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一中课程实施方案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245933 上传时间:2019-06-1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海一中课程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定海一中课程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定海一中课程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定海一中课程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定海一中课程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定海一中课程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海一中课程实施方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定海一中课程实施方案浙江省定海第一中学为全面科学地规划和实施我校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提高我校新课程实施水平,根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总体要求,整合学校办学思想,教育文化资源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制订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校的新课程改革,根据“减总量、调结构、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的总体思路,对照浙江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建设标准(试行),结合省市指导意见,立足我校实际,切实转变育人模式,在总结我校教育教学成果的基础上,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充满活力的新课程体系,推动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不同潜质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

2、实现我校办学质量的新跨越。二、背景分析(一)学校概况浙江省定海一中创建于1956年,1999年易地搬迁,2006年顺利通过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的评估验收。建校以来,学校遵循“忠信崇德 砺学图强”的校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办学特色,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学校先后被授予浙江省现代教育实验学校,浙江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浙江省健康促进学校金奖,舟山市文明单位,舟山市“花园式”绿化单位等荣誉。(二)现状分析 1、学校已经具备优势(1)管理。学校将制度管理和教师自身价值实现相结合,崇尚团队协作精神,学校管理层职责明确,工作开展有序、有效,在教师中有较高的威信,教师积

3、极主动参与学校管理,团队凝聚力强。(2)师资。近年来,我校一直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科研兴校,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等手段,班主任、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三支队伍建设齐头并进,涌现出一大批精教学、肯钻研的教师。学校现有市学科带头人5人,高级教师5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2.2%,全体教师团结协作,齐心协力,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充足的人才支撑。(3)硬件。学校地处古学宫遗址,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御书楼”、“泮池”、“孔子雕像”是学校乃至舟山市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全市唯一的舟山国学馆,更是舟山市民接触传统国学文化,宏扬国粹精神,促进学校特色创建以及一中学子社交、社团活动的绝佳场所。2、

4、学校已有特色分析(1)我校作为浙江省艺术特色学校,按国家课程标准规定开齐、开足各类必修课程。在此基础上,我校制定了定海一中体艺技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每星期增设一节具有校本特色的体艺技选修课程,如健美操、形体训练、田径、合唱、素描、计算机制图、象棋等,并在高一、高二中按选修方案组织实施。(2)我校依托古学宫的特殊地理优势,制定了定海一中“争做儒雅一中人”校本课程方案,并结合论语精心编写儒雅一中人校本教材,将传统经典承载的“仁、义、礼、智、信”道德伦理观与当今社会价值观有机融合,在规范化的教育与管理中让学生明白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让一中的“学做真人”思想伴随学生一生的发展,并终身受益。(3)我校

5、从2011学年开始实施差异性教学,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等实际出发,通过班级组织与教学策略的变化,创设“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环境,引导教师创新教法,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学生经过努力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有差异地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4)我校一直重视文科的教学,从教师的配备、奖励制度的制订等各方面吸引学生选读文科,也受到了学生的青睐,文科高考成绩一直名列全市重点中学前列,其中文科语文的高考平均分历年位列全市第二、三名,有多名学生高考总分冲入全市前十名。3、未来学校的特色规划及办学目标 结合学校已有特色和办学方向,未来学校的办学特色是:人文见长,全面发展(1)学校坚持“

6、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挖掘学宫文化的内涵,整合学宫文化与各学科的内在联系,弘扬儒家思想的经典,将儒家文化贯穿整个高中学习阶段,根据学生不同的年段,高一年级以忠信崇德教育为主,培养学生忠孝、仁德、修身、诚信的品德,让他们懂得如何做人,高二年级以勤学善思教育为主,培养学生勤学、谦逊、慎思的态度,让他们学会如何学习,高三年级以励志图强教育为主,培养学生治国、为民、友爱、自强的精神,让他们正确面对人生、树立远大的理想,通过系列教育,努力培育“儒雅一中人”的形象。(2)在教学上,加大文科教学的扶持力度,在政策、制度、师资上给予倾斜,增加知识拓展类中文科选修门类的比重,引导、吸引优秀学生选修

7、文科,通过聘请专家指导、邀请校友讲课、外出参观、交流等手段,拓宽教学渠道;同时,针对当前学生报考影视、设计等专业人数趋多的现状,在音乐、美术等学科增加投入,凸显文科特色。三、目标和任务我校新课程实施工作的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是:(1)以深化高中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施行我校新一轮规划为抓手,把落实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弘扬我校教育教学成果有机结合起来,以向高一级学校输送高素质人才为主要任务,实现学校办学质量的新飞跃。 (2)提高学校研发与管理课程能力,大力加强选修课程的开发建设,挖掘学校和社区的丰富资源,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新课程体系,并逐渐形成配套的管理模式。(3)系统进行以“专家引领、组内互助、自

8、研自修”为特征的校本培训,不断增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实效性,让教师通过参与课程建设,拓展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科研能力、科学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形成合作进取的教师文化,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4)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习能力,夯实“终身发展”的基石。(5)充分发挥评价的杠杆作用和激励作用,探索和建立德育与智育相促进,校内评价与社区家庭评价相参照,过程评价和终端评价相统一的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发展性评价制度和教学水平监测体系,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生评价方案和

