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供应链管理》教案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245700 上传时间:2019-06-10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供应链管理》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供应链管理》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供应链管理》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供应链管理》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供应链管理》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供应链管理》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供应链管理》教案(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供应链管理教案 续页1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章 供应链管理基础第一节 企业管理模式的演变及其发展现代企业面临新的环境历史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顾客(Customer)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Competition)日益加剧,加上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Change),使得整个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3C”是用户需求多样性与市场变化不确定性的根源,同时也是促进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的外在压力。企业面对一个变化迅速且无法预测的买方市场,为了提高竞争力,采取了许多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方法。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信息资源利

2、用要求提高信息时代 产品研发提升到企业竞争的重要地位技术进步 全球化市场的建立和无国界竞争的加剧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用户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出现消费观念变革大力提倡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可持续发展二、企业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压力: 进一步满足顾客需求的压力 平衡售前、售后服务和运作成本的压力企业内部变革面临更多压力挑战: 缩短产品研发周期产品寿命周期越来越短降低库存水平产品品种数飞速膨胀缩短交货期对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高 提供定制化服务产品和服务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 三、传统管理模式及其缺陷在工业化时代,各企业和企业部门之间强调的是效率与分工的重要性,因此每个企业都追求效率化及高度单纯化,人们

3、普遍认为只要本企业可以达到效率最大化,整体必因此而获利。但由于过分强调工作切割及局部最佳化的结果,整体观念有所削弱。 传统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市场环境特征:以规模化需求和区域性的卖方市场为主生产方式特征:少品种、大批量生产,刚性、专用流水线管理组织特征:多级递阶控制的组织结构,管理跨度小、层次多管理思想和管理制度特征:集权式,以追求稳定和控制为主竞争模式:以规模求效益资本的高投入和教育、科技的低投入:大规模生产需要大量土地和设备。劳动的特点是简单重复劳动。信息特征和系统特征:静态、开环、相对封闭的刚性系统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企业与企业的关系:以企业为中心,企业间是纯粹的竞争关系传统“纵向一体化”模

4、式的种种缺陷:增加企业投资负担承担丧失市场时机的风险迫使企业从事不擅长的业务活动在每个业务领域都直接面临众多竞争对手增大企业的行业风险四、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基于单个企业的管理模式所谓基于单个企业的管理模式,是指管理模式的设计以某一个企业的资源利用为核心,资源的概念仅局限于本企业。比较典型的管理模式有如下几种形式。1成组技术(GT):当时提出的目的是解决零件品种多、批量小带来的问题。后又与数控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生产管理、产品设计、资源配置等结合起来,将成组的概念扩展至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及生产管理整个系统,发展成为成组技术。2柔性制造系统柔性制造单元(FMC):在成组技术的基础上引入计算机

5、控制和管理,提高了加工的自动化和柔性,从而进一步发展了成组技术的概念和应用。进一步,在FMC中又增加了计算机控制和调度功能,通过计算机可以实现4小时连续工作,实现了不停机转换零件品种和批量。同时,在加工中心之间通过自动导向小车或传送带运输零件。人们称这种系统为柔性制造系统(FMS)。FMS的特点:实现了柔性生产流水作业,使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取得了类似大量流水生产的效果3减少零件变化减少零件变化(VRP):运用统计方法,区分产品中固定不变部分与变动部分,使变动部分尽可能减少,它研究各种组合技术,如基本部分加附加部分、公共模块的组合方式以及各种基本模块的组合方式等,以简化设计。4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6、(CIM):有两个基本观点: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即从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加工制造、经营管理到售后服务的全部生产活动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紧密连接,统一考虑。整个生产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数据的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的过程。最终形成的产品可以看作是数据的物质表现。CIM目的:在于使企业更快、更好、更省地制造出市场需求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响应能力。当一个企业运用CIM哲学组织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时,就构成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以上几种方法的共同特点:首先是以一个企业的资源为主,所考虑的都是本企业制造资源的安排问题。其次,由于只站在单个企业的角度考虑问题,对企业间的合作没有提高到

7、战略高度来认识,有时甚至把企业间的协作看作是不得已的办法。(二)基于扩展企业的管理模式:以虚拟企业(VE)或动态联盟为基础的敏捷制造模式。五、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产生和发展企业运作管理模式的变化从“纵向一体化”向“横向一体化”转化从“大而全、小而全”向“分散网络化制造”转化从“封闭式”向“开放式”的设计、开发与生产转化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在企业管理中形成了一种“横向一体化”的管理热潮。许多企业将原有的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自己集中资源发展核心能力,通过和相关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占据竞争中的主动地位。供应链管理能够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因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 。有关数据显示,使企业总成本下降

8、10%;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按时交货率提高15%以上;订货生产的周期时间缩短25%35%;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生产率提高10%以上。 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作业:什么是价值链?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供应链管理教案 续页2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两位同学课堂讲演上节课的作业,教师点评(15分钟)第二节 供应链基本概念一、供应链的结构模型二、供应链的定义: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物流术语 GB/T18354-2001国家标准物流术语: 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是指产品在达到消费者手中之前所涉及的

