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德育方法创新研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243885 上传时间:2019-06-10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德育方法创新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德育方法创新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德育方法创新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德育方法创新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德育方法创新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德育方法创新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德育方法创新研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德育方法创新研究一、问题的提出德育改革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而且,近20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德育在人的精神提升和人格完善方面的独特价值。最近,来自全国各地的2200余名代表参加了“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2006年年会暨第九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期间,专家呼吁:必须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才能够实际推进学校的德育工作取得实效。所以加强德育工作的探究,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讲求实效,意义深远。中小学德育现状急待改革。目前,德育实效性低靡,道

2、德教育把道德和日常生活分离,德育目标高、大、空,德育过于理性,过于抽象,严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这种忽视学习者的情感和生活要求,脱离实际的教育造成的后果表现为:学生知行脱节,道德认识不能转化为行为,学生言行不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等。 我校现代生活教育发展与深入的需要。 “十五”期间,我校重点开展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德育面临的问题”研究。在这一研究中,我们充分关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发展,将研究重点向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德育转移,力求在找准当前德育弊病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地学习、研究、尝试,为改变德育现状,增强其实效性作出自己的贡献。二、问题的概念界定与支撑性理论1概念界定:生活德育,即重视生活

3、中道德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生活实践进行道德教育,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生活质量而进行德育。生活德育强调将道德教育深深地扎根于儿童生活的土壤,让德育与受教育者个体的日常生活、学习生活、交往生活、集体生活等紧密相联,用学生自己的生活、自主的活动本身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启迪与引导,以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让学生过一种道德的生活,自主地建构道德经验,提升道德水平。生活德育研究是在现代生活教育思想和小学生道德形成规律的指导下,在小学教育中构建生活德育理论框架、目标、评价、内容和操作方式,通过研究与实施,改革学校德育方式,提高德育实效性,促进学生基本的道德生活态度、参与并创造道德生活的能力、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形

4、成。2支撑性理论:(1)生活教育的相关理论。生活教育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接,要求教育活动既关心儿童未来的生活,也要关心儿童的现实生活;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指出教育要尊重儿童的个性,要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还强调儿童自我人格的完善,指出教育既要适应社会发展对人的需要,也要满足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第四,生活教育强调教学做合一。(2)现代德育价值观。现代德育充分关注生活中的人,关注人和人的生活,道德教育是为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服务,引导人去建构个人完满的道德生活,追求生活的完整性,在完整的生活结构中获得个性的完满,实现德育目的。正如鲁洁教授在德育社会学中所说,德育的终极意义表现在“不仅让人们去遵守某

5、种社会秩序,道德规范,使社会的发展得以按部就班地进行,它还要促使人们找回那个已经失落的世界,失落的自己,使人们拥有世界,拥有自己。”(3)主体教育思想。道德是贯注着人的主体精神的自由自觉活动。道德作用的发挥及其存在无不以人的主体性的发挥和人的自由自觉为前提。道德行为的本质是主体性的。先天心理图式的存在决定着即使是0岁的婴儿也不等于道德上的“白板”,他们已经通过社会性遗传,获得了社会性心理文化特征,因此儿童从一开始就是道德生活的主体,而不是道德容器。我们应该把学生视为具有独立人格、自主意志、选择愿望、自主负责性的主体。(4)现代德育实践观。道德的本质在于实践。首先从德育目标看,既包括对学生道德认

6、识、道德情感的培养,也有对学生道德心理、道德行为的锻炼,而归根到底是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所以德育目标本质上是实践的。其次,学生的道德是在活动和在交往中形成的,活动和交往的本质是实践的,所以德育过程本身应该是一种实践活动。第三,德育实践活动才是检验学生道德素质高低的唯一标准。所以,德育应该是德育主体的一种实践活动。(5)道德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人的品德是在一定的心理背景下和活动过程中形成、发展的,德育离不开心理学所揭示的心理活动的形式及其规律的指导。小学生在道德生活中的主体性尚处于不成熟、不稳定状态,尚处于由他律向自律、由模仿向创造、由顺从向选择,以及由潜在的主体向现实主体、由自发主体向自

7、为主体的矛盾转化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儿童这些特点,在德育过程中,充分顺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道德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教育。三、研究内容设计1.生活德育的理论框架研究。在充分占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较为系统的学习、思考与梳理,对生活德育的内涵、特质、价值观、学生观、活动观及生活德育的原理提出自己的见解,以建构起生活德育的理论框架。2.生活德育的目标体系研究。生活德育重在培养学生最基本的道德生活态度、参与并创造道德生活的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让学生过一种道德的生活。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由于其身心发展与道德心理发展水平的不同,在道德生活的态度、参与道德生活的能力、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上也应该有相应

8、的更为具体的目标指向。这一子课题的研究目的就在于形成一套符合学生年龄段特点的生活德育目标体系。3.生活德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生活德育在操作方式上应遵循“感性的”、“情境的”、“体验的”、“践行的”等基本原则。在具体的实施中,分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德育、班级管理中的生活德育、生活德育的实践活动几大方面展开研究,以概括并提炼出生活德育的几种实践操作模型。4.生活德育的评价研究。道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是动态变化的,对于生活德育的评价也不应该是静止的、唯一的,而应该是多元的、过程性的,它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四、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实验法、调查法、比较法、经验总结法等。1文献法:通过阅读教育杂志,报刊

