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准则04609-湖北省教育考试院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246181 上传时间:2019-06-1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准则04609-湖北省教育考试院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审计准则04609-湖北省教育考试院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审计准则04609-湖北省教育考试院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审计准则04609-湖北省教育考试院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审计准则04609-湖北省教育考试院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审计准则04609-湖北省教育考试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准则04609-湖北省教育考试院(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名称:审计准则 课程代码:04609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审计准则 课程代码:04609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审计准则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独立本科段)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反映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最新变化,具有专业技术性较强、与实务结合紧密的特点。学习本课程,可以加深学生对与审计学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为学生将来从事注册会计师行业及相关行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的目标为:帮助学生理解审计准则的重要性,熟悉审计准则的特征、体系和结构,掌握审计准则中的一般原则与责任

2、、风险评估以及风险应对、审计证据、利用其他主体的工作、特殊领域等关键内容,把握审计准则中的最新变化,提高学习、利用、遵循准则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应熟读教材,积极思考,适当练习,深入理解、牢固记忆并灵活运用审计准则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重要知识点,尤其要重视新准则中有关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与应对、舞弊检查、审计证据收集与评价等核心内容。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在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层次较高、难度较大,要求学生已较为系统地学习过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审计学等基础课程,掌握了会计学、审计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本课程与后续课程注册会计师审计案例学习具有互补性,可以提高学生将审计准则理论与审计

3、实务相结合的能力。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并掌握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框架结构及其特征,了解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原因和新审计准则对于风险导向审计的强调。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执业准则体系的框架结构(重点) 识记: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执业准则体系的组成部分; (2)鉴证业务准则的两个层次及其关系; (3)审计准则的六大类别; (4)审计准则百位数编号的含义。 理解: (1)鉴证业务准则、相关服务准则和质量控制准则的相互关系; (2)审计准则内部的逻辑结构。 (二)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特点(次重

4、点) 识记: (1)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2)风险导向审计。 理解: (1)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特征; (2)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原因;第二章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并掌握鉴证业务的概念、分类、要素,以及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拓展的原因,能够区分鉴证业务与相关服务、直接报告鉴证业务与基于责任方认定鉴证业务、合理保证鉴证业务与有限保证鉴证业务。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鉴证业务的概念及其发展原因(次重点) 识记: (1)鉴证业务的含义; (2)相关服务的含义。 理解: (1)鉴证业务与相关服务的区别; (2)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拓展的原因。 应用: 能够

5、区分鉴证业务和相关服务。 (二)鉴证业务的分类及要素(重点) 识记: (1)基于责任方认定的鉴证业务; (2)直接报告的鉴证业务; (3)有限保证的鉴证业务; (4)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 (5)鉴证业务的要素,即鉴证业务三方关系、鉴证对象、标准、证据与鉴证报告。 理解: (1)基于责任方认定的鉴证业务与直接报告鉴证业务的联系与区别; (2)合理保证鉴证业务与有限保证鉴证业务的联系与区别; (3)鉴证业务与管理咨询服务交叉在一起时,注册会计师的处理方法。 应用: 判断注册会计师提供的某种业务是否属于鉴证业务,以及属于哪一类鉴证业务。第三章审计准则 一般原则与责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

6、习,理解并掌握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与一般原则、审计业务约定书、历史性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审计工作底稿、财务报表审计中对于舞弊的考虑、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与治理层的沟通、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等准则要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重点) 识记: (1)通用目的审计业务与特殊目的审计业务; (2)审计范围的含义; (3)职业怀疑态度的含义; (4)合理保证的含义; (5)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的含义。 理解: (1)财务报表审计的合法性目标与公允性目标; (2)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责任与注册会计师责任及其关系; (3)审计程序的性质

7、、时间和范围; (4)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原因及要求; (5)审计的固有局限性与合理保证; (6)审计风险模型及风险要素之间的关系; (7)审计风险与重要性之间的关系。 应用: 根据审计风险模型求解未知的风险要素数值。 (二)审计业务约定书(次重点) 识记: 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含义及其必备条款 理解: (1)审计业务约定书的作用; (2)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前应做的工作; (3)连续审计和审计业务变更情况下对于审计业务书的考虑。 (三)历史性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次重点) 识记: (1)项目合伙人的含义; (2)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的最终责任人,即主任会计师; (3)历史性财务信息审计质量控