9、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即由物料获取、物料加工,并将成品送到用户手中这一过程所涉及的企业和部门组成的一个网络。 马士华: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看重点强调马世华的定义,强调控制。三、供应链的类型1、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从结构上讲, 内部供应链是指企业内部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采购部门、生产部门、仓储部门、销售部门等组成的供需网络。 外部

10、供应链则是指涵盖企业的与企业相关的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供应商、生产商、储运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 2、稳定的供应链和动态的供应链基于相对稳定、单一的市场需求而组成的供应链稳定性较强。基于相对频繁变化、复杂的需求而组成的供应链动态性较高。3、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当供应链的容量能满足用户需求时,供应链处于平衡状态。而当市场变化加 剧,造成供应链成本增加、库存增加、浪费增加等现象时,企业不是在最优状态下运作,供应链则处于倾斜状态 。4、盟主型供应链和非盟主型供应链所谓盟主型供应链,即某一成员在供应链中占有主导地位,对其他成员具有很强的辐射能力和吸引能力,通常称该企业为

11、核心企业或主导企业。 以生产商为核心的供应链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以中间商为核心的供应链中国烟草系统、香港利丰公司以零售商为核心的供应链沃尔玛、家乐福5、有效性供应链和反应性供应链有效性供应链也称物质效率型供应链。 是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转化成零部件、半成品、产品,并以尽可能低的价格有效地实现以供应为基本目标的供应链管理系统。 此类产品需求一般是可以预测的,在整个供应链各环节中总是力争存货最小化,并通过高效率物流过程形成物资、商品的高周转率,从而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导入期。选择供应商时着重考虑服务、成本、质量和时间因素。 反应性型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市场中介的功能,即把产品分配到满足用户

12、需求的市场,对未预知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的供应链管理系统。 此类产品需求一般是不可预见的,需要做到因商品脱销、降价销售和存货过时所造成的损失最小化,因而生产系统需要准备足够的缓冲生产能力,存货需准备有效的零部件和成品的缓冲存货,同时,需要以多种方式投资以缩短市场导入期。在选择供应商时主要考虑速度、灵活性和质量。 四、供应链的特征1、复杂性:供应链节点企业涉及的跨度(层次)不同,供应链往往由多个不同类型甚至多国企业构成,所以供应链结构模式比一般单个企业的结构模式更为复杂。 2、动态性:为了企业战略和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节点企业需要动态地更新,这就使得供应链具有明显的动态性。 3、面向用户需求:

13、供应链的形成、存在、重构,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而发生,并且在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中,用户的需求变动是供应链中信息流、产品服务流、资金流运作的驱动源。 4、交叉性:节点企业可以是这个供应链的成员,同时又是另一个供应链的成员,众多的供应链形成交叉结构,增加了协调管理的难度。五、供应链流程的推拉法分析依据相对于顾客需求的执行顺序,供应链上的所有流程可以分为两类:推动流程和拉动流程。对顾客订单的反应启动拉动流程;对顾客订购预期的反应启动推动流程。在拉动流程执行过程中,需求是已知的、确定的;而在推动流程执行过程中,需求是未知的,因此必须进行预测。由于拉动流程是对顾客需求的反应,因而也可以被视为反应性流程;

14、相应地,推动流程可以被视为推测性流程,因为它们是依据预测进行的,而不是对顾客实际需求的反应。供应链上的推拉边界将推动流程和拉动流程区别开来。(拉流程分析法和有效性供应链和反应性供应链结合起来。这里的拉动虽然指的是对顾客定单的反应,但是顾客的需求是会变化的,所以这里的需求只能说是在一定的时期里是确定的。所以有点类似反应性供应链。这里的推动虽然指的是对顾客需求的预期,或者说是一种派生,但是如果放生在生产阶段,一旦这种派生的需求确定,那么生产的具体的需求就可以精确的计算出来,此时的需求是确定的了。所以有点类似有效性供应链。以电脑生产和销售为例,消费者购买到的成品可以说是“创新性”产品,而生产电脑所需

15、要的零部件则可以说是“功能性”的产品。当考虑与供应链设计相关的战略决策时,供应链的推/拉法分析非常有用。由于供应链流程与顾客订购有关,推/拉法分析要求进一步地从全球化角度考虑问题。例如,如果下述转变能将推动流程变为拉动流程的话,那么,推/拉观点可能会导致某些流程被传递到供应链的不同阶段去完成。)案例:在戴尔公司,PC机组装线的起点就代表推拉边界。PC机组装前的所有流程是推动流程;而所有组装过程中和此后的所有流程均是对顾客需求的反应,因而是拉动流程。 顾客通过网页了解产品的规格、性能和价格,选好商品后在网页上输入订货信息并为该商品付款;顾客稍后还可以查询订货情况。供应链的后续环节利用顾客订货信息填写订单,组织生产。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供应链管理教案 续页3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三节 供应链管理概述一、供应链管理的涵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物流术语 GB/T18354-2001就是为了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