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城景观述记——德国北戈尔帕地区露天煤矿废弃地景观重建-佚名-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245403 上传时间:2019-06-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城景观述记——德国北戈尔帕地区露天煤矿废弃地景观重建-佚名-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铁城景观述记——德国北戈尔帕地区露天煤矿废弃地景观重建-佚名-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铁城景观述记——德国北戈尔帕地区露天煤矿废弃地景观重建-佚名-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铁城景观述记——德国北戈尔帕地区露天煤矿废弃地景观重建-佚名-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铁城景观述记——德国北戈尔帕地区露天煤矿废弃地景观重建-佚名-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铁城景观述记——德国北戈尔帕地区露天煤矿废弃地景观重建-佚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城景观述记——德国北戈尔帕地区露天煤矿废弃地景观重建-佚名-(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铁城景观述记德国北戈尔帕地区露天煤矿废弃地景观重建-佚名- 铁城是当时工业化的象征,没有理想就没有乌托邦,工业化是包豪斯的理想之国。 “铁城”是露天煤矿历史发展的延续,将它们作为露天博物馆,向人们展示露天煤矿的开采历史,它既是巨大的雕塑群,也是当地的地标北戈尔帕位于原东德地区,是著名的露天煤矿产区,150年来,人们过度地开采,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原有的地貌村落已荡然无存,留下一片碎石及大面积深坑群,生态环境极端恶劣。近30年开采了7000万吨燃煤,并运输到周边热力发电厂,为此开挖了3.4亿立方米的土石方,消耗了3.6亿立方米地下水,形成面积1915公顷、深度24米的大坑。随着两德统一,该煤矿

2、被迫停产,这一地区被列为东德重建的重点项目。改建需要理念支撑,包豪斯参与了这一重大项目,包豪斯(Bauhaus)作为一种设计体系在当年风靡整个世界。固然后现代主义的崛起对包豪斯的设计思想来说是一种冲击、一种进步,但在现代许多工业设计中,包豪斯的思想和美学趣味整整影响了一代人。包豪斯提倡客观地对待现实世界,在创作中强调以认识活动为主,并且猛烈批判复古主义。它意识到自己所处的时代并将表现这个时代的能力为原则。认为现代工业犹如现代生活,包罗万象,应该把各种不同的技艺吸收进来,成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它强调建筑师、艺术家、画家必须面向工艺。这是包豪斯首次参与大尺度的景观及生态重建,他们将遗留下来的地貌、大

3、型机械作为景观特质,表现了大型机械在人类生活中曾经起到的重要作用,并记录这一地区的工业化历史,作出“工业化的花园王国”(“Industrielles Gartenreich”)概念。500)this.width=500” border=0包豪斯的学生马丁布鲁克(Martin Brueck)在毕业论文中,进一步拓展了这一概念,提出了“铁城”(“Ferropolis”) 概念:将这些千吨重的钢铁巨人,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半岛,形成特殊的景观特质。铁城是当时工业化的象征,没有理想就没有乌托邦,工业化是包豪斯的理想之国。 “铁城”是露天煤矿历史发展的延续,将它们作为露天博物馆,向人们展示露天煤矿的开采

4、历史,它既是巨大的雕塑群,也是当地的地标。 1995年五个大型机械被运送到这一地区,这一计划得到包豪斯基金会的赞助,并作为2000年世博会的参展项目,这一地区的景观特质及重建活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500)this.width=500” border=0 一、 利用现有的矿区创造了休闲的场所,让人们了解煤矿产业,并体验自然与技术的关系。1995年开始,这里举行了很多活动,将人们带入这一地区,相关组织的6000多位专业爱好者在这里举行徒步游玩活动。19971998年夏天不同的艺术家、景观师及建筑师汇聚此地,举行了一个名曰“夏天宣言”的活动,探索这里废弃物的景观特质及观赏价值,目的是在大面积灌水

5、之前留下值得观赏的及有纪念意义的痕迹。500)this.width=500” border=0二、 利用挖掘机围合起来的空间,形成巨大的露天剧场。1998年由英国的舞台设计师德国的景观及建筑师共同设计,演奏流行的摇滚乐,吸引大量年轻人来此,丰富了这一地区的文化活动,剧场可以容纳25000余人,同时这里还可以表演歌剧,举行各种体育活动。刺激、魔幻的灯光打在巨型机械上,与重金属音乐形成绝配。500)this.width=500” border=0 三、 利用这一地区的火车、轨道等交通设施。当时的第31号车间,收集了很多火车头以及挖煤的工具和器械。将它们串联起来,形成露天博物馆,向人们诉说该地区15

6、0年的露天煤矿开发过程。 “铁城”是欧洲最大的金属雕塑群,因它而大大地提高了这一地区的知名度。夏季,这里是摇滚乐爱好者的圣地,大面积矿坑注水后形成580公顷水面,大大改善了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周边植被逐渐演替,吸引了很多鸟类。 这一案例为今后的工业废弃地的重建,开拓了一个崭新的思路:尊重现有景观,不要花很多钱,大面积挖山叠水,破坏已经很脆弱的废弃地生态生境。通过理性的分析,将已存在的景观特质,挖掘出来,形成有鲜明地方特征的景观。同时改善周边地区的生态效益,带动周边地区各行业的发展,形成产业。真正做到可持续性发展,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并重。 作者简介丁一巨1990年获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获得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博士学位后在该校工作,同时兼职于德国瓦伦汀景观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事务所。2003年担任该事务所中国地区首席代表。罗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规划设计专业硕士,现任上海锦源景观设计工程公司总设计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