9、学分制教学管理方案。四、课程结构与内容 根据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设置的课程体系,高中课程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组成,必修课程由国家指定学科和教材,选修课程分为知识拓展(其中包含人文素养方面的校本课程)、职业技能、兴趣特长、社会实践四类。对照我校选修课程建设目标,结合特色高中创建和本校实际,我们拟定开发选修课程的体系如下:(1)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包括必修内容的拓展课程、大学初级课程、学科应用性课程、学科发展前沿课程等,旨在体现课程的层次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形成更为厚实的知识基础。(2)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包括生活技能、职业技能、地方经济技术等

10、课程,通过与舟山职业技术学校、舟山技工学校等学校协作,旨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动手能力、生活技能、职业技能,激发创造潜能,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3)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包括体育、艺术、健康教育、休闲生活等课程,旨在体现课程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兴趣,发展个性特长,激发各方面的素质和潜能,提高综合素质。(4)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包括调查探究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课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各种社会体验和问题解决等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实践能力、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5)人文素养内容是体现我校人文教育办学特色的校本选修课程,学校以学宫文化为依托,以“舟山国学馆”的开设为契机

11、,通过传统文化的拓展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礼仪、仁爱孝敬、勤学善思、励志图强的精神,完善健康的人格。在按要求完成国家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开足开全各类选修课程。高一拟开出38门课程,主要以儒雅礼仪教育、学科基础介绍、生活技能、体艺技学科的初级课程等为主,高二拟开出43门课程,主要以孔子思想教育、学科拓展知识、地方特色课程、职业教育、体艺技学科中级课程等为主,高三拟开出39门课程,主要以学科拓展知识、大学初级课程、学科发展前沿知识等为主,三年共计开出120门课程。具体课程设置计划和学分设置方案(见附件一、二、三、四)五、课程实施与评价 1、合理有序地安排课程根据学校现有软硬件条件以及新课程改革的目

12、标要求,选修课的实施采用固定班与走班制两种形式,高一每星期三、四下午四节课实行选修课教学,每周8课时,高二每星期一、三下午四节课实行选修课教学,每周8课时,其中一个下午四节课以相对固定班级进行知识拓展类学科选修,另一个下午安排全段四大类课程的选修,高三安排星期五下午四节课实行走班,每周4课时,主要安排知识拓展类学科的选修。每节课开设不同的课程,学校按规定开足各选修门类,让学生有充分的选课空间(因条件限制,初始阶段各段学生只能在本段内跨班、跨教师上课),每个学生每学期选8门课,其中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兴趣特长的部分课程放在假期或公休日进行,高中三年每生共需选修48门课。2、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学校在

13、各班成立学生选课指导小组,建立行之有效的校内选课指导制度,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每学年学校将编制定海一中课程设置选课指导手册,并在选课前及时提供给学生。班主任、导师和学科教师指导学生选课,与学生建立相对固定而长久的联系,为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提供指导和帮助。学校将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和帮助学生选课,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志向和自身条件合理配置选修模块和课程,使他们实现有个性的发展。3、建立课程资源共享的机制为保障选修课程的实施,学校应加强课程资源建设,积极鼓励教师外出培训、进修,充分利用网络这一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校内现有资源,同时,密切区域内校际之间合作,

14、密切与职业院校的合作,密切与社区的合作,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实现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共享。4、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选修课的学习情况通过学分来体现。学生选学一门课程,每修完18个学时,表现良好,考试考核合格取得一个学分,高中三年每个学生必须得到48个选修学分(其中每个学生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学分不少于6学分,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学分不超过8学分)和相应的必修学分,同时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达到规定要求,才准予毕业。 学校成立定海一中学生学分认定委员会,制定学分认定办法,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坚持学业水平考试、职业资格认定、获奖证书确认相结合,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比武活动,完善学

15、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利用信息化管理,全面、准确地将学生课程修习情况、个性特长发展情况记入学生成长记录,并将选修课修习好坏与优秀学生评比,奖学金发放,推优入党等挂起钩来。加强对教师选修课教学的管理,制定教师选修课实施的评价奖励办法,将选修课的工作量纳入教师常规工作量之中,将教师的教学情况与教师职称评定、先进推选及绩效工资挂钩,对教师自行开发的选修教材按质量予以奖励。六、组织形式与管理体制 为确保选修课程的实施,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组员的定海一中课程实施领导委员会,全面负责指导新课程的规划、实施。同时成立了由学校行政、班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导师参加的各工作小组,具

16、体落实、管理、监督课程的实施。一、定海一中课程实施领导委员会组长:陈兴浩 副组长:李莹 虞硕铭 吕维 夏邦国组员:洪伟方 姚如康 傅嘉平 林雅红 高红彬 沃维林主要职责:全面负责学校新课程工作,在经费使用、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提高等方面提供保障,保证新课程的实施质量。委员会下设工作小组:1、课程开发实施小组组长:虞硕铭 组员:姚如康 陈志军 黄明才 陈跃文 潘 微 顾苗章 各教研组长 各备课组长 学生导师主要职责:(1)制定选修课程实施方案和选修课程操作计划;(2)制定学生学分认定办法;(3)负责学校选修课程的开发、审核;(4)学校各项教育教学管理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