9、,教学资料,及网上搜索相关资料等途径,学习他人先进经验,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关注国内外先进的教育动态,汲取先进的教育理念,实现“学习研究实践”的同步发展。2实验法:我以本班为实验班,并注意做到:实验前,收集、整理与本课题有关的初始资料、数据,对教材和学生的思想品德现状,道德修养水平进行分析;实验中,按研究思路进行实践操作,注意观察、记载实验对象的各种变化情况,对收集、整理的数据、资料做综合分析和反复验证,并定期进行公开研究活动,听取大家意见和建议,评价教学效果,修订教学计划;实验后,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着手,用教育测量和统计方法检测实验效果,整理归纳实验方法,总结探索实验规律,形成实验论文。3

10、调查法:精心设计调查问卷,深入学生、学生家长和代课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实际情况,既为实验研究展开作好资料准备,又为实验的结果作出客观判断,实验过程中,注意经常与学生、学生家长和代课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实时掌握研究情况,反思实验效果,调控实验操作。4比较法:主要通过对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前后的思想品德修养情况进行纵向比较,并适当进行与平行班的横向比较,从中归纳出实验优势,进而扩大实验效果。5经验总结法:用经验总结法,将自己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为撰写研究报告提供依据,并将实验研究成果推广使用。五、研究过程1. 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一方面刻苦学习教育科研的专业知识,系统

11、地学习教育科研方法,懂得教育科学研究就是系统地搜集和评价教育信息的过程,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途径,求得问题的答案;另一方面,加强有关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理论学习,提高有关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理论水平,认真学习课改理论,通过阅读教育杂志,报刊,教学资料,及网上搜索相关资料,关注国内外先进的教育动态,学习他人先进经验,积极注意汲取先进的教育理念,实现“学习研究实践”的同步发展。2. 加强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的合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具体的工程,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的密切配合。为此,我一方面立足德育的主阵地课堂,加强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让学生在课堂完成新课标

12、指导下的学习任务,接受一定的道德认知,形成一定的道德情感,养成一定的道德行为习惯。同时,积极争取学生家长的配合,让学生在学校里接受的思想品德实验研究教育在家里能得到有效的延续和发展。并且,尽最大努力,调动社会教育因素,构筑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社会大教育环境,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的合力。(1)我建立了家校联系制度,用家校联系卡,每星期与学生家长联系一次,将一个星期学生在校表现情况用一两句话做个小结,向学生家长作个汇报,同时把下一星期教育的主题告诉学生家长,以求得学生家长的密切配合。对个别学生的个别情况则随时随地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及时与学生家长交流学生的思想品德表现情况。(2)我利用家

13、长会的形式,争取家长对本实验研究的支持与配合,并提高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的知识与理论水平。教育是科学,同样家庭教育也是科学。为了让学生家长能掌握更多的家庭教育知识与家庭教育方法,我除了利用平时与学生家长接触的机会,宣传家庭教育的方法以外,主要的是利用家长会的形式,从面上向学生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的理论水平。(3)积极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形成社区教育合力与社区教育环境,共同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我主动与马陵居委会联系,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管理,主动与马陵公园管委会联系,组织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主动与箭鹿广场管委会取得联系,组织学生进行公益劳动。学生们在治理环境污染,保护

14、水资源等一次次调查实践活动和公益劳动活动中接受了一次次深刻的教育。3. 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实验活动(1)组织开展了“我为父母解忧愁,我为家庭做贡献”活动。结合品德与社会教材的学习,我组织开展了“我为父母解忧愁,我为家庭做贡献”活动,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的难处,主动帮助父母排忧解难,既加强了他们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增进了他们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又增强了学生们的家庭责任感。(2)组织开展家乡水资源调查活动,教育学生节约用水,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思想与美德。为了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思想与美德,结合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我组织了家乡水资源调查活动。活动中,着重让学生了解家乡水资源的数量和

15、质量情况,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意义,也使学生认识到节约用水,避免水资源浪费的重要意义。并结合“从每一分钱、每一粒粮食、每一滴水、每一张纸做起,注意勤俭节约”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思想与习惯。(3)组织开展植树造林,美化家园活动。植树造林,美化家园,建设祖国,造福后代,意义深远。我组织学生参加植树造林,种植花草活动,既增强了学生对于植树种花活动意义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对于花草树木的感情,增强学生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财物的思想意识。(4)加强文明礼仪教育,组织开展“文明礼仪我先行”活动。在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中,我从强化学生向师长行礼问好的标准动作做起,从教育学

16、生把握与同学相处的原则与分寸做起,让学生在遵照执行学生守则和学生行为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文明礼仪的规范标准,进一步掌握与人和谐相处,亲密团结的原则与技巧。(5)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教育学生关心公共事务。关心公共事务,培养学生对于社会事业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务。我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走上街头,擦拭栏杆,打扫路面,浇灌花草,纠正违反交通规则,车辆乱停乱放的行为等等,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和能力。(6)组织开展“ 我是集体中的一员”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我组织开展了“ 我是集体中的一员”活动。我从分析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入手,让学生认识到个人离不开集体,集体由个人组成。生活在集体中的每一个人,都要心系集体利益,时时处处为集体着想,为集体增光,使集体增益,这样,个人才能在集体中受益。(7)组织开展“诚信在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