与供给两方面来分析。从劳动力的需求方面看,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大,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在总资本中不变资本部分便逐渐扩大,可变资本部分则相对减少,也就是说,对劳动力的需求会相对地减少,尽管所需雇佣的工人绝对量可能会减少,也可能会增加。再从劳动力的供给方面看,由于某些因素会导致雇佣工人的总数增加。例如,随着各种先进机器的广

14、泛使用,减轻了体力劳动的繁重程度,简化厂操作,便于大量使用女工和童工及非技术熟练工人;竞争和两极分化会使大批农民和小商品生产者、甚至一些中小资本家破产,加入到雇佣劳动者的队伍;总人口的增加、退休后再就业及某些产业结构的调整等,也会加大劳动力的实际供给。可见,随着资本主义积累和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会造成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减少,而另一方面又会造成劳动力供给的不断增加,这就使得劳动力的供给超过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从而必然造成大量的劳动者失业,形成相对过剩人口。但这种相对过剩人口,并不是社会上绝对多余的人口,不是社会财富和生产能力已经容纳不了的“过剩人口”,而仅仅是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主义积累对劳

15、动力的需要的过剩人口。所以,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必然产物。 (2)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同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大量相对过剩人口,不仅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而且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构成了劳动力市场和剩余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机构和条件。这是因为: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是繁荣、危机、萧条和复苏等阶段组成的周期性的波动过程,资本增殖对于劳动力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而在不断发生变化,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可以随时调节和满足不同时期资本对劳动力的需要,从而起到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过剩人口形成一支可供支配的产业后备军,它绝

16、对地隶属于资本,不仅可以随时为资本增殖的需要提供劳动力资源,而且通过劳动市场的竞争,对工人的就业和工资水平的形成施加压力,从而把劳动力市场的作用范围限制在符合资本增殖需要的界限之内。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既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又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都不可能也不会真正愿意消灭失业人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还出现“结构性”失业,即由于新的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而不能适应要求的失业人口。因此,相对过剩人口既是资本积累的必须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必要条件。3. 简述效用最大化原则。答:就消费者对消费品的购买选择而言,消费者的均衡指在商品现行价格和不变的消费者收入的条件下,消费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