8、制的六要素,即对审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职业道德规范、客户关系与具体审计业务的接受与保持、项目组的工作委派、业务执行、监控。 理解: (1)审计项目(合伙人)负责人在业务质量控制中应承担的主要工作; (2)项目负(合伙人)责人在业务接受与保持决策中应考虑的主要事项; (3)项目质量复核与项目组内部复核的区别。 (四)审计工作底稿(重点) 识记: (1)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归档期限与保存年限; (2)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以及分析表、核对表的含义; (3)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素; (4)永久性档案与当期档案; (5)审计标识; (6)审计档案的所有权。理解: (1)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 (2)审计

9、工作底稿编制的要求; (3)审计工作底稿中应记录的重大事项; (4)审计工作底稿复核的要点; (5)审计档案的保密要求。 (五)财务报表审计中对于舞弊的考虑(重点) 识记: (1)舞弊、错误与违反法规行为的含义; (2)按舞弊形式进行的分类,即对财务信息做出虚假报告和侵占资产; (3)按舞弊主体进行的分类,即管理层舞弊与员工舞弊; (4)对财务信息作出虚假报告的表现形式及实施手段; (5)侵占资产的表现形式及实施手段; (6)高估销售收入的三种手法。 理解: (1)错误、舞弊和违法行为的区别; (2)舞弊风险三要素(即动机或压力、机会和借口)及其相互关系; (3)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未被发现的风

10、险; (4)涉及文件记录真伪鉴别的审计责任; (5)评估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时应考虑的因素; (6)在收入确认方面的舞弊风险的考虑; (7)对于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 应用: 运用舞弊风险的三要素理论(即动机、机会和借口)分析舞弊案例为何发生。 (六)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一般) 识记: (1)违反法规行为的含义; (2)对违反法规行为进行总体了解的程序; (3)应向监管机构报告的违反法规行为; (4)被审计单位违反法规行为的必要补救措施。 理解: (1)违反法规行为与财务报告的关系,以及如何评价违反法规行为对于财务报表的影响; (2)违反法规行为的管理层责任与注册

11、会计师责任; (3)因为被审计单位违反法规行为而解除业务约定的条件。 (七)与治理层的沟通(一般) 识记: (1)治理层与管理层的概念; (2)治理结构的概念; (3)应采用书面形式与治理层进行沟通的情形。 理解: (1)治理层对于财务报告的监督职责; (2)与治理层沟通的作用; (3)治理层参与管理的程度及其对沟通的影响。 (八)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一般) 识记: (1)前任注册会计师与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概念; (2)后任注册会计师通常应向前任注册会计师询问的内容。 理解: (1)前后任注册会计师沟通的原则; (2)前后任注册会计师沟通过程中的保密责任。第四章审计准则风险评估以及风险的应对

12、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并掌握计划审计工作、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对被审计单位使用服务机构的考虑、重要性、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等准则的基本内容,提高评估及应对重大错报风险的意识与能力。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计划审计工作(重点)识记: (1)初步业务活动的含义、目的和内容; (2)总体审计策略与具体审计计划的含义、区别; (3)总体审计策略的内容; (4)具体审计计划的内容。理解:(1)总体审计策略与具体审计计划的关系;(2)首次接受审计委托时编制审计计划应考虑的事项。 (二)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重点)识记:(1)

13、风险评估程序的含义及内容;(2)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六个内容;(3)了解被审计单位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的目的及其主要内容;(4)了解被审计单位性质的目的及其主要内容;(5)了解被审计单位目标、战略及相关经营风险的目的和主要内容;(6)了解被审计单位对于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的目的和主要内容;(7)了解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衡量和评价的目的和主要内容;(8)了解被审计单位内容控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9)了解被审计单位控制环境的总体要求及应了解的控制环境构成要素;(10)应了解的控制活动的主要内容;(11)内部控制的目标、责任主体和局限性;(12)表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信号;(

14、13)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记录要求。 理解:(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必要性;(2)对于内部控制了解的深度;(3)经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的关系;(4)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应用:(1)能够识别并判断简单案例中重大错报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其风险水平高低;(2)能够识别并判断简单案例中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 (三)重要性(重点)识记: (1)重要性的概念; (2)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各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理解: (1)重要性的内涵和实质; (2)重要性的性质判断标准; (3)重要性、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 (4)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