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化学中考复习中过程意识的体现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243821 上传时间:2019-06-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谈化学中考复习中过程意识的体现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谈谈化学中考复习中过程意识的体现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谈谈化学中考复习中过程意识的体现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谈化学中考复习中过程意识的体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谈化学中考复习中过程意识的体现(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复习中过程意识的体现策略226400 江苏省如东县实验中学 缪徐过程与方法是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三维目标之一,因此,过程意识不仅要在新授课中落实,还要在复习课中体现。中考复习中过程意识体现的策略究竟有哪些呢?笔者拟就这一话题谈几点肤浅的体会。一、呈现知识的梳理过程梳理知识的方法大致有三种,一是学生自主梳理,二是师生同步梳理,三是教师梳理好后呈现给学生。为了缓解梳理过程的呈现与复习课时的紧张两者之间的矛盾,我们大多采用的是第二种方法。从减少知识的遗忘、确保复习课的流畅等角度考虑,复习前应向学生提供将要复习的知识清单,让他们提前将近期复习的知识点摸清、踩实。梳理知识的路线是:学生回忆单个知识点通

2、过师生互动的形式,运用归纳、对比、联想、串联等方法,建立起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适当点击重点知识的掌握要点。有些知识网络,在平时的教学中可能已经梳理过,对于这部分知识,要尽可能寻找出新的联系线索,从而使知识梳理产生织网和提升的双重功效。如,对于分子、原子、离子三者之间的根本区别,新授课的时候只涉及到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分。总复习时,就有必要呈现碳酸钙分解和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的两个化学方程式,让学生意识到:离子在化学变化中可能再分。对于三种粒子之间的关系,新授课时突出的是分子和原子、原子和离子的转化关系。总复习时鉴于知识整体联动的基础已经具备,可以借助硫酸分子解离出氢

3、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等实例,搭建起分子和离子之间的转化关系。二、呈现知识的延伸过程“炒冷饭”是复习的大忌,将新授课所学的知识作必要的延伸,是避免“炒冷饭”的有效方法之一。化学变化是初三学生学到的第一个重要概念,初学时已经强调过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新物质生成,复习时为了体现延伸过程,可向学生提问:面对一个没有明显现象的变化,我们怎样确认它是化学变化呢?通过思考,学生大多能够想出“找见证人”(如,向滴有酚酞试剂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酚酞是该反应的“见证人”)、“追踪探究”(如,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向所得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等方法。或许是出于降低教学难度的

4、考虑,义务教育人教版实验教材的第四单元中并没有捅破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合价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复习时有必要将原子核外电子排步的初步知识向前延伸一点,让学生明白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元素化合价之间的决定关系,通过这种延伸不仅可以完善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化合价的记忆增添几分理解的成分,还有助于学生理顺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离子符号的书写方法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第二单元中出现的探究实验空气成分测定的实验中,强调了该实验所用的红磷不能用木炭代替,这在当时是可以的。但到总复习时,学生已经学过了氢氧化钠等碱溶液能与二氧化碳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性质,教者就有必要将学生引回到这个探究实验上来,及时弥补

5、当时所造成的知识缺失:该实验中的红磷也可以用木炭代替,不过要预先在集气瓶的内壁涂上氢氧化钠的浓溶液.三、呈现解题的思维过程复习酸、碱、盐知识单元时,笔者曾用过这样一道例题:某无色溶液是由H2SO4、HNO3、K2CO3、CuSO4、K2SO4、KNO3、NaCl等七种溶液中的两种混合而成,现进行如下实验:a.若向混合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b.若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c.再向上述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明显现象。根据上述实验分析,此混合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有几种填几种,可不填满):(1);(2);(3);(4);(5)。讲评前学生独立完成的情况很不乐

6、观,正确率还不到四分之一,因此,我把讲评的重点放在了思维过程的呈现上,并要求学生完成以下思维图表:思维路线:溶液颜色 实验a 实验b 实验c 溶质组合素材 组合结果H2SO4、HNO3、K2SO4、KNO3无Cu2+略不含Cl-含SO42-含H+,不含CO32-思维结果:上述思维图表不是一次成型的,其间贯穿了教师的适当点拨和学生的自主完善。该表呈现出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也暴露出了他们在知识和方法上的不少缺失,为提高讲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了依据。复习中呈现思维过程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让学生画(写)出思维图表,也可采用学生表述、教师总结的形式,通过过程呈现,暴露思维的缺憾,展现思维的缜密,体现思维

7、的发散,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缜密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四、呈现错误的反思过程练过、讲过的试题依然出错,是一线教师十分头疼的一种现象。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可能是练没到位,也可能是讲没透彻,更重要的是反思不够。错误反思的主要内容有审题失误反思、知识缺陷反思、思维障碍反思等。审题失误的反思,不能由教师的总结、提醒代替,而要由学生自主进行。练习讲评中不妨让学生谈谈自己审题的失误出现在哪里?原因是什么?今后如何避免等。这一过程的呈现可能花费的时间比老师讲要多一些,但由于这些都是来自学生的鲜活的教训,和一味的教师分析相比,或许纠错的效果会更好一些。知识错误的反思,可以

8、与思维过程的呈现结合起来,具体的做法是,借助思维环节的呈现,抓住出错点,然后展开由点到面的纠错与矫正。以上文中的一道例题为例,知识的出错点在思维的第二个环节上,许多学生在判断出溶液中含有H+的同时,不能排除溶液中CO32-的存在,显然他们在判断离子共存的问题上存在知识缺陷。教师在帮助学生找出这一错点的同时,就很有必要梳理一下离子共存的问题,通过问题的横向联动,修复学生暴露出的知识漏洞。思路错误的反思,其重点在转折环节(思路受阻的环节)和易错环节上,如,上文例题中的最后一个思维环节就是易错环节:组合时容易忽视必备素材(溶液一定要含H+、SO42-);组合时不会借助数学中的排列组合思想。讲评过后,

9、教师应留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回过头来看一看,想一想,从而使正确思路深深印记在学生的脑海中。五、呈现方法的感悟过程在新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重要的内容要求,又是目标要求,因此,探究性试题成了中考试题的主流题型。针对探究性试题复习中重“练”轻“悟”的现状,我们有必要在相关练习的讲评中强化思想方法的感悟。如,(2006年重庆中考题)为了探究影响金属与酸反应程度的因素,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序号实验过程实验现象1镁粉和铁粉分别与5%盐酸反应镁粉产生气体快2铁粉和铁片分别与10%盐酸反应铁粉产生气体快3铁片分别与5%盐酸和10%盐酸反应10%盐酸产生气体快 由此得出影响金属与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有:因

10、素一:_;因素二:_;因素三:_。该题设计的是镁、铁与盐酸反应的对比实验,旨在探究金属与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因素。三个探究实验得出的影响因素分别是金属的活动性、金属与酸溶液的接触面积、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讲评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感悟其中所渗透的控制变量、对比探究等重要的思想方法。又如,(2006年江苏徐州中考题)小明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对课本上“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这句话产生了好奇。为什么用“一般”这个词呢?难道还有例外吗?查阅资料Na性质活泼,常温下,与氧气反应,也可以与水反应放出氢气。实验与分析在实验室中,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用镊子从煤油

11、中取出金属钠,放在滤纸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人蒸馏水中,发现钠块立刻熔化成银白色小球,在水面上到处游动,滴入酚酞试液后溶液变成红色;往硫酸铜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钠,又出现蓝色沉淀,但没有红色物质析出。(1)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_。(2)从实验中,你能得出哪些信息?(任写三条)。_;_;_。(3)写出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结论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不一定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该题探究问题的主要历程是资料呈现和实验探究两个环节。通过资料呈现,可得出钠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常温下,钠能和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煤油能起到隔绝氧气和水的作用。通过实验,可得出钠的一些性质硬

12、度小(小刀可切钠);密度小于水(能浮在水面上);熔点低(立刻熔化成小球);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所得溶液使酚酞变红)。实验是实验的延伸,将实验、的探究结果加以整合,便可得出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2NaOH+CuSO4=Na2SO4+Cu(OH)2。通过该题的评析,可以让学生领悟到试题中所蕴涵的另一种重要的思想追踪探究思想。总之,在中考复习中体现过程意识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一线教师只要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就一定能冲破传统复习方法中重结果轻过程、重练习轻感悟的藩篱,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联系电话:0513-84010990;13813626699;电子信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